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發生在明朝洪武年間,有一個婆婆整天刁難自己的兒媳婦,大冬天的逼她下河摸魚,三天后兒子丟了性命。 西安府南部二十里有一個叫渝味村的小村莊,村里人都以廚藝見長,是方圓百里有名的廚子村。 村里廚子雖多,但最厲害的只有一個,那就是上官宏,此人出身于經商世家,廣拜名師,廚藝集百家之長,在當地無人能及。 上官宏十五歲那年,家中因為經商失敗而破落,無奈之下他只能外出謀生,無意中來到渝味村,就再也沒有離開。 二十歲的時候,上官宏和村長的女兒王氏成親,二人婚后恩愛和睦,舉案齊眉,次年生下一子取名上官飛,小日子過得有滋有味的,讓旁人羨慕不已。 轉眼間上官飛到了十歲,夫妻倆對這個兒子無比疼愛,將一身廚藝傾囊相授,誓要將他培養成才。 天有不測風云,上官宏在一次外出時不慎感染了風寒,十天后一命嗚呼,只留下孤兒寡母獨自過活。 王氏獨自帶著兒子艱難過活,好在上官飛非常爭氣,一身廚藝盡得父母真傳,人品也沒得說,很快就長成一個頂天立地的漢子。 上官飛在一次外出做菜時被一個大戶人家的小姐劉氏看上,倒貼到渝味村,當了他的媳婦,本以為會過上快樂的生活,誰知道卻開始了自己的噩夢。 因為生活習慣等原因,王氏對自己這個兒媳婦非常不滿,哪哪都看不順眼,兒子在的時候還好,兒子不在時總是極盡所能的挑刺。 劉氏到底是讀過書的人,內心非常大度,絲毫沒有和婆婆計較,反而盡心盡力侍奉著自己的丈夫和婆婆,本以為真心會換來真心,沒想到換來的卻是變本加厲。 那年冬天,上官飛接了一筆很大的活,需要時不時地到鎮上去,一走就是三五天,而王氏逮住了這個機會狠狠發難,提出的要求一次比一次過分。 有一天兒子剛走,王氏就躺到床上不住呻吟起來,劉氏擔心婆婆病重就上前察看,婆婆只說自己吃條鯉魚就好,時值隆冬,冰蓋有三尺厚,劉氏不由得黑了臉。 見兒媳為難,王氏的嘴就沒有停下來,說得盡是一些不中聽的話,劉氏一氣之下提著柴刀和網兜就出了門。 到河上一看,這冰比自己想象的還要厚,但想到婆婆的臉色,劉氏就心中來氣,大干起來,一個時辰后,她提著一條大鯉魚回到家里給婆婆燉了魚湯,婆婆的臉色這才好轉。 這件事傳出去之后,人們紛紛夸劉氏孝順,罵王氏不是個東西,上官飛回來后對妻子好生安慰,這才將她哄高興。 第二天一早,上官飛出門后,王氏將兒媳叫來,保證自己以后會好好對她,一家人好好過日子,劉氏聞言流下熱淚。 本以為好日子終于來了,沒想到兩天后卻傳來噩耗,上官飛學著妻子到河面捕魚的時候不慎墜入河中,一命嗚呼。 王氏痛哭不已,處理完兒子的后事后決定再也不吃魚,而劉氏一直盡心盡力地侍奉著婆婆,自己則是一直活到八十歲才去世。 編者的話:老話說得好,女人何苦為難女人,王氏本是在為難自己的兒媳婦,沒想到卻給自己的兒子挖下陷坑,最終讓他殞命。在我國,婆媳關系一直是一個難題,不才認為,解決這個難題的關鍵在于中間的那個男人。而本文中的上官飛顯然沒有扮演好這個角色,讓自己的妻子獨自承擔來自婆婆的壓力。在日常生活中,不管是哪一種身份,我們一定要擔當起來,不管是哪一種關系,只有勇于擔當才能走得更遠,加油! 聲明:本故事為虛構民間故事,取材自民間傳說、怪談、神話、故事、傳奇等,旨在傳承、擴展、發展中國民間文化遺產,切勿與封建迷信掛鉤! 撰稿人:聊齋菇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