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六年級道德與法治上冊全冊知識點考點歸納整理及期末考試卷 第一單元 我們的守護者 第1課.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 一、填空題 1.法律保護了我們的權利。在法律的規定下,我們享有人生權,財產權,受教育權等權利,學習知識、快樂成長。 2.法律規定了我們的義務。 3.紀律、道德和法律規范著我們的行為。與紀律、道德不同,法律由國家制定和頒布,具有強制力和權威性。所有社會成員都要遵守法律,依法行使自己的權利,依法履行自己的義務。 4.法律調整社會關系,保護合法權益,維護公共秩序。大到國家的政治生活,小到個人的家庭生活,處處都有法律的身影。 5.作為社會生活的基本規則,法律為我們設定了行為準則,提供了 外部保障,維護著我們的正常生活。 6.人人依法享有權利,人人依法履行義務。在法律的指引和保護下,個人和家庭快樂、幸福,社會與國家公正和諧。 二、選擇題 1.以下關于紀律、法律關系的說法正確的是( B ) A.違反法律和違反紀律是一樣的 B.紀律和法律都規范著我們的行為 C.違反紀律的后果比違反法律的后果嚴重 2.下面關于法律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B ) A.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 B.法律靠大家自覺遵守,不具有強制性 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3.小葉買了一雙鞋,穿了一天,鞋跟就掉了。小葉不應該( B ) A.找商家索賠 B.算了,自認倒霉,下次注意點 C.實在不行通過法院起訴 三、判斷題 1法律伴隨著人生的整個歷程。 (√ ) 2一位父親說:“打罵子女是家事,法律管不著。” ( X ) 3法律為我們的成長提供文明有序、和諧自由的空間。 ( X ) 4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 √ ) 四、問答題。 1.說一說作為小學生,法律規定了哪些義務? 答:過馬路要遵守交通法規,在公共場所要愛護公物,保護環境,借了別人東西要及時歸還,等到我們成年后,要努力工作,為國家和社會做出自己的貢獻。 2.法律與紀律、道德有什么聯系和區別? 答:(1)聯系:紀律、道德和法律規范著我們的行為。 (2)區別:與紀律、道德不同,法律由國家制定和頒布,具有強制力和權威性。所有社會成員都要遵守法律,依法行使自己的權利,依法履行自己的義務。 3.什么是刑法?作用是什么? 答:(1)刑法是規定犯罪和刑罰的法律。 (2)刑法規定了什么樣的行為是犯罪,對于犯罪應該給予什么樣的懲罰。 作用:刑法懲罰犯罪,保護人權,保衛國家安全,維護社會秩序和經濟秩序。 4.什么是民法?作用是什么? 答:民法是維護人們日常生活秩序的主要法律。 作用:民法保護了我們的生命、健康、名譽,保護我們的房屋、用具、儲蓄,民法指導人們簽訂和履行合同,調整生產、貿易、消費等社會關系。 5.行政法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答:行政法約束行政機關的權力,督促其履行自己的職責,管理公共事務,為公眾提供服務。 6.法律與我們的生活有什么關系? 答:(1)法律調整社會關系,保護合法權益,維護公共秩序。大到國家的政治生活為到個人的家庭生活,處處都有法律的身影。 (2) 在法律的大家庭里,這些不同的法律調整不同領域的社會關系,發揮不同的功能。它們規范著人們的行為,保障著社會的生產、生活秩序。 7.法律是什么? 我們生活在法律中,法律規范著我們的行為,保護著我們的權利,協調著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法律就在我們身邊,時常與我們相伴。 ①法律保護了我們的權利。在法律的規定下,我們享有人生權,財產權,受教育權等權利,學習知識、快樂成長。 ②法律規定了我們的義務。 8.說一說,作為一名小學生,我們在家庭,學校和社會中有哪些權利呢? 我有財產權、受教育權、人身權、隱私權、通信自由等。 9.說說,作為一名小學生,法律規定了哪些義務? 過馬路要遵守交通法規,在公共場所要愛護公物,保護環境,借了別人東西要及時歸還,等到我們成年后,要努力工作,為國家和社會做出自己的貢獻。 第2課 憲法是根本法 一、填空題 1.憲法是國家根本法,是制定其他法律的基礎和依據。 2.《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浴血奮斗的結果。國家憲法日的設立,讓憲法意識植根人心,這正是忠于憲法、維護憲法的具體體現。 3.憲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是黨和人民意志的集中體現。人民通過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管理國家。 4.在法律體系中,憲法與其他法律法規不同,它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 5.在我國,其他法律是根據憲法制定的,任何法律不得與憲法相抵觸。 6.我國憲法保護公民享有的基本權利,防止國家機關濫用權力。任何公民享有憲法規定的基本權利的同時,也必須履行憲法規定的基本義務。 7.一個國家必須有一個最高的法律權威,任何人都必須在這個權威規定的范圍內活動,這個權威就是憲法。 8.全國各族人民、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事業組織,都必須以憲法為根本的活動準則,都沒有超越憲法的特權,一切違反憲法的行為都應該得到追究。 二、判斷題 1.憲法是其他法律之和。( X ) 2.增強憲法意識只是對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要求。 ( X ) 3.同普通法律相比,憲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嚴格。(√ ) 4.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規定了人民的全部權利與義務。 ( X ) 三、選擇題 1.我國設立國家憲法日、法制宣傳日突出憲法精神的原因是( C ) ①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 ②憲法是所有法律的總和 ③憲法規定國家生活的全部問題 ④憲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④
3.踐行憲法,我們要將憲法原則轉化為自覺的行為準則,落實在實際行動中。在日常生活中,踐行憲法,我們要( C ) ①嚴格遵守憲法和法律規定 ②學會運用憲法精神來分析和解決學習和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③堅決維護憲法權威關助 ④自覺抵制各種妨礙憲法實施、損害憲法尊嚴的行為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四、問答題 1.憲法的重要作用是什么? 答: 1.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是制定其他法律的基礎和依據。它規定了一個國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務,規定了公民所享有的基本權利和必須履行的基本義務。同時,憲法也規定了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各個國家機關,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法律權威、法律地位。 2.設立國家憲法日的重要意義是什么? 答:國家憲法日的設立,不僅是增加一個紀念日,更是全民的憲法教育日、普及日深化日,有助于形成舉國上下尊重憲法,憲法至上,用憲法維護人民權益的社會氛圍。 國家憲法的設立,讓憲法意識植根人心,這正是忠于憲法、維護憲法的具體體現。 3.閱讀憲法內容,從憲法內容中,我們有什么發現? 答:(1)我們應當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 (2)家庭受到憲法的保護。 (3)憲法規定公民有服兵役的義務。 (4)我們未成年人也有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 4.憲法和其他法律法規有什么關系? 答:(1)法律體系中,憲法與其他法律法規不同,它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是國家的根本法。樹根給枝葉輸送營養,枝葉在樹根支撐下成長。憲法就如同樹根其他法律就好比繁茂的枝葉。 (2)憲法是國家總章程,規定國家和社會生活中最重要,最根本的問題,其他法律只規定社會生活某些方面的內容。 (3)在我國,其他法律是根據憲法制定的,任何法律不得與憲法相抵觸。 5.怎樣樹立憲法權威? 答:(1)樹立憲法權威,要求我們必須掌握憲法知識。了解憲法如何規定國家的根本制度、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以及國家機構,我們就能體會它在國家和國民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知道它是我們行動的根本依據。 (2)全國各族人民、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從事組織,都必須以憲法為根本的活動準則,都沒有超越憲法的特權,一切違反憲法的行為都應該得到追究。 部編版六年級道德與法治上冊第二單元知識點考點歸納整理 第二單元 我們是公民 第3課. 公民意味著什么 一、填空題 1.在家里我們都是孩子,在學校里我們都是學生,在商場里,我們都是顧客,我們的身份在不同的場合會發生變化,但是有一個身份是共同的,那就是公民。 2.公民身份與國家密切相關,標示著個人作為國家成員的資格,即具有某一國國籍,并根據該國法律規定享有權利和承擔義務。國籍取得的方式一般有兩種,一種是出生方式取得;二是以申請加入的方式取得。凡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人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 3.為了證明居住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公民的身份,保障公民的合法權益,便利公民進行社會活動,維持社會秩序,國家為每個公民確定了公民身份號碼,是每個公民唯一的、終身不變的身份代碼。 4.中華民族是智慧、勤勞、勇敢的民族,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成就舉世矚目。 5.隨著中國經濟、社會地位快速發展,中國到海外留學、務工和執行公務的人也越來越多。中國公民不僅應當在中國境內遵守法律,到其他國家或地區學習、工作和旅游時也應當遵守當地法律,尊重當地的風俗習慣。 6.護照是我們在海外證明中國國籍和中國公民身份的證件。 二、判斷題 公民是指具有一國國籍,并根據該國法律規定享有權利和承擔義務的人。 ( √ ) 2.只有年滿十八周歲,才具有公民資格。 ( X ) 3.在中國留學的荷蘭人保羅取得了中國的國籍,保羅從此成為了中國公民。 ( √ ) 4.我國法律承認中國公民具有雙重國籍。 ( X ) 5.好公民和壞公民的根本區別就在于是否具有中國國籍。( X ) 三.我會選。( 20分) 1.外國人或無國籍人,愿意遵守中國的憲法和法律,并具備一定條件,可以申請加入( B )國籍。 A.韓國 B.中國 C.美國 D.英國 2. “公民”一詞最早出現于( B ),并為古羅馬所沿用。 A.英國 B.古希臘 C.古埃及 D.中國 3.未滿16周歲的公民自愿領取居民身份證的,發給有效期( C )年的居民身份證。 A.15年 B.10年 C. 5年 D.20年 4. ( D )年 ,第二十九屆夏季奧運會在北京舉辦,中華民族實現了百年夢想。 A.2009 B.2006 C.2007 D. 2008 5. 中國公民如果在海外遇到緊急情況,可以撥打(A )熱線電話求助。 A.12308 B.12315 C.12366 D.12345 6.爺爺80歲領取了當地政府發放的高齡津貼,是下列( C )權利。 A. 休息權 B.勞動權 C.物質幫助權 D.財產權 8. 下列選項( D )屬于《中華人民共和國選舉法》。 A.勞動權 B.文化權利 C.人身自由權 D.選舉權和被選舉權 9.中國是世界上第( A )個掌握載人深潛技術的國家。 A.五 B.六 C.七 D.八 10. 身份證丟失,要及時到( C )掛失。 A.銀行 B.車站 C.公安機關 D.郵局 四、問答題 1.國家為什么要為每個公民確定身份號碼? 答:為了證明居住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公民的身份,保障公民的合法權益,便利公民進行社會活動,維持社會秩序。 2.身份證有哪些用處? 答:例如: (1)在酒店辦理住宿登記。 (2)在機場辦理登機手續。 (3)在火車站自助取票機上打印火車票。 (4)在手機營業廳辦理業務。 (5)在郵局郵寄物品。 3.怎樣做好居民身份證信息保密? 答:例如: (1)妥善處置快遞單,車票,購物小票等包含個人信息的單據,以及其他包含個人信息的資料。 (2)身份證復印件上要寫明用途。 (3)身份證丟失要及時到公安局掛失。 (4)身份證最好不要借給他人使用,如果請他人幫自己辦事也要托付給信任的人。 4.中國公民到境外應當注意什么? 答:中國公民不僅應當在中國境內遵守法律,到其他國家或地區學習、工作和旅游時也應當遵守當地法律,尊重當地的風俗習慣。 第4課. 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 一、填空題 1.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是公民權利的保障書。 2.憲法規定,公民享有廣泛的人身、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方面的權利。國家應充分保障公民基本權利,讓人們可以安心地工作、學習和生活,讓每個公民在困難時獲得幫助。 3.權利不是絕對的而是有界限的。 4.憲法除了保障公民基本權利,還規定了公民的基本義務,這體現了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相結合的原則。 5.憲法規定,任何公民都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利,同時必須履行憲法和法律規定的義務,權利和義務是一致的。因此我們不僅要增強權利觀念,也要增強義務觀念,自覺履行法律規定的義務。 6.公民履行義務既包括做法律規定我們必須做的事,如納稅,服兵役,維護祖國安全、榮譽和權利,也包括不做法律禁止做的事情,如不偷別人的財物,不傷害別人,如果我們不履行義務,就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7.國際人權事業的發展需要世界各國的共同參與。 8.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人權是每個人作為人所應當享有的權利。 二、判斷題 1公民的權利和義務具有一致性。 ( √ ) 2.公民在行使權利時要尊重他人的權利。 ( √ ) 3.小明說:“學習太沒勁了,我小學畢業就要打工去。” ( X ) 4.小剛說:“昨天我好好過了把言論自由癮,在學校的網絡論壇上,把經常管束我的班主任侮辱了一番。” ( X ) 三、問答題 1.公民應該如何行使基本權利? 答:權利不是絕對的,而是有界限的。憲法規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權利的時候,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權利。因此,我們在行使權利的時候,不能濫用權力。 2.我國公民的基本義務有哪些?把你知道的寫下來。 答:(1)維護民族團結的義務。 (2)保守國家秘密的義務。 (3)瞻仰扶助父母的義務。 (4)遵守公共秩序的義務。 3.我國人權事業取得的重大成就有哪些? 答:近年來,我國經濟建設取得重大成就,全面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民主法治建設邁出重大步伐,思想文化建設取得重大進展,人民生活不斷改善,生態文明建設成效顯著,總體上實現了小康,社會生產能力在很多方面進入世界前列。 部編版六年級道德與法治上冊第三單元知識點考點歸納整理 第三單元 我們的國家機構 第5課 國家機構有哪些 一、填空題 1.國家機構是國家機關的統稱。 2.國家機構包括中央國家機關和地方國家機關,前者在全國范圍內行使職權,后者代表國家在所在區域內行使職權。 3.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我國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它的常設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簡稱為“全國人大常委會”。根據憲法,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行使立法權、決定權_、任免權和監督權。 4.人民政府是行政機關,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它代表國家在經濟、社會等領域行使行政管理職權,提供公共服務。 5.任何社會都有爭議存在。司法是解決社會爭議的重要手段,是維護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 6.我國人口眾多,不可能每個人都直接行使國家權力。人民通過選舉產生人大代表,組成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人民行使國家權力,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 7.國家的一切權利屬于人民。人民通過人民代表大會行使國家權力。根據憲法,“一府一委兩院”由同級人民代表大會產生,對同級人民代表大會負責,受同級人民代表大會監督。 8.人民是國家的主人。一切國家機關和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必須依靠人民的支持,按照憲法和法律的規定行使職權,自覺接受人民的監督,努力為人民服務。 二、問答題 1.我國國家機關職權從何而來? 答:不同的國家機關名稱不同,職權也不同。它們就像我們身體的器官,在承載著自己獨特功能的同時,彼此之間又有著嚴密的組織性和協調性。憲法是規定國家機關職權的根本法律依據。 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有哪些? 答: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我國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它的常設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簡稱為“全國人大常委會”。根據憲法,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行使立法權、決定權、任免權和監督權。 3.人民政府的職權有哪些? 答:人民政府是行政機關,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它代表國家在經濟、社會等領域行使行政管理職權,提供公共服務。人民政府包括政府自身及所屬工作部門,這些部門行使政府的具體職能,我們經常會與它們打交道。 4.監察委員會、人民檢察院和人民法院的職權有哪些? 答:中華人民共和國各級監察委員會,是行使國家監察職能的專責機關,是國家的監察機關。我國司法機關包括人民檢察院和人民法院;中華人民共和國法院是國家的審判機關,中華人民共和國檢察院是國家的法律監督機關。 5.我國國家機關是如何產生的? 答:我國人口眾多,不可能每個人都直接行使國家權力。人民通過選舉產生人大代表,組成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人民行使國家權力,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國務院總理、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國家監察委員會主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長、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產生。地方人民政府正職和副職、地方監察委員會主任、地方人民法院院長和地方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均由本級人民代表大會產生。 根據憲法,“一府一委兩院”由同級人民代表大會產生,對同級人民代表大會負責,受同級人民代表大會監督。 第6課 人大代表為人民 一、填空題 1.作為國家的主人,為了行使當家做主的權力,人民通過選舉代表組成人民代表大會,統一管理國家和地方事務。 2.選舉是公民參與國家政治生活的重要途徑,選票代表著一種民主權利。 3.每年的三月初,來自全國各地的全國人大代表會聚北京,走進人民大會堂,代表全國各族人民行使國家權力,共商國事。 4.人民代表是人民選舉產生的,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人大代表應當依法行使代表職權,積極履行代表義務,充分發揮代表作用。 5.人大代表要按時出席人民代表大會,依法認真行使大會期間的各項職權。人大代表要密切聯系人民群眾,聽取和反映選民的意見和要求。 6.關心國家大事不僅僅是人大代表的職責,其他公民也可以積極建言,參政議政。這既是公民應有的權利,也是公民自覺承擔社會責任的體現。 7.參政議政并不僅僅是成年人的事,作為小學生的我們也可以積極參與。生活中有很多和我們關系密切的問題,我們也可以通過不同的方式提出來。 二、問答題。 1.在我國,人民是如何行使當家作主權力的? 答:作為國家的主人,為了行使當家做主的權力,人民通過選舉代表組成人民代表大會,統一管理國家和地方事務。 2.選舉的重要性是什么? 答:選舉是公民參與國家政治生活的重要途徑,選票代表著一種民主權利。縣、鄉兩級人大代表換屆選舉是全體選民行使選舉權的重要體現,每一張選票都應當認真對待和珍視。 3.人大代表是怎么產生的?人大代表有何職責?他們要如何履行職責? 答:人大代表是人民選舉產生的,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人大代表應當依法行使代表職權,積極履行代表義務,充分發揮代表作用。人大代表要按時出席人民代表大會,依法認真行使大會期間的各項職權。人大代表要密切聯系人民群眾,聽取和反映選民的意見和要求。 4.小學生能參政議政嗎? 答:參政議政并不僅僅是成年人的事,作為小學生的我們也可以積極參與。生活中有很多和我們關系密切的問題,我們也可以通過不同的方式提出來。 第7課 權利受到制約和監督 一、填空題 1.國家機關必須在法定范圍內,依照法定程序行使權力,既不能對應該履行的職責不履行,少履行或慢履行,也不能超越職責范圍行使權力。 2.在我國的經濟、社會等領域,必須加強對權力的監督,以保證權力的行使符合人民的意愿,體現人民的利益。 3.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必須按照法律要求保持同公民與社會的聯系,傾聽意見,接受監督,保證國家機關依法行使權力,自覺履行職責。 4.在我國,對權力的監督來自多個方面。把黨內監督同國家機關監督、 民主監督、司法監督、群眾監督、輿論監督貫通起來,增強監督合力,保證權力的依法運行。 5.接受監督是法治國家的要求,更是社會發展的需要。國家機關要主動創造條件接受監督;公民也要積極參與監督國家機關,這是法律賦予我們的責任。 6.國家機關行使職權時違反法律規定的行為,就是違法行為。對于國家機關的違法行為,要及時依法糾正,防止因國家機關違法行使職權給國家和人民的權益造成損失。 二、問答題 1.在我國國家機關的權力是如何受到制約的? 答:國家機關必須在法定范圍內,依照法定程序行使權力,既不能對應該履行的職責不履行,少履行或慢履行,也不能超越職責范圍行使權力。根據憲法和法律規定,我國的行政機關下設的各部門職能分工不同,他們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共同服務于人民,維護國家安定和社會秩序。 2.為什么必須加強對權力的監督? 答:在我國的經濟、社會等領域,必須加強對權力的監督,以保證權力的行使符合人民的意愿,體現人民的利益。 3.在我國對權力的監督有哪些種類? 答:在我國,對權力的監督來自多個方面。把黨內監督同國家機關監督、民主監督司法監督群眾監督、輿論監督貫通起來,增強監督合力,保證權力的依法運行。 4.在生活中,公民可采取哪些方式參與監督? 答:在生活中,公民可采取多種方式參與監督,例如采用書信、電子郵件、電話、走訪等形式向有關部門舉報或反映;通過網絡、電視、廣播、報刊等媒體進行監督。 5.行政機關信息公開的形式和種類有哪些? 答:我國法律規定,行政機關在行使行政管理職權的過程中,要通過政府公報、政府網站、新聞發布會、報刊等合法的形式,主動向社會公開有關信息,包括與公民切身利益相關的信息,需要公民廣泛知道和參與的信息,各行政機關的機構設置,職能,辦事程序等信息,以便更好地接受監督。 6.公民怎樣依法行使監督權? 答.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不論年齡大小,我們都有對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提出批評和建議的權利,對他們的違法失職行為有提出申訴、控告或檢舉的權利。我們要依法行使監督權,在提出批評、檢舉問題時應該尊重事實,不能誣告陷害。 部編版六年級道德與法治上冊第四單元知識點考點歸納整理 第四單元 法律保護我們健康成長 第8課 我們受特殊保護 一、填空題 1.很多法律規定都涉及具體年齡的節點,不同年齡階段在法律上具有不同的意義。 2.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提供法律保障,已成為我國法治建設的重要議題。我國制定了專門的法律,以更有效地保護未成年人、促進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發展。 3.義務教育關乎中國教育事業的發展。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不僅有助于促進教育公平,而且對全民族素質的提高和民族的復興具有重要意義。 4.近年來,我國侵害未成年人權益的事件時有發生,這些事情在拷問道德的同時,也暴露出了未成年人權利保護方面存在著一系列問題。這些問題已經引起了社會普遍關注。 5.少年興則國興,少年強則中國強。為未成年人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是全社會共同的責任。在我國,家庭、學校以及整個社會在未成年人成長過程中都給予了許多特別關懷。國際社會也一直致力于對未成年人的保護。 6.家庭是構成社會的基本單位,也是未成年人生活、成長的主要場所。父母作為未成年人的法定監護人,有管教和保護未成年子女的權利和義務。作為未成年人,應聽從父母的教導,孝敬父母。子女在成年后,還有贍養扶助父母的義務。 7.一個社會對未成年人的態度,可以反映它的文明程度。全社會應當樹立 尊重、保護、教育未成年人的良好風尚,關心愛護未成年人。 8.關愛和保護_農村留守兒童,不僅關系到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家庭幸福與社會和諧,也關系到我國農村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協調發展。 二、問答題 1.很多法律規定都涉及具體年齡的節點,不同年齡階段在法律上具有不同的意義,把你知道的寫下來。 答:6-7——義務教育小學入學年齡 8——無行為能力與限制行為能力的分界 12——準許在道路上駕駛自行車、三輪車的最低年齡 14——因違法行為而可能受到刑法處罰的最低年齡;因違法行為而可能受到行政法處罰的最低年齡 16———未成年人可以離開監護人單獨居住;中國公民應當申請領取居民身份證。 18——公務員應當具備的最低年齡條件 2.我國為什么制定專門的法律來保護未成年人?專門為未成年人制定的法律有哪些? 答:(1)為更有效地保護未成年人,促進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發展。 (2)我國專門為未成年人制定了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3.我國為什么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 答:《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是我國為了保障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保證義務教育的實施,提高全民族素質而制定的法律,強調教育公平、教育均衡的理念,關注弱勢群體的受教育問題是這部法律的重要特點。 4.我國為什么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主要規定有哪些內容? 答:它是我國第一部專門保護未成年人各項合法權利的法律。這部法律明確了對未成年人的家庭保護、學校保護、社會保護和司法保護。該法為促進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提供了更好的法律保障,體現了國家對未成年人的關心和愛護。 5.怎樣保護未成年人? 答:保護未成年人是國家機關、武裝力量、政黨社會團體、企業事業組織、城鄉基層群體性自治組織、未成年人的監護人和其他成年公民的共同責任。只有家庭、學校、社會、國家各司其職,才能全方位保護未成年人。 6.青少年犯罪的特點是什么?怎樣有效預防未成年人犯罪? 答:(1)從世界范圍觀察,青少年犯罪已經呈現出低齡化、手段智能化、團伙性和暴力性犯罪增多的特點。 (2)有效預防未成年人犯罪,關鍵在于集合全社會力量,創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良好環境。作為未成年人,要從小養成遵紀守法的好習慣,知法、守法,銘記“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7.在未成年人保護方面,社會的責任是什么? 答:全社會應當樹立尊重、保護、教育未成年人的良好風尚,關心、愛護未成年人。 8.為什么要關愛和保護農村留守兒童?怎樣保護? 答:關愛和保護農村留守兒童,不僅關系到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家庭幸福與社會和諧,也關系到我國農村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協調發展。為農村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環境,維持他們的合法權益,是各級政府的重要職責,也是家庭和全社會的共同責任。 第9課 知法守法 依法維權 一、填空題 1.在公民權利受到侵害時,應當運用相應的法律維護自身權利。 2.法律對未成年人的保護,還體現在對未成年人犯罪的預防方面:通過對實施不良行為的未成年人進行及時教育、矯治,將未成年人與可能誘發犯罪的環境隔離開來,以保護其健康成長。 3.法律既維護權利人的合法權益,也對違法犯罪行為進行嚴厲懲處。一方面,在我們權利受到侵害時,需要運用法律武器捍衛自己的權益,另一方面,我們也應當遵守法律,做守法公民,_不違法犯罪。 4.在校園生活中,同學們之間相處有很多難以忘懷的愉快時光,但有時也會出現不和睦的音符,如孤立自己不喜歡的同學,恃強凌弱,強行向同學索要財物等。 5.當我們的權利受到侵害時,應該及時將情況告訴家長或老師,尋求法律專業人員的幫助,向有關部門尋求保護,運用法律維護我們的權利。 6.未成年人在維護自身權利時,要學會保護自己 。當遭遇侵害時,應當冷靜應對,盡量避免危險,設法逃離現場,及時報警求助,以保證自身安全。 7.依法維權要靠證據,一切能夠證明案件事實的材料都可以成為證據,例如合同、書信、指紋、錄音、電子郵件、證人證言。 二、問答題 1.對于校園欺凌行為,我們該怎么辦? 答:我們應該勇敢地對欺凌行為說“不”。對于校園欺凌行為,我們可以向有關國家機關請求追究行為人的法律責任。大家共同努力,構建和諧美好的校園生活。 2.如何預防性侵害? 答:我們在和他人接觸時,應當注意自己的身體隱私部位不能被人隨意觸摸。一旦有人侵犯我們的身體,應當設法盡快遠離并告知父母和老師。我們應加強自我保護能力,提高警惕,預防性侵害。 3.未成年人維權途徑有哪些? 答:當我們的權利受到侵害時,應該及時將情況告訴家長、老師或向學校報告;尋求法律專業人員的幫助,如向律師等專業人員請教,向居委會或村委會求助,向法律援助部門求助,向婦女兒童保護組織求助等;向有關部門尋求保護,如請求政府主管部門依法辦事,請求公安機關立案查辦,向檢察院提起控告、申訴,向法院起訴等運用法律維護我們的權利。 4.未成年人在維護自身權利時,應該怎樣保護自己? 答:當遭遇侵害時,應當冷靜應對,盡量避免危險,設法逃離現場,及時報警求助,以保證自身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