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冬季,很多人都有睡前泡腳的習慣,不僅能緩解疲勞,還能有助睡眠。不過,并不是所有人都適合泡腳,泡腳也有不少講究,泡不對甚至有進醫院的風險。 01、熱水泡腳,差點丟了腳指頭 今年55歲的陳伯患糖尿病已有13年,平時吃藥也不規律,時不時還要抽幾根煙,喝點小酒,日子過得十分舒坦。 天冷后買了泡腳桶每天泡腳,泡腳讓他覺得身心放松,但總感覺水溫不太夠,于是一個勁地加熱水。 一段時間后,他發現腳趾邊起了水泡,但不痛不癢,于是隨便找了根針將水泡挑破。 之后傷口變大,不僅發紅還出現流膿的癥狀,到醫院檢查后發現糖化血紅、血脂、血壓等指標都升高,確診為糖尿病足,需住院治療,否則腳趾頭可能面臨截肢風險。 ![]() 02、泡腳養生,結果“泡”進ICU 無獨有偶,今年63歲的老張也因為泡腳住進了ICU。 老張患有靜脈曲張7年多了,聽一位朋友介紹說泡腳可以舒筋解乏、活血止癢。 于是便每天晚上用50℃以上的熱水泡腳,一邊泡腳一邊給自己撓癢,果然舒服了不少。但不久后,老張卻發現自己腳踝的皮膚出現了大面積破潰,且不見愈合,便到醫院檢查。 沒想到醫生馬上將老張送進了急診重癥監護室,原來老張是因為泡腳導致下肢靜脈曲張伴皮膚潰瘍和感染,再不及時治療,就會有“老爛腿”,還可能引發全身感染,甚至面臨截肢或生命危險。 ![]() 都說泡腳有益身體健康,可為什么有的人泡腳卻適得其反呢?這其中究竟有哪些講究,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 ![]() 關于泡腳的好處,民間有著“冬天泡腳,丹田溫灼”的說法,經常用熱水泡腳的確能給身體帶來一些益處。 其一是可以改善血液循環。熱水泡腳使腿、腳部末梢血管擴張,腳部血流增加,有助于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使身體暖和。 其二是能幫助緩解疼痛。每天用熱水泡腳可以降低足部肌張力,從而幫助身體放松,緩解腰背疼痛。 第三,泡腳還能助眠。泡腳使得更多血液流向下肢末梢血管,大腦血流量減少,使人困倦,促進睡眠。? ![]() 泡腳雖能令人舒暢,但并非所有人都適合泡腳,對于以下這5類人來說,熱水泡腳可能是有害而無益! 1、糖尿病患者 并發神經病變的糖尿病患者,腳部末梢神經無法靈敏感知溫度,因此容易被燙傷。另外,糖尿病患者泡腳也容易引發腳部皮膚破損感染,引發糖尿病足。 2、有下肢動脈閉塞的人 此類患者用熱水泡腳會加重下肢動脈缺血,嚴重者腿腳將青紫發黑,甚至壞死。 ![]() 3、靜脈曲張患者 患者淺表血管呈高壓狀態,熱水泡腳會加快腿部及腳部血液循環的速度,導致回血困難,從而加重局部淤血,導致曲張的靜脈擴張加重。 4、足癬等皮膚病患者 皮膚病患者用熱水泡腳可能導致繼發性細菌感染,皮膚已經破潰的傷口遇上熱水浸泡更是雪上加霜。 5、心血管疾病患者 熱水泡腳會使更多血液集中到下肢,此類患者泡腳容易出現一過性的腦供血不足、心臟供血不足,引發頭昏腦脹、心慌胸悶等不適。? ![]() 除了以上的人群禁忌外,泡腳還有不少講究,操作得當可舒緩身心,驅走寒氣;操作不當則可能有損健康,加重身體不適。牢記以下4點,讓你更科學地泡腳! 1、注意溫度 水溫過熱過涼都不好,成年人泡腳水溫以40-45℃為宜,不要大于50℃;老人對溫度的敏感性較差,兒童的皮膚比較嬌嫩,因此建議水溫要降低一點,35-40℃為宜。 2、注意時間 泡腳時間一般在20-25分鐘左右,泡至后背微潮,額頭微微出汗即可,如果泡腳時間過長,血液循環和心率都會加快,容易導致心臟負擔增加。 ![]() 3、注意水量 泡腳時可以選擇高一點的足浴盆,如果是加入中藥泡腳,建議選則木桶或者搪瓷盆。水量以淹沒踝部至小腿中下段為宜,同時可按摩腳心腳趾或左右腳交替互搓直至腳掌發熱。 4、不要三心二意 如果邊泡腳邊做其他分散注意力的事情,一方面腦部供血和末梢供血互相影響,另一方面對溫度的感知也不夠敏感,容易燙傷或著涼,因此不建議泡腳時玩手機、看電視或看書等。? ![]() 總之,泡腳不失為一種簡單的養生方法,卻也是一門復雜的學問,需了解自己的身體情況是否適合泡腳,把握好水溫、水量、浸泡時長,方能達到緩解疼痛、改善血液循環、促進睡眠的效果。 參考資料: [1]《泡腳“泡”進ICU,這三類人要小心》. 河南省人民醫院.2019-10-12 [2]《警惕!又一批人因為泡腳進了醫院,這4種人真的不適合泡腳!》.科普中國.2022-12-03 [3]《說個遺憾的消息:5類人跟泡腳這件事「八字不合」……》.生命時報.2020-01-15 [4]《泡腳講究多,操作不當,有損健康!》. 保健時報.2021-02-20 |
|
來自: 草堂書屋libray > 《醫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