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養生的朋友們都知道,睡前是一天中絕佳的養生時刻。然而,太多人把它用在了打游戲、刷視頻、看小說等娛樂項目上。 其實,如果大家能在睡前順便做做以下三件養生事,便可養肝護腎,事半功倍,大家不妨試試! 睡前做1個動作,特養肝! 中醫認為,“臥則血歸于肝”,“人靜則血歸于肝臟”。 也就是說,當人安靜地躺下休息時,肝才能得到充分休養,肝血不至于消耗過甚,肝藏血的功能才能正常發揮。 當然,想養肝,單憑好好睡覺是不夠的,還得講究睡姿。 中醫認為,側著睡更有利于養肝。這是因為,足厥陰肝經分布在人體軀干兩側,當人們側著睡時,血更容易歸于肝經、藏于肝。 值得一提的是,側著睡時,無論是向左還是向右,都有助于養肝。不過,更推薦大家右側臥,原因在于: ①右側臥時,心臟在上,受壓較少、血供充分,還能讓人睡得更安穩。 ②右側臥時,胃內容物較易流入十二指腸和小腸,有利于食物在胃腸內運轉、消化及吸收。 不過,右側臥雖好,但不適合以下兩類人。 右側肺部病變者:右側肺部體積較左側更大,右側臥會影響其肺部的呼吸運動。 孕晚期的準媽媽(7~10個月):更建議左側臥,這樣可減輕子宮增大對盆腔動靜脈的壓迫,改善子宮右旋,增加子宮及胎盤的血液供應及循環,利于胎兒生長發育。 可是話說回來,睡覺時,我們很難一晚上都保持同一個姿勢。 好在只要從睡前到入睡這段時間保持右側臥,就可對肝經產生徐徐刺激,這樣日積月累下來,肝自然會被悄悄養好。 Tips:若能在睡前按揉肝經3~5分鐘,不但疏肝理氣效果更佳,還可改善睡眠。 睡前有2個習慣,超護腎 1、泡腳 泡腳,中醫稱之為沐足療法,是中醫外治法之一。 《黃帝內經》記載:“陰經集于足心”。也就是說,連接人體臟腑的六條經脈,始于足部。 同時,人體五臟六腑在足部也都有相應的投影,即反應點。 若能對此進行適當“刺激”,哪怕只是用溫水泡泡,都可產生“溫法”效應,起到溫養臟腑、調暢氣血等作用。 冬季正是補腎黃金期,睡前泡泡腳,簡簡單單就能溫陽補腎,何樂而不為? 值得一提的是,泡腳時若能做到以下三點,養出“不老腎”不是夢! ①晚上9點左右泡腳 中醫認為,晚上9點,腎經氣血尤其衰弱,此時通過泡腳來溫和地刺激腳部,可補充腎經氣血,滋腎護腎。 ②水里加點“料” 根據中醫內病外治的原則,可選取合適的中藥加入泡腳水中,借助藥物的輔助治療作用,使泡腳補腎的功力更強大。 例如,在水中加入3~5片生姜片、10克艾葉,一起煮15分鐘,等煮好的姜艾水水溫適合后,倒入盆中泡腳。用姜艾水泡腳,通過透皮吸收和藥物熱蒸汽熏蒸、刺激腳部反射區,可起到溫陽補腎、溫經通絡、散寒祛濕等作用。 ③按揉涌泉穴 《黃帝內經》載,“腎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換言之,腎氣來自于涌泉穴,而涌泉穴位于腳心處。 圖源/家庭醫生原創 因此,按壓、揉搓涌泉穴,有補腎陽、固腎氣、補腎益精之效。 現代人泡腳用的足浴盆,絕大多數都有按摩雙腳的“齒輪”。大家在泡腳時,不妨順便按揉涌泉穴哦~ 2、排尿 不知道有沒有人和小編一樣:每晚睡覺前,不管有沒有尿意,都會再去噓噓一下~ 想必很多人都會這樣吧?甚至有不少人認為這樣做不好,有強迫癥之嫌。 其實,大可不必這么想。 要知道,睡前排尿并非壞事,反而有助于避免因起夜可能帶來的諸多問題,如睡眠質量變差、第二天精神不振、老人易跌倒及骨折等。 特別是對于不少人來說,冬天夜里太冷,出被窩約等于進冰庫,還是憋一憋尿等天亮吧!然而,憋尿對人體可能造成的危害,那可太太太多了! 一般來說,經常憋尿,可導致腎皮質萎縮、腎功能下降、腎盂腎炎、尿路感染、尿痛、尿頻、尿不盡、慢性尿潴留、慢性前列腺炎、排尿性暈厥、膀胱損傷、膀胱炎、膀胱癌等。 若是心臟病、高血壓患者強行憋尿,還可能誘發心絞痛、心律失常等,嚴重者甚至會猝死。 憋尿還會增加尿中致癌物對膀胱的作用時間。雪上加霜的是,憋尿到一定程度,膀胱壁及黏膜會變薄,這會讓膀胱更易遭受癌細胞的侵害。 而睡前排排尿,盡量減少夜尿及憋尿情況的出現,就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以上傷害。 總之,睡前排尿不但能讓人一身輕松地去入睡,還有助于保護腎臟、膀胱等器官的健康,甚至有防癌之效,大家可別白白浪費這養生保健的好機會哦! (養生每日推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