騎游諸暨攻略、路書 諸暨,位于浙江省中部偏東北、紹興市西南部。諸暨東鄰嵊州,南交金華東陽、義烏、浦江,西靠杭州桐廬、富陽,北接柯橋、杭州蕭山。諸暨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是越國故地、西施故里、越王勾踐圖謀復國之所。秦王政二十五年,設諸暨縣,屬會稽郡。諸暨是於越文化的發祥地。 諸暨全境處于浙東南、浙西北丘陵山區兩大地貌單元的交接地帶,由東部會稽山低山丘陵、西部龍門山低山丘陵、中部浦陽江河谷盆地和北部河網平原組成。四周群山環抱,地勢由南向北漸次傾斜,形成北向開口通道式斷陷盆地。境內東、西部為低山丘陵,富有林木、礦藏。東部會稽山脈,主峰東白山太白尖海拔1194.6米,為境內最高峰;西部龍門山脈,主峰三界尖海拔1015.2米,為境西部最高峰。中部為河谷盆地,多沃土良田,北部為河網平原,水資源充沛。 境內四周群山環抱,一江縱貫其中。東西部為低山河谷盆地,北部為湖畈河網平原,構成向北開口通道式盆地。境內群山均屬仙霞嶺山系。東部會稽山脈為浦陽江、曹娥江、東陽江分水嶺;西部龍門山脈為浦陽江、富春江分水嶺。河流屬浦陽江水系。浦陽江縱貫南北,境內干流長67.6公里,東西8條支流呈葉脈形展開。 諸暨行政地圖 諸暨是越國古都、西施故里。境內風光秀麗、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旅游資源豐富,至今依然保留著不少美好的古村、古鎮、古民居。 騎游諸暨線路:上虞-富盛-平水-斯宅村(千柱屋)-東白湖-璜山鎮-同山鎮-溪北村-牌頭鎮-邊村-楊家樓村-草塔鎮-十四都村-諸暨市(西施故里)-次塢村-店口鎮-楓橋鎮-蘭亭-紹興-上虞。 路書里程:324.7km,路書編號:3181443,計劃用時:3天。 計劃游覽:斯宅村、十四都村、溪北村、次塢村、邊村、楊家樓村、東白湖、牌頭鎮、草塔鎮、楓橋鎮、西施故里。 D1.上虞-牌頭,里程:約134km,游覽:斯宅村(千柱屋)、東白湖、溪北村、牌頭鎮; D2.牌頭-諸暨,里程,約51km,游覽:十四都村、邊村、楊家樓村、草塔鎮、西施故里; D3.諸暨-上虞,里程:約129km,游覽:次塢村、楓橋鎮。 攻略: D1.上虞-牌頭,里程:約134.4km,路書:3181829 1、線路及里程:上虞城北-20.5km-富盛鎮-41.7km-趙家鎮-28.6km-斯宅村-8.2km-東白湖-10.9km-璜山鎮-3.6km-溪北村-20.9km-牌頭鎮 2、路況分析: (1)里程134.4km、平均坡度0.285%、累計爬升1339m、最高海拔293m、最低海拔9m。 (2)全程有3段騎行坡段: 22.06-23.51km,里程1.55km,爬升197m,平均坡度13.7%,3級坡段; 35.97-37.98km,里程2.29km,爬升89m,平均坡度4.4%,4級坡段; 39.14-40.99km,里程1.99km,爬升120m,平均坡度6.5%,4級坡段。 (3)全程起伏道路。 3、行程安排: (1)午餐安排在斯宅或東白湖鎮附近,距起點約100km; (2)晚餐和住宿安排在牌頭鎮; (3)游覽:斯宅古村、東白湖、溪北村、牌頭鎮。 4、沿途景點: (1)斯宅古村 斯宅村位于諸暨市東南部,東部接嵊州市,東南毗東陽市,是一個典型的山里古村落。東白山群峰逶迤層層巒巒擠壓到這里,稍稍松了口氣,留下一片平緩狹長的溪地。村前一條小溪流過,在兩岸蒼翠林木的目送下,遠遠地去到山外的世界。 斯宅以“千柱屋”而聞名于世,又名“斯盛屋”。古屋正廳青石門額之上,用雅致的九疊篆體書寫著“於斯為盛”。當時家主斯元儒榮耀之情和寄托興盛之感,仿佛浮躍眼前。自清嘉慶年間建造已200多年時光,梅蘭竹菊四兄弟分院筑居,999根柱子,36小天井,處處呈對稱之美,盛況如今依昔可見。類似一屋多院、兄弟同堂連住的大宅景象,在浙中山水間多處可見,聚族齊居,各家相對獨立又以長廊相連,相互間走動均可“晴不見日,雨不濕鞋”。 (2)東白湖 東白湖因坐落于東白山下而得名,又名陳蔡水庫,位于諸暨市東南部,浦陽江支流開化江上游的陳蔡江上,上游有上林溪、河圖溪、西塘溪、流子溪、殿口溪五條支流匯入水庫。 東白湖湖灣港汊深幽曲折,半島星羅棋布,且大多三面環水,形態俱佳,清水、淺灘相擁,古木、花草相連,野鴨、白鷺相伴,鳥語花香陣陣,空氣清新怡人,自然形成了詩意空間。湖內有擂鼓坪等半島,三面環水,風景優美;庫周圍有天橋觀景處、東白山自然保護區入口處園林小品、旗山禪寺等景點。 (3)溪北村 溪北村,依偎在吳峰山下,一座座古建筑就背靠吳峰山,面向龍泉江,以精美恢宏的13幢古民居建筑群落聞名遐邇,最大1幢有85房之巨,越中之地那些聚族而居的大宅家族生活,在這個村落里可窺視一斑。 溪北古建筑群現存13幢相對保存完好的古民居,新一堂、繼述堂、孝義堂等等,不僅建筑精巧、理念先進,而且文化深厚,無論是從屋上的雕刻還是題匾,無論是布局還是屋名,都顯示出主人的深厚修養和不凡氣度。 (4)牌頭是一個歷史古鎮,挾有文化歷史悠久、旅游資源豐富等優勢。早在宋代相關文書中,就有了牌頭的記載,并留下了不少古跡。鎮東的越山,為吳越古戰場,歷史悠久。千年古剎越山寺,始建于唐代,名揚浙東。鎮西的斗巖,素有“小泰山”之稱,是五泄一浣江國家級風景旅游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有道凝山、古漢墓葬群、江南第一天然大佛等名勝古跡。 D2.牌頭-諸暨,里程:約51.5km,路書:3181831 1、線路及里程:牌頭鎮-10.8km-同山鎮-2.3km-邊村-16.0km-十四都村-4.6km-楊家樓-2.5km-草塔鎮-15.3km-諸暨市 2、路況分析: (1)里程51.45km、平均坡度0.605%、累計爬升564m、最高海拔219m、最低海拔19m。 (2)全程有3段騎行坡段: 17.49-19.9km,里程3.45km,爬升239m,平均坡度10.0%,3級坡段; 22.05-23.4km,里程1.75km,爬升202m,平均坡度14.9%,3級坡段; 25.78-27.07km,里程1.96km,爬升90m,平均坡度7.0%,4級坡段。 3、行程安排: (1)午餐安排在楊家樓附近,距起點約33km; (2)晚餐和住宿安排在諸暨市; (3)游覽:邊村、十四都村、楊家樓、草塔鎮西施故里。 4、沿途景點: (1)邊村 這個貌不驚人的村莊里藏著一座古建筑瑰寶邊氏宗祠,其建筑營造技藝中的木雕部分在東陽木雕如火純青的浙中一帶也是首屈一指的,而最為壯觀的是祠堂中的那座古戲臺。 小祠堂建于明末,因年久失修而拆除,尚存部分雕刻件。大祠堂建于晚清,以其精湛的雕刻藝術并經過多次社會動蕩尚保存如此完好而聞名,入選為上起東漢,下迄晚清全國九家包括壇、廟、祠藝術珍品。該祠的門廳、頂棚、檐廊、梁架,特別是戲臺更有高度的評價。祠堂中的那座古戲臺,尤其讓人覺得壯觀,金碧輝煌的雞籠頂藻井猶如天外星河般捉摸不定,又像在展示一個超脫塵世的神仙世界。 (2)十四都村 這是在西施故里,諸暨五泄景區一側,深藏的一個美麗寧靜古村落。在這里,十里荷塘,千柱屋,周氏宗祠,悠遠的古韻風情,源遠流長。 馬鞍山古民居與周氏宗祠并稱藏綠古建筑群。位于五泄鎮南約二公里處,隸屬五泄鎮十四都村,始建于明朝貞德十五年,由周氏太公周廷琮(清三公)獨自到此定居,開始繁育周氏子孫,距今已有500年,繁衍24代子孫。十四都村為由原藏綠村、獅象村等合并而成,當年曾隸屬藏綠鄉,故也稱藏綠古建筑群。 (3)楊家樓村 這是一個個有著800年歷史的文化大村,自諸暨至五泄風景區的公路傍村而過,交通便利而民風敦厚,其地為楊姓所世居,素稱暨西巨族——楊家樓。 楊家樓村有天佑寺、天元塔、南屏山,還有狀元街、朝南街、衙里井、中央墻弄,仰山房......無處不在訴說著它當時的輝煌。 (4)草塔老街,從南宋開始,元朝衰敗,明統一后,草塔老街由于地理原因,商旅云集,成為重要的交通要道。一條長達兩公里的溝渠,貫穿整個草塔老街,把河流、水塘、泉眼、古井都串起來,連成一條“珍珠項鏈”,重現500年前的水街風貌。燈火通明的草塔老街成了市民的好去處。特色小吃有:百年餛飩、木蓮豆腐等傳統美食。 (5)西施故里 西施故里旅游區是諸暨唯一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按功能劃分為一軸一心六區。一軸為南北穿越整個旅游區的浣江游覽帶,一心指已有一定規模的西施殿景區,六片指主入口管理區、鸕鶿灣古漁村景區、古越文化區、美苑休閑娛樂區、三江口濕地生態保護區、休閑度假區。 主要景點: 鸕鶿灣古漁村景區,以現存鸕鶿灣村為核心,包含金雞山全部。本區是以自在生長的古街區、鄉村廣場、古村落、戲臺、茶樓、水塘、古井、宗祠等構成漁村骨架為景觀內容,以瀏覽、參觀、捕魚、越劇表演、品嘗特色小吃、購買特色產品等活動為主的游覽區。 浣紗江景帶,以浣紗江為主軸的濱水景觀區。以沿水上游覽線觀賞兩岸景觀為主要內容,以安排坐江垂釣、參與鸕鶿捕漁、夜放河燈等為主要活動的游覽區。 古越文化區,以紀念越王允常為主要內容,以古越文化為主要展示題材,展覽古代兵器劍矛、戰車、戰馬,表演古越樂舞等;同時附設諸暨名人文化苑、重大史事雕刻群,系統介紹古越文化。 三江口濕地生態游樂區,以濕地生態環境為主要景觀內容,引入水、船、蘆葦、樹屋等特有元素,創造具有鄉野特色的濕地游樂場所。適當安排蘆葦蕩迷宮、露營、觀鳥等活動內容。 歷代名媛館,是一處具有江南特色的庭院式仿古建筑,位于西施故里旅游區的入口區域,占地面積6521平方米,是國內罕有的以中國歷代著名女性為主題的展覽館。展館以展示女性真、善、美為宗旨,共選擇了100多個中國古代女性人物,按人物特征分為四大美女、傳說中的神女、青史百家、才情淑女、巾幗英烈、四大民間故事、百美廊七個單元,其中四大美女是整個展館的核心。此外名媛館內還設置有《浣紗記》磚雕照壁、十二花神庭院小品等靜態景觀和編鐘樂舞動態展示項目。 范蠡祠,主要以范蠡軍事政治才能和商業才能及生平業績為主要展示內容、以其它相關人文故事為襯托。全部建筑由范蠡祠及財神廟、魁星閣、三星廟(暫用名)等相關建筑組成,占地面積2000平方米,建筑面積960平方米,正殿內塑高3.5米范蠡全身銅像一座,銅像背后墻面用木條仿竹簡形式,再現《史記》中記載范蠡故事的精彩篇章,所有立柱均鑲嵌楹聯。殿外左右兩側建長廊兩條,陳列與范蠡生平業績相關的詩碑,并以彩繪壁畫等形式,生動介紹范蠡卓越的軍事、政治和經商才能。其它輔建筑依相應位置而建,錯落有致,相關塑像如:比干、趙公明、關公及福、祿、壽三星均以民間傳說的形象為依據,或坐或立,神態各異。范蠡祠共有塑像8座,除范蠡全身銅像外,其余均采取民間傳統的貼金彩繪相結合的形式。 西施殿。西施,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首。為紀念西施,前人在西施故里建造了西施殿, 鄭旦亭。鄭旦亭與西施殿相對,為八角重檐,上層為三疊檐圓頂。內置巨鐘,撞之訇然。整座亭角精巧別致,昭示著浣紗鄭旦女一如既往地默默相伴著西施。 古越臺,古越臺依山而筑,正對門樓。臺內奉越王勾踐,兩側立謀巨范蠡、文種,臺中上懸"臥薪嘗膽"匾額,盡顯勵精圖治、滅吳雪恥之志。造像高大魁梧。系樟木雕刻。 D3.諸暨-上虞,里程:129.2km,路書:3181832 1、線路及里程:諸暨市-30.1km-次塢村-39.4km-楓橋鎮-18.0km-蘭亭景區-11.5km-紹興市-30.2km-上虞區 2、路況分析: (1)里程129.2km、平均坡度0.171%、累計爬升935m、最高海拔111、最低海拔10m。 (2)全程有4段騎行坡段: 8.07-12.65km,里程4.49km,爬升158m,平均坡度3.4%,4級坡段; 17.21-18.11km,里程1.51km,爬升94m,平均坡度10.4%,4級坡段; 24.99-26.7km,里程1.79km,爬升88m,平均坡度5.1%,4級坡段; 36.58-38.2km,里程1.57km,爬升103m,平均坡度6.2%,4級坡段。 3、行程安排: (1)午餐安排在楓橋鎮附近,距起點約70km; (2)本次騎游結束; (3)游覽:次塢村、楓橋鎮。有時間可以去游覽白塔湖濕地公園。 4、沿途景點: (1)次塢村 次塢村地處諸暨市北部最邊緣的次塢鎮。次塢村歷史悠久,風光綺麗。古村落是俞氏家族的繁衍聚集地,唐宋時就遷到此處,諸暨俞氏的根都在這里。 次塢仍保留了大量明清、民國時期的古建筑,共有62處之多,有不少的古民宅、古井泉、古橋、古道、古渠等,交錯布局,風姿獨存。穿過古街,有層層相挨、白墻黛瓦的古民居群,靜坐在兩條街巷的盡頭,每棟風格和大小都不盡相同,次塢人稱之為“中央宅”。高聳的墻頭,挑出的檐角,精美的牛腿,三進式的圍合院落,融合了浙江以外福建、安徽兩地的建筑風格。 (2)楓橋鎮 楓橋以楓溪得名,楓溪是一條風光綺麗的山溪,上源有二,東源黃檀溪,西源白水溪。二源在楓橋鎮南大竺園附近會合,始名楓溪。隋朝時,曾在楓溪渡口架橋建驛站,稱之為楓橋和楓橋驛,楓橋地名即由此來。 楓橋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楓橋耕讀傳家重教興學由來已久,蔚然成風,是浙江省首批歷史文化名鎮、東海文化明珠鎮。宋元時期的藏書樓就被時人譽為“越中之冠”。僅宋元明清四朝,楓橋有進士35人,舉人68人。歷代名人輩出,孕育了王冕、楊維楨、陳洪綬、汪壽華、何燮侯、梁煥木等一大批人才,“楓橋三賢”更以其精湛的藝術造詣而在中國書法史、中國繪畫史乃至整個中國文化史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