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味之義 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腎注:人工合成的味道不算; 如何判斷水果蔬菜是好是壞?浮在水上是好的,沉下去是壞的。 有些毒藥不要怕,西藥比毒藥還要毒。自然的毒應用得當是治病不會致命。 二、五色之義 青入肝、赤入心、黃入脾、白入肺、黑入腎 三、五味之用 1、酸者能澀能收 ①烏梅本來就很酸,使用前還放醋里泡很久,下去就是澀,有收斂的功能;②汗流不止,收它;③舌頭吐出去收不回來,收它。 2、苦者,能泄、能澡、能堅 ①濕很重,苦藥可燥之;②壯陽的藥,讓軟的變硬,但固精和壯陽不一樣;③食物中毒,要把壞死的食物排出來 3、甘者,能補、能和、能緩 ①滋補的藥是甜味的;②和是什么意思?幾種不同藥性的藥的相沖突的,放點甘味的藥可使其不產生沖突;③能緩的例子:抽筋很厲害,癲癇拘急 4、辛者,能散、能潤、能橫行 ①能散,讓藥在身體里橫行無阻;什么是散劑?散有發散的意思,如感冒時發汗;②"辛藥能潤"與"苦藥能燥"相對; 5、咸者,能下、能堅 ①能軟堅,把堅硬的東西軟化,如腫瘤;②能攻下,如一個人有腎結石,用咸藥,攻下的同時軟堅 6、淡者,能利竅 ①蔬菜都是淡味的;②利竅,即能利濕; 四、陰陽之義 寒熱溫涼是氣也,酸苦甘辛咸是味也。 氣為陽味為陰,其氣厚者為陽中之陽,薄者陽中之陰也。味厚者陰中之陰,薄為陰中之陽。氣薄主發泄散表,厚則發熱與溫。味厚則泄降,薄則通竅、利滲濕。 辛甘發散為陽,酸苦涌泄為陰,淡味滲泄為陽。 輕清升浮為陽,重濁沉降為陰。陽氣出上竅,陰味出下竅。清陽發肌理,濁陰走五臟。清陽實四肢,濁陰歸六腑。 1、氣厚(陽中之陽)、氣薄(陽中之陰)、味厚(陰中之陰)、味薄(陰中之陽)。麻 Huang 、青龍,氣薄,發散;附子,氣厚;當歸,味厚,如果只吃當歸會下泄。滑石,味淡,能開竅(如小便排不出來,石頭堵著,讓小便排出),也能利濕 2、辛藥和甘藥配在一起會發散,是陽藥 3、藏紅花是淡紅的,沒什么味道,輕清升浮,到腦部去,所以血液循環很好,不會缺氧。不是川紅花,川紅花有點苦味。 4、鼻孔、嘴巴、耳朵都是上竅,大小便的地方是下竅。 五、藥之相從 1、凡藥清虛者浮而升,重者沉而降。 如辛夷花、蟬蛻(蟬的殼)、蛇蛻,很輕,風一吹就跑了,入皮毛熟地,很重,入下,入腎臟、入下焦,入骨頭等 2、味薄者升而生,如春;氣薄者降而收,如秋;氣厚者浮而長,如夏;味厚者沉而藏,如冬;味平者化而成,如長夏。 3、味厚氣薄者浮而升,味厚氣薄者沉而降,氣味俱厚者能浮能沉,氣味俱薄者可升可降。 4、酸咸無升,辛甘無降。寒無浮,熱無沉,此升降浮沉之義也。 5、凡藥根在土中者,半身以上則上升,半身以下則下降。有的藥根不在土里,還有金石礦石類、動物類的藥,不能算在此類。 6、藥為枝者達四肢,為皮者達皮膚,為心為干者內行臟腑。①如桂枝,達四肢;②黃柏取皮,達皮膚;③桂心、竹干,行內臟。達四肢時,用桂枝;治療心臟、腎臟時,用桂附。肉桂就是桂心那一塊 7、質輕者上入心肺,重者下入肝腎。 8、中空者發表,內實者攻里。枯燥者入氣分,潤燥者入血分,此上下內外之相從也。 通草、麻黃 、黃芪,中空;甘草比較密實; 夏枯草,枯燥,入氣分;熟地、當歸,入血分。 在樹木或花的頂,如辛夷花、菖蒲,能辛甘發散,能治療鼻子。蒼術在上,白術在下。鼻子化膿,要收斂,用蒼術,白術就收不到。 六、藥色入經脈 1、色青,味酸,氣燥,皆入足厥陰肝經、足少陽膽經; 2、色赤,味苦,氣焦,皆入手少陰心經、手太陽小腸經; 3、色黃,味甘,氣香,皆入足太陰脾經、足陽明胃經; 4、色白,味辛,氣腥,皆入手太陰肺經、手陽明大腸經; 5、色黑,味咸,氣腐,皆入足少陰腎經、足太陽膀胱經。 1、有些藥打成粉,暴露在空氣中,會把濕氣吸進來,變成石頭了、很硬。 2、手厥陰心包、手少陽三焦通于足厥陰、足少陽 3、厥陰主血,入肝經血分的藥,入心包;少陽主氣,入膽經氣分的藥,入三焦;命門相火,散行于膽、三焦、心包,命門并入心包。 4、藥有相需者,同類而不可離者;相使者,我之佐使也;相惡者,奪我之能也;相畏者,受彼之制也;相反者,兩者不合也;相殺者,制彼之毒也。注:不要墨守成規,必需要用那就用,倪師是最皮的,我們也要學倪師 七、五臟補瀉之義 1、肝苦急,急食甘而緩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以辛補之,以酸瀉之。 ①肝主筋,肝最討厭的就是拘急(抽筋),抽筋是非常痛。抽筋時吃甜的可以緩解,比如香蕉。甘草也可,不過現在大陸禁止采甘草。如果實在什么也沒有,用針灸也可,針陽陵泉(筋會陽陵) ②木不能太茂密,要經常剪枝。木疏一點,太陽才能進來,果實才會更甜。疏散木(肝)可以用辛藥。 2、心苦緩,急食酸以收之;心欲軟,急食咸以軟之,以咸補之,以甘瀉之。 ①心苦緩:心臟速度不能太慢,太慢了熱量不夠。心臟搏動的標準速度是一吸四至。若一吸三至(跳的慢了)可用酸藥收斂;②心欲軟:軟的意思的心里有很多津液,很有彈力。心不能太硬,心臟就完了。如引擎里沒有機油也沒有水箱,完了。如炮附子(咸藥)可補心。 3、脾苦濕,急食苦以燥之;脾欲緩,急食甘以緩之,以甘補之,以苦瀉之。①脾最討厭的就是濕,如舌頭很黏、舌苔很厚都是濕的表現,以苦藥燥之;②肌肉抽痛,手不能伸長,以甘緩之 4、肺苦氣上逆,急食苦以瀉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以甘補之,以苦瀉之。 ①肺最討厭的是上逆,正常人的氣應往下沉。上逆:吸氣,氣不下,呼吸很短促,用苦藥來降氣;②肺與大腸互為表里,肺有問題時下利嚴重,或是流汗很多,可用酸藥收它。 5、腎苦燥,急食辛以潤之;腎欲堅,急食酸以收之,以酸補之,以辛瀉之。 ①腎最喜歡的是濕熱,腎不喜歡燥。津液不夠,會燥,用辛藥潤它; ②治療腎臟病時,用咸藥,如牡蠣、龍骨、附子;用苦藥補腎,如黃連、黃苓;補腎精的藥,如苑絲子(大陸禁采)、覆盆子。精是子,用子類的東西,如根苗花果的子可補腎精。 八、六淫主治 1、風淫主內,治以辛涼,佐以苦甘。以甘緩之,以辛散之。 ①怎么知道風在里面?風的癥狀是游走不定,比如痛的部位游走不定。 ②甘藥讓痛減緩,辛甘發散。 2、熱淫于內,治以咸寒,佐以甘苦。以酸收之,以苦發之。 ①內熱很重的人,晚上睡覺都不用蓋被子。如有人發燒高熱,用寒藥,如石膏、犀牛角;②若用寒藥治不了了,用咸藥,咸藥都是陽藥,熱力很強的藥,熱極生寒,附子也是熱藥;③熱太過,汗流不止,用酸藥收斂;若病在里,需要發散時,用苦藥發散。 3、濕淫于內,治以苦熱,佐以酸淡。以苦燥之,以淡泄之。 ①出現濕,一般會看到寒,尤其在關節上的癥狀都是寒濕(濕熱也有,但是是在體內)。寒濕時,去濕的藥都是苦味的,去寒的是熱藥;②苦藥燥它,濕會排出,熱藥讓濕融化。融化排出后要用酸藥收集,把濕從四肢末梢收集回體內;③淡味的藥滲泄,通過小便排出去。 4、火淫于內,治以咸冷,佐以苦辛,以酸收之,以苦發之。 ①如何區別火與熱?火在燒,為火;離火有段距離,溫度比較高,為熱。舌苔黃而干、甚至裂開,為火;舌苔黃而濕,為熱。 ②火淫入內例子:大便帶血。先血后便(內痔)、先便后血(外痔)、便血同時(大腸炎) 5、燥淫于內,治以苦溫,佐以甘辛,以苦下之。 ①燥的時候要潤燥,但苦藥可增燥,苦藥可攻下,排泄出來。②然后用甘藥滋潤它。③用辛藥是把燥氣發散出來。 6、寒淫于內,治以甘熱,佐以苦辛,以咸瀉之,以苦堅之。 ①熱藥,如咸藥可瀉寒, 7、此六淫主治,各有所宜,故藥性須明,而施用貴審也。六淫主治有個概念就行了,臨床上多看幾次就會了。 九、五行相生 虛則補其母,實則瀉其子。子能令母實,母能令子虛。入肝的藥,對心腎都有作用;入脾的藥,對肝脾都有好處。 十、五行相克 1、酸傷筋,辛勝酸;苦傷氣,咸勝苦;甘傷肉,酸勝甘;辛傷皮毛,苦勝辛;咸傷血,甘勝咸。 酸辣湯,加酸可減少辣味,加辣可減少酸味;筋有問題,切忌勿食酸。 2、酸主收斂,斂則筋縮,苦能瀉氣,辛能疏散肌理,咸能滲泄。 十一、五病所禁 酸走筋,故筋病勿多食酸,筋得酸而拘急,收引益盛; 苦走骨,故骨病勿多食苦,骨得苦則陰益盛,令人重而難舉;甘走肉,肉痛勿多食甘,肉病得甘則壅氣,臃腫益甚; 辛走氣,氣病勿多食辛,氣的辛則散,而益虛; 咸走血,血病勿多食咸,血得咸則凝澀,而口渴也。臃指腹部; 百日咳、氣喘、咳嗽,不要吃辣的; 血得到鹽會越來越凝澀,讓人口渴。心臟科的醫生說吃阿司匹林可預防心臟病,腦科的說吃阿司匹林會導致腦中風。阿司匹林說酸藥,主收斂,找不到血管。老鼠藥(香豆素類)可稀釋血液,讓人口渴。 腎臟功能恢復的標準:嘴巴里好像地上一個洞被打破了,水不斷地冒出來。腎臟功能越差,越口渴,可吃甜的,比如甘蔗,不要吃蛋糕冰淇淋。 十二、五味所傷 1、五味太過的表現 多食咸,則脈凝泣而變色;多食苦,則皮稿而毛拔;多食辛,則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則肉消皮厚而唇開;多食甘,則骨痛而發落。 2、中藥的命名 (1)根據外形;如人參、枸杞; (2)根據顏色:如黃連、黑參 (3)根據氣如稀簽( xilian )、香蕾( ru ); (4)根據味:如甘草; (5)根據質)如石膏、石脂、歸身、歸尾; (6)根據時節如夏枯草; (7)根據功能)何首烏 3、中藥的制作方式 (1)用火①煨:把沙土炒熟了,把藥悶在沙土里;②炙:即用蜂蜜炒,不用放油,如炒甘草;③炒:直接炒,如白術、白芍;④暇:用火烤(2)用水[①浸;②泡;③洗] (3)水火共制[①蒸;②煮]熟地采下來后,撒上米酒去蒸,蒸完后涼了,去曬干;再反復九遍。九次蒸煮,會變得很粘稠。性沉重、味厚,能增強藥力,滋補的力量會更強。 (4)酒制升提,姜制溫散如大黃,用酒制;姜半夏治寒咳 (5)入鹽走腎而軟堅,用醋注肝而收斂 (6)童便制,除劣性而降下。用童子尿制,讓本身的毒性、燥性去掉 (7)米泊制,去燥性而和中。用洗米水制,去燥 (8)乳制潤枯生血。用牛奶或羊奶,滋潤枯萎的東西 4、地道藥材 (1)有的人,如以前的廣州人香港人,把瘦瘦的黃芪根用壓機壓的扁平,然后用刀子劈起來,看起來一條方方長長的,做的很漂亮,但藥性變了 (2)四川的柴胡最好,但到別的地方柴胡都經過炮制 |
|
來自: 微信用戶fda2sg > 《中醫哲學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