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40年10月27日下午,寧波。 發動機的轟鳴驀然沖擊耳膜,幾架日本軍機劃破長空。 飛機過處,淡黃色的煙霧在天空蔓延,煙霧落地后,卻是麥粒、粟米和面粉。 開明街一帶,飽受戰亂和饑荒的人們喜不自禁,紛紛哄搶著這從天而降的糧食。腿腳慢一些老弱病殘的看著很快被清理干凈的地面,滿臉羨慕卻徒嘆奈何。 三天后,羨慕卻變成了慶幸,繼而變成了驚恐,無數打著寒戰,發著高燒的市民涌上街頭,他們或蜷縮在街邊,或倚靠在墻角,大口地嘔吐,很多人再也沒有站起來。 而沒搶到糧食的他們,腦袋竟也隱隱痛了起來…… ![]() 當時媒體對事件的報道 | 來源:網絡 ![]() 驚恐的市民開始回憶,他們發現,異常其實早已出現。 天降糧食那天一早,伴著刺耳的防空警報,日軍飛機灑下了雪片般的傳單。 “重慶正鬧饑荒,人民民不聊生,日本豐衣足食,尚有余糧接濟。”傳單上的文字分外刺眼。 “侵我國土,殺我人民,燒殺擄掠,無惡不作,還說接濟?”寧波市民憤憤不已。 而當糧食真的從天而降時,平民們卻已忘卻了憤怒,飽餐的誘惑讓他們根本沒去多想。 晚間,大雨光臨寧波,屋頂殘存的麥粒面粉便隨著雨水,落進了屋檐下的水缸里。 這是寧波市民日常生活用水的主要來源。 市民們照常取水燒飯,卻很少有人關注到,已經消失了一段時間的跳蚤突然多了起來,還是極為少見的紅跳蚤。 當死神降臨時,一架日本軍機再次飛掠寧波上空,一個戴著眼鏡,留著電影中常見日式小胡子的軍官,正表情嚴肅的看著下方,嘴角竟隱隱透出一股得意。 他是石井四郎,日軍細菌學專家,731部隊的頭領。 寧波的恐怖現場,正是他的“得意之作”。 ![]() 細菌戰惡魔石井四郎 | 來源:網咯 ![]() 九一八事變爆發后,日本關東軍并不滿足于占領東三省,他們積極密謀占領華北,意圖再造一個偽滿洲國。 但戰爭卻是資源的天敵,精明的日本人算計出,以島國貧瘠的物資儲備,如果打完戰爭,國內鋼鐵資源可能會消耗殆盡。 而沒有鋼鐵,就意味著沒有武器裝備,失去優良武器裝備的戰爭,卻是萬難取勝的。 如何既能節約資源,又能擁有威力巨大的戰爭武器? 陸軍軍醫學校教官石井四郎跳了出來,他畢業于京都帝國大學,是細菌學的博士。他曾被“一戰”時歐洲列強的毒氣戰深深吸引。 他認為要在資源貧瘠的情況下,要想獲得戰爭的勝利,只能依靠細菌戰。 日本軍部肯定了他的想法,并專門成立了包括石井四郎在內的調查委員會,派往歐洲了解細菌武器的發展。 在歐洲的考察過程中,石井四郎了解到了細菌戰的詳細信息。對比核武器、生物武器、化學武器這三種新型武器,他發現,在投入相同的情況下,生物武器是最能節約資源的。 石井四郎向日本軍部匯報了調查情況,對納粹德國的細菌武器發展,他做了重點而細致的描述,并力推日本立即開始此項研究。 惡魔即將睜開眼睛。 ![]() 日本軍人在侵華戰爭中 | 來源:網絡 ![]() 受關東軍輕而易舉地占領東三省的刺激,日本軍國主義的侵略野心開始膨脹,對戰爭的狂熱達到了極點。 石井四郎早就對中國的廣袤富饒大流口水,為施展戰爭抱負,他開始四處游走,積極建議軍部創建細菌部隊。 他的建議得到了軍部高層及一批軍國主義分子的熱烈響應,他們規劃了周密的細菌戰方案,并上報給了裕仁天皇。 自古丑人多作怪,身高只有1米58的矬子天皇,批準了這個該死的方案。 1932年8月,日本軍部晉升陸軍軍醫學校軍政防疫教官石井四郎為少佐,配備五名助手,組建細菌研究班。 石井四郎將細菌研究班命名為防疫研究室,以防疫為借口,細菌戰的罪惡研究宣告開始。 一年后,軍部斥資數十萬元,將防疫研究室升級為防疫研究所。石井四郎則不失時機地提出:軍事醫學的目的,不僅是治療和預防,更是進攻! 按照“進攻”理論,防疫研究所主要從事霍亂菌、傷寒菌、鼻疽菌等菌種的培養、使用和防疫研究,石井四郎曾無恥地宣稱,他的研究所是日本軍火工廠的楷模。 ![]() 麥克阿瑟與裕仁天皇(右)| 來源:網絡 ![]() 隨著侵華戰爭的擴大,石井四郎產生了一個極為惡毒的想法,他將此想法做了報告,火速遞交給陸軍大臣。 報告中提出,軍隊防疫非常重要,一旦軍隊被細菌感染、攻擊,整體戰斗力必然會遭到削弱。同時,細菌武器的研究也到了必須實驗的環節,“要讓維護皇軍的武器得到高度發展”。石井四郎要求,把細菌研究所調往東北。 陸軍大臣批準了石井四郎的報告,日軍決定在東北建立細菌戰基地,首批研究人員,化名為“加茂部隊”,秘密地進入了關東軍駐地。 這就是臭名昭著的石井部隊,對外稱作“關東軍防疫技術部”。 1941年8月,這支部隊正式改稱滿洲第731部隊,這是一支集生化武器研究、生產、實戰于一身的特種部隊。 石井四郎的研究實驗如何在中國領土上揭開了觸目驚心的一頁?731部隊的實驗基地又為什么被稱為食人魔窟? ![]() 石井四郎一家在哈爾濱 | 來源:網絡 ![]() 隨著中國戰線的逐漸拉長,日本的兵力和后勤補給出現了嚴重不足的狀況,戰爭陷入膠著狀態。 1940年7月的時候,始終觀察著戰爭局勢的石井四郎開始急不可耐,他親自組織了第一批遠征隊,奔赴寧波開展細菌戰。 首次出征,731部隊將70公斤傷寒菌、50公斤霍亂菌和5公斤染有鼠疫菌的跳蚤,空投到了蓄水池和居民區。 任務完成的出奇順利,在一片雀躍歡呼聲中,石井四郎和隊員們返回了東北。 然而,沒過多久,雀躍歡呼卻變成了沮喪傻眼。 10天后,731部隊派出了一支一百多人的觀察小分隊,從哈爾濱秘密南下寧波,他們的目的,是了解首次細菌戰的戰爭效果。 他們強行抓捕了三十多人進行身體檢查,包括婦女和兒童,而檢查結果卻讓他們大吃一驚:效果與預期的差距太大了。 此時,已對中國長期戰爭深感力不從心的日軍,卻滿懷希望地期待731部隊能夠為戰爭沖鋒陷陣,帶來局勢的扭轉。 但按照首次實戰的效果,731部隊顏面掃盡,石井四郎被啪啪打臉不說,耗費的人財物呢?說好的改變戰爭走向呢? 石井四郎們絞盡腦汁、苦思冥想,他們終于想到了一個惡毒的方案。 惡魔亮出了獠牙! ![]() 731部隊的活體實驗現場 | 來源:網絡 ![]() 石井四郎們決定通過加快活體實驗的速度來提高細菌戰的成功率,用實驗效果決定細菌戰實施方案,才能確保關東軍立于不敗之地。 燈火通明的實驗室里,731的魔鬼們瘋狂上演殺人游戲。 他們建設專門的人體實驗監獄,把實驗對象叫做“馬路黨”,就是日語中“實驗原料”的意思。他們用五花八門的手段開展大量的人體活體試驗,不麻醉活體解剖,人馬換血,人畜雜交,四肢互換等等,他們曾解剖過懷孕的慰安婦,把嚎啕大哭的孩子送上凍傷實驗臺。 他們模擬戰爭中的不同場景,讓實驗人群穿防護服或不穿,輕裝或重裝,然后撒播細菌,瘋狂實驗。 據不完全統計,從一九三九年到一九四五年,短短的幾年間,731部隊對數以千計的中國公民進行了慘無人道的活人實驗。 他們沒有任何罪惡感,除了對那些實驗動物們,他們甚至為那些動物樹了紀念碑,而我們數千名慘死于實驗的同胞,卻連骨灰都沒有留下。 ![]() 活體試驗中死去的大批同胞 | 來源:網絡 1940年10月22日,石井四郎的飛機,再一次從寧波上空呼嘯而過,對細菌戰的實施方案,他已胸有成竹。 五天后的清晨七點,寧波開明街一帶,731部隊開始派發傳單,下午兩點,淡黃色的煙霧降落到了寧波開明街。 本文開頭的一幕,發生了。 自那以后的短短數月,731部隊的飛機便像魔鬼一般呼嘯在寧波及周邊地區,出其不意地投下細菌,大搖大擺地離去。 而寧波城,開始籠罩在死亡陰影中,突然暴斃而來不及掩埋的尸體遍地都是,那臨死前的恐懼與掙扎,不甘與吶喊,讓昔日熱鬧繁華的寧波幾成死城。 ![]() 寧波遭受細菌戰遺址 | 來源:網絡 ![]() 慘不忍睹的寧波,卻讓731部隊欣喜若狂,不可一世的關東軍更是大喜過望,只要前方戰事吃緊,731部隊必定閃電般出現,以細菌戰為前鋒,為關東軍掃清障礙。 后來,關東軍的槍聲甚至成為731部隊的集結號,只要槍聲一響,731便立即出動,迅速投入到戰爭中去。 整個戰爭中,有數十萬中國軍民在731部隊瘋狂的細菌戰中失去生命。 1945年,日軍戰敗,石井四郎將731部隊的全部資料數據提供給了美國,作為交換條件,美國免除了731部隊全體人員的戰犯罪。 1959年10月9日,逃過戰爭國際法庭的審判的石井四郎,沒有逃過天道的審判,他因喉癌死于東京。 惡魔歸天,舉世歡慶。 ![]() 圖片來源于網絡,侵權必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