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二十四節氣科學地揭示了天文氣象變化的規律,它將天文、自然節律和民俗實現了巧妙的結合,衍生了大量與之相關的歲時節令文化,成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 為了更準確地表述時序特點,古人根據氣候和物候,將節氣分為“分、至、啟、閉”四組?!胺帧奔创悍趾颓锓?,古稱“二分”;“至”即夏至和冬至,古稱“二至”;“啟”是立春和立夏,“閉”則是立秋和立冬。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合稱“四立”,這些加起來共為“八節”。民間稱為“四時八節”或“時年八節”。特別重要的是,它反映了循環往復的自然規律,使人們認識了生物界生長、繁殖、蘇醒、冬眠、枯萎、發芽、再次生長,等客觀規律。在漫長的農耕社會中,二十四節氣為指導農事活動發揮了重要作用,擁有豐富的文化內涵。![]() 我們知道,地球圍繞太陽轉一圈是一年,把一年分成24等份就是24節;而地球自轉一圈是一天,把一天分成24等份就是24小時,中國傳統上也稱12個時辰。而地球的公轉與自轉的兩個24都是有客觀規律的,而且相互對應,反映出每個節點的特征。 我們來看上圖:冬至和子夜一樣,都是實際上的“極陰”(也可以理解成“一陽生”),所以相對應,就是冬至對應0點。同樣夏至和正午是“極陽”或所謂的“一陰生”,故夏至對應12點。春分和清晨6點都是從極陰過渡到極陽的中點,故也相對應,同理秋分和傍晚18點也是如此。于是二十四小時制和節氣就可以建立一個完整的對應關系。 (如上圖)詳細說來就是,冬至0時 小寒1時 大寒2時 立春3時 雨水4時 驚蟄5時春分6時 清明7時 谷雨8時 立夏9時 小滿10時 芒種11時 夏至12時 小暑13時 大暑14時(都是一天/一年最熱的時候) 立秋15時 處暑16時 白露17時 秋分18時 寒露19時 霜降20時 立冬21時 小雪22時 大雪23時。 從這張圖顯示的每天每個小時所對應的節氣,首先要知道人的睡眠和動物的冬眠是一樣的。動物一般冬眠約為4個月8個節氣,和人睡覺8個小時相一致。動物一般會在立冬到小雪節氣開始冬眠,驚蟄到春分左右結束冬眠開始醒來,對應到人類的自然作息時間,就應該是亥時(晚10點)睡,卯時(早6點)起。 下面我們細述24節氣與相對應的小時,自然規律賦予的特征與任務。 ![]() 立春:立是開始的意思,反映著冬春季節的更替,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立春標志著萬物閉藏的冬季已過去,開始進入風和日暖、萬物生長的春季。立春,在自然界,最顯著的特點是萬物開始有復蘇的跡象。相對應的時間為凌晨3點,熟睡的人們開始脫離深睡眠,有了警醒的現象。 雨水,是二十四節氣之第2個節氣。雨水節氣標示著降雨開始,俗話說“春雨貴如油”,適宜的降水對農作物的生長很重要。雨水時節,天氣變化不定,是全年寒潮過程出現最多的時節之一,忽冷忽熱,乍暖還寒。相對應的時間為凌晨4點,多數人處于淺睡眠狀態。 ![]() 驚蟄,又名“啟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驚蟄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節律變化影響而出現萌發生長的現象。時至驚蟄,陽氣上升、氣溫回暖、春雷乍動、雨水增多。驚蟄時節,春氣萌動,大自然有了新的活力。所謂“春雷驚百蟲”,是指驚蟄時節,春雷始鳴,驚醒蟄伏于地下越冬的蟄蟲。驚蟄節氣的標志性特征是春雷乍動、萬物生機盎然。相對應的時間為凌晨5點,也是睡眠的人們應該蘇醒的時間。當然,蘇醒了,如果沒有工作任務,特別是老年人,可以不要急于起床,應該讓身體各個部位都伸展后再起來。 再者5點至7點為卯時,大腸經當令,大腸最活躍的時候,應該大便,清理腸胃。 ![]() 春分,是春季第四個節氣。春分在天文學上有重要意義,南北半球晝夜平分,自這天以后太陽直射位置繼續由赤道向北半球推移,北半球各地白晝開始長于黑夜。春分在氣候上也有比較明顯的特征,這時節天氣暖和、雨水充沛、陽光明媚。相對應的時間為早晨6點,應該是必須要起床的時候了,一年之計在于春,此時是春的中間;一日之計在于晨,此刻也處于早晨的中點,所以是起床開始活動的時候。 ![]() 清明,是春季的第5個節氣。清明”的含義是氣候暖和,處處給人以清新明朗、欣欣向榮的感覺。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自然節氣點,也是傳統節日。這一時節,生氣旺盛、陰氣衰退,萬物“吐故納新”,大地呈現春和景明之象。相對應的時間為早晨7點,如果在這萬物“吐故納新”之時,你還賴在床上,那就是自廢身體了。 ![]() 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個節氣。谷雨是“雨生百谷”的意思,此時降水明顯增加,田中的秧苗初插、作物新種,最需要雨水的滋潤,正所謂“春雨貴如油”。而到此時降雨量充足而及時,谷類作物都能茁壯成長。相對應的時間為上午8點,萬物茁壯成長,人到8點就是努力工作或學習的時間了。 ![]() 立夏,是夏季的第一個節氣。立夏,是標示萬物進入旺季生長的一個重要節氣。相對應的時間為上午9點,也是人們在一天中精力旺盛的時間。 ![]() 小滿,是夏季的第二個節氣。小滿節氣意味著進入了大幅降水的雨季,雨水開始增多,往往會出現強降水。這時華南地區往往會出現持續大范圍的強降水,造成暴雨或特大暴雨,正如民諺云“小滿,江河漸滿”。相對應的時間為上午10點,緊張工作學習了兩個小時,也小滿了,應該休息片刻。 ![]() 芒種,是二十四節氣之第九個節氣,夏季的第三個節氣,芒種,是“有芒之谷類作物可種”的意思。其也是種植農作物時機的分界點,過此即失效。民諺“芒種不種,再種無用”講的就是這個道理。相對應的時間為上午11點,也是工作學習的分界點,再不加點勁,就要吃午飯了。 ![]() 夏至,是廿四節氣之第10個節氣。夏至是太陽北行的極致,這天太陽光直射北回歸線,此后太陽直射點南移。夏至這天北半球北回歸線以北各地的正午太陽高度最高,白晝時間達到全年最長,夏至過后太陽高度逐日降低。也就是陽盛而陰生。相對應的時間為中午12點,同樣為一天的轉換點,開始向夜晚靠近。飯后午休片刻對身體有益。 ![]() 小暑,二十四節氣之第十一個節氣,暑,是炎熱的意思,小暑為小熱,還不十分熱。意指天氣開始炎熱,但還沒到最熱。相對應的時間為13點,即下午1點,在一天中也是太陽光最利害的開始。要盡量避免直接暴曬。 ![]() 大暑,是夏季最后一個節氣?!笆睢笔茄谉岬囊馑?,大暑,指炎熱之極。大暑相對小暑,更加炎熱,是一年中日照最多、最炎熱的節氣,“濕熱交蒸”在此時到達頂點。相對應的時間為14點,即下午2點,在一天中也是太陽光最利害之時。最好避免暴曬。 ![]()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第13個節氣,秋季的第一個節氣,立秋是陽氣漸收、陰氣漸長,由陽盛逐漸轉變為陰盛的節點。立秋,也意味著降水、濕度等,處于一年中的轉折點,趨于下降或減少;在自然界,萬物開始從繁茂成長趨向蕭索成熟。但并不代表酷熱天氣就此結束,立秋還在暑熱時段,尚未出暑。相對應的時間為15點,即下午3點,也處于由白晝向夜晚轉換之初,但還是工作學習的最佳時間。 ![]() 處暑,是二十四節氣之第十四個節氣。處暑,即為“出暑”,是炎熱離開的意思。 處暑意味著酷熱難熬的天氣到了尾聲,這期間天氣雖仍熱,但已是呈下降趨勢。處暑節氣有短期回熱天氣叫“秋老虎”。相對應的時間為16點,即下午4點,仍為工作學習的好時間。 ![]() 白露,是秋季第三個節氣,“白露”是反映自然界寒氣增長的重要節氣。由于天氣逐漸轉涼,白晝有陽光尚熱,但太陽一落山氣溫便很快下降,晝夜溫差拉大。白露基本結束了暑天的悶熱,天氣漸漸轉涼,寒生露凝。秋風在降溫的同時,把空氣中的水分也吹干了,這種干燥的氣候特點稱為“秋燥”。相對應的時間為17點,即下午5點。也是白晝工作學習時間開始結束之時。 ![]() 秋分,是秋季第四個節氣。秋分,“分”即為“平分”、秋分這天太陽光幾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晝夜等長。秋分后太陽直射的位置移至南半球,北半球得到的太陽輻射越來越少,地面散失的熱量卻較多,氣溫降低的速度明顯加快。時至秋分,暑熱已消,天氣轉涼,暑涼相分。相對應的時間為18點,即下午6點。是白晝工作結束,開始晚餐的最佳時間。 ![]() 寒露,是秋季的第五個節氣。寒露是一個反映氣候變化特征的節氣。進入寒露,時有冷空氣南下,晝夜溫差較大,并且秋燥明顯。相對應的時間為19點,即晚上7點。由白天轉換到了晚上,但仍然可以工作或學習。 ![]() 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個節氣。霜降不是表示“降霜”,而是表示氣溫驟降、晝夜溫差大。霜降,是一年之中晝夜溫差最大的時節。霜降節氣特點是早晚天氣較冷、中午則比較熱,晝夜溫差大,秋燥明顯。相對應的時間為20點,即晚上8點。此時還是工作學習或者娛樂活動時間。 ![]() 立冬,是季節類節氣,表示自此進入了冬季。立冬,意味著生氣開始閉蓄,萬物進入休養、收藏狀態。其氣候也由秋季少雨干燥向陰雨寒凍的冬季氣候轉變。相對應的時間為21點,即晚上9點。一天內的劇烈活動應當消停下來了,也要開始閉蓄,進入休養, ![]() 小雪,是冬季第2個節氣,小雪是反映降水與氣溫的節氣,它是寒潮和強冷空氣活動頻數較高的節氣。小雪節氣的到來,意味著天氣會越來越冷、降水量漸增。生物界進入休眠時期,冬眠的動物躲藏起來冬眠了,植物已經落葉停止生長發育。相對應的時間為22點,即晚上10點。人們應該上床休息睡覺了。 ![]() 大雪,是冬季的第三個節氣。大雪是反映氣候特征的一個節氣,大雪節氣的特點是氣溫顯著下降、降水量增多。是生物界深度休眠期。相對應的時間為23點,即晚上11點。身體23時至次日1時為子時,膽經當令。此時要進入深睡眠,使肝膽功能恢復與增強。 ![]() 冬至是四時八節之一,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在古代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講法。冬至是太陽直射點南行的極致,冬至這天太陽光直射南回歸線,太陽光對北半球最為傾斜,太陽高度角最小,是北半球各地白晝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這天過后白晝將會逐日增長。也就是說,冬至是陰氣最高的頂峰,過了冬至陽氣會逐日提高。相對應的時間為24點,也叫0點。 還是膽經當令,處深度睡眠中才是對頭的。 ![]() 小寒,是冬季的第五個節氣。小寒節氣的特點就是寒冷,但是卻還沒有冷到極致。冬至之后,冷空氣頻繁南下,氣溫持續降低,溫度在一年的小寒、大寒之際降到最低。生物界正處在深度休眠中。相對應的時間為凌晨1點。屬丑時,肝經當令,需要深度睡眠,讓肝臟休整,增強功能。 ![]() 大寒,是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后一個節氣。大寒是天氣寒冷到極致的意思。對于南方大部地區來說,最冷是在大寒節氣。 大寒一過,又開始新的一個輪回,正所謂冬去春來。相對應的時間為凌晨2點。仍屬丑時,肝經當令,需要安靜睡眠,讓肝臟休整,以恢復和增強功能。 ![]() 至此,將一年24節氣與一天24小時的對應關系簡單明了地介紹了一下。重點是想讓我們認識到大自然生物界是按照自然規律播種、生長、成熟、收藏;冬眠、蘇醒、繁殖、成長、成熟,又冬眠的。如果違背自然規律,隨時播種、繁殖就有夭折死亡的可能。(大棚、工廠化改變外部條件除外) 而人們在一天24小時內,作息時間的安排,也要遵循地球自轉形成的日出日落的自然規律,大體上講就是做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重點是對應驚蟄、春分、清明三節的早上5點至7點要清醒過來、要起床。對應小雪大雪兩節的晚上10點、11點要上床睡覺。順應了自然規律,按照客觀規律作息,人的身體才能健康,壽命也可能延長。如果以熬夜為榮,黑夜興奮娛樂或勞作,白晝無精打彩、昏昏欲睡。與自然規律對著干,肯定身體會出問題,會過早衰老退化的。這是天人合一的中華傳統文化與遵循自然規律、客觀規律的現代文明共同認定的真理。 讓我們更深刻地了解一年中24節氣與一天中24小時的對應關系,從而順應自然規律,逐步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強壯好身體,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更大貢獻!為享受美好生活而延長自己的壽年。 (圖片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 ![]() 發布于 2022-01-2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