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管是正在中國國內(nèi)上班、上學(xué)、勞動的中國人,還是在海外工作的中國人,或者是華人華僑,無論在任何場合,任何時間,只要聽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歌,身上總會有一股暖流穿過。這是刻在中華民族血液中的聲音,是祖國的召喚。 世界上有兩百多個國家,每個國家都有屬于自己的國歌,這是國家的象征,如同國旗,國徽一樣,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我國的國歌是《義勇軍進(jìn)行曲》,這首歌唱起來朗朗上口,聽起來催人奮進(jìn),即便是放在全世界的國歌中,也是首屈一指能讓人精神振奮的。 ![]() 反觀海峽對岸的日本國歌。他們的國歌只有短短的28個字,翻譯成中文之后,我們才明白這首歌表達(dá)的是什么,也能從中看出日本人的野心。今天我們就從日本的國歌出發(fā),了解一下這個民族。 十分簡明的國歌日本的國歌之簡短,就算是放眼全球,也能排到前幾名,其名字翻譯成漢語為《君之代》。其國歌歌名的意思就是“日本君王——天皇——的統(tǒng)治時間”。日文版歌詞是“君が代は,千代に八千代に,さざれ石の,巌となりて,苔の生すまで。” ![]() 這首歌翻譯成中文,大意是“我皇御統(tǒng)傳千代,一直傳到八千代,直到小石變巨巖,直到巨巖長青苔”。從簡短的歌詞可以看出,日本長此以來一直是君主唯一的國家統(tǒng)治,雖然如今天皇是影子,但是重大決策還是天皇來決定。 當(dāng)然,明眼人都知道“八千代”只不過是日本人口中的虛詞罷了,他們忠于自己的天皇。日本人希望天皇的統(tǒng)治能夠長長久久,小石頭在風(fēng)化的前提下又怎么可能變成巨大的巖石?這擺明了就是表達(dá)“永久”的意思。 ![]() 此外,日本只是個彈丸之地,孤零零的在一座小島上,日本人自己也清楚這個問題。那么能夠讓自己的君主永久的統(tǒng)治下去,不受外族侵?jǐn)_,就要不斷擴(kuò)大地盤,這就是日本人侵略、殖民擴(kuò)張野心之體現(xiàn)。 國歌代表一個國家的態(tài)度,也是一個民族整體性格的體現(xiàn)。日本人如今甘愿做美國的走狗,早年間又臣服于天皇,由此看來,民族內(nèi)含的奴性在歌詞中表達(dá)得淋漓盡致。 日本國歌的歷史只不過,這首簡明國歌表達(dá)的中心雖然是天皇,但它和天皇存在的歷史相比卻十分短。直到19世紀(jì)70年代,日本根本沒有國歌。而且自皇室到平民,大家也認(rèn)為這件事沒什么不妥,也沒人想著去為國家作詞作曲。 ![]() 日本的國歌,起源于一位英國人。1869年,一位名叫芬頓的英國音樂教師來到日本。芬頓是英國一個樂團(tuán)中的教師,音樂才能——尤其是創(chuàng)作才能——非常出眾,每到一個地方,他都會了解當(dāng)?shù)嘏c眾不同的音樂。 自然,對芬頓來說最有代表性的音樂一定是某個國家的國歌,從國歌中可以看出一個民族的個性、國家的歷史等等。然而讓芬頓瞠目結(jié)舌的是,日本國居然沒有屬于自己的國歌! 作為一名職業(yè)音樂人,芬頓在文化傳播上也同樣很專業(yè),他覺得這是日本國最大的缺憾之一。因此,在日本居住的那段時間里,芬頓就開始向日本人宣傳世界各地、各國的國歌情況。 ![]() 在芬頓的演說下,大多數(shù)日本人開始逐漸重視起國歌這個他們從未想過的東西。畢竟別的國家都有,他們堂堂“大日本帝國”怎么能屈居人下呢?芬頓看著自己的演說有效果,就告訴日本人,自己可以助他們一臂之力。 同日本政府官員見面后,芬頓同一名叫大山巖的日本軍人,一同為日本國歌寫詞譜曲。大山巖是日本人,國歌歌詞自然由他來創(chuàng)作;而芬頓是一名職業(yè)音樂人,譜曲的事情就交給他了。 ![]() 大山巖當(dāng)初寫的歌詞,和我們文前提到的簡短的日本歌詞如出一轍,只不過現(xiàn)在的曲調(diào)可不是芬頓創(chuàng)作的。當(dāng)年日本擁有了首個版本的國歌后,就開始了一次閱兵儀式。 然而,民眾聽到這首國歌的曲調(diào)之后,卻紛紛表示不適合日本,并且聯(lián)名上書要求皇室立刻重新譜曲,要創(chuàng)作一個更加符合大和民族的曲子。1880年,日本政府委派三名日本音樂家和一名德國音樂家,共同為操刀新的日本國歌曲子。 ![]() 最終,只有四句歌詞卻分成四部分來演唱的日本國歌,在四位音樂家三個月的努力后成型了。首次演奏,日本人民就表示,這首歌非常符合大和民族的“氣質(zhì)”,這也成了日本國歌的最終版本。 從國歌透視民族文化日本的大和文化,一般民族難以接受,可能和日本國土面積較小有關(guān),日本人的音樂聽起來總是十分詭異,這首國歌也是如此。其實(shí),日本是從中國偷來的音樂文化,但是他們中一部分人又不承認(rèn)。 如同肆意修改漢字一樣,日本人將中國的音樂也做了修改。結(jié)果中國大氣的音樂到了日本人手里,變成了四不像。大唐時期,是日本使節(jié)頻繁來我國取經(jīng)的重要時刻。 ![]() 然而盛唐時期中國在全世界都是非常發(fā)達(dá)的國家,以日本當(dāng)時的發(fā)展程度,很多文化,譬如服飾、語言、音樂,即便他們拿去也不知道怎么用。日本人唯唯諾諾卻又充滿野心的民族性格,導(dǎo)致他們在文化上的表現(xiàn)非常扭曲。 如果你現(xiàn)在去聽日本的國歌或者類似的日本傳統(tǒng)音樂,很容易就會升起一股強(qiáng)烈的不適感,這就是大國文化和小國文化之間的差別。 ![]() 結(jié)語如今很多日本人都知道,他們的文化來源于中國,然而他們卻沒有絲毫的感激之心。歷史上的日本從未停止過他們的侵略和擴(kuò)張行徑,現(xiàn)如今又大肆提高本國軍費(fèi),狼子野心可見一斑。 中華民族同日本人之間存在著不可跨越的鴻溝,這是血債。即便是現(xiàn)在的和平時期,我們也不能忘記歷史,他們的國歌中都有強(qiáng)烈的侵略意味,日本人也不可能放棄他們的野心,這是我們時刻需要記住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