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實證主義馬克思主義的主要創(chuàng)始人為意大利學者德拉-沃爾佩和他的學生盧西奧·科萊蒂。從總體上來看,這一學派的方法論根植于邏輯實證主義。 這一學派主張,一切無法得到經(jīng)驗和邏輯證實的命題,都是毫無意義的,因此,哲學最主要的任務就是要清除一切形而上學的謬論,恢復邏輯實證的科學方法論,結果,在拋棄黑格爾形而上學本質的時候,也把馬克思的歷史本質論一同拋棄了。 第二,他們認為,所謂的科學只能是“自然科學”意義上的科學,即符合邏輯思維規(guī)律或經(jīng)過經(jīng)驗證明,主張用自然科學的實證方法來研究馬克思的哲學。 第三,既然他們的目的在于證明馬克思哲學的“科學性”,因此,如何揭示馬克思哲學方法與自然科學方法之間的同質性,就成為他們理論研究的核心任務。于是,在他們的視域中,馬克思哲學的革命意義更多地被局限于方法論和認識論之中。 第四,這也是與邏輯實證主義不同的地方,邏輯實證主義更多地強調對句子的語法結構的語義學分析,這是一種形式主義的技術決定論,它會過分放大數(shù)理邏輯和語言分析的適用范圍,忽視掉邏輯與經(jīng)驗內容之間的互動。 基于此,德拉沃爾佩重新引入亞里士多德的無矛盾原理和伽利略的實驗方法,力圖恢復形式與內容、理性與事實之間的均衡關系,建立一種邏輯認知學(logico-gnosecology)。 因此,在具體的實施路徑上,新實證主義馬克思主義最終落腳到亞里士多德無矛盾原理(即邏輯同一律)和伽利略的實驗方法(科萊蒂又引入康德“真正對立”的方法),以此與黑格爾的矛盾觀相對抗,最終閹割了馬克思歷史辯證法的精髓,把歷史唯物主義所強調的生產(chǎn)力與生產(chǎn)關系之間的內在矛盾斥為一種形而上學,把馬克思“抽象上升到具體”的方法論扭曲為一種“具體-抽象-具體”(假設-實驗)實證理性的循環(huán)。 最后,在對人本主義的態(tài)度上也與邏輯實證主義出現(xiàn)了較大差異,他們并不像邏輯實證主義那樣否定一切人本主義,而是力圖反對抽象的、形而上學的人本主義,比如盧卡奇、布洛赫等人的人本主義,倡導一種實證化的人本主義。 |
|
來自: 新用戶15472188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