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西游記》已經播出11集,第8位作曲家許鏡清失落地說:“看樣子我可能要卷鋪蓋走人了。”因為臺里的專家都認為,開頭“啾啾—啾—”的電子鼓聲音不夠民族化。 當時,臺里的領導,臺里請來的專家,或者是報刊上,都認為:用電子鼓的聲音來描述我國名著是不合適的,音樂沒有時代感。 但是, 針對這些意見,楊潔并不接受。她認為許鏡清的曲風大膽活潑,敢于創新,符合《西游記》神話劇的特點。而且她作為導演,能對藝術質量負責,不能人云亦云。 1981年,原本是戲曲導演的楊潔收到拍攝任務,把《西游記》拍成電視劇,這是她一直以來追求的夢想。 除了拍攝場景、選取角色,楊潔也很重視音樂和歌曲,她認為音樂不僅要符合劇情內容,而且要歡快奮進,還要有傳唱度。 1983年,經由音樂編輯王文華介紹,前后有7位著名的作曲家寫過主題歌,但楊潔都不滿意。 于是,王文華只好邀請到中國農業電影制片廠的作曲家許鏡清,他當時的工作內容是給單位的幾十部農業科教紀錄片寫音樂。 進劇組后,許鏡清抱著試試的心態寫了一段旋律叫《歡樂的花果山》,他用了電吉他,里面有一個旋律是用合成器、用嘴吹出來的,這是很新奇的音色,別人都還沒有用過。 誰知楊潔一聽完這段音樂,馬上就問:“這段音樂誰寫的?”王文華卻猶豫地說:“這位作曲家現在不是很有名。”楊潔說:“我不要名氣,我要的是音樂,就要這個人的音樂。” 沒想到,這段小小的音樂成就了許鏡清,也讓他的其他音樂都受到楊潔的喜歡。 一個多月后,王文華便將《敢問路在何方》這首詞給了許鏡清,歌詞是閻肅寫的,短短的歌詞蘊涵著豐富的內容,但如何詞曲達意真的難倒許鏡清了。 直到有一天,許鏡清經過動物園,動物園附近有許多商販,熱情地吆喝著。他腦海里突然閃現出一個念頭:人活著是為了什么? 許鏡清腦海里便浮現出“一番番春秋冬夏,一場場酸甜苦辣”這兩句的旋律,他默默得哼唱著,想著要趕緊記下來。 但是,他兜里沒有紙,就找了一個煙盒,找了一個小學生借了支鉛筆,在電桿上把這兩句旋律記下來了。 到了辦公室后,許鏡清從這個歌的第一句開始寫,不到半個小時就寫完了。兩天后,他重新琢磨著改了一個音,就這樣形成了最終的樂曲。 之后,歌曲從1983年開始試播了3年,試播期間很受大家歡迎,許鏡清走在路上、坐在公交車里經常聽到有人哼這個歌。于是,劇中的插曲作曲大多數交由許鏡清完成,創作也愈發艱難。 其中,片頭曲《云宮迅音》是許鏡清作曲時最受煎熬的一段音樂,因為前11集要集中播出,楊潔說要把原先的主題曲換成一個2分40秒的音樂,許鏡清完全沒有頭緒。 許鏡清試過好幾種開頭,比如雄壯有力的,舒緩的,但都不合適。盡管熬夜到天亮,許鏡清一個音符都沒有想出來。 直到第3天,許鏡清突然聽到窗外有幾位民工小伙子,一邊敲打著手里的飯盒,一邊哼著東西,“當當當……”,這個給了他靈感。 就這樣,一個下午的時間,許鏡清把配器、旋律、帶整體的音樂感覺統統地寫了出來。半夜,許鏡清腦海里又冒出來一段音樂,覺得像是在云霞里的感覺,他趕緊給記下來。 第二天,許鏡清又整合了一下創作,歌曲中抒情的、有力的、敘述的以及加上反復的手法,這段音樂就誕生了。 楊潔聽后大贊:“老許,你這段音樂真的太棒了,我們的畫面都跟不上你了。”原來,敲“當當當”的時候,妖怪跟不上這個點,那時都是用手工拼接的,但楊潔認為這段曲子比原來的歌要好得多。 后來,許鏡清為《西游記》寫出了十來首歌曲,除了主題歌以外,還有不少觀眾喜愛的插曲《大圣歌》《女兒情》等等。 然而,楊潔和許鏡清因為《女兒情》其中一句詞,產生了不同意見。 當時,楊潔叫許鏡清寫唐僧與女兒國國王的一首愛情歌,許鏡清按照閆肅寫的詞把旋律寫出來了,楊潔卻推翻了原先的歌詞。 許鏡清對其中有一句“悄悄問圣僧,女兒美不美”非常不滿,他認為兩個人在談戀愛,不應該是問圣僧,應該是問哥哥,楊潔并不同意。 直到后來,許鏡清才明白,女兒國國王的身份不是平民百姓,她會很深刻地把這種情表現出來,但不會說出“哥哥你看妹妹好看嗎”的詞,所以站在女兒國國王的角度要叫圣僧。 @張粒粒 事實證明,楊潔不僅對藝術有極高的追求,也有自己一番獨到的見解。同時,她惜才愛才,敢于冒著頂撞領導的風險,也要力保住許鏡清。 自從1986年《西游記》首播,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劇中的歌曲也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無論是80、90或者是00年代的人,都能哼唱出來。 有人曾問許鏡清,你寫完這些曲之后獲得了什么?許鏡清毫不猶豫地說:“我盡力了,沒有哪一段音樂是蒙的、編的、不努力的,觀眾的喜愛,我覺得就是對我最大的獎賞。” 從楊潔和許鏡清身上,我想無論是在工作還是學習上,只有全身心投入,才能得到最大的回饋。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