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有位針灸高手叫武耀成,每天都有一兩百患者找他扎針,所涉及疾病有幾十種。據稱30多年來,就是把20幾個穴位吃透了,然后,融會貫通,如魚得水。

人體有720個穴位,古人從幾百個穴位中經過反復臨床實踐,遴選出8個穴位,稱為八總穴。八總穴口訣: 頭面合谷,頸項列缺,胸脘內關,脘腹三里, 腰背委中,胸肋陽陵,少腹陰交,顱腦太沖。
學透這八穴,臨床上基本能獨擋一面。對中醫的整體觀辨證論治,必定有不淺的造詣。如果把八總穴,跟八會穴(八會即指臟、腑、筋、骨、血、脈、氣、髓八者的精氣在運行過程中的聚會點,故稱為“八會穴”)聯合運用,一經,一緯,經緯并用,網羅疾病,如同網魚,萬病皆無所遁形。
由此,八總穴便可以變化出千百種治法。凡針客學針,要過四關。第一關眼界高,第二關手法巧,第三關力道雄,第四關德行厚。
1、胸肋陽陵 此穴治筋病,主治腿痛痙攣,半身不遂,緊張性頭痛,偏頭痛,胸肋拘急,各種拘攣性疼痛,蛇盤瘡后遺癥、神經痛,關節痛,風馳電掣那樣游走不定的疼痛,過敏性鼻炎,情緒性胃痛,時發性蕁麻疹,痛風等。各種神經官能癥,病人精神異常緊張,拘攣性抽痛厲害的,都是一派風象。 胸脅陽陵,意思是胸脅問題就找陽陵泉穴。不單如此,肝主筋,凡人體筋脈拘急僵硬,曲伸不利,攣縮都可以治。但見有少陽往來跡象的,又伴隨風動拘緊者,選用此穴,如箭中的。相當于四逆散。凡病痛,沒有不緊張的。凡緊張,用此穴可解。故陽陵泉又有松弛穴之稱號。
2、胸脘內關 用速效救心丸10粒以后,稍微緩解,不吃了又痛,還是悶,晚上心煩睡不著覺。取內關穴。胸悶心煩,睡不著覺,還跟顱腦有關,“顱腦太沖”再取太沖穴。胸悶心煩立刻就會消解。 凡胸脘煩悶,嘔吐,直取內關。不管是失眠心煩,還是皮膚瘙癢心煩,針刺內關,行氣活血,寬胸解郁,血行風自滅,氣通瘙癢除。 內關穴不單治胸脘病,所有心主血脈,脈道不通的疾患,都可以從內關入手。嘔吐胃痛,嘔吐胃痛所在的部位和胃脘有關,于是就在內關與足三里穴位上扎針。 3、脘腹三里 脾主肌肉,所以還能治一切肌肉病患。大便秘塞不通,支溝配照海。大便秘澀,目脹,咽干,口苦,肋滿痛,病機是肝郁腸滯。“脘腹三里”,“胸肋陽陵”與“顱腦太沖”合用。為何用顱腦太沖?下腹堵塞,中焦脹滿,上沖眼目,煩躁混亂,上病下取。
4、面口合谷 合谷穴、足三里穴加艾灸。《黃帝內經》曰:“針所不為,灸之所宜。”喜溫乃臟寒,好暖乃脾虛,理中湯加肉桂,數劑可愈。明朝時一患者,口瘡數月不愈,服盡瀉火藥無功,找到劉順。劉順用肉桂,病人面露難色說,口瘡乃熱癥,肉桂乃熱藥,熱癥用熱藥,不是火上澆油嗎?劉順說,口瘡久不愈,因服清涼之藥過多,非肉桂令陽生陰長,不能治愈。口瘡久不愈,寒涼藥過多。肉桂暖中火,病去如抽絲。 牙痛屬頭面,“頭面合谷”,凡病痛喜按為虛,拒按為實。虛則補之,合谷穴用補法。凡牙痛尿時加重,久治不效,必非實火,乃腎虛作痛,以六味地黃丸加骨碎補5錢煎湯,可速愈也。
5、頸項列缺
列缺穴不止治頸項疾病,凡肺主皮毛,也可以選它。頸項強痛所在的部位和頸項與肩背有關,于是就在列缺與委中穴位上扎針。
6、顱腦太沖 眼睛所在的部位和頭面與顱腦有關,于是就在太沖與合谷穴位上扎針;胸悶心煩失眠,胸悶心煩所在的部位和胸部有關,與顱腦有關。于是就在內關與太沖穴位上扎針。 太沖,《天星十二穴歌》曰:動脈知生死,能醫驚癇風。咽喉并心腋,兩足不能動。七疝偏墜腫,眼目似云蒙。亦能療腰痛,針下有神功。可治急性癲癇,氣往腦沖,梅核氣,咽中如有炙臠,心胸腋下脹悶,兩只腳拘急不能動,以及暴風火眼,過度用眼的人,常按太沖穴,可以緩解眼疲勞,對于岔氣腰痛,太沖穴也是針下有神功。 7、腰背委中 淤血腰痛者,閃挫及強力舉重得之,蓋腰部,一身之要,屈伸俯仰,無不由之,若一有損,則血脈凝澀,經絡壅滯,令人刺痛,不能轉側。委中穴上各下一針。急性腰扭傷病人還是那么痛,一深呼吸還加重了。《黃帝內經》云,菀陳則除之,出惡血也。廬龍禪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用手中鋒利的竹簽,迅速穿透村民委中穴周圍淤青的脈絡。搖一搖腰,驚呼不痛了!
8、少腹三陰交
為什么叫三陰交,就是三條陰經的交會處,足有三條陰經,足少陰腎經、足太陰脾經、足厥陰肝經。這穴道很大,女人月經痛,針三陰交,立竿見影。如果痛沒有去掉,就是沒有扎到三陰交。
穴道可以用在診斷,也可以用在治療,以及事后的確認。婦人月經痛,月事好不好,按按三陰交就知道了,如果病人大叫一聲,叫越大聲的,痛經越厲害。實有兩種,一種是積塊,一種是瘀血。腹診上面可以查到,如果有瘀血時,從關元穴外開三寸、四寸的地方,在骨頭旁,會找到壓痛點,人體的左側主血,右邊主氣。所以如果是子宮、腹腔有瘀血時,一般我們在腹部的左邊有壓痛點。
腹部的正中央有痛,大部分的都是有淤塊,腫瘤。同樣的,不管是瘀血、腫瘤,在三陰交都會有壓痛點。如果治療好一點,要看瘀血化了沒,一樣按三陰交,如果還有痛,就繼續治療,最簡單最古老的方法就是最實在的方法。 簡單的觀念有了以后,合谷是氣穴,合谷是氣,三陰交是血。我們如果是補三陰交瀉合谷,氣弱血旺,就可以安胎。如果說是補合谷,一補的話,就氣旺,瀉三陰交呢,就是血會衰。所以,合谷、三陰交,孕婦來說是禁針的。所以腹部的針不要扎以外,合谷三陰交也不要扎,因為怕你補瀉搞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