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貴州女子遠嫁印度,和老公AA制生活”的新聞沖上了熱搜,一位來自貴州的女子發視頻稱,自己23歲時遠嫁印度,并生下一個混血寶寶,在生活上和老公AA制,后來選擇了離婚,在視頻結尾,女子告誡大家:“感情不是兒戲,勸大家冷靜對待,最好不要遠嫁。” ![]() 貴州女子遠嫁印度 看到該新聞,眾語小編想起了老祖宗留下的一句俗語“娶妻要娶千里妻,嫁夫要嫁十里夫”,從字面意思上看,娶媳婦盡可能娶千里之外的,嫁丈夫要嫁十里之內的。簡而言之,男的要遠娶,女的別遠嫁,自古以來,男大當婚,女大當嫁,如果按照這個原則,那還怎么結婚呀?一句自相矛盾的俗語還能廣為流傳,道理何在?放在如今還適用嗎? 娶妻要娶千里妻中國人一向比較注重禮節,每逢過年過節男女都會互送禮物,結婚后,兩家人變一家人,更加注重人情往來,離岳父岳母家近,自然要多走動,除了逢年過節,平日里也要常去岳父岳母家送禮探望,一年下來,也是一筆不小的開銷。但是如果娶了千里之外的妻子,由于古代交通不便,往來較少些。 此外,在古代家家戶戶以種地維生,到了農忙時節,如果離岳父母家近,男人把自家的農活干完后,還要去岳父家幫忙,如果不去的話,不僅會鬧閑話,妻子和岳父岳母也會不高興。 嫁夫要嫁十里夫在古代,交通主要靠走,通訊主要靠寫信,女人嫁得近,可以經常回家看望父母,以解相思之苦,且父母身體抱恙之時,也能及時趕到父母身邊盡孝。 另外,一些老人認為,一個女人如果嫁給千里之外的男人,一旦在那里受到欺負,也沒有娘家的人幫忙撐腰。受到男人的或者婆家的欺負,娘家也不知道。如果嫁在本地,一旦在婆家受到欺負,娘家人可以很快趕到,為女人撐腰。 總之,“娶妻要娶千里妻,嫁夫要嫁十里夫”放在以前還有點道理,但是如今已經不適用了,交通通訊都很發達,無論是千里之外還是十里之內,只要有時間,距離也就是一張車票的事。 再者,自古以來,婚姻就是個復雜難解的話題,結婚對象的選擇,不應該以家庭位置的遠近去衡量,而應該建立在感情的基礎之上,關于婚姻,我很贊同楊絳老先生的看法,她說:“我是一個老人,盡說些老話,對于時代,我是一個落伍者,我沒什么良言貢獻給現代婚姻,只是在物質至上的時代潮流下,想提醒現代的年輕人,男女結合最最重要的是感情,是相互理解的程度,理解深才能相互吸引和欣賞,才能相互支持,相互鼓勵,才能兩情相悅,門當戶對以及其他,并不重要。”我很認同她的觀點,質樸卻道出了婚姻的哲理。 對此,你有哪些看法呢?歡迎留言區分享補充哦! |
|
來自: wetalk眾語國際 > 《眾言妙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