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國民黨反動派在解放戰場上被我軍全面擊敗。 眼看大勢已去,蔣介石只好帶著剩余的幾十萬國民黨殘兵灰溜溜地逃向了海峽彼岸的臺灣省。 而同時與其一起逃向臺灣省的,還有國民黨上層的一眾高級將領。 眾所周知,蔣介石此人心胸狹小,任人唯親,非常喜歡在國民黨內部搞一些派系,打壓地方部隊出身的將領,抬高自己所信任的“嫡系將領”。 ![]() 蔣介石 在國民黨的中央決策層里,有八個“嫡系將帥”,在國民黨每個重要的決策當中,幾乎都能夠看到這八人的身影。 也正是有著如此重要的地位,所以他們也被其他人起了個外號叫做“八大金剛”。 然而,在蔣介石逃向臺灣省之后,“八大金剛”當中卻只有7人選擇跟他一起逃跑,而另一個在國民黨內有著舉足輕重地位的將領,卻在這時選擇了留下。 那么,這八個人都是誰?他們后來的結果如何? ![]() 蔣介石 中國戰區陸軍總司令——何應欽排在“八大金剛”第一位的,是曾經在南京代表中國政府接受侵華日軍投降書的中國戰區陸軍總司令何應欽。 談及他與蔣介石之間的關系,那只有一個詞語可以精確地總結出來:互相利用。 何應欽出生于1890年4月2日,僅僅只比蔣介石小兩歲多。 早年的時候,何應欽曾經留學日本。當時孫中山正在那里宣傳革命思想,創辦了中國同盟會。 在這股熱潮的吸引下,青年時期的何應欽毅然決然地選擇投筆從戎,加入到同盟會的陣容中,從此走上了推翻封建王朝的革命道路。 ![]() 何應欽 從資歷上算,何應欽也是同盟會的資深成員,甚至他與孫中山所認識的時間,還要比蔣介石早上許多。 1924年1月,第一次國共合作開始。 孫中山命令廖仲愷、蔣介石等人籌辦黃埔軍校,四處延攬人才。 恰逢這個時候何應欽也回到了廣州,于是被孫中山招攬到總統府當軍事參議,同時還兼任了黃埔軍校的副總教官。 這讓他與蔣介石走得很近。 在東征陳炯明的戰役中,黃埔學生軍編入第1軍,蔣介石任軍長,何應欽任第一師師長,兩人至此成為了上下級關系。 后來的幾年時間里,兩人相互配合,接連獲得了平定商團叛亂、劉楊叛亂和兩次東征陳炯明等多次戰役的勝利。 ![]() 何應欽 而兩個人的關系也越拉越近。 何應欽與蔣介石都是將權力和地位看得十分重要的人。 在幾番接觸下,蔣介石認為,何應欽這個人在為人處事方面十分圓滑,懂得趨利避害,是個可以利用的人。 而且他在同盟會和國民黨中還具有一定的聲望,如果可以將其拉攏到自己的麾下,那么對于權力的爭奪一定有很大的好處。 而何應欽則覺得,蔣介石這個人野心大,在政治和軍事方面有一定的能力,最重要的是,他深受孫中山信任,又是黃埔軍校的校長,手中有著極大的軍事指揮權。 何應欽十分懂得“背靠大樹好乘涼”的道理。 于是兩人一拍即合,成功走到了一起。 ![]() 蔣介石 1927年,何應欽幫助蔣介石發動了反革命政變,為了自身利益,堅定地站在了人民的對立面。 這也讓他更加被蔣介石所信任,而這份信任也為其帶來了巨大的好處。 1929年,何應欽出任了國民黨海陸空司令部參謀長,不久之后,更是在國民黨“三大”上當選為中央執行委員。 從此之后的很長一段時間,他都在國民黨高層擔任重要職務。 抗日戰爭爆發之后,何應欽出任了軍事委員會參謀長,負責戰時軍制計劃和參與各個戰役的指揮。 也正是在這個時候,他躍升為了僅次于蔣介石之下的國民黨“二號人物”。 ![]() 何應欽 1944年12月25 日,在發動反攻戰役的前夕,蔣介石又親任命何應欽為中國戰區中國陸軍總司令。 這個時候的何應欽可謂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走上了人生巔峰。 然而,在敗退臺灣省之后,何應欽失去了作用,又受到了陳誠等人的排擠,被解了兵權之后瞬間從高位跌落下來,被蔣介石冷落。 之后何應欽一直待在臺北牯嶺街的公寓閉門思過,晚年過得十分過得十分凄慘。 ![]() 何應欽 “小委員長”——陳誠如果說何應欽在蔣介石眼中只是個可以利用的人,他們對于彼此的信任僅僅只停留在表面上。 那么陳誠就是蔣介石發自內心最為信任的國民黨將領了。 1898年1月4日陳誠出生于浙江省青田縣。 青年時期陳誠曾經進入過保定軍校當中學習。 1924年9月,陳誠被黃埔軍校教練部副主任鄧演達所引薦,出任學校教育副官的職務。 與何應欽一樣,陳誠也是個十分懂得“討好上級”的人。 ![]() 陳誠 在進入黃埔軍校之后,他對校長蔣介石唯命是從,認真履行著他所下達的每個命令。 世人都知道老蔣任人唯親,喜歡用浙江老鄉或是黃埔出身的將領,而陳誠則更是“兩者兼備”。 1926年7月,廣州國民政府決定出師北伐,組成了以蔣介石為總司令的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 在部隊組建完畢之后,蔣介石專門將陳誠調到總司令部擔任中校參謀。 這讓陳誠十分驚喜。 1927年3月,在桐廬戰役中擊敗孫傳芳主力部隊后,陳誠又在短短三個月內連升兩級,從一名團長升任為了二十一師師長。 ![]() 陳誠 然而,正當陳誠準備在國民革命軍中大展雄圖的時候,卻被何應欽以“抗命不從”的借口免去了職位。 這讓他從此對其記恨。 不久之后,陳誠被重新啟用,在后來的蔣桂大戰、中原之戰以及“圍剿”紅軍的行動中,陳誠都有著不錯的發揮,而他的職位也一升再升,逐漸進入到了國民黨的中央決策層里。 1935年,陳誠與蔣介石的干女兒譚祥成婚。 這讓他成為了蔣介石的干女婿,從此徹底抱上了老蔣的大腿。 抗戰時期,陳誠主持了四次武漢會戰,拔高了自己在部隊中的聲望。 眼看時機已到,他向蔣介石提議要遏制何應欽在軍中的權力,否則很有可能會失控。 這一建議被蔣介石所采納。 ![]() 陳誠 1943年,陳誠任中國遠征軍司令長官,在明面上第一次壓了何應欽一頭。 1944年11月20日,何應欽擔任了近14年的軍政部長職務又再次被陳誠給奪去。 兩人至此開始了長達數年的斗爭。 逃往臺灣省之后,陳誠成功將何應欽等人打壓下去,自己做了行政管理機構”院長,在蔣介石的授意下將國民黨大權緊握在手中。 而這個時候他也有了“小委員長”的稱號。 然而,還沒等陳誠高興幾年,就患上了難以治愈的肝癌,最終病死在了家中。 ![]() 陳誠 “豬將軍”——劉峙劉峙可以稱得上是在國民黨內部最不受人待見的那一個了。 僅僅只是因為蔣介石信任,他的職務竟然能夠壓在杜聿明、王耀武等抗日名將的上面,這實在是令人匪夷所思。 在戰場上,劉峙幾乎只會聽從蔣介石的命令,完全沒有絲毫的決策思維。 不過,也許“聽話”正是他唯一的優點,同時也是在抗日戰場和解放戰場上接連打了幾場打敗仗卻依然能夠穩居高位的重要原因。 ![]() 劉峙 雖然他一直有著頗高的軍銜和職務,但是很少有人能夠看得起他,在私下里,其他人也都給他起了一個“豬將軍”的外號以此來對其進行嘲笑。 在敗退臺灣省之后,劉峙徹底淡出了國民黨權力層,最終帶著一家人前往印尼過起了平淡的日子。 ![]() 劉峙 蔣介石的“智囊”——顧祝同相比于何應欽和陳誠的圓滑,顧祝同對于蔣介石的忠誠反倒是顯得純粹了許多。 這個在軍事和政治方面都頗有能力的將領,在很長一段時間都作為蔣介石的“智囊”,參與著許多重要的戰略決策。 雖然身居高位,但是卻不愿意參與到權力斗爭當中來,這也讓顧祝同的晚年生活比其他大部分過得好一些。 最終他活到了94歲,成為了“八大金剛”當中最為長壽的將領。 ![]() 顧祝同 軍官出身卻投身體育——錢大鈞錢大鈞與蔣介石、何應欽一樣,也是國民黨元老級人物。 黃埔軍校時期出任軍事理論教官,后來在軍閥混戰中有過突出的表現從而被蔣介石所看重。 他曾經在國民黨政府中擔任過國民政府空軍委員會主任、上海特別市市長、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侍從室主任等職位。 在逃往臺灣省之后,錢大鈞交出了手中的兵權,一心撲到體育事業當中,為當地的體育發展做出了不小的貢獻。 后來,他還曾擔任過中華航空公司董事長,主持過臺灣省的飛行建設工作。 ![]() 錢大鈞 八大金剛當中的“邊緣人”雖然說以上的5人,在級別、職務和話語權方面都有著高下之分,但是總體來講,在國民黨的決策層中,他們還是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的。 而這兩人,則更像是“八大金剛”當中的“邊緣人”。 他們就是蔣鼎文和陳繼承。 ![]() 蔣鼎文 這兩人一個在前線搞軍事,一個在后方搞政治,然而兩人卻在各自的領域都搞得一團糟。 這也說明了他們的真實水平其實并沒有達到加入這個行列之中的標準。 在逃向臺灣省之后,兩個人也迅速被激烈的權力斗爭給排擠了出去,從此淪為平常人,過著極為普通的生活。 ![]() 陳繼承 棄暗投明的“和平將軍”——張治中張治中是國民革命軍陸軍的二級上將,早在辛亥革命時期就已經投身于革命工作。 后來在國共合作時期,他也是極力推崇孫中山先生的“聯俄、聯共、扶助工農”的三大政策,是國民黨內部著名的左派人士。 在黃埔軍校任職的時候,張治中與周總理、惲代英等我黨人士密切合作、積極往來,結成了深厚的友誼。 后來,蔣介石發動了反革命政變,張治中不愿意與其同流合污,于是毅然決然離開國民革命軍的隊伍,前往歐美進行考察工作。 ![]() 張治中 1941年,皖南事變爆發后,張治中接連寫了三封信呼吁蔣介石釋放被關押的共產黨將領,主張繼續國共合作,共同抗日。 1945年,張治中又作為國民黨代表,迎接毛主席、周總理等人前往重慶舉行和談。 在二十多年的時間里,張治中一直致力于民族團結、和平解決兩黨爭端。 1949年4月,張治中出任國民黨政府和平談判代表團首席代表,到北平同我黨代表進行談判。 ![]() 重慶談判 在幾番交談之后,雙方議定了《國內和平協定》八條二十四款。 然而,這項和平協定卻遭到了國民黨方面的拒絕。 眼看事到如今國民黨仍舊是執迷不悟,張治中也對這個腐敗無能的政府感到了厭惡和方案。 最終,在周總理的極力勸說下,張治中選擇“棄暗投明”,留在了大陸。 作為當時國民黨內部最高統治集團黃埔嫡系核心層高級將領“八大金剛”中唯一歸附我黨的超重量級人士,張治中的這個決定帶給了國民黨最高領導層極大的沖擊。 1949年8月,張治中應邀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 ![]() 張治中作為國民黨代表迎接毛主席等人參加重慶會談 一個月后,他又親自致電陶峙岳、包爾漢等對這些人進行勸服工作,成功促使新疆和平解放。 新中國成立之后,張治中先后出任了西北軍政委員會副主席、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委員會副主席等職位。 從此以后徹底走上了共產主義道路,為新中國的建設奉獻了自己的力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