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枚紀念章 我有一枚紀念章,那是鐫刻著“老三篇”篇名的紀念章。 文革時期,大家都以有毛主席像章為榮。除了佩戴,更要天天學習毛主席的語錄,“老三篇”(《為人民服務》《紀念白求恩》《愚公移山》)則成為了大家的座右銘。據說,當時某商場在排隊買衣褲時,售貨員就要求顧客背誦“老三篇”,背下來的方能購買。那時“老三篇”紀念章也應運而生。據我所知,當時的 “老三篇”紀念章雖有多種版式,但大多是長方形的,并且在紀念章上鐫刻出“老三篇”單行本的書樣。一般是鋁質或鋁合金的小長方形狀,有:毛澤東浮雕像下面鐫有《為人民服務》《愚公移山》《紀念白求恩》三篇文章的主人公(正在動手術的白求恩、搬巨石的老愚公、燒炭的張思德)的形象;有:像章鑲著金邊,金底,上半部紅底上部有凸起的金色毛澤東頭像,中部呈階梯狀排列著老三篇的單行本書樣,最下部的紅底上鐫刻著“為人民服務”5個字;還有的與此大同小異,在下部將“為人民服務”變成葵花圖案,表示“葵花向太陽,我們心向毛澤東(共產黨)”的;或三本書(或毛澤東頭像)下有“老三篇萬歲”字樣;等等。 而我的這枚“老三篇”紀念章,它是長條形的。它長約4—5公分,寬約1.4公分,厚約0.2—0.4公分,印象中是有機玻璃制作的,掉到地上也不會破碎。佩戴者將紀念章戴在左胸前,這時,若從紀念章的正面看,可以看到毛主席手書的“為人民服務”五個字,站在左右兩個側面,卻又分別看到的是 “紀念白求恩” “愚公移山”字樣,這樣三面看到的文字,就是當年非常風靡一時的“老三篇”題目名。(遺憾的是前兩年搬家時不知包裹在何處一時找不到,再加上間隔時間太久,不記得哪篇題目在左哪篇在右了)。據說,這枚紀念章的制作,是利用了光的折射原理,因為紀念章的正面的有機玻璃制作成棱狀,就像用鋸子將紀念章的表面豎著鋸成一棱一棱的凹槽(但凹槽是有些斜度的),再分別寫上“老三篇”的題目,所以,從正面看和側面看,由于角度不同,光的反射不同,看到的字體就也不同了。 我非常喜愛這枚紀念章,因為它讓我常常想起一些往事。那時,敬愛的周總理胸前也戴了一枚長條形的為人民服務紀念章。這枚紀念章為橫長方形,大小僅有2.5×1.5厘米,紅底鍍金,右邊1/3的地方是浮雕毛主席側面頭像,左邊2/3的地方是鐫刻的毛主席手書題詞“為人民服務”5個大字。有一回,周總理去廣州,賓館里的女服務員喜歡周總理的像章。周總理當時就和她互換了像章。可是到了晚上,周總理又把那枚毛主席頭像紀念章摘下來,仍然換了一枚為人民服務紀念章戴在胸前,這枚毛主席“為人民服務”紀念章一直戴到他去世。這件小事,充分體現了敬愛的周總理為人民服務的崇高思想。鞠躬盡瘁全心為人民,是敬愛的周總理偉大一生的光輝寫照。因此,當時作為學生的我敬佩周恩來12歲時就立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誓言,敬佩周恩來總理應邀訪問蘇聯時在同赫魯曉夫會晤時那睿智的回答:“是的,赫魯曉夫同志,但至少我們兩個人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我們都背叛了我們各自的階級。” 今年是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張思德誕辰95周年,我想,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讓紀念章不僅佩戴在胸前,更要牢記在心上,牢記“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為共產主義理想貢獻一切力量。 ![]() 圖片/網絡 作者簡介 ![]() 汪蘋,畢業于安徽師范大學中文系漢語言文學專業,安徽省黃山市屯溪五中語文高級教師。文學作品散見于《人民日報》海外版、香港《大公報》、《大江南北》雜志、《中學語文教學》雜志、《太原晚報》《安徽老年報》《黃山日報》等報刊。有作品多次在全國征文比賽中獲獎。 用詩和遠方,陪你一路成長 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譽顧問:戢覺佑 李品剛 文學顧問:周慶榮 王樹賓 白錦剛 法律顧問:北京盈理律師事務所 總編:瑯 瑯 副總:蔡泗明 倪寶元 趙繼平 編審:孟芹玲 孔秋莉 焦紅玲 主編:石 瑛 趙春輝 審校:嚴圣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