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4月6日,“和平將軍”張治中病逝,張家后人將訃告送到中南海西花廳,周總理霎時間淚流滿面。 “各位叔叔伯伯十分感傷,都想送父親最后一程,”張一純戴孝而來,站在周總理對面垂淚:“但是統戰局那邊對父親的葬禮似乎有別的說法……” “他們顧慮文白兄國民黨的出身也是在所難免,”周總理擦掉眼角的淚水嘆氣道:“你放心孩子,你父親的葬禮一定會辦。” 最后他拿起電話,秘書處傳達了兩項要求…… ![]() 兩項要求 自打進入1969年,張治中的身體狀況急轉直下,他的內臟器官都已經衰老,免疫力大不如前,腿腳也麻木僵硬不好走路,整天坐在家里床上休息。 那個年代好大夫不易得,請醫問藥最花錢,偏偏張治中家徒四壁沒什么積蓄,起初還能支撐,后來也負擔不起,只好四處借錢。 像他這樣對黨和國家有卓越貢獻的老人,按理說是要安排養老的,可惜那個時代風云變幻,他國民黨將領的身份異常敏感,有心援手的無力,有力的又無心。 周總理知道這個情況之后心里難過,立刻關照了張治中一家,把他接到醫院里去調養,醫護24小時照顧。 ![]() 但是已經有點晚了,張治中在病房里休養了一段時間也不見起色,中央找了好多專家來會診也無濟于事,最后在4月6號,張治中終于走到了生命的盡頭,結束了他“和平將軍”的使命。 張治中離世,他的好友如傅作義等人心痛不已,眾人都希望能夠來送這位老戰友老兄弟最后一程,希望中央出面辦一個葬禮或者追悼會,給予他應得的哀榮。 這個要求不過分,但辦起來也不容易。 1969年局勢已經很敏感了,張治中的身份想要去醫院治療都得周總理親自下令打點,要辦個追悼會何等艱難,更何況,張治中國民黨出身,他的至交好友分散在各黨各地,這里面不乏一些敏感人物,讓這些人來追悼會送別,統戰部那一關就過不了。 ![]() 張家后人心里著急,無奈之下,只能找到周總理。 要說共產黨里面誰和張治中最要好,那非周總理莫屬,當看到戴孝送信的張一純,聽到張治中病逝的噩耗后,他覺得眼前一黑,險些沒有站住,扶著沙發扶手才勉強坐下來,眼淚霎時間奪眶而出。 “我和你父親幾十年老友,我拿他當親兄弟 ”總理抑制不住,捂著臉痛苦起來:“前幾天他還寫信給我,說自己一切都好……” 張一純強忍著悲痛開解總理,徐徐地說著父親生命的最后時刻。 “各位叔伯心痛不已,都想來送家父最后一程,”張一純說道:可是關于父親的葬禮,似乎又有些別的說法……” ![]() 周總理長嘆一口氣,用手帕擦著眼角的淚水:“他們有顧慮,怕你父親國民黨將領的出身有妨礙是在所難免的,你放心孩子,你父親的葬禮,我一定好好辦。” 隨后他拿起電話,向秘書處下達了有關張治中葬禮的兩項指示。 這兩條批示是什么呢? “第一:文白的葬禮不僅要辦,還要風光大辦,要邀請所有愿意為文白送行的好友到場,不分黨派,不論身份。” “第二:我要親自出席葬禮,為文白送行。” 秘書處的秘書聽到這兩項要求之后有些驚愕,連張一純也沒有料到,新中國成立之后周總理很少出席葬禮,一般都是黨的重要的領導同志或者十大元帥才有這樣的殊榮。 ![]() 張治中作為一位身份敏感的國民黨將領,周總理這樣安排,不僅僅是為了彰顯黨和國家對于愛國的無黨派人士的關懷,更多的是寄托自己對于老友的哀思。 志同道合 周恩來和張治中,一個是英勇無畏的共產主義戰士,毛澤東同志的左膀右臂,一位是三民主義的信奉者,蔣介石無法撼動的人物,在國共兩黨跌宕起伏分分合合的微妙局勢中卻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兩人相識于黃埔軍校時期,當時還都是立志報國的熱血青年,一個是政治部主任,一個是軍校教員,機緣巧合下因為工作相遇,兩個志同道合的年輕人無話不談。 ![]() 當時周恩來和鄧穎超同志心心相息,感情已經到了談婚論嫁那一步,可是周恩來一直都在為革命事業殫精竭慮,雖然沒有到了花光積蓄家徒四壁地地步,但也沒有幾個余錢。 張治中了解到這個情況后,親自置辦了一堆結婚用的東西,還預定了幾桌上好的酒席 邀請了軍校的師生好友來熱鬧熱鬧。 1925年8月8日,夏季的廣州風和日麗,張治中起了個大早,陪著周恩來梳洗打扮,忙前忙后的打點賓客,比新郎還要熱切。 迎到新娘子舉行了儀式之后,他帶著一群好友給新人敬酒,因為鄧穎超不喝酒,周恩龍十分體貼地把代勞,張治中看了之后大笑一聲:“恩來如此體貼,那我們幾個可就灌你了!”說著舉起酒瓶一杯接一杯地送到周恩來唇邊。 ![]() 心里感念著張治中的幫助,周恩龍來者不拒,一場婚宴連續喝了三瓶白蘭地,最后直接醉到不省人事。 等大家都鬧夠了散開去,張治中還特地囑咐鄧穎超照顧周恩來,等到周恩來回學校上課的時候還特地跑過去問候,看到周恩來滿面春風心里安穩了不少。 一次周恩來課后,張治中來到他的辦公室,神神秘秘地關上門,壓低聲音和他說:“恩來,我想加入共產黨。” 周恩來以為自己聽錯了,瞪大了眼睛問:“你要做什么?” ,“我要加入共產黨。”張治中又重復了一遍。 ![]() 這下子周恩來聽清了,他心里驚詫,趕快找上級去報告這個情況,從私心上講他是希望組織同意的,既可以成全張治中的愛國之情,又能夠讓他成為自己真正的同志。 但組織上拒絕了,一來是和國民黨有言在先,二則留在國民黨比加入共產黨更有價值。 張治中雖然失落,但也表示理解,他開始以自己的方式幫助共產黨,牽制蔣介石的獨裁統治,為國共兩黨之間關系的調節貢獻自己的力量。 西安事變爆發之后,國民黨內部就如何營救蔣介石產生了巨大的分歧,張治中在營救蔣介石的同時積極為兩黨的再次合作奔走,這一次他又和周恩來殊途同歸,最后在兩人的不懈努力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達成。 ![]() 痛失好友 1945年8月,抗日戰爭勝利之際,蔣介石連發三封電報請毛澤東赴渝談判,周恩來一眼就看出這就是蔣介石唱的一出“醉翁之意不在酒”,“假和平”的面具之下藏著的是“真內戰”的野心。 但是為了戳破蔣介石的這層面具,毛主席又不得不去,重慶畢竟是龍潭虎穴,周恩來唯恐毛主席有個萬一,除了派遣最忠誠可靠的戰士之外 他第一時間想到了張治中。 老友一封信送到,張治中義不容辭,毛主席到重慶的當天,他早早就在機場等候,一見到毛主席就迎上去親切握手,寸步不離,唯恐有人圖謀不軌。 見慣了國民黨的爾虞我詐,張治中最知道他們背后的伎倆,為了能夠更好地保護毛主席,他干脆把自己的大宅子空出來,留給毛主席一行居住,自己則帶著妻兒老小搬到外面去。 ![]() 這還不算,張治中甚至用上了“兵法”,他怕毛主席帶著警衛員太顯眼,又怕有人伺機潛入院子里搞事,直接把伺候的傭人都換成了士兵,無論是做飯的廚子還是澆花的園丁,無一例外虎背熊腰,連買菜都是去指定的地方,整個張家可以算是“鐵桶一般”。 即便如此張治中還不放心,他干脆親自坐鎮,沒事的時候就找毛主席聊天,從兩黨的主張談到中國的未來,也是在這幾天的相處過程中,兩人逐漸成為志同道合的好友,不僅出入同行,蔣介石若要邀請毛主席,張治中也要跟著。 《雙十協定》簽訂之后,國民黨想要的和平招牌已經到手,張治中擔心蔣介石對毛澤東不利,當即想辦法護送毛主席離開重慶,迅速遠離了這個是非之地。 ![]() 1949年,國民黨在正面戰場上已經不占優勢,蔣介石被迫下野又去而復返,和代總統李宗仁在房內互不相干,各路人馬爭權奪勢,弄得到處烏煙瘴氣 形勢所迫,蔣介石又一次打出了“和談”的招數 他想和共產黨“劃江而治”,沿著長江建立兩個國家。 這種提議共產黨絕不會答應,蔣介石心知肚明,他也沒打算真的能談出什么結果,只是借機拖延時間,給正面戰場博取機會。 為了迷惑共產黨,他派張治中出面談判。 正如蔣介石所料,共產黨沒有人敢答應“劃江而至”這樣荒唐的條件,也沒有人敢做這個千古罪人,談判進行得磕磕絆絆,到最后張治中也不抱希望,很多來談判的代表什么都倒向共產黨一邊,不愿意再回南京去。 ![]() “文白兄也留下吧!”周恩來勸道:“這一次我們可以做同志了。” 張治中看著南京的方向有些惆悵,他嘆了口氣道:“我也想啊恩來,國民黨到如今這步田地,已經無力回天,但是我的妻兒都在南京,我不回去,他們就要成為蔣介石手中的棋子了。” 第二天一早,張治中收拾了行李打算回南京去復命,蔣介石派來接他的飛機已經停在機場,周恩來卻突然闖了進來,攬住他的肩膀就往外走。 “恩來?做什么去?我要回南京了。” “去見幾個老朋友。” “什么老朋友?飛機還在等我。” ![]() “文白兄,”周恩來突然慢下腳步,拍了拍張治中安撫道:“放心,是你我的老朋友。” 兩個人一起來到機場,張治中突然瞪大了眼睛,停機坪上那架蔣介石派來迎接他的飛機艙門緩緩打來,一個女人帶著幾個年輕人和小孩子走下來。 那不正是張治中的老婆和孩子? “恩來,這?”張治中激動地上前幾步,抱著妻子高興地笑起來,周恩來也跟著鼓掌:“歡迎嫂子!這下子我和文白兄可以盡情做同志了。” 新中國成立之后,周恩來和張治中經常互相關懷,尤其周恩來日理萬機,工作起來不知疲倦,張治中擔心他的身體,隔三差五就要寫信給他,提醒他一定要注意身體,多多保養,到了晚年,也就鄧穎超、毛主席和張治中的話周恩來能聽一些了。 ![]() 如今好友離世,周恩來內心的悲痛可想而知,他雖然沒有心力面面俱到地親自安排葬禮,但是每一項環節都要向他報告。 1969年4月19日,在周恩來的特別關照下,張治中的葬禮在低沉悲傷的哀樂聲7中隆重舉行,他生前的好友,無論是共產黨還是國民黨都悉數到場,眾人凝視著他的遺照默默垂淚。 周恩來更是悲痛不已,顫抖著聲音呼喚道:“文白!文白兄啊!” 張治中與世長辭,再也沒有人應這一聲“文白兄”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