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關鍵詞,是當前經濟階段發展的客觀需求。而在區域經濟協調發展中,中心城市將發揮著分工協調以及輻射引領的重要作用。以中心城市的協同發展為依托,形成“雙城經濟圈”,將成為我國培育經濟增長極、推動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主要模式。未來,我國有望形成7個“雙城經濟圈” ![]() 成渝雙城經濟圈成渝雙城經濟圈是我國目前唯一進入國家戰略的“雙城經濟圈”,將在西部大開發戰略中發揮出重要的戰略作用。成渝雙城經濟圈以成都和和重慶兩大國家中心城市為中心,聯動周邊的地級城市,加快經濟圈內城市在交通基礎設施、產業和社會公共資源等方面的協同發展,從而形成一個高度一體化的、具有帶動作用的區域經濟增長極,帶動成渝城市群乃至整個西部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 ![]() 重慶 成渝雙城經濟圈除了重慶和成都兩大中心城市以外,還包括四川的德陽、眉山、資陽、遂寧、自貢、內江、樂山、宜賓、瀘州、廣安、南充以及綿羊、達州和雅安的部分地區。成渝雙城經濟圈常住人口近億人,經濟總量約7萬億,將是我國規劃規模最大的雙城經濟圈。 ![]() 廣深雙城經濟圈粵港澳大灣區的廣州和深圳是我國聯系最緊密、一體化程度最深的城市之一,兩市相距約140多公里,雙方在交通基礎設施上已逐步實現同城化,在產業協同方面也越來越強,同時正在推動社會公共資源的共建共享,將形成我國最具有競爭力的雙城經濟圈,成為輻射引領粵港澳大灣區一體化發展的核心引擎。 ![]() 廣州 廣深雙城經濟圈將以廣州和深圳兩個城市為中心城市,同時包括廣東的佛山、東莞和惠州等城市,也就是包括廣州都市圈的核心地區和深圳都市圈。未來,廣深雙城經濟圈在推動廣佛同城化發展和深莞惠一體化發展的同時,還將加快兩個都市圈的全面一體化發展,實現經濟圈“五城即是一城”的效果,培育區域一體化發展的核心引擎! ![]() 滬杭雙城經濟圈我國第三個有望形成雙城經濟圈是上海和杭州。上海和杭州為長三角城市群的中心城市和副中心城市,兩個城市相距僅160公里,目前兩個城市不僅在交通上實現了同城化,而且在產業協同發展、科技創新以及社會公共資源等方面的合作也是越來越緊密,滬杭雙城經濟圈正在逐步形成中。 ![]() 上海 滬杭雙城經濟圈以上海和杭州兩個城市為中心城市,同時還包括江蘇省的蘇州、浙江省的嘉興、湖州、紹興、寧波和舟山等城市。滬杭雙城經濟圈將在推動上海都市圈一體化發展以及上海、浙江協同發展方面發揮出重要的戰略作用。 ![]() 滬寧雙城經濟圈長三角城市群除了滬杭雙城經濟圈以外,滬寧雙城經濟圈也正在加快發展中。雖然上海和南京兩個中心城市相距達到300公里,但兩個城市之間的交通基礎設施非常發達,而且雙方在產業協同發展和科技創新方面的成果也越來越明顯,未來發展潛力巨大,有望形成長三角地區第二個雙城經濟圈。 滬寧雙城經濟圈以上海和南京為中心城市,同時還將包括江蘇省長江下游兩岸地區的蘇州、無錫、常州、鎮江、南通、泰州和揚州等城市。滬寧雙城經濟圈將在上海和南京的協同發展下開啟全面合作,加快實9個城市的一體化發展,從而推動長三角城市群高質量一體化發展。 ![]() 京津雙城經濟圈京津冀地區兩大中心城市北京和天津之間的密切關系就不用說了,這從天津城市名字來源就可以了(天津取自天子津渡之意);而且天津作為北京的衛星城,說是北京的副城也不為過。正因為如此,所以我國第一條城際鐵路就是京津城際鐵路,目前兩個城市之間已形成多線并行,兩市通勤時間僅需半個小時,完全達到了同城化發展的水平。 ![]() 天津 京津雙城經濟圈將以北京和天津為中心城市,同時將河北省的廊坊、唐山、滄州和保定等城市納入其中。未來,京津冀地區將以京津雙城經濟圈為依托,加快6個城市的同城化發展,打造輻射引領京津冀地區以及我國北方的輻射引領極。 ![]() 濟青雙城經濟圈我國有望形成的第六個雙城經濟圈是濟青雙城經濟圈。濟南和青島是我國第三大經濟省份——山東的兩大中心城市,曾經為了爭奪發展資源,兩個城市一直內斗不休;這兩年在全國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大勢的驅動下,兩個城市由過去的競爭轉變為合作。目前,山東省正在推動加快濟南和青島之間的分工與協作,打造濟青雙城經濟圈,形成輻射引領山東省以及黃河下游地區的經濟增長極。 ![]() 濟南 濟青雙城經濟圈將以濟南和青島兩個副省級城市為中心城市,同時還將包括山東省的淄博、濰坊、泰安和日照等地級城市。濟青雙城經濟圈將在交通基礎設施、產業和社會公共資源等方面開展合作,逐步推動雙城經濟圈內6個城市的同城化發展,形成區域經濟核心引擎。 ![]() 鄭西雙城經濟圈鄭州是中原地區唯一的中心城市,雖然這些年制造業發展得不錯,但科技創新明顯成為短板,產業轉型升級乏力。西安是西北地區第一大城市,雖然擁有科技創新的優勢,但產業帶動作用不足。而且,鄭州和西安作為區域唯一的中心城市,在帶動區域經濟協調發展上,明顯是力不從心。所以,鄭州和西安采取了抱團取暖的模式,將共同建設鄭西雙城經濟圈。 鄭西雙城經濟圈將以寫進國家戰略的鄭洛西高質量發展合作帶為依托,兩大實現優勢互補,共同帶動沿線城市的高質量發展,從而形成一個輻射引領中原地區和關中平原地區協調發展的新興經濟增長極。鄭西雙城經濟圈將包括河南的鄭州、開封、新鄉、焦作、洛陽、許昌、平頂山、濟源、三門峽、陜西西安、咸陽、渭南、銅川以及山西運城、臨汾等城市。 長江中游地區或將缺席雙城經濟圈從上面的信息可知,我國的京津冀城市群、長三角城市群、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城市群、山東半島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和關中平原城市群都將有望形成屬于自己的雙城經濟圈。但是作為進入五大國家級城市群行列的長江中游城市群,或將缺席雙城經濟圈了。 ![]() 長江中游城市群 長江中游城市群目前有三大中心城市,即武漢、長沙和南昌,其中前兩者已經進入萬億俱樂部,經濟實力都很強。但是武漢和長沙之間的合作意愿一直不高,這從最近在長江中游城市群的會議上就可以看出來,湖北提出了“協同發展”的說法,而湖南只是說“協調發展”,雖然只是一字之差,但意義卻是千差萬別。因此,武漢和長沙想建設雙城經濟圈,不是一般的難,至少目前沒有可能性。 再說武漢和南昌,雖然南昌對和武漢的合作一直很積極,但是南昌自身實力不強,區域影響力偏弱,目前還不具備和武漢一起建設雙城經濟圈的條件和實力。因此,從目前長江中游城市群三大中心城市的綜合實力以及一體化發展程度來看,短期內無法形成雙城經濟圈。 |
|
來自: 新用戶3596Ds5V > 《成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