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做一個會聽勸的人 在這本書里看到了凡先生是一位會”聽勸“的人。孔先生說他該考學他就去考學,云谷禪師告訴他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可以通過自己的福報改命,他就聽過云谷禪師的教導,去行善積累福報,最終打破了孔先生給他框定的命數(shù),實現(xiàn)了自己更多的價值。 聽勸既讓了凡先生對自己的人生失去了原本的熱情,又讓他重燃了對生活的熱愛。聽勸本身沒有對錯,它也包含了謙虛,一個謙虛的人才聽得進勸。只是在聽他人給自己的建議和評價時,我們也要帶著思考去聽,哪些聲音對自己有幫助,哪些實則無益。 2.默默做好事積累陰德 做了好事沒必要高調(diào)地炫耀弄得人盡皆知,自己心里知道就好,保持謙虛,積累陰德,老天都會看在眼里。積累陽善會帶來世間的名聲,但名聲也只是一時的榮耀,如果在為人處世的其他方面做不到名副其實,這個名聲也是虛假。 不能為了這些虛緲的東西才去行善,而是發(fā)自內(nèi)心地去幫助他人,做好事不留名。就算和他人分享自己做過的善行,也是本著希望他人也可以行善的心去分享,而不是為了彰顯我是個大善人。 3.心無雜念地做事 云谷禪師告訴了凡先生寫符的秘訣就是心無雜念。寫符時要把一切雜七雜八的掛念全部放下,放開去寫,在物我兩忘的境界里,一筆揮成,毫無顧慮,就能寫出一張靈驗的符。 我想不僅僅是寫符如此才靈驗,做任何事,只要在一個非常安定的狀態(tài)下,心無雜念,沉浸其中,全身心投入去做那個當西該做的工作,事情的結(jié)果都不會太差。助人亦是如此。心無雜念地行善,種子開花也會異常快速。 4.真切行善一件可抵萬功 書里了凡先生分享了一個故事,就是有一回他許愿行善一萬件,但因為公務繁忙,抽不出太多時間來做一萬件善事,于是很苦惱。結(jié)果他夢見有個神人告訴他減免老百姓交糧的數(shù)量,就能抵上一萬件好事。于是他就照做,并且把這件事告訴禪師,禪師說只要行善的心真誠而迫切,一件善事確實可以抵得上一萬件善事。 對于這一點我自己也是深有體會,雖然那時候不知道發(fā)心純善可以抵一萬功,但切切實實感受到越忘我約真切地幫助別人種下的種子開花速度特別快,果實也非常大。我的繪本館就是這么種出來的,后來實現(xiàn)月入過萬也是因為自己給出了1000塊,從未想過要把這10000要回來,結(jié)果就10倍多地回流回來。因此,保持純良的初心是行善的關(guān)鍵。 5.學會真正改過 這一次讀留意到改過有三種,一種從事情本身去改,一種從道理上去改,一種從心性上去改。稻盛和夫先生常說修煉心性,我想應該和了凡先生的心性有一定的相似之處。 作為一個凡人,我們很難避免犯錯,犯了錯不可怕,只要能改就善莫大焉,只不過改有三種程度,一種是表面的行為上去改,一種是想明白其中的道理知道自己哪里錯了,最厲害的就是心靈深處去根治,培植善良的心,每時每刻保持正念,不讓邪念找上來。 從心念上很難一下子改過來,也要允許自己慢慢來,從行為和道理上先去改過,不斷對自己保持覺察。 6.省察自己的起心動念 每做一個決定之前、開始做一件事之前,都先檢查一下自己的念頭,做這件事是為了什么,反復問自己做這件事是否出于公心,是否真的利于他人。如果有雜念,先把雜念清除。 7.行善也要注意對公眾的影響 在《論語》里面也有提到,行善不應該只看行為本身,還要看這個善行是否會有弊端。不僅僅是我們設計人生要有長遠的眼光和計劃,行善也是如此。行善也不能只看個人得失,如果做了一件事對很多其他人造成負面的影響,這就不是真正的好事,反而是做了壞事。 這是自己之前所未曾注意到的,也從來沒想過我做一件好事是不是會對別人造成不好的影響。做好事也需要考慮周到,眼光長遠。 8.把行善變成習慣 有一天共讀的時候有小伙伴提出對書里提出的“一心清凈”有疑問,幫助別人時做到向內(nèi)看不到自己,向外看不到所幫助的人,向中間看不到所布施的財務。我的理解是這是一個超級高的境界,助人已成習慣很自然,就算是在助人也不覺得是自己特意在行善,而是本就該做的事,想呼吸一樣平常自然。把助人變成習以為常,是我要修煉的方向。 9.行善也要有明確的目標 從接觸金剛智慧以來就一直有在踐行種子法則,多去做好事種好種子,但從來沒有像了凡先生一樣非常明確地要發(fā)愿行善3000,有一個明確具體的行善數(shù)字。 這一次閱讀突然意識到了這一點,我需要定下更清晰的行善目標,在一段特定是時間內(nèi)做明確的多少件好事。有了清晰的行善目標,對于實現(xiàn)自己想要的東西,以及做到一定數(shù)量的好事有了更多的動力和清晰感,對于愿望的實現(xiàn)也有了更多的信心。行善也是越清晰越有力量。 10.開啟自己的智慧,結(jié)交智慧之人 了凡先生在書里說了這樣一句話:“凡天將發(fā)斯人也,未發(fā)其福,先發(fā)其慧。此慧一發(fā),則浮者自實,肆者自斂。”這句話的意思是:凡是上天要使某個人發(fā)達,在還沒降福給他時,會先開啟他的智慧。這種智慧一旦開啟,浮躁的人會變得沉穩(wěn),放肆的人會變得內(nèi)斂。 如果你覺得自己還沒有享到上天的福,一定是自己還不夠有智慧。我們無從知道老天會如何開啟我們的智慧,我們自己也要去開啟自己的智慧,保持謙虛好學,讓自己的心性更沉穩(wěn)內(nèi)斂,多行善積累陰德。 想要自己的生活可以越來越好,也要多向智慧的人靠近,向他們學習請教。如此,說不定哪天老天就給自己開了智慧,改了自己的命運。 這本書雖然短小,但書里的智慧無窮,值得我們反復閱讀,并且落于實踐。以上分享的10點收獲也只是其中一小部分,其余的就交給各位自己品讀和感受吧。閱讀的樂趣需要自己親身體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