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魏征和李世民很感興趣的小伙伴們,趣歷史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魏征究竟有何魅力被李世民重用? 對李世民來說,武德舊臣治國理政的水平確實很一般,他是有偉大理想的皇帝,也想干出一番事業,自己牛不算真的牛,他需要一批能臣干將,能夠在關鍵時刻為他出謀劃策。因此,貞觀一朝的權力還需要繼續洗牌。 貞觀元年(627)八月十九日,侍中高士廉被人舉報隱瞞信息,李世民將他罷免。九月十二日,中書令宇文士及被降職為殿中監,御史大夫杜淹參與朝政。 貞觀二年(628)正月,某位大臣給李世民遞了個秘密奏折,狀告長孫無忌權力太大,又是皇帝的親戚,很容易形成外戚專政的局面。 客觀地說,朝臣們也不是故意挑事兒。唐代立國之初,制度還不完善,朝廷大事由皇帝和幾個開國功臣說了算。就拿中央政府的編制來說,尚書省除了左右尚書仆射、六部尚書之外,下面全是跑腿的屬下。至于六部侍郎、侍中,截至目前,朝廷并沒有設置這樣的崗位,因此宰相集權的現象非常嚴重! 不過,李世民非常豁達,他將告狀的奏折拿給長孫無忌,安慰道:“小舅子啊,朕對你沒有絲毫的懷疑,朕擔心和你之間產生隔閡,這才把奏折給你看!” 不僅如此,李世民以為朝臣在搞政治斗爭,因此在開朝會的時候公開表態:“朕最信任長孫無忌了,你們這些朝臣就不要瞎吵吵了!” 長孫無忌是個聰明人,李世民越是這樣,他越覺得不安。事后,長孫無忌遞交了辭職書,還讓長孫皇后勸說李世民,這才從尚書右仆射的位置退了下來。 貞觀三年(629)二月,也就是李淵交出太極宮的控制權,裴寂被李世民打壓之后,秦王府的勢力開始走向了前臺。李世民下詔:任命房玄齡為尚書左仆射,杜如晦為尚書右仆射,尚書右丞魏征為秘書監,參與朝政。 房玄齡和杜如晦就不用多說了,魏征的戲份必須給足了。 魏征(580—643),鉅鹿(今河北省邢臺市巨鹿縣)人。 ![]() 魏征的老爹做過小官,可后來家道中落,清貧得一塌糊涂。出生在這樣的家庭,魏征別無選擇,只能種地,或者干點兒小買賣糊口。有趣的是,魏征雖然是個窮二代,可是對耕田種地毫無興趣,他始終覺得,自己應該有一顆大志,夢想著有朝一日能夠飛黃騰達,光宗耀祖。 夢想可以有,可日子還是得過下去,現實還是得面對啊!壯志未酬之前,魏征只能在家里混吃混喝,做個五谷不分、四體不勤的啃老族,到后來覺得不太好意思,于是找了個道觀,出家為道士,一來讀書方便,二來吃公家的糧食。 起初,魏征和大部分普通青年一樣,空有一番雄心壯志,認為天生我材必有用,可就是不了解自己該干什么,能干什么。魏征在找不到人生方向的情況下,不得不博覽群書,慢慢充實自己,后來發現天下開始大亂,于是學習蘇秦和張儀,把縱橫之學搞得爐火純青,在當地算是小有名氣。 有能力很重要,可是想要發達,也得有人生機遇啊。 隋末天下大亂,武陽郡丞元寶藏也起兵造反了,他聽說魏征飽讀詩書,才華橫溢,因此向魏征發出邀請,希望他擔任典書記一職。說白了,就是元寶藏軍中的專職秘書,專門負責起草軍中的文書,收發機密文件。 元寶藏雖然是個名不見經傳的人物,可對魏征來說,典書記卻是一個難得的鍛煉機會,每次老板交給他任務,魏征都會拿出十二分的態度去完成。 沒過多久,一個改變魏征命運的機會悄然降臨了。 當時,瓦崗軍的李密混得風生水起,成了中原地區的頭號人物,元寶藏于是讓魏征寫信,表示要做李密的屬下。據史料記載,當時不少起義軍都給李密寫了信,可唯獨元寶藏的信件讓他印象深刻,文辭華麗不說,馬屁拍的恰到好處。 有一天,李密和元寶藏閑聊,無意間談到了這封信,李密先是高度贊揚了這封信的水準,隨后問道:“元老弟,這封信是不是你的手筆?” 得到大老板的夸張,元寶藏自然很得意,可他并沒有厚著臉皮說假話,他在關鍵時刻頂了魏征一次:“這是我軍中的魏征所寫!” 有時候,領導的一句話就可以決定你的命運。 李密很賞識魏征的才華,因此強行將魏征挖了過去。當時,瓦崗軍是最豪華的造反集團,對有理想、有抱負的魏征來說,無疑是最好的就業機會,在奔前程的路上,應該馬不停蹄啊!據史料記載,魏征剛入職沒多久,就針對當時群雄逐鹿的局勢,給李密上了具有戰略意義的“十策”,可謂是道道見血啊。 遺憾的是,李密是個志大才疏的人,他總以為自己是最牛的,至于魏征的建議,呵呵!更何況,李密招攬魏征并不是因為他的謀略出眾,而是他的文采非比尋常,在李密的眼里,魏征只是個秘書,秘書就得干秘書的活兒。至于戰略,那是李密和軍中的高級謀士應該操心的事兒。 魏征吃力不討好,反倒讓李密對他喧賓奪主的行為心生不滿。 魏征有自己的雄心,他投奔李密,并不是為了混日子,為了出人頭地,魏征沒事就喜歡拉著李密的團隊分析局勢,暢談瓦崗軍的前景。 然而,瓦崗兄弟都是農民和流匪,和魏征根本就不是一個層次,魏征和他們對話,完全是對牛彈琴、雞同鴨講。這一時期,魏征過得非常壓抑,可他并沒有跳槽,畢竟瓦崗軍是最大的造反組織,離開李密,魏征還能去哪兒? 后來,李密和王世充在洛陽城下進行最后的對決,李密占據洛口倉,錢糧充足,軍勢浩大,王世充占據洛陽,錢多糧少。 魏征興致高昂的諫言道:“老板!我們應該堅壁清野,坐等王世充的軍糧耗盡,到時候他必然會主動出擊,我軍以逸待勞,一戰可定天下啊。” 瓦崗軍長史鄭颋潑了一盆冷水:“你這是老生常談。” 魏征的肺都快氣炸了,就事論事,干嗎要進行語言攻擊啊,魏征怒吼道:“這明明是奇謀妙計,為何說是老生常談?” 很遺憾,沒人接他的話茬。 魏征在軍中根基不深,不受李密的待見,又遭到同事們的圍觀吐槽,日子過得非常艱難。可即便如此,魏征還是兢兢業業,死守著行政秘書的崗位,一直到李密兵敗洛陽,魏征才和李密一起投降了李淵。 在李淵的眼里,李密還是很有江湖地位的,他收編李密,一來是要把海納百川的政治姿態做足了,二來是要控制住李密的行動自由,讓他失去翻身的機會。 ![]() 在長安的這段日子,李密很不受李淵的待見,魏征也受到了牽連,很長一段時間內都無事可做。魏征想了想,不能眼看著自己的青春年華蹉跎殆盡啊,于是私下給李淵上奏,希望能夠前往山東,招降造反派的勢力。 在李淵的眼里,魏征是個毫不起眼的公務員,為了不打壓魏征的工作積極性,李淵給他賞了給秘書丞的頭銜,讓他前往黎陽招降李密的舊部徐世勣。事實上,魏征的招降工作非常順利,可就在徐世勣答應歸降之際,竇建德率軍南下,奪了黎陽倉不說,還生擒了徐世勣和魏征。 竇建德比李密愛惜人才,他得了魏征,立馬給了個高級官職:起居舍人。 起居舍人是記錄皇帝一言一行的文官,級別不高,卻能接觸很多機密,而且長期混跡于皇帝跟前,做宰相是遲早的事兒。當時,竇建德混得風生水起,魏征也跟著水漲船高,可就在魏征走向人生巔峰的時候,一個人出現了。 不錯,此人就是魏征的終極老板,秦王李世民。 竇建德被滅之后,魏征的地位非常尷尬。想想看,明明是朝廷的大臣,卻做了敵人的起居舍人,如今新東家倒閉,又得找老東家混飯吃,多尷尬啊。 魏征表示自己很迷茫,前途一片黯淡啊! 據史料記載,李淵已經忘記了魏征的存在,李世民似乎也對他不太感冒。不過,太子李建成卻對魏征的才華很感興趣,就在魏征落魄潦倒的時候,李建成拋出了橄欖枝:聘用他為太子洗馬,來太子府,以后管吃管住。 太子洗馬可不是給太子洗馬的官員,文言文中的“洗”通“先”,意思是太子的馬前向導,也就是太子的主要參謀。不過在唐代,太子洗馬主要管理太子宮的圖書,官居從五品,雖然做的事兒不咋地,可畢竟是太子的人,發展潛力不可估量!有了這層期許,魏征干活自然更加賣力。 李建成是誰,人中龍鳳,氣度不凡啊,魏征自然不需要教他如何做人,魏征的工作就一個:盯著秦王府,盯著那個野心勃勃的李世民。在魏征的眼里,李建成各方面都比李世民要卓越,唯獨軍功不如李世民,因此平定劉黑闥的時候,魏征勸李建成找老爹要帶兵的機會,最終建立功業,壓制住了秦王府的勢頭。 遺憾的是,太子府和秦王府為了爭奪最高權力,最后變得勢同水火,陰謀詭計已經滿足不了大家的胃口,雙方劍拔弩張,打算大干一場。魏征已經預感到局勢恐怕會徹底失控,因此勸李建成早點動手除掉這個野心勃勃的二弟,可李建成心慈手軟,一直沒有動手,直到最后的玄武門之變。 李建成被殺,魏征的去向自然受到了許多人的關注。 李世民找來魏征,問道:“你為何要離間太子和我的關系?” 這話問的,實在是有傷魏征的智商,秦王府和太子府天生就是敵對的,還需要他去離間嗎?魏征不想糾結這個問題,于是不卑不亢地回答道:“太子如果聽從了我的建議,就不會有今日之禍!” 客觀地說,李世民打敗竇建德之后,確實沒有注意到魏征的存在,可與太子府相斗的這些年,魏征的能力和才華慢慢為人所知,李世民是有耳聞的。如今,魏征當著死敵的面,居然敢放出豪言,無所畏懼,就這樣的硬骨頭臣子,李世民表示,有多少,他就想要多少。 ![]() 李世民豪氣干云:“魏征,本太子不殺你,而且要重用你!你就委屈一下,先做個太子詹事主簿吧。” 詹事主簿隸屬于太子詹事府,匯報對象是太子詹事,而太子詹事則是太子府的大管家,管著所有的人和事,魏征身為大管家的秘書,屬于二線預備隊員。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