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腦出血的CT表現 一、什么是腦出血? 腦出血又叫腦溢血,是指腦內動脈破裂引起的腦內出血,腦出血有很多種原因,最常見的是高血壓導致腦出血,還有一些原因是跟腦內血管病變有關系,包括動脈瘤可以導致蛛網膜下腔出血,還有一些病變,比如動靜脈畸形,硬腦膜動靜脈瘺,還有煙霧病,這些血管病導致腦出血也是不少見的。腦出血與腦缺血,共同構成卒中,分別占20%與80%。 腦出血的診斷一般需要到醫院做頭顱CT檢查。若CT檢查發現腦內有異常高密度影,就可以明確診斷是腦出血。CT檢查同時可以出血部位,如腦實質內,腦室內、硬膜外/下,蛛網膜下腔等,進而輔助判斷原因,這時有時需行頭顱磁共振或者頭顱CT/MRA/DSA血管造影等相關檢查。同時還可根據出血的形態,判斷再出血的可能。 如果為繼發性腦出血,原因為動脈瘤,應積極手術。而對于更為常見的高血壓腦出血(腦實質出血),應該如何處理? 二、腦出血是否需要手術? 這是腦出血患者及家屬最常見的問題,這時我們需要了解相關知識。 腦出血治療的首要目標是什么?防止再出血。因此對于大多數腦出血,如果判斷穩定,并不急于手術。而是要控制血壓,高血壓要得到效控制是第一件事,安靜臥床、防止再出血,減少繼發傷害,避免二次打擊。 腦出血手術目的是什么?這里手術一般指的就是血腫清除術。手術的目的就是:1、通過各種技術手段,減少血腫的占位效應,將血腫盡可能地完全清除,盡快解除因占位體積造成對周圍腦組織的壓迫,減少繼發性腦損傷的發生,如腦疝就是一種緊急情況就需要急診處理(這時或者更緊急的事是:去骨瓣減壓術),否則損傷就不可逆;2、同時因血腫被器械及時清除前,它自身就會發生代謝,產生一些毒性產物(珠蛋白、血紅素、鐵離子、自由基、神經毒素、興奮性氨基酸),它就會對周圍腦組織產生一些不良作用,如水腫,血管痙攣,神經元壞死或腦積水(阻塞腦脊液通路),清除這些毒物就可減少相應的神經損傷。 不過在選擇手術前應知曉,任何手術均是通過一定途徑將器械引入血腫區域(腦部組織),手術具有一定創傷性,甚至有時會帶來并發癥(再出血、感染、腦功能受損);目前的趨勢是手術向著微創化方向發展。 最終在手術獲益與手術可能損傷之間權衡,選擇收益風險比高的治療方式。 腦出血手術有明確的適應癥。這個問題其實很復雜,一般要手術醫生根據具體情況而定。出血量(血腫大小)、出血部位,以及癥狀嚴重程度是其中重要的考慮因素,同時要考慮當地的技術條件與手術時機。有以下簡便的原則可以參考:
三、腦出血,能恢復嗎? 卒中本身因高致殘致死率而成為國人首位健康殺手,我們最好不讓其發生,因此對腦出血預防是第一位的。但一旦發生,腦出血的預后差異也較大。 腦出血預后與出血部位、出血量及是否有并發癥相關。病情不嚴重的患者,預后良好;對于嚴重的患者,將會危及生命。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整體上腦出血致死率較高,急性期為30-40%,是腦血管病中病死率最高的。病情穩定后,可能會留下不同程度的殘疾,約占30%,包括感覺、語言、運動功能障礙。并可能出現一些并發癥,如:肌肉運動喪失、說話或吞咽困難、語言及理解困難、記憶力喪失或思維困難,情緒障礙、痛疼,行為和自理能力變化 。 腦出血后的神經康復是非常重要的,無論處于什么階段。每一個腦出血患者或家屬均要深刻理解這一點,30%的完全康復人群就在其中,這個過程非常關鍵,同時可能比較漫長,無疑這是卒中患者康復的最后一個門檻。對于康復,我們應該:
|
|
來自: 新用戶36184400 > 《腦出血臨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