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女的形象 一些人將基督教(泛指天主教、東正教、新教等宗教)修道院里的修女視為耶穌的凈配,因為她們?yōu)榱艘d,為了信仰一輩子不結(jié)婚,將自己都奉獻給了耶穌。稱其為“上帝新娘”或“基督新娘”,只是她們終其一生都無法見到自己的“丈夫”,更別說生兒育女、組建家庭了。 小貼士:嚴格意義上來講,“上帝新娘”比喻的其實不是修女,而是指教會。 修女 不過不管怎么樣,人們都將修道院里那些將自己一切都奉獻給耶穌,一輩子都不結(jié)婚,只專注于贊美上帝的修女們視為宗教虔誠者,認為其心態(tài)平和,不沾染世俗的欲望,又與世無爭,但修女們真的甘于寂寞,不受世俗欲望影響嗎? 不知道現(xiàn)代修女怎么樣,反正我在書中找到的一些中世紀修女們的記錄不是這樣,史料顯示,中世紀修女們也是女人,也喜歡玩樂、漂亮的衣物和有趣可愛的寵物,也是有血有肉的一群人。 中世紀修女們的生活 中世紀的許多女修道院都是自負盈虧,必須要進行精心的經(jīng)營和吸納外界的物產(chǎn)才能維持正常運轉(zhuǎn),畢竟修女也是人,衣食住行、禮拜等等都是需要花錢的,而這就意味著修女們并不能完全脫離社會和世俗。 一般修女們所處的女修道院都擁有自己的房產(chǎn)、田產(chǎn),并且還很富裕,田產(chǎn)過多的她們必須要將土地租賃給農(nóng)民,然后還要將修道院的出產(chǎn)物和收取的實物稅,如糧食、牲畜、瓜果蔬菜和布匹出售到市場上(這是修道院最主要的經(jīng)濟來源之一)。另外,修道院還要不時接納外人的拜訪,或是去拜訪他人,因此,修女們的修道院并不是完全與外部世界隔離。 修道院生活 而在與外界的所有接觸中,允許女貴族或是貴族子女借住修道院(修道院的另一個重要收入來源,就是收取貴族的捐贈或者住宿費用),可能對修女們的影響最為明顯。 中世紀時,許多貴族女性都喜歡在一年中的某些時間拜訪修道院,然后借宿一段時間,把修道院當作是自己的度假地,而愛好玩樂和享受的她們,也會將自己的寵物、衣物、玩具和游戲帶到修道院里,耳濡目染之下,本應(yīng)該無欲無求的修女們就自然而然地受到了她們的影響。 貴婦人和修女 畢竟修女也是女人,她們中的許多人還不是因為宗教虔誠自愿成為修女,而是被家里送進來才不得不成為修女的。中世紀歐洲的很多地區(qū),女性同樣具有繼承權(quán),當父母(貴族)意識到自己的財產(chǎn)無法為所有孩子都安排門當戶對的婚姻,拿不出足夠的嫁妝,但又不想讓女兒下嫁,損害自己的名聲,那么最好的辦法就是將家里的一個或幾個女兒送到修道院當修女。根據(jù)一項調(diào)查表明,當時參加修道的家庭通常有3至9個孩子,從中世紀晚期洛恩那斯地區(qū)的一些文件得知,76%的修道女孩來自有5個或5個以上孩子的家庭。 雖然要想成為修女,還必須要交給修道院一些錢,但是其所付出的比嫁妝少得多,因此很多只有十歲左右的女孩,在還天真爛漫的年紀就被送進修道院當修女去了。 這些小女孩接受過貴族教育,她們也有著女性討人喜歡的虛榮心,當過慣了規(guī)規(guī)矩矩的生活,再加上修道院生活本就相對枯燥,修女們非常容易受到新奇事物的影響。 傳統(tǒng)上修女們必須饒頭剪發(fā)、換上亞麻、不露雙腳,衣服的顏色只能是自然色或乳白色,還不能追求寬袍大袖的飄逸款,成為正式修女后,還要戴上罩頂面紗,把自己裹得嚴嚴實實,盡可能不暴露太多肌膚。但是當看到同樣是女性,但那些女貴族和貴族子女們卻有著新潮裝扮和時髦衣物、首飾時,她們也會羨慕,然后加以模仿。 按照主教們的要求,修女們應(yīng)當把頭巾緊緊系在眉毛上方,完全遮住前額,但是高高的額頭恰好是世俗女士們的流行時尚,因此許多修女們非但不把額頭遮住,反而還會把頭巾往上系或者撥開不系,甚至是通過剪頭發(fā)來使額頭顯得更高。 修女形象 一些喜歡找樂子的貴族女性還非常熱衷于教修女們?nèi)绾窝b扮,告訴她們?nèi)绾卧^巾才最時髦,還把新式的帽子和長筒襪等送給自己的朋友,一些人還會教給修女們一些新奇輕佻的舞蹈。 當模仿得多了,接受得多了,世俗之風就無可避免地吹進了修道院,修女們開始追捧起漂亮衣物,為了一件漂亮的頭紗、頭巾、項鏈和披肩討論不休,以至于都能忘記每天的禱告,或是在禱告的時候心不在焉、開小差,草率行之(修女們凌晨兩點一直到睡覺前,每天要進行7次禱告)。 女子 舞蹈、連衣裙和寵物狗被主教們視為魔鬼派到女修道院里的三個小魔頭,讓主教們大為頭疼,但修女們卻非常樂意接受,她們尋歡作樂,醉心于世俗的享受,甚至就連原本最應(yīng)該嚴肅管理修女,維持修道院風氣的修道院院長都加入其中,當時的人們這么記錄一位修道院女院長的輕佻著裝:
一位中世紀修女曾詳細描述過自己的院長,讓我們能夠一觀一位美麗時尚的中世紀女修道院院長的裝扮:
主教們明白,只要有修女與世俗婦女自由來往,就不可能阻止修女們的穿著打扮走世俗路線,但主教們還是在女修道院里發(fā)起了一場反對時尚的“圣戰(zhàn)”,結(jié)果自然是徒勞無功,但即使如此,主教們還是會不定時驅(qū)趕一些貴族女性離開修道院,在一份留存于世的女修道院史料中,人們找到了這樣一份主教的命令:
除了裝扮受到世俗的影響外,修女們還在一些其他行為上與當時的貴族女子們并無兩樣,比如在養(yǎng)寵物這件事上。中世紀的貴婦人們喜歡養(yǎng)寵物,當修女接觸之后,也很快就追上了這一時尚潮流,當然修女中的許多人在還沒有到修道院之前就喜歡養(yǎng)寵物,在修道院里養(yǎng)寵物不過是延續(xù)習(xí)慣罷了。 在主教們的訪問報告里,記滿了關(guān)于修女們養(yǎng)小狗和其他小動物的記錄(有猴子、松鼠、兔子、小鳥和貓咪):
修女喂寵物 主教們認為寵物不利于修女們遵守紀律(確實如此,因為一些修女們會違反禁令把寵物帶到唱詩班),試圖將動物趕出女修道院,因此給修女們下了各種命令:
但是主教們從沒有成功過,每次都是主教派遣的專員來到女修道院時,修女們把寵物藏起來或是趕出修道院,但是一等到專員離開,修女們就立刻吹著口哨把寵物喊回來。 而為了防止女修道院越來越世俗化,公元1300年,教皇卜尼法斯八世甚至不得不發(fā)布一則特別詔令,要求所有女修道院和修女們遵守:
只是教皇的這一則詔令也沒有取得什么效果,從來沒有人能讓這份詔令生效超過五分鐘,不管修道院如何禁錮,修女們還是“歌照唱,舞照跳”,因為真正“看破紅塵”的修女并不多,并且還有一些修女直接選擇了反抗,比如英國林肯區(qū)的一位主教把教皇的這份特別詔令副本送到當?shù)匾粋€女修道院,下令所有修女都必須遵守時,修女們竟然追到城門口,把詔令扔到了主教的頭上,大聲尖叫著說她們永遠都不會遵守。識時務(wù)的主教們只能停止強制執(zhí)行,任由修女們繼續(xù)找各種理由外出游樂,借機閑逛,然后多加阻撓。 在這種情況下,一些中世紀女修道院的名聲其實并不好,傳出了許多奇聞軼事,在關(guān)于中世紀修道院的史料中,人們還找到了一條記載一位輕浮修女行為的記錄:
呃,這是準備偷嘗禁果嗎 其實穿著時髦、養(yǎng)小寵物,跳舞唱歌,粗心對待宗教儀式都算是小事情,因為中世紀時敢于偷嘗禁果的修女并不少見,甚至曾出現(xiàn)過修女與貴族談戀愛、偷情產(chǎn)子(戴綠帽子?),以及跟自己相好私奔的事件,感興趣的可以去看看《十日談》,里面挺有意思的。 本身女修道院里各種麻煩事也不少,為了更好地管理修女,主教們雖然不會住在女修道院,但是他們還是會定期派出代表,檢查修道院是否正常運作。 主教的代表來到女修道院里會一個個地和修女們交談,讓她們報告修道院的各類事務(wù),然后記在書冊上呈交給主教檢閱,而這些書冊上都記滿了修女們雞毛蒜皮的小事,本應(yīng)該專注于贊美上帝的修女們,所表現(xiàn)的并沒有比世俗婦人好多少:
該怎么說呢?修女也是女人,有血有肉的,但我想這樣并沒有什么不好,不是嗎。 喜歡歷史的小伙伴們,原創(chuàng)文章創(chuàng)作不易,給點支持可好?您只需點擊文末的點贊和在看按鈕即可,除此之外還可關(guān)注并設(shè)本公眾號為★星標★公眾號,天天閱讀好文章,小編以后會更加努力更新精彩內(nèi)容來感謝大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