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一生有6子4女,而在4個女兒之中又尤以李敏、李訥最為人熟知。
但對于毛主席的這2個女兒,想必不少人都會有疑惑之處,那就是她們既然是毛主席的女兒,為何她們都姓李而不姓毛,這背后又有何深意呢?
李敏、李訥的出生
1936年,經過20天的長途跋涉,賀子珍轉移到了陜北志丹,也正是在這里她生下了女兒李敏。
當時,賀子珍的分娩十分順利,以致于當鄧穎超、康克清等人前來祝賀時,身為父親的毛澤東都不忘幽默風趣的開玩笑說道:“子珍生了一個大雞蛋”,眾人聽罷也不由得哈哈大笑。
可是,當時陜北的情況不容樂觀,條件也十分的簡陋,這個新降生的小家伙難免也要遭受一些苦難。想到這里鄧穎超在抱起李敏時便心疼的說道:真是個可憐的小嬌嬌啊。
聽到這個“嬌嬌”的愛稱,毛主席不由得便一愣,隨即姣姣便成為了李敏的乳名。而在李敏出生幾個月后,賀子珍便因為一些原因遠赴蘇聯。李敏也被托付給了老鄉照料,如此一來便是近四年。
4歲時,考慮到緩解賀子珍的失子之痛,毛澤東將李敏送去了蘇聯,有了李敏的陪伴賀子珍的的情緒也得到了極大的舒緩。
此間,李敏也一直跟著賀子珍姓賀。而在李敏到了北京之后,毛澤東便考慮給她改名,不過卻并未讓李敏姓毛。
話分兩頭,1938年毛主席再婚,1940年8月毛澤東的女兒李訥出生。老來得女,毛主席很是開心,在取其名字時考慮了《論語》中的“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一句,故而也就有了李訥的“訥”名字由來,而作為姐姐的李敏便用了“敏”的名字。
為何姓李,而不姓毛?
關于這個問題,事實上李敏在從小學學校畢業要上中學時,曾經就此詢問過父親毛澤東。而對于李敏的疑問,毛主席給出的理由是他曾經在解放戰爭轉戰陜北時化名李德勝,這個“李德勝”諧音“離得勝”,言下之意不言而喻。
對于這個化名,毛主席也是十分喜歡,其實單從戰況而言任是誰會不喜歡呢?有趣的是周恩來化名胡必成(取革命必然成功之意),任弼時則化名史林。
1947年3月,眼看全面進攻傷亡巨大,蔣介石不得不調整戰略改為重點進攻陜北、山東。戰略意圖十分明顯,當時延安可謂是圣地一般的存在,它不僅是黨中央所在地,也是我黨毛主席在內眾多領導人所在之地。若是能夠一鼓作氣拿下陜甘寧邊區,無疑等同于斬首行動。但是,不得不說領袖人物有的絕不是尋常人有的膽識和決策能力。
面對蔣介石嫡系胡宗南的25萬大軍,數百架轟戰機,毛主席沉著冷靜,并沒有著急撤離延安。要知道,當時陜甘寧邊區的西北野戰軍加上地方保衛人員也不過2萬余人。敵我比例10比1還多,可是毛主席還是泰然自若的在窯洞之中處理文件,甚至于敵人的炸彈在附近爆炸都是如此,警衛員撿回彈片他都不忘調笑道:“真是塊好鋼,可以打兩把菜刀嘛!”
而在得知各個機關、群眾安全轉移之后,毛主席與周總理等人才撤離延安。臨行前,還囑咐彭德懷將延安打掃干干凈凈,抽屜里還為胡宗南留下了字條“胡宗南到延安,勢成騎虎,進又不能進,退又不能退,奈何!奈何!”。至于胡宗南則在占領空城延安后,眼見毫無戰果,便捏造了一系列的“戰俘營”、“戰利品”等了事。
不過,在王家灣時毛主席一行還是遇到了危機的,當時國民黨29軍劉戡察覺到王家灣電波頻繁,率軍直撲王家灣。彼時的毛主席身邊只有700余人。千鈞一發之際,毛主席做好交代,一旦暴露,三人分別朝三個方向突圍。好在,彭老總派遣王震前來救援才算緩解了危局,不過敵人仍在追擊而毛主席則效法蜀漢諸葛亮故事來了一出空城計,在黃河支流葭蘆河附近上書“毛澤東由此上山”大字,國民黨懷疑有詐不上山追擊,才成功脫險渡過黃河。
可以說毫不謙虛的說,轉戰陜北中毛主席數次深陷險境卻又都轉危為安,化險為夷,當真讓人驚為天人。就連美國前總統尼克松在《領袖們》中都夸贊到,毛主席、周總理的結合,是我黨的大幸,人民的大幸。
而在聽完父親的講述后,李敏也心悅誠服的明白了父親給予自己名字的特殊含義。當然也有人推測除此之外,當還有因為江青性格原因,讓女兒李敏以李為姓也便與相處,給她衣蛾和諧的家庭環境。
至于李訥,則有必要說的一點是她的母親江青本就姓李,其會以李為姓也多有此種意思,而且兩個女兒以李為姓還可以避免她們太過耀眼,安全上也更有保障。
小結
不得不說,李敏、李訥之所以會姓李,而不姓毛一事上,盡顯毛主席“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的一面。
這里面有他對于革命往事的紀念情愫,亦有他希冀女兒安全、健康成長的為父之慈。
參考資料:李敏《我的父親毛澤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