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上海是一個名人薈萃的處所,多量經典歷史遺跡,很有歷史布景及歷史人物故事,又是中西建筑活化石。
一、淮海路沿線
1、宋慶齡故宅淮海中路1843號
宋慶齡故宅主體建筑為一幢乳白色船形的假三層西式樓房,宋慶齡故于1948年尾遷到這里棲身,故宅內陳列連結宋慶齡故生前原樣。在這里,宋慶齡故接待了53位黨和國家的率領人,國外元首和貴賓,是宋慶齡故持久棲身和從事國務勾當的處所,里面保藏了良多具有珍貴歷史價值的文物,已被列為上海市重點文物呵護單元
2、杜美花園
在淮海中路與東湖路轉角,即今東湖路7號內有一幢被年夜塊草坪相圍的二層洋房,這幢花園洋房由英商瑞康洋行(JosephR.M)老板約瑟夫(R.M.Joseph)興建于1925年。約瑟夫是英籍猶太人,當1941年12月7日承平洋戰爭爆發后,他即被日軍拘捕送進了集中營,這幢標致的室第就被日本軍官占用。當抗戰勝利后,約瑟夫去向不明,即由中國政府領受后租借給美國在上海的駐軍,因為東湖路舊名杜美路,這里也被上海人叫作“杜美花園”。今為東湖賓館使用,對外開放。
3、新康花園
新康花園位于淮海中路1273號,與上方花園鄰接,占地面積為12987平方米,建筑面積為9318平方米,建于1934年,由馬海洋行設計。這組里弄式公寓室第,因為衡宇質量高,有一些外國華僑也在這里棲身,據說昔時還曾有英國皇室成員特意前來此地進行婚禮。年夜畫家顏文梁也曾在這里住過。聞名藝術家趙丹和袁雪芬等的室第也在新康花園中。
4、逸村,淮海中路(霞飛路)1610號。建于1942年。
1948年8月10日,蔣經國重返上海,時任上海區經濟管制督導副專員。他攜妻子蔣方良,后世孝文和孝章住進了那時市政府放置的逸村2號的一幢西式花園洋房。
5、淮海中路(霞飛路)1131號
淮海中路(霞飛路)1131號,建于1926年,德國建筑師事務所倍高洋行(Becker&Baedeker)設計。上海市優異近代呵護建筑。
6、法國總領事館,意年夜利式建筑,建于1921年。
意年夜利式氣概是風行于19世紀下半葉的室第氣概,一般為方形或近似方形的平面,紅瓦緩坡頂,出檐較深,檐下有很年夜的托架(Bracket,也稱牛腿)。該建筑最能反映意年夜利式氣概的即是它的緩坡屋頂和屋頂下的托架。建筑朝向花園的一面有半圓形封鎖式門廊,落地長窗將室內與室外花園連成一體。門廊上面是二樓的半圓形天臺。建筑室內裝修考究,完全木裝修。
7、美國總領事館,淮海中路(霞飛路)1469號。
8、淮海中路(霞飛路)1634號。何應欽宅
抗戰勝利后,何應欽擔任重慶行營主任、行政院國防部長、行政院院長等職,他來上海時,就棲身在這幢樓里。前面兩間是辦公室、客廳,后面是臥室,另一側是餐廳,廚房搭在輛助用房處。現為科技情報所,概況依舊
9、新樂路(亨利路)82號,原是舊上海黑社會人物“金牙齒阿三”的室第。
衡宇的主人與杜月笙有親戚關系。該建筑的外墻立面與東湖賓館(原杜月笙的室第)主樓氣概相仿。解放后,華東交通部入駐此宅,1958年,成為上海市交通運輸局至今。
10、天平路(姚主教路)40號文藝病院
天平路(姚主教路)40號,建筑主體三層。該建筑在解放前為國平易近黨上海市市長機要秘書的私人室第,解放后成為上海市文物打點委員會的地址地。1960年,周恩來總理來上海考察,文藝界人士暗示求醫難,周總理當即指示解決。1961年10月,市文管會搬出天平路40號,這里改成文藝病院。
11、安福路(巨潑來斯路)201號,今上海青年話劇團團部
此宅曾為敵偽時代漢奸潘三省宅邸。抗戰勝利后,作為敵逆財富沒收,遂成為上海市長吳國楨的宅邸。
二、華山路沿線
1、丁噴香花園
1900年建于海格路的(現為華山路849號)英國泰興洋行買辦林克勞夫的室第,此宅后賣給了李鴻章之子李徑邁,也有傳說此建筑為清朝命官李鴻章為其寵妾丁噴香的金屋藏嬌之所。另一棟代表性建筑為建于1905年的原法國公董局董事室第,建筑式樣為法國文藝回復式,被譽為小白宮。
2、蔡元培故宅
1937年10月,蔡元培師長教師由上海市愚園路居所遷至海格路(今上海市華山路303弄16號)棲身。同年11月2日,他帶頭與交通、同濟、暨南、浙江等年夜黌舍長黎照寰、翁之龍、何炳松、竺可楨等聯名致電九國公約會議,呼吁采納有師法子,遏止日本對華之侵略,并嚴懲日本違反國際公法,肆意摧毀我國文教機關之暴行……日軍侵略上海后,蔡師長教師判定移居噴香港。1940年3月5日,蔡師長教師病逝于噴香港。
整幢衡宇占地2.22畝,建筑面積526平方米。1984年被列為上海市級文物呵護單元
3、興國賓館
美商的中國營業公司是舊上海最年夜的房地產公司之一,除了投資興建通俗室第外,還投資興建了良多高級里弄室第和花園別墅,今興國路上的興國賓館內有別墅多幢,就是由該公司興建的
上海興國賓館,占地面積105,600平方米,綠化面各達90%以上,由20多幢氣概各異的小洋樓組成,年夜多建于上世紀二三十年月、有英國村子式樣的別墅、法度的、西班牙式的洋樓,分袂為德士古洋行、泰初洋行、海寧洋行或者一些成本家的辦公和室第樓。其中的一號樓,是那時聞名英商泰初洋行買辦的室第。
4、修道院公寓
位于回復西路62號的修道院公寓建于上世紀30年月,由一幢二層和一幢三層建筑組成,兩幢建筑以連廊相聯。每幢每層均由兩個棲身單元組成,有三室、四室、五室等多種戶型。建筑的外不美觀和室內裝修均為西班牙式氣概,保留較好。原名修道院公寓,良多人曲解為修道院,其實與修道院無關,僅取同名而已。該公寓原為英國人密絨線廠主的室第,現為湖南街道處事處
5、美國黌舍兒童藝術劇院華山路643號
6、孫科室第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辦公樓
長寧區延安西路1262號
7、郭宅
華山路(海格路)893號,建于1947年,1948年落成。原為永安集團旗下永安紡織印染公司總司理郭棣活師長教師的宅邸。上海市優異近代呵護建筑。1948年夏,郭宅完工,進行了昌年夜的迎賓典禮,蔣介石、孔祥熙、宋子文、陳果夫、陳立夫等紛紛前來志賀,盛贊室第的豪華氣派
三、衡山路沿線
1、蔣介石故宅東平路9號
1927年12月1日,蔣介石興宋美齡在上海成婚。蔣介石與宋美齡的世俗婚禮在年夜華飯館進行,婚后他們住在亞爾培路(陜西南路)向伴侶借的房子里。一個國家元首沒有自己自力的室第,這是十分危險的,于是由國平易近政府出資購進了今東平路一帶的全數洋房,其中宋子文終于在今東平路9路買下一座較年夜的花園洋房,作為宋美齡的陪嫁之物。這座英式花園別墅,現為音樂學院附中。1927年蔣介石在南京執政,經常來上海,這是蔣介石的行宮,提名為愛廬。
2、席家花園東平路1號
清朝康熙年間姑蘇東山有一戶姓席的人家,靠經營絲綢生意而成為當地最知名的巨賈。于是席家在太湖邊上,依山傍水建起了一座占地千畝的豪華莊園,取名席家花園。這座莊園至今仍保留無缺作為一處旅游景點供人游覽。后來,席家的良多兒女來到上海經商,他們年夜年夜都都從事金融業。其中有二人事業很是成功,成為那時上海灘赫赫有名的人物。一位叫席德茂,曾任上海匯豐銀行的買辦;另一位叫席德懿,官任國平易近黨中心銀行行長。坐落在東平路一號德一座一九一三年建造德歐式花園別墅,就是席德懿德私人室第。解放后,這棟房子被收歸國有,成為上海音樂學院附中的校長辦公樓。一九九八年此房被出租并改建成酒家。
3、汾陽路(畢勛路)79號
建于1905年。原為法租界公董局總董官邸,號稱“滬上小白宮”。上海市文物呵護單元。
抗戰勝利后,連系國世界衛生組織曾在這兒辦公,作為亞太地域第一任辦公地。解放初,陳毅市長曾在此棲身。1954年陳毅市長調往北京后,成為中蘇友好機關的辦公地址。1963年5月,在陳毅同志的關心下,上海平易近間最優異的工藝美術家接踵在此工作和傳藝,同時在二樓年夜廳里成立了工藝美術品陳列室。
4、汾陽路45號室第
汾陽路45號曾是丁貴堂的室第。自鴉片戰爭之后,中國海關總稅務司一向由外國人獨霸。直至最后一任才呈現了中國的副總稅務司丁貴堂。丁貴堂故宅,現為上海海關專科黌舍。
5、汪精衛舊居
開國西路(福履理路)570號,原為汪精衛舊居。
6、太原別墅馬歇爾公館
太原路(臺拉斯脫路)160號,原名太原別墅,建于1928年。因抗日戰爭竣事后這里曾作為美國總統特使馬歇爾將軍的居所,所以又以馬歇爾公館而聞名。
7、湯恩伯室第
太原路(臺拉斯脫路)200號,為四周氣概一組建筑之一,一組共三棟,氣概近似而造型分歧,此為中心一棟。解放前是國平易近黨高級軍官湯恩伯的室第。
8、烏魯木齊南路(迪化南路)151號,原為朱敏堂室第。
烏魯木齊南路(迪化南路)151號,建于1924年,原為朱敏堂室第。上海市優異近代呵護建筑。
9、東湖路(杜美路)70號
原為“海上聞人”杜月笙的財富,亦稱“杜公館”,1934年開工建造。現為東湖賓館。
10、東平路(賈爾業愛路)11號
與9號原蔣介石居所鄰接,建于1921年,二十年月曾為宋子文的私宅
11、汾陽路(畢勛路)150號
建于1930年擺布。最初這座別墅為法國巨賈所有,四十年月為國平易近黨高級將白崇禧宅邸。因為建筑的外墻與直上二樓陽臺的年夜理石螺旋形樓梯都呈白色,所以又稱“白宮”。新中國成立后,曾為滬上國畫名家云集的中國畫院,六十年月又成為培育越劇新秀的越劇院,此刻是越友酒家。
12、高安路(高恩路)18弄20號
建于1939年。中國聞名實業家榮德生舊宅,現為徐匯區少年宮。1946年4月25日,在高恩路胡衕口,發生了顫抖上海的綁票案,榮德生被綁33天才破案。綁匪的贖票金額開價50萬美元,而最終官方的破案費用卻高達60多萬美元。1949年,榮家之子榮毅仁又遭官綁,被勒索去金條一根,美金5000元。榮德生家屢次被榨去錢財,對國平易近黨政府失蹤望之至,上海解放時,毅然選擇留下加入培植新中國。
13、陳毅市長故宅
余慶路(愛棠路)190號,該建筑分主樓和附樓,主樓三層,附樓原二層。主樓進口處經由過程柱子架空一角,形成進口門廊。建筑形體精練,外立面無過多裝飾,根基呈現現代建筑氣概。柱身的幾何裝飾圖案及室內樓梯鑄鐵幾何花式欄桿則浮現了裝飾藝術派的影響。
14、岳陽路(祁齊路)1號,美孚買辦及沙遜故宅。
二層建筑,坡屋頂。南向有天臺,中心呈半圓形凸起。底層墻面隱約可見壁柱。主體部門墻面一層為紅色清水磚墻,二層為黑色涂料拉毛,基座虎皮石砌筑。局部門窗洞圓拱券形,楣窗部位用紅磚砌筑成席形圖案,顯示了北歐磚藝的氣概
其他公寓里弄
密丹公寓,武康路(福開森路)115號,建于1931年
武康路(福開森路)393號,初建于1912年。黃興曾棲身于此,且逝世于此,故名黃公館
愛麗公寓,康平路(麥尼尼路)182號,建于1934年。以衡宇設計師之女愛麗命名
開國公寓,開國西路(福履理路)394號。建于1935年。曾名德國太子公寓、道斐南公寓。
武康年夜樓,淮海中路(霞飛路)1836-1858號,武康路(福開森路)口。建于1924年,原名諾曼底公寓。上海市優異近代呵護建筑。鋼筋混凝土結構,八層公寓,樓高30米,建筑面積9275平方米,1953年以路名命名為武康年夜樓
林肯公寓,淮海中路(霞飛路)1554號-1568號,解放后更名曙光公寓
淮海年夜樓,淮海中路(霞飛路)1300~1326號,位于淮海中路與常熟路(善鐘路)轉角處。原名恩派亞公寓(EmpireMansions)。建筑師為凱泰建筑師事務所黃元吉
淮海公寓,淮海中路(霞飛路)1202號。建于1935年,原名蓋司康公寓,又稱萬國儲蓄會年夜樓
衡山路(貝當路)534號。建于1934年,原名畢卡地公寓(PicardieApartments),現為衡山賓館
開文公寓,衡山路(貝當路)525號,別名“凱文公寓”(CavendishCourt)。建于本世紀30年月初期,約1934年擺布。設計者是那時上海最年夜的設計機構公和洋行
西湖公寓,衡山路(貝當路)303-307號、高安路(高恩路)48號。原名華盛頓公寓
回復公寓,回復中路(辣斐德路)1331號,別名黑石公寓、花旗公寓
回復西路(白賽仲路)44弄1—7號,建于1936—1948年,原稱“玫瑰別墅”、“七間房”,由7座氣概近似的小室第組成,有一處曾是孫中山之子孫科的私人房產,其外室蘭妮曾經棲身
開國西路(福履理路)365弄5號,建于三十年月初,為已故噴香港船王董浩云昔時在上海的一處私宅現任噴香港出格行政區行政長官董建華即于1935年9月出生于此,并渡過童年和少年時代,直到1949年才隨父分開上海前往噴香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