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嶺之中,有一條歷史悠久的古道,很多人不知道它的名字,卻熟知那里發生的很多歷史典故: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鐵馬秋風大散關;諸葛亮六出祁山……它就是陳倉道。這條古道,在歷史的車輪下,見證了太多的過往,也承載著巨變的滄桑。 ![]() 陳倉道,很多人不知道它的名字,卻熟知那里發生的很多歷史典故: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秦嶺中“北五南三”的蜀道 陳倉道又名故道,北起寶雞(古稱陳倉),經鳳縣、兩當、徽縣、略陽,至勉縣,全長350余公里。興起于秦漢,鼎盛于唐宋,在元明清三代,陳倉道雖不是官驛道,但仍然是商旅慣行路線。這是因為在巍巍的秦嶺山脈中,陳倉道雖然路程較遠,但相比褒斜道、子午道的狹窄棧道更易通行,沿途平夷,居民稠密,使用時間也較長。 ![]() 陳倉道又名故道,北起寶雞(古稱陳倉),經鳳縣、兩當、徽縣、略陽,至勉縣,全長350余公里。 ![]() 秦嶺橫亙在中國中部大地上的秦嶺,作為一條分割南北方的特別“分水嶺”,平均海拔在2000米以上。 這一切都歸結于橫亙在中國中部大地上的秦嶺,作為一條分割南北方的特別“分水嶺”,平均海拔在2000米以上的秦嶺,東面是海拔只有500米左右的關中平原,1500米的高差形成了一道巍峨險峻的“山墻”,而以西是隴西高原的褶皺系地域,是由地質構造運動的升降造就的山地、丘陵、階地等復雜的地貌區域,歷史上曾是一片戎夷之地。所以橫穿秦嶺絕非易事,蜀道之險、入蜀之難,根源盡在這里。 ![]() 秦嶺與關中平原1500米的高差形成了一道巍峨險峻的“山墻”。 ![]() 秦嶺以一己之力阻擋了水汽的北進和寒潮的南下,成為中國一條分割南北方的“分水嶺”。 而蜀道,便是古代連接關中漢唐西安,翻越秦嶺到達漢中,再通往四川盆地的道路。在這些蜀道中,比較著名的古道有七條,分別是祁山道、陳倉道、褒斜道、儻駱道、金牛道、米倉道、子午道-荔枝道,其中祁山道路繞道隴西高原,算是穿越西秦嶺山脈入川;金牛道、米倉道和荔枝道則是由漢中盆地翻越米倉山到達蜀地的古道,是關中入川的后半程,而翻越秦嶺的前半程則是陳倉道、褒斜道、儻駱道和子午道這四條。 ![]() 蜀道便是古代連接關中漢唐西安,翻越秦嶺到達漢中,再通往四川盆地的道路。 所以蜀道形成了“北五南三”的格局,圍繞的中心就是位于秦嶺和大巴山之間,由漢水沖積形成的漢中盆地。作為眾多條蜀道的中轉站,漢中也就成了巴蜀抵御北方入侵的第一道防線。古往今來,數不勝數的戰事,均是圍繞蜀道而起,特別是在三國時期,諸葛亮“六出祁山”、姜維鎮守劍門、趙云兵發斜谷……自東向西的蜀道,幾乎都硝煙四起。 ![]() 陳倉故道示意圖 ![]() 發源于秦嶺山脈南麓的故道水,是嘉陵江東源,在略陽與西漢水匯合成為嘉陵江干流。 沿河流而行的陳倉道 秦嶺作為一條巨大的分水嶺,在寶雞一帶的秦嶺山脊上,發源了兩條較大的河流,一條是順秦嶺北坡奔騰而下的清姜河,在流淌43公里后匯入黃河的最大支流-渭河,另外一條便是故道水,是嘉陵江東源,在略陽與西漢水匯合成為嘉陵江干流,一路穿山奔流1345公里后,在重慶朝天門匯入長江。于是溯游而上的兩條河谷通道,最終在越過秦嶺隘口后相交,這便有了陳倉道。也因為陳倉道很長一段都是沿著嘉陵江河谷而行,所以陳倉道還被稱為嘉陵道。 ![]() 發源于秦嶺山脈南麓的故道水,是嘉陵江東源,在略陽與西漢水匯合成為嘉陵江干流。 ![]() 嘉陵江流域圖 ![]() 奔騰在秦嶺山脈和大巴山之中的嘉陵江。 同時,修筑于陳倉道北段清姜河流域的關隘-大散關,即是“關中四塞”之一,又是陳倉道上最重要的關隘,所以陳倉道也被稱為散關道,而這條最早被發開使用的秦嶺通道,之所以能被冠上陳倉道之名,除了通道北出口是古稱陳倉的寶雞外,還因為那段“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的典故。而這個典故所講,正是劉邦如何運用戰術手段,從漢中出發攻入關中的。 ![]() 陳倉故道與大散關的3D地勢圖 ![]() 大散關既是“關中四塞”之一,又是陳倉道上最重要的關隘。 那是在秦滅后,在反秦的十八路諸侯中,項羽最忌憚的是劉邦,于是他把劉邦封在偏遠的巴蜀和漢中,稱為漢王;又把關中地區分封給章邯、司馬欣、董翳三位秦將,分別為雍王、塞王、翟王,是為“三秦”,讓他們防范劉邦。此時劉邦勢力尚不如項羽,于是便接受漢王封地,從關中退入漢中后,并燒掉了棧道,向項羽表明自己決心偏安西南,不再介入核心區爭奪的態度。 ![]() 秦滅后,項羽分封的十八路諸侯 ![]() 遍布秦嶺中的故道和關隘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這里所燒的棧道指的是褒斜道上的棧道,這條通道是古代連接關中、漢中和巴蜀的七條蜀道中,里程最短的一條,北起陜西眉縣,直達漢中,但道路險峻,有些路段根本無路可走,只得靠狹窄的棧道通行。火燒棧道效果顯著,項羽不再視劉邦為威脅,帶兵離開關中,返回彭城(今徐州)。劉邦在漢中拜韓信為大將,休養生息,積蓄力量,以等時變。 ![]() 秦滅后,項羽分封的十八路諸侯 ![]() 劉邦出漢中的直接對手就是章邯,而想要打回關中,最先應該做的便是修復褒斜道上的棧道。 不久齊、趙諸侯起兵反叛項羽,劉邦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入關中而定三秦,終建大漢四百年基業。其實從整個地緣關系而言,章邯的雍國封地位于咸陽以西,都城為廢丘(今陜西興平縣東南),而司馬欣的塞王,封地則在咸陽以東到黃河一帶,都城為櫟陽,所以劉邦出漢中的直接對手就是章邯,而想要打回關中,最先應該做的便是修復褒斜道上的棧道,這便有了明修棧道。 ![]() 褒斜道上的棧道 ![]()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示意圖 劉邦修復褒斜道棧道的行為引起了章邯的高度警覺,于是把自己的主力全部放在了褒斜道一線。其實這也是章邯兵力不足的無奈之舉,章邯知道陳倉道和褒斜道對自己的重要性,但由于項羽詐阬秦降卒二十余萬,秦國急需百年的財富也被項羽一掃而空,身為秦將的章邯不但逃脫懲處,反而受封諸侯王,所以遭秦人怨恨。在不得人心又缺乏財力支撐的情況下,秦地又一分為三,成為“三秦”,可想而知章邯兵力的捉襟見肘。 ![]()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 當劉邦實施“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聲東擊西之計時,以出其不意就攻入到了關中,并迅速平定了三秦。 所以當劉邦實施“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聲東擊西之計時,以出其不意就攻入到了關中,并迅速平定了三秦,而此時項羽還正在平定齊、趙諸侯的叛亂。自此四年的楚漢戰爭正式拉開帷幕。當然,這都是后話了。而發生在陳倉道上的故事,還在繼續,數百年后的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北伐時,就曾經陳倉道北上奪取陳倉(今陜西寶雞),或是由此繼續向西北進入隴南,攻伐天水等地。 ![]() 如今陳倉道在形式上發生了巨大變化,大部分已經現代公路(212省道,316國道)、鐵路(寶成鐵路)所承襲。 ![]() 如今陳倉道在形式上發生了巨大變化,大部分已經現代公路(212省道,316國道)、鐵路(寶成鐵路)所承襲。 如今三千多年的陳倉道在形式上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大部分已經現代公路(212省道,316國道)、鐵路(寶成鐵路)所承襲,但其線路走向卻基本未變。當你重走陳倉道,不僅有壯美的自然風光,還有厚重的歷史文化,自然與人文交相輝映,可謂是一條得天獨厚的旅游路線。 鴻雁--亞洲愛樂樂團.mp34:25 來自維達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