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古代封建社會時期,由于科學的落后,人們對自己所生存的世界的認知不夠明確,往往將現實的幸福寄希望于天地鬼神等客觀存在的物象身上,更是篤信轉世輪回之說。 古人普遍認為人死之后魂魄尚存,喪葬與墳墓即為通向輪回的中轉,所以他們對墳墓十分重視;久而久之,在古代社會當中更是衍生出了“墳旁長一物,后代子孫富”的俗語,并且盛極一時,甚至一直流傳至今。 ![]() 落葉歸根,土葬立墳 對于身在封建社會時期的古人來說,他們心目當中所高度崇尚的喪葬方式便是土葬,對于他們而言,人的一生無論如何度過最終都要落葉歸根,逝者只有入土才能為安。 而在傳統的土葬中,逝者的尸身會先被裝進棺材,然后受過親人祭拜后與陪葬品一同放置進提前挖好的土坑當中,這步即為傳統喪葬儀式中的下葬,最后再用土將墳填平。 因為古代社會的城鎮化并不似現在發達,農村周邊許多地方還為未經人力開墾的荒原,死去的人的墳墓選址一般便會選在這種清幽僻靜的野外地區。 ![]() 因為荒野四處并無什么標志性的建筑物,逝者的家屬為了方便后世祖孫日后前來祭拜,所以一般會在墳墓的一旁為逝者立碑,碑文標注逝者姓甚名誰、家住哪里以及享年幾歲等關鍵信息,如此建墳才算完備。 孝子賢孫才能得先祖庇護 常言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人與人的交往亦是如此,只有將心比心地真誠對待才能換來等量的回報。 古人一直將儒家思想奉為圭臬,在他們的人生觀中,父母慈、兒女孝是主流價值觀念,孝親敬長堪稱人之大倫也,古人認為只有孝順的子孫才會得到先祖的庇佑。 ![]() 在我國古代封建社會時期,孝敬父母不僅僅只是道德問題,還是衡量一個人個人能力和社會地位的一大標準,古代一些朝代還用此作為選拔地方官吏的基礎條件。 而孝子賢孫除了在長輩生前盡孝外,古人約定俗成的孝心還體現在對長輩身后事的安排上。 因為古人思想認知的封建狹隘,所以他們腦海當中的迷信思維根深蒂固,多數人認為臨終風光熱鬧地下葬能夠在自己死后免受惡鬼欺凌,多些陪葬品傍身則是能夠更好地轉世投胎,將現世身在苦難對光明幸福的希冀寄托于喪葬中。 ![]() 所以身為孝子賢孫,家族中的長輩離世務必要傾盡所能辦得熱鬧宏大,當然這也僅限頗有家底的人家,貧苦人家對此即便是有厚葬之心,卻也只是有心無力。 另外,古人還對每年的探親祭祖活動十分重視,他們認為已經逝去的人靈魂并未消散,而是每年會定期回來看望子孫后代,所以后人需要在每年的一些特定時期攜全家去墳上祭拜,并更換新鮮的貢品,以供回來探視的先祖享用。 古人認為,若是已故的先祖看到子孫后嗣如此孝順自己,便會在遙望的天上以自己的方式庇佑子孫后世繁榮昌盛,這毋庸置疑也是獨屬于當時社會發展背景下古人的一種期盼幸福的情感寄托。 ![]() 若是某一戶人家的兒女子孫不賢不孝,對逝去的長輩的身后事不盡心或是壓根不管不顧,即為俗話所說的“墳頭草長了三尺高了”都沒人管,甚至任其拋尸荒野做個孤魂野鬼,那么這戶人家陰德有損,必有禍事降臨。 墳旁長棵樹,后代子孫富 中華上下幾千年的文化底蘊深厚博大,源遠流長,關于土葬墳墓,老祖宗有句俗語,稱作:“墳旁長一物,后代子孫富”,而這一物指的即是樹。 作為木本植物的統稱,“樹”在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當中歷來都是堅韌寬厚、長壽多福的美好寓意;古人普遍偏向于認為家族中的已故長輩的墳墓長有樹木,能夠說明墓地是個適宜植物生長的風水寶地,能夠“旺”子孫后世。 ![]() 比方說墳墓旁邊若生長有榆樹,因為其所結的果實現狀外表很像古代社會上所廣泛流通的錢幣,素來便有“財源滾滾來”之意,所以墳墓旁邊長榆樹往往會被古人視作后代子孫通通能夠獲取富貴的寓意。 如果說墳墓旁邊生長榆樹只是文化形態上的美好寓意,那么若是長有像是古人所鐘愛的名貴藥材靈芝等草木,那么對于子孫后代而言便是實際的經濟效益了,真正能夠幫助墓主人的后代換取富貴。 即便生長在逝者墳墓普遍的草木并非什么名貴品種,待到長在墳墓旁的小樹苗長至枝繁葉茂之時,每當有雨雪等極端惡劣天氣,在古人的思維當中,樹木很大程度上更夠為先祖的墳墓遮風避雨,不至于擾了先人泉下安寧。 ![]() 這在古人的認知當中,自然也是屬于孝敬親長的一種具體表現。事實上,墳墓普遍生長的樹不一定能夠為逝者的子孫后代帶來可觀的財富,這同樣也只是古人對幸福生活的一種憧憬與追求,實際上并不具備什么具體的參考價值。 從科學的認知角度來看,墳墓普遍生長的樹木有助于維持周邊的水土平衡,這樣的科學現象從文化的視角來理解就是墳墓普遍呈現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在古人心中映照著墓主人家族當中子孫后代的發展情況,如此而已。 而子孫后代具體的發展情況則需要依靠個人的勤勞與努力所得,這與后人的主觀能動性密切相關,是取決于光榮的勞動,而并非一些捕風捉影的怪力亂神所能決定的;要想富,得奮斗,腳踏實地,勤勞致富,祖先保佑只是心理安慰。 ![]() 泱泱中華大國頂天立地存于世間五千余年,悠久的發展歷史承載著厚重的精神文明,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更是一代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老祖宗給后人留下了許多富含哲理的俗語。 有一句“墳旁長一物,后代子孫富”中的“一物”指的其實就是花草樹木,老祖宗想要表達的意思就是呼吁子孫后輩勿忘先祖,每年定期探視,墳墓長的樹呈現的繁茂昌盛的生命活力代表家族的發展情況,有著興旺富裕的美好寓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