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 中統特務范紹堯雖然走了,但老牌的軍統特務頭子岳燭遠受南京政府國防部派遣,到了張軫兵團,任軍事督導官,住所與張軫僅一墻之隔。此外,朱其平等反起義勢力也加強了對張軫的監視。針對這一局面,張軫也采取了些防范措施。 白祟禧當時規定家屬不能隨軍,張軫就任命徐開敏為司令部政務處宣傳隊長,張世佛為衛生隊長并帶著孩子和家庭教師與張軫住在一起。張了且也從漢口到賀勝橋任司令部攻工處長。這樣一來,朱其平等人就不便隨意接近張軫。監視與反監視的斗爭有利于起義方面。但是,在兵團的中上層將領中,也有少數人反對起義,尤其是張軫一向十分信任的副司令官兼一二七軍軍長趙子立不愿起義。 一是因為張軫將趙子立從豫東收編的王琛部拔給了魯道源,又準備將趙子立的親信劉子仁部編為兵團的直屬部隊,還要將張軫的親信將領張玉龍部編給趙子立的一二七軍。趙子立認為張軫太厲害。二是由于趙子立的親信師長劉予子、郭馨波堅決反對起義,張軫叫趙子立給點錢他們,讓他們走算了,但他們是耍槍桿子出身的,不但不愿離開,反而要求進攻張軫。 三是由于白崇禧變卦,不與解放軍“和談”了,趙子立對“劃江而治”存有幻想。另外,獨立師師長張旭東也不愿起義。張軫、辛少亭、涂建堂等人分頭找趙子立、劉子仁、郭馨波、張旭東勸說,想爭取他們一道行動。朱其平看到張軫起義決心已定,便離開十九兵團去了湖南。 1949年4月20日,南京政府拒絕簽訂和平協定。次日,解放軍“百萬雄師”橫渡長江,僅在3天內就解放了南京。渡江戰役的勝利,宣告了蔣介石政權的崩潰,戳穿了“長江天塹,不能飛渡”的神活,這就促成張軫下了要起義的最后決心。他立即召集辛少亭、涂建堂、鮑汝澧、張玉龍、張繼烈等商議,決心就地起義,并制定了第一個起義計劃。
趙子平帶著起義計劃到達信陽,解放軍四野先遣兵團的領導同志聽取了匯報,同意起義計劃,要趙子平攜帶密電碼和電臺呼號速返金口。由于白色恐怖,交通不便,趙子平5月 16 日才趕到金口。這時,情況已發生急劇變化。5月上旬,人民解放軍對武漢地區發起進攻。 白崇禧一面叫嚷“固守武漢”,一面準備南逃廣西。他制定了一個撤退計劃,即從5月10日開始撤退,15日前撤完,行軍序列為:桂系第七軍在前,張軫兵團居中,魯道源的五十八軍斷后。情況發生突變,第一個起義計劃已無法實行,張軫心急如焚。這時,張尹人接到方敬之的通知,火速趕到孝感商討起義方案。 但是白崇禧已下令封鎖了漢口以北岱家山一帶的交通,無法通過。事不宜遲,張軫立即同辛少亭、涂建堂、鮑汝澧、張了且等人商定了第二個起義計劃。主要內容是:打亂白崇禧的撤退計劃,將涂建堂的三〇九師從土地堂調往賀勝橋以東的湖泗橋一帶,東西夾擊南逃的五十八軍,配合渡江大軍解放武漢。張尹人隨地下工作人員張笑平將這一計劃送到江北解放區,與江漢軍區聯系起義的有關事宜。 5月10日,張笑平、張尹人從金口啟程,在沔陽縣彭家場一帶找到江漢軍區。江漢軍區同意了張軫起義的方案,約定張軫兵團起義時的代號為“55555”部隊,摘除國民黨帽徽,左臂纏上白毛巾,并將這些情況報告了南下解放軍。 5月14日凌晨3時許,解放軍四野部隊先遣兵團在武漢以東的團風至武穴100余公里的戰線上,強渡長江,武漢解放在即。白崇禧坐飛機從廣州匆忙趕回武昌,打電話要張軫到他的總司令部--武昌紅樓開會。14日上午,張軫由賀勝橋出發,一路上看到桂系第七軍匆匆南撒。 涂建堂發現第七軍李祖霖師是輕裝步行,心中生疑,擔心兵團部有不測,便將這個情況告訴張軫。張軫說:“什么情況,還不是撤退!”臨行前,辛少亭等將領也對張軫說,白崇禧這個時候召集司令官去開會,“準沒好會”,勸張軫不要去。張軫說:“白崇禧不會把我怎么樣的。” 張軫到了白崇禧的總司令部后,白祟禧先拿出國民黨參謀總長顧祝同的電報給張軫看。電文是:據密報張軫勾結共*,圖謀反叛,請將其師長以上軍官扣押送廣州,從嚴法辦,所部就地解散。(未完待續) 作者簡介 鄂東文史哲 編委會 法律顧問:黃仲華(資深律師) 總編:李濱 特邀主編:湯燕春 主編:龍靜 責任編輯:呂高智 李福登 柳景鋼 程立祥 委員:余建新 張劍揚 陳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