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很多文章,把乾景園林對標寶馨科技,因為都是HJT路線,看似完全正確的,但個人覺得,從實際的項目進度和運作路徑看,乾景園林應該對標鈞達股份,鈞達股份21年6月份收購捷泰科技51%股份和股份轉讓,再到后來22年7月繼續收購剩下49%股權,節奏類似。 國晟的相關背景資料,不做多介紹,相關的老師已經研究的非常充分了,請參考@西哈33@調研愛好者等資料。 2,縱觀HJT新勢力里面,個人認為最有前途的除了華晟科技外,就是國晟科技了,這兩個背后都是政府背景的產業資本在壓住新賽道,合肥此前向來以產業投資成名,周邊幾個城市也開始在學習合肥模式,相關政府政策大力扶持新技術,其中比如HJT領域,從報道的各地方政府新聞看,安徽各地方政府產業園簽約等項目巨大,是有可能顛覆現有的產業競爭格局的。當然也有人說,技術壓的對就是產業引領者,壓錯了就是活埋。 3,為什么要對標鈞達股份,甚至要超越鈞達股份,核心是背后的技術。先說結論:HJT是未來光伏技術路徑里面,最有可能顛覆現有路徑的技術,Topcon目前只是階段性的過渡性質,23年HJT產業化元年,股價炒作元年。 1,龍頭企業成本,今年年底已經接近PERC組件,行業未來繼續降本空間巨大。 參考另外一個公眾號的文章(背后來源券商的數據),年底已經做到PERC一樣的成本,0.89元 和PERC替代BSF電池一樣,和現有技術成本打平并不是HJT的終點,事實上,順著上述降本路徑,HJT在可見的2年仍有非常大的降本空間,各環節順利的實現將助力HJT在未來快速提升滲透率提升,完成對PERC的替代。在不考慮硅料成本下降的情境下,預計HJT電池2024年成本還能在2022年測算基礎上下降0.3元/W,考慮其更高的轉換效率,這帶來遠超PERC的經濟性和競爭力。 目前華晟的非硅成本為0.33元/W,預計2022年年底可以降到0.28元/W,在同等條件下,PERC技術的166電池為0.16元/W,即在非硅端兩者相差0.28-0.16=0.12元/W。疊加HJT的薄片化優勢,2022年底基本實現166電池片和PERC單W制造成本打平,2023年初實現210電池片和PERC單W制造成本打平。 HJT硅棒利用率&良率更高:半棒半片工藝可為HJT帶來4%的良率提升,且可使HJT的硅棒利用率比TOPCon高6%,此外TOPCon黑芯片問題放大了HJT硅棒利用率優勢,最終HJT可以比TOPCon高出近10%的硅棒利用率。如果使用相同的硅棒,切同樣的厚度,HJT的硅片收益比Topcon高出幾分錢一瓦,主要原因如下: (1)HJT的硅棒利用率比Topcon高出6%,良率高4%。HJT的半棒半片切片方案可以帶來: 設備產能損失不到10%; 硅損不到0.7%; 電池端的效率可提升0.03-0.05%; 降低0.3%的電池端碎片率; 在130m薄片的情況下良率提高近4%。 【其中:降低的0.3%電池端碎片率可以抵消0.4%的硅損,剩下的0.3%硅損還可以被電池端的效率增益部分抵消(即+可以基本抵消掉);剩下10%的切片機產能損失微乎其微(即可忽略不計),最后算下來可以帶來近4%的良率提升(即最后只剩下)。 HJT除了可以利用半棒半片工藝帶來4%良率上的收益之外,其優勢還在于: HJT本身比TOPCon高3%的硅棒利用率; HJT對硅片的容忍度比TOPCon要高很多,可用TOPCon的頭尾料進行生產,此優勢又可以使HJT提升3%的硅棒利用率。 因此,相較于TOPCon,HJT不僅良率提高了近4%,而且硅棒利用率還比TOPCon高6%(即+)。 此外,TOPCon中邊皮的效率損失至少有0.15-0.2%,而HJT只有0.05%,因此HJT還可以利用邊皮,能夠降低N型復投料的比例。如果未來可以為HJT專門做硅片的話,HJT在硅片端比TOPCon每W可以少幾分錢的成本。現在沒有HJT專用硅片的原因有兩點,一是硅片行業還比較守舊,二是市場上HJT量少。 (2)TOPCon黑芯片問題放大了HJT硅棒利用率優勢:目前TOPCon存在黑芯片的問題,黑芯片是指硅片氧含量高且在高溫下氧占位了硅,造成了電池片或組件在EL檢測時中心發黑的現象。現行業對TOPCon的黑芯片有容忍度,但在HJT和PERC中是不允許這種不良的,這種不良在目前的TOPCon中占比4-5%。 隨著未來TOPCon對良率的要求變高,黑芯片會使得TOPCon比HJT硅棒利用率低3%。 再加上之前的6%,最終HJT可以比TOPCon高出近10%的硅棒利用率(即++)。 2、銀漿降本——銀包銅&0BB推向銀漿用量在當前基礎上再降低40%+ 銀包銅:銀包銅技術更加適合HJT,主要系HJT是低溫工藝,TOPCon為高溫工藝,在高溫下,銀會從表面脫離,使得銅顆粒暴露在空氣中,因為高溫迅速氧化為氧化銅,氧化銅電阻比銀高得多,容易造成電池片部分區域失效。2022年年底華晟166的電池片背面副柵部分將全部切換到使用銀包銅技術,且轉換效率不會受到影響。預計2023年一季度導入雙面銀包銅,公司正在做雙面導入的優化,雙面銀包銅能夠降低金屬化成本5-6分錢/W(單面銀包銅可降低2-3分錢/W)。 0BB:HJT銀耗現在主流玩家基本都做到了18mg/w,主柵8mg,副柵10mg,0BB后銀耗目標下降至12mg/w,銀漿耗量節約三分之一。0BB只是在電池片頭上稍微有點主柵,因為焊接需要類似魚叉樣子的東西,中間就沒有了主柵。SMBB166 組件的銀耗量為130mg,很多能做到125mg。0BB主柵銀耗為0,副柵100mg,如果用鋼網的話85mg,鋼網現在也進入了中試階段。0BB設備預計2022年年底可完成可靠性測試,2023Q1去客戶端中試。 HJT量產銀耗量降低分為幾個階段: (1)M2 5BB電池,效率22.5%,單片耗量350mg,9BB電池,效率23%,單片耗量250mg; (2)M6 9BB電池,2020年效率23.5%,單片耗量220mg,2021年效率24%,單片耗量180mg; (3)M6 12BB電池,2022年3月效率24.5%,單片耗量<150mg,每w耗量22.3mg; (4)2022Q3,SMBB+鋼網+專用漿料,單片耗量降低至120mg,每w耗量17.6mg; (5)2022年H2,背面副柵使用銀包銅漿料,單片銀耗降至100mg,每w耗量14.6mg; (6)2023年全面應用銀包銅漿料結合0BB技術,單片耗量降低至70mg,每w耗量10mg; (7)2024年+,電鍍銅技術應用,全面取代含銀漿料,每w降低為0mg。 3、銦降本——銦不會制約行業發展 (1)AZO靶材幫助行業靶材環節降本50%。在HJT電池的第三個環節PVD環節,是用濺射工藝來生產雙面完全一樣的TCO透明導電膜,需要用的靶材ITO成分為氧化銦和氧化錫的合成物,目前主流技術是97%氧化銦3%氧化錫和90%氧化銦10%氧化錫,區別是2方面:1)銦貴錫便宜,9010可以降低銦使用量;2)但973比9010的電池轉換效率略高。 綜合看,過去一片電池片需要的靶材是130mg,現在通過設備PVD的工藝改進和靶材回收,做到了降低到90mg。過去ITO用量130mg/片(166尺寸),按照ITO靶材價格2500元/kg估算,對應靶材成本為0.325元/片(130mg/片*2500元/kg),即0.0478元/W(按照166電池片對應功率為6.8W/片相互轉換) 而現在邁為的新工藝是正面還是傳統的ITO,用量為45mg,背面改成新型的AZO(AZO是鋁摻雜的氧化鋅(ZnO)透明導電玻璃的簡稱),用量也是45mg,那么通過背面工藝的改善,用AZO替代ITO,那么總ITO靶材使用量直接減少了50%,即只有正面的45mg/片。 正面:45mgITO靶材的成本為0.1125元/片(對應0.0165元/W)【每公斤ITO為2500元,其中包括了純銦(33.6mg)是0.0504元/片即對應0.0074元/W】。 背面:45mgAZO靶材的成本為對應0.045元/片(對應0.0066元/w)【每公斤AZO為1000元】。 合計靶材總成本(45mgITO+45mgAZO)約0.1426元/片即為0.021元/W。靶材成本由0.0478元/W降低到了0.021元/W,降低了50%+。0.021元/W的靶材總成本在2022年底的電池片總成本0.9X元/W中的比重將非常小。 (2)銦的儲量充足,銦不會制約HJT行業發展。0.021元/W的靶材總成本中,純銦為0.0074元/w,考慮現在ITO靶材主流技術路線是9010氧化銦vs氧化錫,真實的銦使用量是只有33.6mg/片(對應4.94mg/W)左右(因為純銦占了氧化銦的83%,算法為45mg*90%*83%=33.6mg/片)。且33.6mg每片電池片的銦使用量對應1GW需要5噸銦對應750萬元(4月最新銦價為150萬元/噸)。根據靶材企業壹納光電調研數據估算,按照當前全球銦儲量為35.6萬噸,可以在年電池片產能300GW的背景下使用接近400年;或在年電池片產能500GW的背景下使用接近150年。 由此得出結論,全球銦的儲量充足,不會成為制約HJT電池技術發展的掣肘。 4、規模化降本——最容易被忽視&不斷被認知 規模效應下生產成本不斷降低,非硅BOM成本中漿料、化學品、網板、靶材成本均顯著下降。根據華晟實證數據顯示,2022年1月與7月非硅BOM成本對比來看,銀漿單耗由0.25元/W降低至0.13元/W,降低49%;化學品由0.03元/W降低至0.009元/W,降低72%;網板由0.02元/W降低至0.005元/W,降低76%;靶材由0.05元/W降低至0.04元/W,降低25%。 拉長時間周期看,HJT是正面效率最高,成本最低,雙面率最高的電池:2024-2025年的HJT能力展望(基于66版型):量產效率超過26%;210組件功率超過740W;電池片雙面使用銀包銅,銀占比低至30%;硅片厚度約為100μm;TCO透明導電膜中的銦與非銦疊層技術路線的比例:銦的疊層小于15%,非銦占85-90%。在這種條件下,HJT電池片的單W成本要比PERC便宜一毛錢甚至更多。最終HJT的天花板會高于TOPCon,在單W成本上會有至少7-8分錢的優勢,這樣的差異足以實現產業顛覆并吸引大廠擴產。$乾景園林(SH603778)$ $鈞達股份(SZ00286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