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鑿于秦始皇時期的靈渠,保證了秦軍南征的糧食和物資供應,助力國家完成統一大業。時光流轉,2200年之后,一條現代版“靈渠”——湘桂運河呼之欲出,它將成為湖南第二條水上出海通道,為湖南打造內陸地區改革開放高地帶來新機遇。 
▲ 靈渠位于廣西興安縣,世界上最古老的人工運河之一,至今仍發揮著農田灌溉、排洪泄洪作用。2018年,靈渠入選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圖片來源: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1月14日上午,湖南省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長沙隆重開幕,省長毛偉明代表省人民政府作工作報告。工作報告提出要布局推動湘桂運河等省際重大通道項目,再一次將湘桂運河帶入大眾視野。近年來,這個被屢次提及的“湘桂運河”究竟是一個怎樣的項目?為何被頻頻寫入國家級規劃綱要之中呢?觀潮君為您一一解讀。距離桂林東北方向50多公里的興安縣,是兩條著名河流的發源地:一條是湖湘兒女的母親河湘江,另一條是旖旎風光甲天下的漓江。湘江是長江的支流,向北奔涌;而漓江是珠江的支流,向南而流。公元前218年,秦征嶺南,負責軍需的監御史祿修建了一條人工運河,歷經四載寒暑,至公元前214年,運河成功開鑿。這便是有著“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美譽的靈渠。全長約37公里的靈渠,自興安縣城邊向北、向西,貫通湘漓兩江,接通長江、珠江兩大水系。靈渠的開鑿,使得船只可從長江進入湘江,再通過靈渠到達漓江、匯入珠江。作為我國溝通長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第一條歷史航運水道,靈渠通三江、貫五嶺,在促進國家統一、民族融合和嶺南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發揮過重要作用。但是,隨著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湘桂鐵路修通之后,鐵路、公路運輸興起,而靈渠通航船舶小、通行能力低,其貨運功能日漸萎縮。于是,現代版“靈渠”——湘桂運河呼之欲出。
▲ 湘桂運河示意圖:西線示意古靈渠,東線示意湘桂運河線路方案之一。 我們根據一份時間表,來看看現代湘桂運河的“成長”路徑:——1958年3月,中共中央成都會議提出現代湘桂運河構想。——1983年,湘桂兩省專題編制《湘桂運河航道規劃報告》。——1986年,湖南省編制《湘江干流規劃》,湘桂運河被納入規劃中。——2007年,湖南省政府批準和發布《湘江干流航道發展規劃》,明確提出結合水利水電梯級開發,把湘桂運河建成高等級航道。——2013年,國務院批復的《長江流域綜合規劃》和《珠江流域綜合規劃》均提出研究湘桂運河的建設時機和標準。——2020年5月,交通運輸部印發《內河航運發展綱要》,明確提出打通南北向跨流域水運大通道,建設漢湘桂通道。——2021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提出“四縱四橫兩網”國家高等級航道新格局,其中,湘桂運河是“四縱”中漢湘桂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2021年3月,交通運輸部聯合湖南省人民政府、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印發《湘桂運河重點問題專項研究推進工作方案》,明確按“1+9”研究框架重點研究項目建設必要性、可實施性、開發方案和開發模式等四個方面重點問題。——2022年1月,國務院印發《“十四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明確提出開展湘桂運河前期重點問題研究論證。
▲ 長沙港霞凝港區。(圖片來源:湖南水運) 內河航運具有經濟、綠色、安全、開放等顯著優勢,是多式聯運、綜合交通運輸、現代化物流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引領、支撐“線長、面廣”流域經濟的主要載體。湖南水資源豐富,史載“舳艫蟻集,商賈云臻。連閣千里,炊煙萬戶”,就是對湖南水運鼎盛時期的生動描述。隨著經濟社會發展,與其他運輸方式相比,水運發展有較大差距。雖然目前湖南河流通航里程達到11968公里,居全國第三,但是湖南公、鐵、水、空運輸結構分別為88.4%、2.1%、9.5%、0.01%,公路貨運占絕對主導地位。
▲ 岳陽市洞庭湖入長江口處,水面往來的船舶如梭。(圖片來源:湖南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區域航運網絡不連通,是制約湖南內河航運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長久以來,湖南僅有一條水上出海通道,即經由湘江進入長江,再到長三角港口群出海。如果能建設湘桂運河,開辟一條新的出海通道,不僅在航運上具有重要價值,還對湖南全面落實“三高四新”戰略定位和使命任務,加快建設內陸地區改革開放高地具有重要意義。
▲ 漢湘桂通道示意圖。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規劃建設的湘桂運河:北通長江,南接西江,其中運河段起于湖南永州萍島,止于廣西桂林平樂,全長約300公里,是連接湖南、廣西的省界水運通道。觀潮君了解到,運河擬按內河二級航道標準建設,可通航2000噸級船舶。湘桂運河建成之后,將連通漢江-長江-湘江-西江(珠江)及平陸運河,全面貫通漢湘桂通道,成為國家“6軸7廊8通道”綜合立體交通網主骨架的重要通道之一和“四縱四橫兩網”國家高等級航道布局的縱向通道之一,也是湖南省“一江一湖四水”航道網的核心組成。屆時,相比從長江口岸出海,湘桂水運通道將大大降低湖南等中西部地區對歐、亞、非地區物流出海的成本。湘桂運河與長江干線形成的國家水運網“十字中心”交匯于湖南,讓湖南乃至中部地區有了一條通往粵港澳、東盟的捷徑通道,將強化湖南與粵港澳大灣區、西部陸海新通道、北部灣經濟區、東盟區域的交通聯系,助推湖南全面融入新發展格局。同時,湘桂運河作為長江與珠江兩大水系通航的“紐帶”,建成后不僅能打通中西部地區貨物“北上長江,南下珠江”的雙入海通道,而且極大方便長江經濟帶和珠江經濟帶的貨物往來,有效縮短長江中上游地區貨物至北部灣水運里程約1200公里,推動中長距離大宗貨物運輸“公轉水”,真正實現“宜水則水、宜陸則陸”,提高水運量占比,成為落實國家“雙碳”戰略目標、降低物流成本的綠色經濟通道。湘桂運河的開發,可以實現航運、供水、生態、發電、灌溉等多重效益。此外,湘桂運河推薦線路途經112個革命老區縣和5個少數民族自治縣,將直接改善沿線地區交通運輸條件,助力鄉村振興。關于這條運河,湘桂兩地已經籌劃多時,但是運河開發是一個復雜的綜合性工程,工程跨越兩省區、長江和珠江兩大水系,面臨民生、水資源綜合調配、防洪、環境保護、工程代價等多方面制約,需要經過長期而詳細的論證。
▲ 湘江永州至衡陽三級航道建設三期工程。 2021年,交通運輸部與相關省份建立了運河專項研究部省聯席會議制度,統籌推進湘桂運河聯通工程前期研究,并組建了運河聯通工程工作專班,專項推進相關工作。目前,交通運輸部、湖南省和廣西壯族自治區聯合推進的9項研究工作已經全面完成,相關部門正積極推進,爭取湘桂運河早日動工。湖南也正通過不斷優化區域內航道,為湘桂運河建設提供支撐。目前,湘江國家高等級航道衡陽以下已滿足2000噸級航道標準,隨著2022年12月18日湘江永州至衡陽三級航道建設三期工程的開工建設,1000噸級航道即將延伸至永州萍島,為湘桂運河建設奠定堅實的基礎。中國有著悠久的江河文明,建設湘桂運河蘊藏著巨大的潛力,運河建成必將惠及兩岸各地,打通發展的“任督二脈”,使之煥發出全新活力,成為內陸地區溝通世界的“黃金水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