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精選案例分析 來訪者認知方面的問題,需要有突破的勇氣,開始都不愿嘗試改變,最后會認為嘗試改變,也不是什么壞事。可以引導來訪者認知心理過程,發現幼年特殊經歷。 咨詢師用的方法很專業,但我不愿將自己暴露在他人面前,自己一直在防御,最后感覺自己錯失了一次,提高自己的機會,有些遺憾。從小到大,都有些自卑,缺乏自信,如考試前就會緊張,平時不愿多說話。問:你覺得說多了會怎樣。答:害怕言多必失。 當發現來訪者有阻抗和回避,咨詢師應意識到,這正是來訪者的實質問題所在,所以不要放棄,可以繼續問,這樣你覺得好不好,你有沒有意愿改變它,你有多大決心改變它,你覺得怎樣才能加以改變等。 來訪者扶眼鏡,手向后等肢體語言,說明在回避,可能是多年形成的思維定式。你不想改變,認為改變有風險的提問,引導性太強,說明咨詢師缺乏自信,擔心局面失控。 問:先生,你覺得是什么原因,使你形成了這種性格。答:可能與家庭和學校都有關。問:你覺得父母和老師的語言和要求,對你產生了什么影響。答:當然是積極的多,生活有很多支柱,而非只有一個支柱。問:你現在感到矛盾,已經影響到生活的某些方面,如果您嘗試做一些改變,就會從中受益。答:我愿意一小步一小步的進行嘗試性改變。 親切禮貌的稱呼,如先生女士請坐等,會使共情更容易產生。咨詢師應該是非常開放包容的,要把信任和真誠,傳遞給來訪者,讓來訪者帶著你往前走。仔細辨別來訪者的弦外之音,隱藏的問題是什么,語言有時和真實意思正好相反。 一個小時的咨詢訪談,傾聽、收集資料和建立關系,需要20分鐘,然后提問題,做一些澄清,最后5~10分鐘,詢問確認來訪者的問題,確立是否需要繼續訪談,明確咨詢目標是什么,能否達到,布置家庭作業。結束時,要讓來訪者能夠自己站起來走路。 首席心理專家,北大醫學部在職研究生,高級心理咨詢師,中級心理治療師,資深主治醫師,從事醫學病理心理學專業四十年。 |
|
來自: 新用戶74122060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