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痛有好多種,分別有前額痛、后頭痛、頭頂痛、側頭痛等,可應用經典名方四逆散加味來治療。 《傷寒論》:四逆散 【處方】甘草(炙)枳實(破,水漬,炙干)柴胡 芍藥各等6克。 【制法】上四味,搗篩為細末(現代可煎湯)。 四肢郁悶緊張氣塞逆冷,用柴胡、積殼兩味藥,一升一降,芍藥、甘草兩味藥緩急止痛。所以但凡痛癥氣塞用之,無不應手。 臨床上四逆散的靈活運用,它能使扭曲的血管,堵塞的血管變松通。這和治便秘的原理一樣。重用白芍使硬條條的大便變軟,可以緩急。同樣重用白芍可以使用僵硬的血管變軟,緊邦梆就痛松軟軟就舒服。所以凡是摸病人的手腳,頸僵硬,脾氣上講話容易得罪人,傷人, 大聲話沖氣,都可用四逆散。什么叫四逆散?四方之氣都往上逆,它都能使之散。 蓋頭為“諸陽之會”、“清陽之府”,又為髓海所在。凡五臟精華,六腑陽氣,皆上注于頭。肝氣郁結,氣滯痰郁,阻礙氣血運行,絡脈瘀阻清空測頭痛。頭痛日久不煎,致久病入絡,絡道不通,清竅閉塞,則頭痛反復發作。 1偏頭痛(側頭痛) 偏頭痛又稱血管神經性頭痛,是以頭痛劇烈,或左或右,反復發作為特征的一種常見病、多發病。偏頭痛屬于中醫“頭風病”范疇。 1.1四逆散加川芎、郁金 側面痛,有時還會牽扯到耳朵,也叫少陽頭痛,常因熬夜焦慮、局部受寒后發作,夜間9點 后會加重,常見病因為神經緊張、血管痙攣。 1.2運用四逆散加味治療偏頭痛35例,療效顯著 治療方法: 治療組以四逆散加味,其組成為:柴胡25g、枳實10g、白芍30g、甘草9g、蟬衣10g、白芥子15g、僵蠶12g、茯苓30g、川川芎10g、蜈蚣2條。 頭暈目赤者加天麻10g、石決明15g; 氣虛者加黨參15g、黃芪20g; 嘔吐者加法半夏、代赭石各10g; 寐差者加珍珠母20g、酸棗仁15g。 日1劑,水煎服,早晚分服,頭痛發作時連服10劑。 1.3穴位按摩: 頭側面是三焦經、膽經經過的地方,三焦經常堵塞穴位是翳風、消濼、四瀆膽經常堵塞穴位是肩井、足臨泣。一天按揉3次,每個穴位按揉2分鐘,偶發的偏頭痛可當天緩解。 2、前額頭痛 頭痛起來連眉棱骨都疼,甚至惡心嘔吐,胃口不好,也叫陽明頭痛前額是胃經經過的地方,常因過食生冷寒涼后發作,傷到了胃氣,雖然沒有胃痛,但通過前額頭痛來提醒你。 2.1四逆散加白芷、川芎 陽明頭痛,這種頭痛是前額痛。 我們有幾次治病人頭痛,病人說前額痛。好!四逆散加白芷、川芎。第二天就不痛了。 川芎、白芷專門上頭的風藥。川芎從頭的側面上頭,白芷從前頭上。兩味風藥可以引藥到頭。他吃第一劑就覺得,頭緊梆梆的松了,吃三劑藥下來好了七八成。將來只要沒那么容易生悶氣,就不用吃藥。 2.2艾灸中脘可快速緩解,艾灸直到胃部充滿熱感,頭痛消失為止按揉胃經常堵塞穴位:髀關、梁丘、足三里。 3、巔頂頭痛 由不良情緒引發的,多屬肝經的問題。常伴隨:易發怒、眼睛干澀、熬夜、血壓偏高,這類人群容易出現頭頂痛也可能是受寒引起的。 3.1四逆散加藁本、蔓荊子 有些是頭頂痛,四逆散加藁本、蔓荊子不痛了。 3.2如果是肝經問題,宜疏通兩側肝經的易堵塞穴位,陰包、太沖如果是受寒引起,可按揉膀胱經上的昆侖。 4后頭痛 后腦勺主要在膀胱經上,后頭痛多在受寒后發作,伴有項部僵緊,是風寒感冒的前兆下午后腦勺常有悶疼感警惕高血壓。 4.1后頭痛,四逆散加羌活、葛根不痛了。 4.2宜盡快在頸項部脊柱和兩側膀胱經刮痧,頸項部皮下的瘀滯和垃圾清理后,局部的氣血運行恢復后,頭痛也就緩解了,還可以按揉昆侖、列缺。 所以學會四逆散,走遍四方將病打散。現今是人都有氣,有誰不生悶氣,有誰沒有情緒反應。所以四逆散通過調節情緒,同時減輕你的病氣。對于這些公務員、老師、服務員、白領、領導在職場上,商場上,每天都會摩擦生悶氣的,你都能夠通過柴胡、枳殼疏肝理氣,芍藥、甘草柔肝緩急,你只要將肝調好,從頭到腳都好。不單是偏頭痛,還有喉嚨痛,胸悶,肋骨痛,腰痛,但見是因為郁悶引起的,一個四逆散就治之。 圖文演繹養生、健身、治未病知識,往下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