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請問各位書友,你是怎樣看展覽的呢? 看展覽對一個書法人來講,是直接面對優秀作品,全方位學習的機會,我以前看書法展,帶上充電寶,一進門開始,對著每件作品,噼里啪啦的拍照,生怕漏掉了一件。拍了很多次照,回去因為種種原因,從來沒有歸類,一直留存在那里,也不處理,很少拿出來看,用手機拍的照片,也沒有歸類,偶爾翻一翻,如果你要問我,通過這次展覽學到了什么?靜靜的想一想,純粹湊了個熱鬧,感覺忙得很,實際都是做了無用功,想一想挺傻的。 后來在網上看旅游的段子,經常聽到導游講:,上車睡覺,下車尿尿,進了景區猛拍照。這句話套在我身上,完全適用。 ![]() 舟車勞頓的去看展覽,趕時間挺匆忙,完全沒有領略到看展覽的樂趣。一個字忙,兩個字傻忙……回想起來挺后悔的! 展覽看多了,后來有了經驗。一個展廳200來副作品,真草隸篆五花八門,這段時間如果再學楷書,我建議主要的精力放在看楷書方面,楷書又分為多種字體,例如你學顏體,分類再分類,專看同顏體有關的書法作品最多也就是十件八件,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這十件八件作品上。 ![]() 很細致全方位了解這十件八件作品。 同每件優秀的作品對話,具體看點一下: 第一,先看整體,這時候可以拍照。看看他們的整體大局觀是怎樣的,作品的章法特點在哪里? 第二,再看作品的紙張,用的什么紙?幾種顏色搭配,是三拼還是五拼的? 第三:按照剛才那個比方接著說,如果學顏體的,顏體一碑衣貌,主要學《多寶塔》還是學《大唐中興頌》呢? ![]() 搞清楚它的主體,看看人家是怎樣創作的。 第四:作品的字眼在哪里? 看看用什么方法來表現字眼,字眼同人的眼睛一樣,這是制勝點,也是打動評委的地方。 第五:看作品的上部分,中部分和下部分。看看作品的氣息,看看作者是怎樣處理上下字,左右字之間的關系的。 第六,再看落款和正文部分,正文和落款字的大小比例是多少? 第七:看看整個作品有幾個板塊,它的塊面感是怎樣布置的? ![]() 第八:看看他的印章,總共蓋了多少枚?蓋的印章的位置是否合理? 第九:換位思考,如果你是作者,讓你改造一下,你認為哪里還可以進一步改進? 站在別人的肩膀上前行,這樣才會爬的越來越高!不斷的升華自己這才是目地。再也不會干進了景區猛拍照的笑話。 ![]() 如果是這種方法來看作品,一天如果能看到20件,我認為這個人已經很厲害,再也不會像以前那樣走馬觀花,純湊熱鬧,表示自己來了一趟,毫無意義去看展。 以上純粹個人的看法,僅供參考! 下面貼一個全國展的優秀作品,和大家共同欣賞。 ![]() 午休起來寫了一篇小短文,寫得很急,因為要去喝酒,如果有錯別字請原諒! ![]() ![]() ![]() ![]() ![]() ![]() ![]() ![]() ![]() ![]() ![]() ![]() ![]() ![]() ![]() ![]() ![]() ![]() ![]() ![]() |
|
來自: mengk4fz0yyf5h > 《分類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