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著名配音藝術家、譯制片導演蘇秀因病去世,享年97歲。消息一出立刻引來無數網友悼念。 著名主持人曹可凡發文悼念:“再見,蘇秀老師。謝謝您和邱岳峰、畢克等老一代配音藝術家,在那個靈魂貧脊的時代,給我們這代人送來的精神糧食,讓我們瞥見外面的世界。人生短,藝術長。您留下的作品是永恒的。” 蘇秀1926年出生于吉林長春,父母都是教員,小學和中學都是在哈爾濱讀的。結婚后的1947年,她跟隨丈夫來到上海。新中國成立后,考取了上海人民廣播電臺廣播劇。1950年起先后任上海電影制片廠翻譯片組、上海電影譯制廠配音演員和譯制導演。1984年退休后,她在上海電視臺和上海電影資料館任譯制導演。蘇秀曾為數百部譯制片、動畫片等配音,執導了70余部譯制片作品。 蘇秀是上海電影譯制廠黃金年代的代表人物之一,她用聲音塑造了不同性格的婦女形象,無不絲絲入扣。 她曾經為《化身博士》艾維、《紅與黑》瑪吉德小姐、《尼羅河上的慘案》奧特伯恩太太、《為戴茜小姐開車》戴茜小姐等經典譯制片角色配音。 很多國產影片里,大家也能聽到蘇秀的聲音,比如大家很熟悉的上美影經典動畫電影《天書奇譚》里,蘇秀用聲音生動地塑造出了狡猾的老妖狐。 同時,蘇秀是一位優秀的譯制片導演,代表作品包括《虎口脫險》《陰謀與愛情》《中鋒在黎明前死去》《遠山的呼喚》《我兩歲》《天鵝湖》《冰海沉船》等。 作為上海電影譯制廠的一員,她為觀眾們帶來了很多精彩的譯制片,幫那個年代的影迷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在蘇秀自己看來,譯制片廠就是她的“大學”,一所研究臺詞的“大學”。 她和同事們修改劇本,對口型,十幾遍甚至幾十遍地看原片,在這個過程中也學到了各國大導演怎么講他們的故事,各國有成就的演員怎么表達人物的喜怒哀樂。 2018年9月,蘇秀在92歲高齡時曾榮獲“法國文化藝術騎士勛章”,法國駐上海總領事柯瑞宇給蘇秀的函件上寫道:“您通過卓越的職業生涯為法國文化貢獻出自己的力量,我為此而感到驕傲。正是由于您的才華和您出色的配音工作,您讓中國觀眾發現了法國電影的珍品,我衷心地感謝您。” 2019年,蘇秀榮獲上海市文學藝術獎終身成就獎提名。 關于配音,蘇秀秉承著“你內心有東西,才敢停頓”這句話,配別人的音,也相當于演繹別人的魂,配音前她對場景有自己的把控,所以作為一個演員,要有想象力,善于觀察。 生前,蘇秀曾說:“我一直在說,譯制片最好的效果,是讓觀眾忘記我們的存在,好的譯制片,能讓觀眾感到好像看懂了外文原片一樣,文化是需要交流的,就像科學需要交流一樣”。 蘇秀熱愛寫作,曾撰寫《我的配音生涯》,并主編出版《峰華畢敘》等作品。據媒體透露,卡塔爾世界杯期間,蘇秀還為新民晚報撰寫了名人堂專欄。在去世前一周,她還在“夜光杯”上發表文章,一字一一句句頗有見地,文學底蘊特別扎實。 譯制片的時代,在人們的記憶中似乎早已像老電影一樣斑駁模糊,但蘇秀留給觀眾的那些角色的聲音,讓曾經黑白電視在回憶中也有了顏色。 最后愿蘇秀老師一路走好,她的經典佳作會永遠流傳于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