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15班這些事》一書中插說“詩書畫“。這是第4幅。 (1)我的詩畫
標題:紅花與貓 題詩:三角梅花君子栽,半街紅色引蜂來。若無若有香幽遠,不讓塵埃入我懷。 詩意:三角梅花是那些愛花的君子栽種的,半條街上都是三角梅花,紅紅火火地盛開,引來蜜蜂翩翩飛舞。若有若無的香氣從遠處飄來,在這街巷里弄,我心寧靜,怎能讓世俗的塵埃進入心懷呢?
(2)我說詩畫
唐代書畫鑒賞家張彥遠說:“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須全其骨氣,骨氣形似皆本于立意而歸乎用筆。故工畫者多善書。”(《歷代名畫記》) 這段話意思是:畫物最重要的就是外形相似,外形相似必須畫出它的風骨氣度,具有風骨氣度的形似都扎根于立意而終歸到用筆。所以善于繪畫的人大多善于書法。 中國畫與書法都用毛筆、墨、宣紙或帛。當歷史發展到將繪畫與詩歌結合在一張宣紙或帛上的時候,繪畫與書法就自然成為詩畫家的藝術追求。他們發現中國畫與書法在造型與運筆上有諸多內在的一致,或有互補的美感,就孜孜追求,這成就了風格各異的大畫家,往往他們又是大書法家。 欣賞文人畫大名家,他們的詩畫,他們的書法,呈現五彩繽紛。 宋微宗趙佶,工筆畫細膩重彩。他瘦金體書法筆法犀利,鐵畫銀鉤,瀟灑俊逸,與畫形映成趣。 趙孟頫的畫,追求古意的筆墨和物象簡約疏淡的超然。他的書法平氣周正,俊美靈秀,筆圓帶方,流動而不草率。 吳鎮的畫,山水高遠濕墨層染,寧靜而蒼茫。他的書法或行或草冷雋蒼秀。 文征明的畫用筆或粗或細,或蒼勁淋漓,簡約中見韻味;或用筆細密,青綠中見清雅。他的書法,小楷溫潤謹嚴節奏平和,行草珠圓玉潤風舞秀姿。 唐寅畫風多變,以畫山水為主,高士遁逸,隱于青山秀水。他的書法儒雅俊秀,四平八穩,多姿瀟灑,有點嫵媚之感。 鄭燮多畫蘭竹,形貌舒爽,風格瘦勁,透露才高氣傲。他的書法融真、草、隸、篆諸體為一爐,縱橫馳騁,灑脫不羈,以畫入書,書有畫意。 讀古代文人畫,是高境界的享受。
@友情合作:建州高山巖茶(北苑貢茶)推介,茶室茶店書屋詩書畫創作,圖書印制前改潤稿,各種活動文案寫作,友情聯系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