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40年,神圣羅馬帝國皇帝查理六世去世,沒有為哈布斯堡家族留下男性子嗣。由于帝國采用的薩利克法排除了女性的繼承權,為確保自己的女兒瑪麗亞·特蕾莎能繼承哈布斯堡家族的龐大遺產,查理在他生前設計了一套復雜的條約系統。這套系統的核心是查理于1713年頒布的《國事詔書》,這一詔書規定了瑪麗亞·特蕾莎對哈布斯堡家族龐大領地的繼承權。在1733-1738年的波蘭王位繼承戰爭后,查理與法國和西班牙簽訂了《維也納條約》,法國得到了洛林公國、西班牙波旁家族的卡洛斯得到了那不勒斯與西西里并將帕爾馬公國歸還給哈布斯堡家族。作為交換,法國和西班牙承認了《國事詔書》中的諸條款。為爭取英國和荷蘭的支持,查理關閉了頗有利潤的奧屬奧斯坦德公司。在北方,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威廉出于對皇帝的忠誠承認了《國事詔書》。在東方,查理通過支持奧古斯特三世對波蘭王位的訴求換取了薩克森的支持。在南方,查理對土耳其發動了一場毫無必要的戰爭并被迫割讓了部分瓦拉幾亞和包括貝爾格萊德在內的塞爾維亞北部,以此獲得了俄國的支持。 1648年三十年戰爭結束后的波西米亞王國 通過這樣一套復雜的條約系統,查理對哈布斯堡君主國繼承權的安排得到了絕大多數歐洲強權的認可。后世常常認為查理愚蠢的用國家利益換取了一大堆一文不值的承諾,但我們不應該忘記,查理設計的這套系統給瑪麗亞·特蕾莎提供了道義基礎,一旦哈布斯堡的軍隊能夠壓倒敵人,瑪麗亞·特蕾莎就能如查理所愿繼承這個偉大的帝國,而她將很快證明自己有能力做到這一點。 1738年《維也納條約》簽署后的歐洲地圖

瑪麗亞·特蕾莎 1740年10月,查理六世皇帝駕崩,原本依靠皇帝的威望而勉強保持穩定的德意志立刻暗流涌動。在查理六世駕崩前的幾個月內,北方的普魯士王國也發生了君主更迭——年輕的腓特烈二世繼承了自己父親的王位和一支80000人組成的常備軍。腓特烈二世的父親腓特烈·威廉在位期間,普魯士王國休養生息,為年輕的腓特烈二世留下了一支強大的軍隊和充盈的國庫。腓特烈深信瑪麗亞·特蕾莎的繼位會引發一場席卷帝國的全面戰爭,既然如此,普魯士也應該為自己爭取更多利益。1740年深秋,腓特烈對外號稱自己要為解決飽受爭議的于利希-貝格問題而動員軍隊,實際上卻在奧屬西里西亞的北部邊境上集結了一支27000人的軍隊。腓特烈希望以一次突襲奪取奧地利的西里西亞省份,這是一塊富饒的領土,哈布斯堡君主國25%的賦稅來源于此。對普魯士來說更有利的是,大部分西里西亞居民都信仰新教,這讓他們對信奉天主教的哈布斯堡君主國并不十分滿意。由于注意到普魯士軍隊的集結,奧地利將自己在西里西亞的守軍從3000人增加到了7000人,但維也納沒有料到腓特烈會在西里西亞發起全力一擊——12月16日,普魯士軍隊不宣而戰,進入奧屬西里西亞。戰爭爆發了。 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二世 由于奧地利在西里西亞幾乎沒有像樣的軍隊,普軍不費吹灰之力就拿下了除西里西亞南部的布里格、格洛高和尼斯等軍事要塞外的幾乎整個西里西亞。隨后腓特烈致信維也納,表示愿意出一筆錢購買西里西亞并保證普魯士會在帝國會議中支持奧地利的提案。但是,維也納并不會屈服,瑪麗亞·特蕾莎意識到腓特烈對西里西亞的占領是一個危險的先例,如果承認了普魯士對西里西亞的占領,奧地利馬上就會陷入和周邊鄰國無休止的領土糾紛之中,維也納必須展開反擊以證明哈布斯堡君主國的領土不容侵犯。1741年3月底,威廉·奈伯格元帥在摩拉維亞集結了一支由12個步兵營和11個騎兵團組成的16000人的軍隊。3月9日,普魯士軍隊依靠夜襲拿下格洛高要塞,這意味著奧地利軍隊必須在野戰中擊敗普魯士軍隊才有可能收復西里西亞腹地。奈伯格元帥信心滿滿,普魯士軍隊已經有25年沒有上過戰場,而它的指揮官則是一個初出茅廬的年輕國王,看上去根本不可能與奈伯格麾下這些在與土耳其的戰爭中久經考驗的營相媲美。 莫爾維茨戰役地圖 奈伯格是經驗豐富的指揮官,他很快指揮奧軍繞過普軍右翼,依靠自己遠比普軍強大的輕騎兵掩飾自己的行蹤。當腓特烈察覺到奈伯格的蹤跡時,奈伯格已經于4月5日擊敗了腓特烈在尼斯要塞附近駐扎的觀察部隊,隨后奈伯格渡過尼斯河北上,橫亙在普魯士軍隊與普魯士領土之間的大道上,逼迫腓特烈不得不與自己交戰。4月10日,兩軍在莫爾維茨附近接觸。腓特烈意識到自己與本土的補給線和通訊都被奈伯格切斷,遂下決心與奧軍一戰。普魯士軍隊規模更大,而且普軍的火炮數量是奧軍的三倍,但奧地利軍隊擁有更強大的騎兵。在奧軍戰線最左翼的6個奧地利騎兵團由于受到普魯士火炮開火的刺激,在沒有得到奈伯格命令前就發起了沖鋒并順利沖垮了普軍的右翼。普魯士的什未林將軍建議年輕而缺乏經驗的國王離開戰場,將殘局交給他處理。什未林很快穩定住了戰線,并指揮普魯士步兵在奧地利騎兵沖擊戰線時發起齊射反擊,擊退了奧地利騎兵的攻勢并擊斃了奧軍騎兵指揮官羅默將軍。普魯士步兵的火力極其兇猛,在戰爭爆發前,腓特烈將他的步兵隊列修改成了三列以增強火力,同時普魯士步兵使用的鐵制推桿讓他們能以遠超同時代其他國家步兵的效率裝填彈藥。由于奧地利軍隊中充斥著沒有經過訓練的新兵,普軍很快擊潰了奧軍的戰線,但也沒有展開追擊。莫爾維茨戰役最終以普魯士險勝告終,雙方傷亡相近,都傷亡了約4500人,普魯士軍隊的傷亡稍大于奧地利軍隊。
什未林元帥的畫像 莫爾維茨戰役中正在發起沖鋒的普魯士步兵 然而,哈布斯堡君主國的傳統敵人法蘭西君主國此時也正在展開行動。1741年3月,路易十五派遣貝爾島元帥作為特使出訪帝國西部的諸侯,以賄賂為主要手段勸說他們接受巴伐利亞選帝侯查理·阿爾伯特作為帝國皇帝。6月5日,在再一次遭到瑪麗亞·特蕾莎的拒絕和談后,腓特烈與法國簽訂了軍事同盟條約。腓特烈答應在帝國議會投查理·阿爾伯特一票并承認法國在歐洲的領土,作為回報,法國也承認了普魯士對西里西亞的所有權。現在奧地利在外交上四面受敵,盡管英國議會給予了維也納一筆補助金,但英國軍隊暫時沒有加入戰爭的打算。漢諾威選帝侯兼英王喬治感到自己的德意志領土受到威脅,因此拒絕了瑪麗亞·特蕾莎調動漢諾威軍隊的請求,并于7月與法國達成了協議,保證英國在歐洲戰爭中保持中立。由于瑪麗亞·特蕾莎不愿向薩克森選帝侯割讓西里西亞的一部分以使得薩克森和波蘭的領土聯通起來,薩克森選帝侯奧古斯特也傾向于與法國-普魯士同盟合作。8月15日,法國軍隊渡過萊茵河,在與巴伐利亞軍隊會師后,這支聯軍一路向東進攻,于9月14日占領了林茨要塞,維也納門戶洞開。腓特烈催促法國-巴伐利亞聯軍盡快進攻守備空虛的維也納,這樣一來正在西里西亞與普魯士軍隊對峙的奧軍主力便會回援維也納,從而減輕普魯士在西里西亞前線的壓力。在一支20000人的薩克森軍隊的協助下,法巴聯軍很快攻入了哈布斯堡君主國的核心省份上奧地利。面對這一危局,瑪麗亞·特蕾莎亟需將西里西亞前線的主力軍調回本土抵抗法巴聯軍的進攻,因此她不得不認真考慮接受腓特烈發出的和談請求。10月初,普奧兩國簽訂了《克萊恩-施內倫多夫條約》,奧地利將下西里西亞割讓給了普魯士,并允許普魯士在上西里西亞駐軍,普魯士則允許西里西亞的奧軍主力離開以馳援上奧地利?!犊巳R恩-施內倫多夫條約》是腓特烈的輝煌勝利,他得到了哈布斯堡君主國最富庶的省份,在對自己極端有利的條件下和奧地利簽訂了和約,并且最重要的是,這是一個秘密條約,普魯士不用付出背叛法國盟友的代價。腓特烈的期望是普魯士置身事外,坐視法國與奧地利交戰,并在全面戰爭結束后將普魯士對西里西亞的占有作為全面和平的一部分,從而讓柏林取代維也納成為德意志的主宰。
法國陸軍元帥莫里斯·德·薩克斯 11月19日,法巴聯軍在莫里斯·德·薩克斯元帥的指揮下進攻波西米亞,并在一次中夜襲中拿下布拉格,巴伐利亞選帝侯查理·阿爾伯特加冕為波西米亞國王。現在奧地利的敵人已經占領了西里西亞、上奧地利和波西米亞,看上去哈布斯堡君主國即將在敵人的圍攻下崩潰。然而瑪麗亞·特蕾莎再次向歐洲展示了一個偉大帝國的生命力,奧地利奇跡般的復蘇了。9月21日,瑪麗亞·特蕾莎抵達普雷斯堡,在那里她對匈牙利議會發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說,并保證將會維護匈牙利的領土和權利。當她身著長袍,頭頂圣斯蒂芬王冠,用拉丁語和那些只有羅馬皇帝才會使用的復雜句式懇請匈牙利貴族拯救他們的國王和帝國時,整個匈牙利都沸騰了。最終,瑪麗亞·特蕾莎在匈牙利得到了一支22000人的軍隊,盡管規模不大,但這是匈牙利忠于維也納的證明之一。1742年是以查理·阿爾伯特在帝國議會當選為皇帝開始。在法國的支持下,巴伐利亞選帝侯以八票在帝國議會全票當選為神圣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七世,甚至連漢諾威選帝侯喬治都為了不讓法巴聯軍入侵自己的領土而投了查理的票。
神圣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七世,巴伐利亞選帝侯。他是近三百年來第一位非哈布斯堡家族的神圣羅馬帝國皇帝。 不過這并沒有影響瑪麗亞·特蕾莎,她已經在上奧地利集結了足夠強大的軍隊,隨時準備進攻西方的敵人。1月17日,馮·克文許勒在謝爾丁擊敗了一支法國-巴伐利亞聯軍,7天后,10000法國軍隊在林茨投降,奧地利軍隊收復了上奧地利并攻入巴伐利亞。2月12日,巴倫克勞將軍指揮的另一支奧軍穿過蒂羅爾,在查理七世加冕當天攻占慕尼黑。1月18日,震撼于奧地利軍隊在西方的迅猛攻勢,腓特烈重新發起了對奧地利的戰爭。腓特烈集結了15000普魯士軍隊、16000薩克森軍隊和法國提供的2900人的象征性軍隊,組成了一支超過30000人的大軍并南下進入波西米亞。但是,普魯士人無法拿下波西米亞的諸多軍事要塞,且他們通往本土和薩克森的補給線太過漫長,在奧地利輕騎兵和輕步兵的騷擾下顯得極為脆弱。4月初,腓特烈意識到自己不可能攻占波西米亞,因此向北撤出自己的軍隊。瑪麗亞·特蕾莎現在收攏了波西米亞的30000奧地利軍隊,將他們全部交給洛林的查理親王指揮。由于波西米亞崎嶇的地形和缺乏偵察兵的影響,腓特烈幾乎沒有意識到查理親王的主力正尾隨他向北移動。5月15日,腓特烈率領10000軍隊前往布拉格,其余部隊將在次日跟上他。到5月16日,腓特烈在庫特納霍拉擁有一支10000人的軍隊,而安哈爾特-德紹的利奧波德親王則在落后腓特烈一天的路程外指揮著一支18000人的軍隊。當天下午,查理親王的偵察騎兵發現了利奧波德親王的軍隊,利奧波德很快意識到了危險,他立即下令急行軍以盡快追上腓特烈的先頭部隊。5月17日凌晨,腓特烈也意識到了危險,他立即下令回援利奧波德,而利奧波德則奉命在腓特烈趕到前堅守陣地不要被奧地利軍隊消滅。 安哈爾特-德紹的利奧波德親王
洛林的查理親王。他在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期間的大部分時候作為奧地利軍隊的總指揮,但由于他謹慎的作戰風格,在與大膽的腓特烈的交手中屢次落敗。 利奧波德將自己的軍隊部署在查圖西茨,步兵面向東南展開戰線,騎兵則在兩翼待命。查理親王原本希望在腓特烈趕到前對利奧波德發起進攻,但奧地利人的緩慢動作導致他們直到上午7點才做好戰斗準備,一小時后腓特烈的軍隊就趕到了戰場。腓特烈吸取了莫爾維茨戰役的教訓,將35個騎兵中隊集結在右翼發起沖鋒以爭取時間,他親自指揮的23個步兵營集結在中路作為決定性的打擊力量,而左翼的36個騎兵中隊則負責掩護普軍戰線的左翼以牽制強大的奧地利騎兵。奧地利和普魯士騎兵的第一波交戰以平手告終,但很快查理親王就命令奧地利步兵在炮兵的支援下進攻查圖西茨村,逐戶的驅逐隱藏在房屋中的普魯士士兵。不過炮兵開火揚起的塵土和燃燒的房屋騰起的煙霧使得戰場被濃煙籠罩,奧地利軍隊難以發起決定性的進攻,反而是腓特烈及時穩定了戰線并命令他的步兵主力從西向東發起了一次側翼卷擊。由于感到側翼遭到威脅,查理親王見好就收,將他的軍隊撤出了戰場。查圖西茨戰役基本上可以說是平局,雙方都損失了6000-7000人,腓特烈將他的軍隊從被查理逐個擊破的險境中拯救了出來,而查理也打擊了腓特烈的主力軍,使得他短時間內無法再對波西米亞發起大規模攻勢。
查圖西茨戰役地圖 幾乎與此同時,洛布科維茨伯爵指揮的另一支奧地利軍隊在波西米亞南部的扎哈吉村與弗朗索瓦·德布羅意元帥指揮的法國軍隊爆發了小規模的戰斗。奧地利人首先用來自克羅地亞的潘多爾輕步兵(這是一些來自克羅地亞地區的志愿軍,約有1000人,指揮官是馮·特倫克男爵。潘多爾步兵以分散的隊形參加戰斗,負責前哨戰和偵察)進攻扎哈吉村并將其占領。法軍隨即以擲彈兵沖鋒拿下了扎哈吉村并挫敗了奧地利騎兵的反攻嘗試,最終迫使奧地利軍隊在傷亡500人后撤出戰場。 法國陸軍元帥弗朗索瓦·德布羅意

來自克羅地亞的潘多爾輕步兵 盡管奧地利人在查圖西茨和扎哈吉都遭遇了挫敗,但戰場形勢并沒有發生大的變化——奧地利軍隊仍然能對普魯士軍隊或法國-巴伐利亞聯軍發起進攻,而普魯士軍隊仍駐扎在摩拉維亞,對維也納構成威脅。腓特烈現在對戰爭的前景充滿顧慮,他的軍隊疲憊不堪,國庫在長達半年的戰斗中被他揮霍一空,由于他與法國的盟約,想要從英國和荷蘭的金融市場獲得貸款也幾乎是不可能的。在腓特烈看來,瑪麗亞·特蕾莎仍然能從倫敦和海牙獲得源源不斷的資金援助以武裝自己的軍隊,而普魯士軍隊則無法通過對波西米亞的襲擊強行擊敗奧地利,因此他再次萌生了與奧地利人談判的想法。與腓特烈的想法不謀而合的是,瑪麗亞·特蕾莎也意識到,盡管她絕不可能放棄收復西里西亞,但目前來看奧地利無力在西線應對法國的同時還在西里西亞與普魯士交戰。更重要的是,由于沃波爾內閣不受歡迎的中立政策,英國內閣發生更迭,新的英國政府更傾向于奧地利與普魯士和解并一起對抗法國勢力的擴張。此外,維也納也希望爭取到荷蘭共和國加入到戰爭中對抗法國。在此前數年中,荷蘭共和國一直在擴充軍備,并在奧屬尼德蘭維持了一支駐軍,但是,荷蘭共和國的決策層內部對是否要加入歐陸戰爭的意見還是分裂的。維也納希望通過和柏林和解并將自己的戰爭資源轉移到在西方與法國的戰爭中能夠鼓勵海牙站在自己這一邊參戰,而這是巴黎所極力避免的。出于這些因素的考慮,1742年6月,普奧簽訂《布雷斯勞和約》,腓特烈得到了下西里西亞、格拉茨和上西里西亞的大部分領土。很快,薩克森也加入了和平條約,和奧地利無條件恢復和平。由于普魯士和薩克森相繼退出戰爭,德布羅意元帥的法國軍隊現在被奧地利軍隊困在波西米亞,這位元帥遂決定放棄前進,并趁著奧地利軍隊還沒來得及對自己發起進攻前就撤離了波西米亞。盡管德布羅意的撤退是十分高明的,但在應對奧地利輕騎兵的同時穿越一片敵國領土還是使法國軍隊遭遇了慘重的傷亡。12月,奧地利軍隊收復布拉格。盡管瑪麗亞·特蕾莎對沒能圍殲波西米亞的法軍感到失望,但她有理由期待在1743年收獲更多勝利——由于漢諾威附近的馬耶布瓦指揮的一支法軍為接應德布羅意而進入巴伐利亞,漢諾威選帝侯喬治現在允許漢諾威的16000人的軍隊加入戰爭,并與被部署到荷蘭共和國的英國軍隊以及黑森的雇傭軍一起組成了一支被稱為“國務軍”的約35000人的大軍,這支軍隊在法國東北部構成了極大的威脅。不過在南方,瑪麗亞·特蕾莎還得在意大利應對西班牙人的挑戰。和腓特烈相似,西班牙國王菲利普五世認為瑪麗亞·特蕾莎繼承哈布斯堡君主國是自己擴張領土的絕佳機會。1741年,菲利普和巴伐利亞人簽訂《寧芬堡條約》,西班牙將承認查理的帝位,而查理則承認菲利普對哈布斯堡家族在意大利諸領地的訴求。由于地中海被英國海軍所控制,西班牙軍隊要進入意大利摘取自己國王的外交戰果,必須翻越阿爾卑斯山脈,因此撒丁王國的態度就十分重要了。撒丁國王查理·伊曼紐爾擁有一支35000人的大軍,可以阻撓任何國家的軍隊通過阿爾卑斯山脈的嘗試。毫無疑問,要獲得伊曼紐爾的支持,需要付出一定的領土代價,但菲利普和特蕾莎都不愿意將米蘭交給伊曼紐爾,但他們背后的法國和英國卻在積極鼓勵自己的盟友放棄一些領土以換取伊曼紐爾的支持。由于英國在地中海的強勢地位,伊曼紐爾相對來說更傾向于英國,他向特蕾莎開出的條件包括一大部分米蘭公國的領土和熱那亞的港口城市菲納萊,在得到菲納萊后,伊曼紐爾便可以依賴英國海軍提供的更多支持了,在隨后的幾年里,撒丁的背后一直有英國的身影。
撒丁國王查理·伊曼紐爾,他在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中親自指揮撒丁軍隊參與了北意大利的大多數戰斗。 不過很快,伊曼紐爾就發現自己不得不和特蕾莎合作了。1742年初,一支西班牙軍隊在法國海軍的掩護下于托斯卡納和熱那亞登陸,隨后這支西班牙軍隊在蒙特馬爾公爵的指揮下與那不勒斯軍隊會師于教皇國,組成了一支40000人的大軍,隨時準備北上。面對西班牙人的威脅,伊曼紐爾很快和特蕾莎達成了協議,1742年2月,雙方簽署了《都靈條約》,伊曼紐爾答應幫助特蕾莎保衛哈布斯堡的意大利領地,但仍保留自己對米蘭的訴求,雙方可以在通知對方一個月后廢除該協定。
西班牙王國的加吉斯伯爵,在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中大多數時間里,他都在意大利戰場指揮著一支西班牙軍隊。 在達成一致后,撒丁軍隊很快就和意大利奧軍在奧地利的斐迪南·馮·特勞恩伯爵的指揮下聯手攻下了親西班牙的摩徳納公國,此外一支英國艦隊威脅要炮擊那不勒斯城,以迫使那不勒斯國王撤回了10000人的那不勒斯軍隊以充實本土防御。蒙特馬爾公爵很快發現自己進退維谷,由于撒丁王國的敵對,西班牙軍隊需要的物資幾乎不可能通過阿爾卑斯山脈運進意大利,而英國海軍對意大利沿海的封鎖也導致從海上運輸物資的效率很低。由于缺乏必要的物資,蒙特馬爾公爵的軍隊幾乎無法發起進攻。1742年底,蒙特馬爾公爵被加吉斯伯爵取代。一些以法國為基地的西班牙軍隊入侵了撒丁王國的薩伏伊省,迫使伊曼紐爾調遣一部分撒丁軍隊前往薩伏伊抵抗西班牙軍隊,但由于冬天很快到來,這些撒丁軍隊被迫在大雪讓阿爾卑斯山脈徹底無法通行前返回北意大利,將薩伏伊讓給了西班牙人。1743年1月,加吉斯伯爵在帕納羅河以南的博洛尼亞集結了一支13000人的西班牙軍隊,而在帕納羅河北岸則駐扎著由特勞恩伯爵指揮的11000人的奧地利-撒丁聯軍阻止加吉斯伯爵越過這道天然屏障。為盡快改變意大利戰場的僵局,馬德里要求加吉斯伯爵盡快與特勞恩伯爵的主力軍決戰,為此加吉斯伯爵于2月3日夜里渡過帕納羅河,進入摩徳納公國,尋求與特勞恩伯爵主力的決戰。特勞恩伯爵此時也擔心西班牙奪取薩伏伊可能導致撒丁王國倒向西班牙一方,因此他也亟需尋求與加吉斯伯爵的決戰以讓勝利平息可能的政治爭端,因此特勞恩在發現加吉斯的蹤跡后就前進到他的北邊,最終兩軍在坎波桑托相遇。 坎波桑托戰役地圖 由于自己的軍隊規模較小,特勞恩采取了一種新穎的布陣策略,他將自己的戰線沿西南-東北方向展開,將騎兵集結在自己的右翼,而將步兵主力集結在戰線中央和左翼,準備對加吉斯的右翼發起決定性的打擊。但是,由于西班牙人的數量優勢,在戰斗于下午4點開始后,他們在兩翼都迫使聯軍轉入防御。西班牙騎兵擊退了奧地利和撒丁的騎兵,擊傷了奧地利的騎兵指揮官阿斯普雷蒙特伯爵并使奧地利步兵組成的戰線變得非常脆弱。但是,西班牙人沒有乘勝追擊,而滿足于將聯軍驅逐出防御陣地,這給了特勞恩重新穩定戰線的機會。取代了阿斯普雷蒙特伯爵的舒倫貝格伯爵在右翼重新集結了奧地利騎兵并向西班牙騎兵發起反沖鋒,牽制住了這些西班牙騎兵。決定性的戰斗在戰場東側展開,奧地利人的步兵主力向前進攻,粉碎了西班牙人的右翼,逼迫西班牙人在黑暗中撤離戰場。由于濃煙和黑暗,西班牙人在付出慘重代價后渡過帕納羅河返回博洛尼亞。此戰西班牙軍隊傷亡3800余人,奧地利-撒丁聯軍僅傷亡1400人。在撤回博洛尼亞后,由于擔心特勞恩會渡過帕納羅河對博洛尼亞發起強攻,加吉斯伯爵將殘余的西班牙軍隊轉移到了里米尼。由于伊曼紐爾不希望看到特蕾莎的軍隊在意大利戰場太過成功,因此拒絕撒丁軍隊參與對西班牙軍隊的追擊,特勞恩也就無力獨自追擊西班牙人。就這樣,意大利戰場再次恢復了僵持。雙方都向自己的君主報告自己取得了勝利——特勞恩阻止了西班牙人對哈布斯堡意大利領地的進攻,而加吉斯則聲稱自己阻止了奧地利-撒丁聯軍南下擊敗西班牙主力的嘗試,雖然這應該主要歸功于伊曼紐爾的不配合而非加吉斯的指揮。 1742年的歐洲地圖 1743年初,路易十五正在體驗前一年特蕾莎所體驗的孤立感。普魯士已經退出戰爭,士氣低落的法國軍隊剛剛從毀滅的災難中勉強脫身,法國與西班牙之間還沒有正式的同盟條約,西班牙隨時可能被特蕾莎收買。路易想要終止和奧地利的戰爭,但這就意味著拋棄對法國忠心耿耿的巴伐利亞選帝侯,這對法國在西德意志的威望是巨大的打擊。
法蘭西及納瓦拉王國國王路易十五 路易十五很快再次品嘗到軍事失敗的滋味。1743年初,一支17000人的英國軍隊進入低地,與那里的16000漢諾威軍隊和2000德意志諸侯雇傭兵會師,這支被稱為“國務軍”的軍隊被交給漢諾威選帝侯喬治指揮,他也將成為最后一名親自指揮英國軍隊的英國國王。1743年6月中旬,這支多國聯軍抵達美因河北岸的阿沙芬堡。由于缺乏物資,國務軍被迫向北撤往他們位于哈瑙的補給基地。在這條路半途上的德廷根,法軍指揮官德·諾阿耶部署了23000名法軍,由他的侄子格拉蒙指揮。 德廷根戰役地圖 法軍在德廷根占據了優越的陣地——格拉蒙讓他的步兵集結在戰線中央的村莊里,騎兵部署在左翼,炮兵部署在右翼,形成了一道難以逾越的障礙。更糟糕的是,國務軍缺乏用于偵察的輕騎兵,因此對法國人在德廷根的存在一無所知,更不用說發現由諾阿耶率領的另一支穿越阿沙芬堡迂回至國務軍后方的12000人的軍隊了。法國人現在擁有一個難以突破的防御陣地和一支迂回到敵軍后方的機動部隊,看上去有機會徹底摧毀整支國務軍,這勢必能迫使英國和荷蘭打消一切加入戰爭的想法,使法國可以集中戰爭資源對抗奧地利。 英國國王兼漢諾威選帝侯喬治在德廷根戰役中鼓舞英國步兵 國務軍步兵指揮官伊爾頓下令英國和漢諾威的近衛步兵返回阿沙芬堡以保存最后的火種,其余營從行軍隊列轉換成四列隊伍。中午時分,法國人的精銳騎兵不顧諾阿耶的命令,從德廷根的陣地上沖出,渡過河流,對國務軍的戰線發起了攻擊,緊隨其后的是法國步兵。盡管這些法國騎兵突破了國務軍的前三道戰線,但在由英國步兵組成的最后一道戰線面前,法國人無法再取得任何進展。國務軍中的漢諾威和奧地利炮兵連很快在法軍側翼恢復了開火,強大的炮兵火力迫使法軍不得不再渡過河流撤回北岸,但由于渡河時一座渡橋坍塌,導致了大量法軍的傷亡。在擊退了法國人后,國務軍也無力繼續渡河發起進攻了,德廷根戰役就此結束。這是聯軍對法軍的第一次重大勝利,法軍傷亡高達4500人,而聯軍僅傷亡2300人。不過,由于喬治的優柔寡斷,國務軍沒有利用德廷根戰役的勝利做任何行動,而是無所事事的在荷蘭度過了下半年。負責德意志事務的英國北方省大臣(這一職務后來演變成外交大臣)卡特里特和查理七世的使者達成了一項被稱為《哈瑙條約》的協議,這一協議規定英國將向巴伐利亞提供一筆補貼,而查理七世則應該遣返來自法國的軍隊,承認哈布斯堡君主國的領地,作為回報,奧地利將歸還目前被維也納占領的巴伐利亞選帝侯國,而巴伐利亞也將被提升為王國。不過由于其他內閣同僚和議員的反對,這一計劃最終沒有得到落實。1743年9月,英國在意大利的外交努力有了效果。在英國的壓力下,特蕾莎不情愿的和伊曼紐爾簽訂了《沃爾姆斯條約》,將米蘭公國的一部分和皮亞琴察割讓給撒丁,并放棄收復菲納萊的權利,此外條約還規定,如有可能,聯軍將征服那不勒斯和西西里,將那不勒斯交給哈布斯堡家族,而西西里則交給伊曼紐爾。巴黎對《沃爾姆斯條約》的反應是激烈的,路易十五馬上向西班牙國王保證自己將幫助他重新征服直布羅陀和梅諾卡島,并為西班牙波旁家族弄到皮亞琴察、帕爾馬和倫巴第。10月,法國和西班牙簽訂了第二次家庭條約(Pacte de Famille),約定了兩國的聯合作戰。法國人的行為實際上也意味著和英國的戰爭,需知自1739年起英國和西班牙就在美洲爆發了被后世稱為“詹金斯耳朵戰爭”的全面戰爭。此外,在1743年結束時,奧地利和薩克森也簽訂了共同防御條約,這使得腓特烈感到極為不安,為1744年腓特烈再次入侵哈布斯堡君主國埋下了伏筆。根據1743年條約,路易十五準備和菲利普采取聯合行動,入侵英國以恢復斯圖亞特王朝的統治。在冬天,12000名法軍在敦刻爾克集結以準備對英國的入侵。不過在展開入侵英國本土的計劃前,法國和西班牙的艦隊首先要應對英國地中海艦隊的挑戰。1742年,胡安·納瓦羅指揮的一支西班牙艦隊在地中海遭到英國地中海艦隊的追殺(我們之前已經提到過,西班牙和英國正在全世界范圍內進行戰爭),為躲避英國海軍上將托馬斯·馬修斯的追擊,納瓦羅的艦隊躲進了法國人的土倫海軍基地。在法西結盟后,納瓦羅奉命強行出港進入大西洋以將英國海軍的艦隊從英吉利海峽吸引到大西洋,以此為入侵英國鋪路。
英國海軍上將托馬斯·馬修斯 2月21日,由27艘戰列艦和3艘護衛艦組成的法西聯合艦隊離開土倫,而擁有30艘戰列艦和3艘護衛艦的英國地中海艦隊馬上展開追擊。英國人的戰艦比聯合艦隊的同類戰艦更大更重,搭載的火炮數量也是聯合艦隊同類戰艦的125%。當天夜里11點30分,馬修斯命令英國艦隊組成戰斗隊形準備進攻,但由于微風影響了艦隊機動,以及負責指揮艦隊后半部分的萊斯托克錯誤理解了馬修斯的旗語,英國艦隊的變陣非常慢,且前后兩支分艦隊之間有很大的空隙,足夠聯合艦隊穿過空隙逃離戰場。馬修斯意識到一旦聯合艦隊逃離了自己的追擊,馬上就會穿過直布羅陀海峽進入大西洋參加入侵英國的行動,到時候要追上他們就很困難了。因此,他沒有等待艦隊列陣完畢就下令發起進攻。由于下令過于倉促,第一時間只有馬修斯的旗艦HMS那慕爾號和詹姆斯·康沃爾的HMS馬爾伯勒號參與了對聯合艦隊的進攻,在6艘西班牙戰列艦的圍攻下,兩艦很快就傷痕累累,而由萊斯托克的指揮的大部分英國戰列艦都游離在戰線外按兵不動。馬修斯試圖直接攻擊西班牙旗艦皇家菲利普號,但由于參加進攻的戰列艦太少,在下午5點左右法國艦隊折返參加戰斗后,馬修斯發現自己不但無法繼續攻擊皇家菲利普號,反而是自己的HMS馬爾伯勒號幾乎失去了戰斗力。不過,由于英國縱火船HMS安妮號對皇家菲利普號發起了自殺式沖鋒并在聯合艦隊的集火下沉沒,馬修斯和康沃爾還是順利撤離了混亂的戰場,可惜的是先前被英國艦隊俘獲的波德號戰列艦還是被聯合艦隊奪走了。2月23日,重新集結的英國艦隊追上了因帶著重傷的波德號而無法全速航行的聯合艦隊,面對英國艦隊追擊,納瓦羅最終選擇鑿沉了波德號并帶著剩余艦隊離開。 土倫海戰的地圖
沉沒在皇家菲利普號戰列艦附近的HMS安妮號縱火船 土倫海戰又是一場對雙方來說都可以算作勝利的戰役。英國地中海艦隊成功重創了法西聯合艦隊,在一定程度上促使路易十五放棄了對英國本土的入侵。但是,法西聯合艦隊同樣迫使馬修斯將艦隊帶到梅諾卡島的英國海軍基地休整,暫時放松了對西地中海的封鎖,使得意大利的法西軍隊得以得到一些從海路運抵意大利的物資,隨后這支聯軍于4月占領了薩伏伊的一座重要港口城市維拉弗蘭卡(今法國濱海自由城)。在戰爭的剩余時間里,納瓦羅的艦隊被封鎖在西班牙的卡塔納赫海軍基地,而羅利則取代了馬修斯成為英國地中海艦隊總司令。3月11日,路易十五正式取消了入侵英國本土的計劃,轉而將戰爭資源用于進攻奧屬尼德蘭。5月,一支法國軍隊在德·薩克斯元帥的指揮下進攻了奧屬尼德蘭,英荷奧之間的戰略分歧再一次讓法國人搶占先機。英國人和漢諾威人互相懷疑對方,奧地利人將自己的軍隊集中在阿爾薩斯,而荷蘭人則根本不敢向法國宣戰,唯恐龐大的法國軍隊沖進荷蘭共和國摧毀一切,荷蘭人甚至試圖勸說路易十五撤軍,當然這沒有任何結果。不過,荷蘭人確實想保護他們根據與維也納的一系列協議而在奧屬尼德蘭擁有駐軍的那些要塞,荷蘭指揮官艾薩克·克朗斯特倫要求在開闊地帶與法軍交戰并擊敗法國人,但盟軍最高統帥喬治·韋德不同意這一計劃,英國政府要求韋德隨時確保與奧斯坦德的聯系。英國人擔心本土的王位覬覦者會發動起義,因此必須保證自己的軍隊能隨時從歐陸撤回國內。結果,由于盟軍不愿意在邊境部署太多軍隊,法軍很快占領了法國東北邊境上由荷蘭軍隊駐守的梅嫩和伊普爾要塞。不過隨著洛林的查理親王指揮的奧地利軍隊于6月入侵阿爾薩斯后,路易很快就要求法軍回援阿爾薩斯。在戰場外旁觀了一年多的腓特烈驚恐的發現,哈布斯堡君主國并沒有像他想象中那樣走向崩潰,恰恰相反,在瑪麗亞·特蕾莎的統治下,哈布斯堡君主國相比1740年強大了太多。腓特烈擔心特蕾莎在結束與法國人的戰爭后馬上就會調頭來收復西里西亞,因此他決定先行下手。8月15日,腓特烈再次與奧地利開戰。由于前一年末奧地利與薩克森達成了共同防御協定,這給了腓特烈一條新的入侵路線,富庶而平坦的薩克森顯然比崎嶇的波西米亞東北部的山地更有利于普魯士軍隊的進攻。9月初,普魯士軍隊已經兵臨波西米亞首府布拉格城下。8月23日,查理親王的軍隊從阿爾薩斯撤退以應對腓特烈的攻勢,由于恰逢路易十五重病臥床,法軍沒有組織起有效的追擊。由于布拉格太大以至于無法為其修筑完善的防御系統,在普魯士炮兵的轟擊下,腓特烈最終于9月16日占領了布拉格,隨后他沿著橫穿布拉格的伏爾塔瓦河南下,寄希望于法軍和巴伐利亞軍隊也正在西方發動攻勢,最終以一場三面合圍徹底摧毀奧地利軍隊的主力。不過腓特烈的期望很快就落空了,10月初,腓特烈發現巴伐利亞人滿足于重新占領慕尼黑,法國人正集中自己的軍隊圍攻巴登的弗賴堡,只有他自己仍在波西米亞活動,而反應過來的薩克森人開始在腓特烈的后方集結自己的軍隊,查理親王的奧軍主力也正在回援波西米亞的路上,法國軍隊根本沒有牽制住他們。腓特烈還有62000人的軍隊,但他的敵人擁有74000人的大軍。由于薩克森恢復了與普魯士的敵對,腓特烈無法繼續在波西米亞活動了,他隨后于11月中旬渡過易北河,返回了西里西亞。在冬天穿越大雪封山的厄爾士山脈對任何軍隊來說都是痛苦的旅程,普魯士人在這一過程中損失了近一半軍隊,最終只有約36000普魯士軍隊返回西里西亞。(未完待續)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學社觀點,敬請讀者注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