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陽是在漢水之北的地區,因此叫漢陽。東漢末年建卻月城,隋朝起大名,隋文帝開皇九年(589年),在沔州下置漢津縣。公元605年,隋煬帝把漢津縣改為漢陽縣,從這時開始,漢陽這一地名開始出現。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沔州下轄漢陽、漢川兩個縣。沔州州治設在漢陽縣(今武漢市漢陽區),并將漢陽縣以及沔州的行政機構都一起從蔡甸的臨嶂山下遷到龜山南麓的鳳凰山下。漢陽城于唐代621年才建立。但更早的漢代,漢陽建了城。三國時劉表部將黃祖在龜山北麓筑了卻月城,后來被孫權擊破。于是劉表之子劉琦又在龜山南麓建了魯山城。"漢陽城"是有城墻的,還有東西南三個城門,1928年北伐戰爭時才被拆除。解放后成立武漢市人民政府漢陽中心區政府,1950年11月改稱武漢市第六區人民政府。1952年8月稱武漢市漢陽區人民政府。1955年改為武漢市漢陽區人民委員會。1968年稱武漢市漢陽區革命委員會。1980年復為武漢市漢陽區人民政府。漢陽區歷來轄月湖、晴川、建橋、鸚鵡、洲頭、翠微、五里墩、琴斷口、江漢二橋等9個街道辦事處和永豐、江堤兩個鄉人民政府,2005年經省政府和市政府批準,四新農場劃歸漢陽區管轄并設立四新管委會,轄區永豐、江堤兩個鄉撤銷,分別成立永豐街道辦事處和江堤街道辦事處。轄月湖、晴川、建橋、鸚鵡、洲頭、翠微、五里墩、琴斷口、江漢二橋、永豐、江堤等11個街道辦事處,四新管委會和一個經濟開發區。這里流傳著大禹治水、俞伯牙鐘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關羽洗馬、李白夜游的傳說,還有許多不可多得的名勝古跡和歷史地名:古琴臺、歸元禪寺、鐘子期墓、禰衡墓、晴川閣、歸元寺、龜山、古琴臺、郎官湖、步出南門(南紀門)、武漢動物園、"琴斷口"、"升官渡"西漢時屬沙羨縣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