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丘印,摸金符,搬山卸嶺尋龍訣。人點燭,鬼吹燈,勘輿倒斗覓星峰。水銀斑,養明器,龍樓寶殿去無數。窨沉棺,青銅槨,八字不硬莫近前。豎葬坑,匣子墳,搬山卸嶺繞著走。赤衣兇,笑面尸,鬼笑莫如聽鬼哭。” 在天下霸唱的系列小說《鬼吹燈》中有四大盜墓派:摸金校尉、發丘將軍、搬山道人以及卸嶺力士,以摸金校尉胡八一為首的小隊從精絕古城到海底古城一路探險,也揭開了屬于地下故世界的神奇面紗。 ![]() 多數的“墓”都有各種奇珍異寶作為陪葬品,他們的存在也衍生出來盜墓賊,說起我國歷史上盜墓鼻祖,那必然是魏武帝曹操,他組織的“陰兵”晝伏夜出,專門研究盜墓,也就是《鬼吹燈》里面的發丘將軍。 我國古代的埋葬方式除了“墓”還有“墳”、“陵”、“冢”,那么這四者之間有什么聯系?又有什么區別?盜墓賊最愛的是哪一個? 一“土之高者謂之墳”古代的“墳”是一個高高的土堆,“墳”也是最不受盜墓者盜墓的地方,因為“墳”的埋葬者通常是百姓。 古代的棺材最便宜的也得五兩銀子,相當于上千元人民幣。 但那個時候的老百姓靠著僅有的幾畝地或者簡單地擺攤度日,五兩銀子對他們而言就是天文數字,生活都勉強度過,何況給自己買口棺材。 ![]() 為此絕大多數的百姓死后都是家人用草席或者類似于草席的東西包裹住尸體,選擇一個荒山就埋了起來,就是一個高高的土堆,也就是“墳”,一個連棺材都買不起的老百姓哪有什么奇珍異寶,盜墓賊自然不愿意前往。 很多時候我們都會將“墳”和“墓”放在一起使用,但其實,“墳”和“墓”并不一樣,“墳”是高高隆起的土堆,有的土堆會有一個毛筆寫的牌子,有的土堆甚至連牌子都沒有,但“墓”卻是實實在在有石碑的。 二“墓而不墳”“墓”的埋葬者是士大夫,墓地是與地面同高的,通常來講,“墓”的旁邊會立一個石碑,用石材做成的平臺上會記錄死者生前的經歷,士大夫的“墓地”與“墳地”的選擇也不一樣,“墳地”是隨意找一處荒山野嶺,但士大夫的“墓地”卻是精挑細選的。 ![]() 士大夫生前都會找風水大師看風水,選擇一塊好的墓地安葬,一方面是這里的風水不會與自己犯沖,保佑子孫,另一方面也是想要有個好一點的安葬之地。 士大夫的死稱為卒,一般士大夫死后會放在提前買好的棺材里下葬,棺材的木材越貴,也就證明這個死者的社會地位越高。 士大夫社會地位的高與低是同科舉考試掛鉤,“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在古代社會,寒門子弟想要擺脫貧窮的生活狀態,唯一的一條路就是參加科舉考試,考取名次。 雖然出身比不上世代富貴的“公子哥”,但憑借著讀書能謀個小文職生活,有聲望,有名譽也足以支撐自己的生活,當然,生活的質量肯定要比普通百姓高。 ![]() 士大夫的權力雖然沒有諸侯或者皇室成員那么大,但是士大夫的地位也是很高的,像宋朝蘇轍、唐朝詩人白居易都屬于士大夫的典范。 蘇轍是蘇軾的弟弟,蘇轍18歲參加科舉,獲得進士,他的哥哥蘇軾是宋朝時期極有名譽的詩人,但蘇轍的文采并不比蘇軾差,絲毫不遜色于蘇軾。 但蘇轍的仕途路并不順利,為救哥哥,五年都沒有升官,宋徽宗繼位后,蘇轍也沒有得到重用。 因此士大夫滿腹詩書經綸,這也是成為許多高官出謀劃策的軍師的原因,這也證明士大夫的地位要比普通人高,安葬的規格自然也要比普通人好。 ![]() 三“高而大的墳”“高而大的墳”說的是“冢”,它的主人的地位要高于士大夫,也就是諸侯和有聲望的貴族,“冢”的建造十分高大,除了有記錄生前經歷的石碑以外,還包括很多珍寶作為陪葬物,這也是盜墓賊對“冢”喜愛的原因之一。 魏武帝曹操是一個擁有專業盜墓的隊伍“陰兵”的皇帝,他手下的這支隊伍專門研究盜墓之事,曹操本人對盜墓也很是了解,他清楚地知道盜墓賊喜歡偷盜什么的墓。 為此,他在自己生前就想好對付后世盜墓賊的方法,為防止盜墓賊惦記自己的陪葬品,曹操便建立七十二疑冢用來迷惑盜墓者,但這七十二疑冢究竟是否存在還有待考究,畢竟曹操的遺令上明確要求不要厚葬。 ![]() 但并不是所有的貴族、諸侯都可以建造“冢”,古代社會想要建“冢”是很嚴格的,不僅要有聲望還要有功名才可,最著名的“冢”還得是霍去病。 “冢像祁連山”說的就是埋葬霍去病的“冢”,高大的石碑記錄著霍去病生前對漢朝的功名,附帶著整個“冢”還帶有樓梯和臺階,規格要大于很多貴族,也足以見得漢朝對霍去病這名猛將的重用。 由“冢”聯想到“衣冠冢”,那么“衣冠冢”究竟是為誰而建立的? “衣冠冢”的埋葬者是那些為國捐軀、無法尋回尸體的將軍,他們為國獻出自己的生命,但因無法找回尸體,思念他們的家屬就用死者生前的衣服、物品為其建立衣冠冢。 ![]() 衣冠冢也是吸引盜墓賊的,衣冠冢里雖然沒有尸體,但卻有很多死者生前使用的東西,畢竟是將軍級別的,陪葬物品自然是少不了的。 二十世紀以后,衣冠冢的埋葬者多數是犧牲在戰場上無法尋回尸體的英雄,很多烈士四分五裂,沒有遺體也沒有遺憾只能選擇衣冠冢的方式來紀念他們。 在遼寧撫順三里橋的蘇軍烈士陵墓里有一個墓群,這個墓群都是抗美援朝時犧牲在我國的蘇軍飛行員,他們與戰機共存,戰機毀滅后,他們的遺骨也無處可尋。 2023年1月27日,肖思遠烈士的戰友“帶著”肖思遠烈士的弟弟肖榮基到康西瓦烈士陵園看望肖思遠烈士的衣冠冢。 2020年6月,中印邊境加勒萬河谷地區爆發沖突,肖思遠在激烈的戰斗中突出重圍,但又義無反顧營救隊友,直至被冰河淹沒。 ![]() 四“九五之尊”的高級安葬皇帝被稱為“九五至尊”,他們的陵墓規格也是最高級的,也就是“陵墓”,陵墓是盜墓者最喜歡的地方,皇帝死后不僅會陪葬大量的金銀珠寶,皇帝本人的身上也會帶著極其貴重的物件。 但是偷盜陵墓也是危機重重,為了防止盜墓者偷盜,有的陵墓會設置各種各樣的機關,讓盜墓者知難而退。 “陵”意為攀登到高山之上,這里的“高山”指的是天上,皇帝是真龍轉世,九五至尊,擁有著高貴的身份,皇帝離世叫“駕崩”,意味著皇帝死后是要回歸天上,這是件震驚天地的大事,這也就是為什么要舉國哀悼的原因。 ![]() 但是“陵墓”除了是皇帝安葬的地方以外,還有皇帝的七十二嬪妃,皇帝的正宮皇后死后是要與皇帝合葬,其他的嬪妃要么是葬在妃子陵,要么是成為皇后的陪葬。 為此皇陵的規模很是宏大,陵寢、陵墓加上陪葬的,可謂是四種安葬規格里級別最高的一種,“陵”規模是否宏大還要看當時皇帝的統治。 封建統治越增強,皇陵修得越高,也就越宏大,皇陵也從另一方面代表著皇帝至高無上的權力,權力越高占地面積也就越大,陪葬物也就越多,但也有皇陵的陪葬物極少的。 北宋以薄葬為主,在禮義廉恥觀念的影響下,北宋皇陵的陪葬物并不多,這也是盜墓者繞著北宋皇陵盜墓的主要原因。 ![]() 墓葬群級別最高的還得數秦始皇陵,秦始皇是我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他的皇陵依靠驪山,是歷史上規模最大的皇陵,里面的珍寶數不勝數。 但到現在為止,秦始皇陵的“大”還是個未解之謎,考古專家也只挖掘出秦始皇陵的一角。 秦王政元年,秦始皇打造巨大皇陵,這座皇陵從動工到完工長達39年,耗人力72萬,整個陵墓有象征著咸陽城的獨特設計,也有各種各樣的宮殿,最壯觀的是“世界八大奇跡之一”的兵馬俑,豪氣蓬勃,象征著秦始皇統一天下的權力和地位。 結語這么看來“墳”、“墓”、“冢”、“陵”四大安葬規格中,最受盜墓者歡迎的還得是“陵”,它也是最高級別的安葬規格,但其實安葬規格的實質是等級制度的體現。 ![]() 從安葬的主人來看,“墳”為普通人,“墓”為士大夫,“冢”為諸侯和貴族,“陵”為九五至尊的天子,足以見得封建等級制度一直貫穿著整個封建社會,滲透到古代人們的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