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中醫博士王樹鵬。糖尿病患者經常餐后上腹飽脹不適,食量減少,間歇性惡心,遲發性嘔吐,同時還伴有體重突然減輕,當心是合并胃輕癱。糖尿病胃輕癱是糖尿病一種常見的并發癥,30%~50%的糖尿病患者伴有胃輕癱。是由于糖尿病病人出現神經病變而導致胃腸動力障礙和排空延遲。胃輕癱不僅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時間久了還會引起營養不良、血糖波動和血糖控制不良,導致糖尿病慢性并發癥的發生和發展。 中醫認為此病與消渴日久,脾胃虛弱,脾胃升降不能維系平衡,清陽不升,脾陰不降,壅塞中焦。病位在脾胃,核心病機為脾胃虛弱。病久痰濕內生則易兼夾痰、濁、濕、瘀,所以治療上不僅要在健脾,還要注重調暢,兼顧祛痰、化濁、滲濕、活血。 我之前有位患者,男 62歲 。患有糖尿病十年。平時急躁易怒,近半年總感覺胃脹,胃脘痞滿不舒,噯氣頻頻,嘔吐吞酸,影響飲食,持續消瘦了十多斤。同時還伴有小便黃,大便艱難。 患者面色潮紅,舌邊間紅,苔薄膩。中醫診斷為:痞滿——肝胃不和證。治療以疏肝和胃,清熱降逆。方用柴胡疏肝散合左金丸加減開方:柴胡 枳殼 赤芍 甘草 陳皮 川芎 香附 黃連 吳茱萸 焦三仙。 方中柴胡疏肝解郁。香附理氣疏肝而止痛,川芎活血行氣以止痛。陳皮、枳殼理氣行滯,芍藥、養血柔肝,緩急止痛。黃連清心火、瀉肝火、清胃熱,胃火降則其氣自降。吳茱萸辛苦而溫,入肝、脾、胃、腎經,辛能入肝散肝郁,苦能降逆助黃連降逆止嘔。焦三仙,健脾開胃、行氣消食。甘草調和諸藥。 患者根據此方加減治療一段時間后,自覺精神狀態佳,胃脹、嘔吐吞酸等癥狀好轉,大便順暢。 中醫講究一人一方,臨床所見病癥復雜,需要結合每個人癥狀辨證論治隨癥加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