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2萬余市兩黃金、2521萬余兩白銀、316萬元銀元、1200萬元美元。 敗逃臺灣之時,蔣介石幾乎將國庫盡數盜走,贓物贓款塞滿了停靠在黃浦江邊的海軍軍艦,據說無可估量的文物稀稀拉拉算在一起足足有5496箱! ![]() 蔣介石 蔣介石的胃口是真大,可隨之一同逃往臺灣的五名上將,也個個都是人中龍鳳,初到臺灣老蔣尚有反攻大陸美夢之時,蔣介石是雨露均沾,可隨著日子一天天的過去,這五名上將又過的怎么樣? 干將陳誠:功高震主 算得善終從老蔣口頭禪“中正不可一日無辭修”中可知,蔣介石對陳誠是信任的。在國民黨軍撤退到臺灣的坎坷歲月,老蔣原本就算不上好的脾氣變得更加刁鉆,但對于陳誠,蔣介石依舊是信任的。 ![]() 陳誠 作為國軍上將中的“善始善終”,陳誠能夠成為蔣介石關鍵時刻的重要選擇,主要憑借的就是他完全契合蔣介石提拔人的三條規定。 身為黃埔軍校的校長,軍校出身是蔣介石重用人才的最低門檻,同鄉是最好,最后一條就是要對蔣介石絕對忠誠。 三項條件陳誠全部滿足,親上加親的特殊關系更是如虎添翼。 ![]() 陳誠與蔣介石 1931年12月在蔣介石和宋美齡的親自做媒下,老蔣的干女兒“譚祥”成為了陳誠的妻子,得意門生成為自己的女婿,蔣介石真的是下了一盤很大的棋。 因為1948年國民黨軍隊在遼沈戰役中一敗再敗,老蔣卻不死奪取整個東北野心的時候,他以東北行轅主任的虛銜,將陳誠推進了火坑。 失敗是板上釘釘,但蔣介石的保護卻是順水推舟。 ![]() 陳誠 在所有人都在喊“殺陳誠抵罪”,他卻在1948年12月29日收到老蔣密令,以探路者的姿態,在臺灣進行大刀闊斧的革新。 為了抑制通貨膨脹,陳誠加緊改革幣制;為了安定農村,陳誠在臺灣實施“三七五減租”;為了推行土地改革,陳誠在1952年底正式發表“耕者有其田”將舊地主的土地合理補償分配到農民手中。 ![]() 陳誠 東北慘敗的陳誠或許不是一名滿分軍事家,但卻是實業治理的一把好手,因為有陳誠,所以蔣介石王朝偏安于臺灣的歲月才如此順利,所有人都在說,蔣介石下野之后,陳誠定會穩操大權。 起初的時候蔣介石卻是按照接班人培養陳誠,可他這么做,并不真的是為了傳位,而是讓其盡心“輔佐”自己的兒子蔣經國。 居于人下最怕的就是功高震主,反應過來的陳誠及時遮掩光芒,算是有驚無險的保住自己在蔣家和臺灣的地位。 1965年3月5日因為肝癌,陳誠病逝于臺北。 金剛何應欽:不上不下 大起大落對于何應欽,老蔣其實是尷尬的,何應欽對蔣介石的態度也始終讓很多人看不懂。 ![]() 何應欽 1925年鎮壓陳炯明叛亂的時候,何應欽是不顧自己安危,冒死相救蔣介石,喚來老蔣情真意切的一句“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叔也”。 憑著這份救命之恩,有蔣介石說話的一天,何應欽的日子都不會難過,可看到各路橫行軍閥的第一目標都是蔣介石的時候,何應欽卻瞬時勾結桂系,逼蔣下臺。 赤裸裸的背叛抵不住戰事的需要,在南征北戰的日子里,蔣介石再一次重用何應欽,可在西安事變爆發之后,老蔣心中的梁子卻是徹底結下了。 ![]() 何應欽 因為明知蔣介石的命就決定在張學良與楊虎城的一念之間,何應欽卻支持出兵,認為這是維護國民政府威信的必要之策。 畢竟淪為“魚肉”的是自己,老蔣解讀何應欽的作為是全然不顧自己安危妄想以此篡奪權力的鐵證,因此西安事變和平解決之后,何應欽就被擠出權力中心。 敗逃臺灣的時候,身為蔣介石的老部下,何應欽雖然也去了臺灣,但勢力重振卻是絕對的不可能,僅是憑著“愛吆喝”,混了個虛職。 ![]() 何應欽 如此看來何應欽的結局絕對算不上翹楚,但是比著一眾被監視和軟禁的同僚,他也還算得上不錯,大起大落的一生也勉強算得上圓滿,畢竟人之一生,生死之外,再無大事。 南天王陳濟棠:貌合神離 聲名最佳陳濟棠與何應欽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他們都是一次救蔣,兩次反蔣,做過蔣介石的麾下,也成為過蔣介石的對手。 不同的是,何應欽權力大多數時間都依附于合作伙伴,陳濟棠卻是集廣東黨政軍大權于一身數年,政治上甚至有與南京分庭抗衡的實力。 ![]() 陳濟棠 畢竟“南天王”可不是白叫的。 在戰火尚處紛飛的1931年,陳濟棠已經開始著手整理廣東的行政基層組織,在僚屬歡宴會上,他直接提出要“改革陋習、刷新政治、造就模范新廣東”。 面對瀕臨破產的財政,陳濟棠也自有錦囊妙計,開源節流與廓清積弊兩把抓,發現財政廳長竟然非法將項目批給奸商,陳濟棠二話不說直接就將其免職。 雖然是個軍閥,卻不可否認陳濟棠是一個當好官的料子,只可惜,在蔣介石手下辦事,最不應出挑的就是當官的本事。 ![]() 陳濟棠 為了壓住陳濟棠的風頭,1950年海南島解放,陳濟棠跟隨蔣介石退守寶島臺灣之后,雖然掛著領導人辦公室資政的職務,但這類活都是聽著高級,實質上一點權力都沒有。 意識到蔣介石對自己的“流放”,陳濟棠也不慌不忙,他并不叫嚷或者拼命表現以求蔣介石給自己升官加爵,而是開辟了新的路子。 ![]() 陳濟棠 作為一名儒將,陳濟棠嗜愛國學,在旁人崇尚全盤西化的時候,陳濟棠堅持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1954年的時候還打算在臺灣省設立德明中學。 只可惜,在11月3日勘察校址的時候,陳濟棠不幸突發腦血栓,在64歲的時候離開了人世。 雖然不得蔣介石的鐘愛,但陳濟棠卻并不在乎,他與蔣介石從來不是堅定不移的追隨和擁護,更像是偶爾的合作伙伴,他有自己的作為和豐碑,還有小平同志 “治粵八年,確有建樹”的走心肯定,一生也算是值得的。 ![]() 陳濟棠 山西王閻錫山:隱居深山 孤獨終老作為山西的“土皇帝”,資歷、能力、實力都不差的閻錫山為何斗不過蔣介石? 這一點,蔣介石都有懷疑,因此蔣介石才會暗中下令,讓閻錫山無事不可出陽明山半步,非要出去,也要獲得自己的首肯。 ![]() 閻錫山 蔣介石軟禁張學良的狠厲是人盡皆知,但閻錫山一路跟著自己逃到臺灣,蔣介石又是為何這樣做? 只能說,一山不容二虎。 1930年4月1日閻錫山就任“中華民國陸海空軍總司令”的時候,將蔣介石的罪行扒了個底朝天。蔣介石也撕破臉皮,借“國民政府”的緝拿令免去了閻錫山的所有職務。 ![]() 閻錫山 受到委屈的閻錫山與各路反蔣同謀聯手組成70萬大軍,將國民革命軍歌《打倒列強》纂改成《打倒老蔣》。地位尚不穩固的蔣介石這一仗自然難打,若不是蔣介石緊急攀上張學良這根高枝,權力還真有可能被閻錫山和馮玉祥奪去。 窒息時刻的黑暗永遠記在蔣介石的心中,后來二人雖然暫時并排而戰,但心中的隔閡始終是在的,三大戰役讓國民黨部隊節節敗退的時候,“山西王”閻錫山的主地盤也在1949年岌岌可危。 ![]() 閻錫山 眼瞅著留下來權力和金錢一個都撈不著,閻錫山是緊忙裝金戴銀逃向臺灣,雖然都是大廈已塌的一丘之貉,但是蔣介石的殘兵敗部比閻錫山多的多。 自知蔣介石不喜歡自己,閻錫山也不自討沒趣,在陽明山尋得一塊適宜的空地,閻錫山就出錢買了下來,建了兩間茅草屋取名為“菁山草廬”,屋后的空地閻錫山也沒有讓之荒廢,而是分季節種上時令的蔬菜瓜果。 ![]() 閻錫山 這樣既可以陶冶情操,也能夠省錢,畢竟閻錫山帶到臺灣的金條幾乎被蔣介石全沒收了,沒有個一官半職,營收自然也有點緊張。 與妻兒子女的矛盾讓閻錫山有些孤獨,但還有遠離城市喧囂、自給自足的日子可過,閻錫山已經很滿足了。 1960年5月23日,閻錫山病逝于臺北,終年77歲。 小諸葛白崇禧:聰明一世 糊涂一時作為蔣介石的謀士,白崇禧的凄慘下場某層方面來說,算是自找的。 國民黨苦心經營的長江天險在1949年4月被中國人民解放軍一舉突破的時候,國民黨亂作一團,蔣介石能夠倚靠的只剩三班人馬。 一個是退守西南方向的胡宗南,一支是陳誠的舊部,首當其沖的主力便是有著25萬人馬的白崇禧。 ![]() 白崇禧 蔣介石將白崇禧當作是自己的最后底牌,但是在人民解放軍已經采取迂回包圍的11月,白崇禧依舊忙著調節蔣介石與李宗仁的矛盾。 廣西就是在這樣的時候被趁熱解放,蔣介石心中自然是怪罪白崇禧的,但后者對自己還有用,所以蔣介石拿出很高的姿態,爭取白崇禧歸隊,甚至開出了行政院長的職位。 蔣介石的錙銖必較白崇禧不可能不知道,他當然知道老蔣要自己去臺灣的目的是什么,但是行政院長對他有著致命的吸引力,心中的貪念還是讓他選擇去了臺灣。 ![]() 白崇禧 只可惜,甜蜜是假的,別說行政院長,就連評議委員,白崇禧都沒有撈著。不僅如此蔣介石還指使人彈劾白崇禧,甚至查抄了他的家,嚴謹到地板也被揭開檢查。 權力被架空,行動受到監視,白崇禧成了電視機中的花朵,在無形之中失去了所有軍政界的權力。 可更讓人驚訝的是,在1966年12月2日,有人發現白崇禧猝死在臥室的地板上。 ![]() 白崇禧 奇怪就奇怪在這里,雖然來到臺灣之后運勢不咋的,但白崇禧的身體一向都是挺好的,從來沒有出現過大的病癥,怎么忽然間就猝死? 更可疑的是,白崇禧的睡衣和床單被撕的稀爛,床頭放置的酒杯還有一半沒有喝完。 造成白崇禧死亡的究竟是疾病還是暗害,至今依舊是個謎,但其因為一步錯信而造就了自己的晚景凄慘,也著實是驗證了周總理的那句“白崇禧在政治上并無遠見”。 ![]() 白崇禧 五位國軍上將或早或晚都已走完了自己的一生,他們有著同一位“主人”,逃亡臺灣之后卻迎來了不同的結局,造成這般的不是他們在臺灣的作為,而是蔣介石的“舊賬新算”。 滾滾長河將這是非好壞囊入歷史,只盼未來所有人的人生都用法律宣判,而并非用一人的喜惡定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