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之陰陽 陰陽為五行之先, 極萬化之本來, 萬物皆具陰陽二象, 故五行亦有其陰陽。 天地之間,一氣周流, 其氣陽升而陰降, 陽之半升,是為木, 陽之全升,是為火, 陰之半降,是為金, 陰之全降,是為水, 陰陽沖和,是為土。 此為陰陽之五行。 五行之陰陽, 則以氣為陽,以質(zhì)為陰。 天地之氣循環(huán)往復(fù), 永不停轉(zhuǎn), 降本流末而聚成五行之質(zhì), 遍布天地, 氣質(zhì)交互, 氣感而質(zhì)應(yīng), 隨其情勢而行。 其氣行于天者, 曰天干也。 木之氣, 升而為生機之氣,降而為草木之質(zhì)。 生機之氣為陽,名之曰甲。 草木之質(zhì)為陰,名之曰乙。 火之氣, 升而為暑熱之氣,降而為燈火之質(zhì)。 暑熱之氣為陽,名之曰丙。 燈火之質(zhì)為陰,名之曰丁。 金之氣, 升而為蕭殺之氣,降而為金銀之質(zhì)。 蕭殺之氣為陽,名之曰庚。 金銀之質(zhì)為陰,名之曰辛。 水之氣, 升而為寒涼之氣,降而為雨露之質(zhì)。 寒涼之氣為陽,名之曰壬。 雨露之質(zhì)為陰,名之曰癸。 土之氣, 升而為孕育之氣,降而為土石之質(zhì)。 孕育之氣為陽,名之曰戊。 土石之質(zhì)為陰,名之曰己。 此為五行之陰陽。 其氣行于地者, 曰地支也。 由此而有, 木之寅卯, 火之巳午, 金之申酉, 水之亥子, 土之辰戌丑未, 其中陰陽氣質(zhì)有別, 不可盡述。 觀其氣行于天者, 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分別名之, 觀其氣行于地者, 以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子丑分別名之, 至此而五行之陰陽二象乃備。 地支承載天干而成其功, 天干駕馭地支而成其用。 天地不言, 萬物不語, 而人能言之語之, 故以干支之名, 演天地萬物之功用也。 故古人觀五行之陰陽氣質(zhì), 探五行運行之奧, 言天地不言之言, 語萬物不語之語, 世人乃明天地萬物之功用也。 古人觀此而得出一個結(jié)論, 即時間的本質(zhì)乃是運動, 通過對陰陽二氣運動規(guī)律的總結(jié), 用五行之陰陽以量度天地, 用干支以記錄天地之變化, 進而創(chuàng)立了干支歷法, 用以指引后人順應(yīng)天地之運行。 乃曰: 日月不停息, 陰陽無所住。 為演五行功, 干支顯其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