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喜歡掏耳朵嗎?
也許很多人都沉迷于掏耳朵帶來的“爽”感,把挖耳勺或棉簽,伸進耳朵里掏一掏,每一次觸碰都能帶來一陣酥麻,讓人欲罷不能~

但你知道嗎?耳朵雖然只是一個小器官,但卻有著大作用,不僅“負責”聽覺,還有平衡和定位的功能。掏耳朵這樣看似隨意的動作,可能會讓耳朵很受傷。
01、女子愛掏耳,患上“迷路炎”
30多歲的童小姐,身體狀況一直不錯。但兩個月前,她開始每天出現頭暈、嘔吐等狀況,后來更是路都走不穩,家門口短短幾十米路都需要家人攙扶,而且還反復摔倒。
擔心是腦部疾病,童小姐來到當地三甲醫院就診,醫生發現她反復右側傾倒,詢問病史后,察覺到問題不簡單。
原來童小姐很喜歡掏耳朵,還經常用溫水洗耳朵,也因此右側耳朵患上中耳炎,手術后沒幾天就開始出現頭暈嘔吐,行走困難,走著走著就會偏向右邊,而且還反復摔倒。
醫生告知這是迷路炎表現,與她經常掏耳朵和沖洗引起中耳炎有關,經過抗生素治療,童小姐的癥狀有了改善。

02、男子頻繁掏耳,聽力嚴重受損
43歲的曾先生非常喜歡掏耳朵,每天洗完澡,他都喜歡用棉棒掏一下,不然就覺得全身不自在。最近曾先生經常出現耳鳴,網上搜到“大蒜切片放在耳道可以殺菌,治療耳鳴”,于是開始每天把蒜片放到耳朵里。
放了幾天后,他感覺自己耳鳴沒有改善,反而聽力下降并伴有耳痛,滴了耳藥水也不見緩解,于是到醫院耳鼻喉科就診。
結果發現,曾先生患有真菌感染導致的外耳道炎、中耳炎。醫生告知曾先生,經常反復挖耳道,破壞了耳道環境,導致菌群失調,所以造成了這次的感染。

你有沒有發現,有些人經常掏耳朵,甚至越掏越想掏……為什么掏耳朵會讓人欲罷不能?
我們的耳道神經密布,掏耳朵的動作刺激耳道末端的神經,促進大腦分泌多巴胺,從而產生了一種讓人著迷的“爽”感。
此外,在掏耳朵的時候,我們會產生一種自發性知覺經絡反應,又稱為“顱內高潮”、“耳音”。這是一種通過觸覺或聽覺等感官刺激,讓你的顱內產生特別的刺激感,令人感到愉悅,甚至欲罷不能。

掏耳朵雖然“爽”,但用力不當可能會造成以下幾種危害:
破壞耳道,增加細菌感染:耳道的皮膚非常嬌嫩,頻繁掏耳朵,會造成耳朵接觸摩擦,從而損傷耳道,一旦耳朵進水或感冒,就容易引起中耳炎。
耳屎深推,引發耳垢栓塞:用棉簽掏耳朵,會讓耳朵里的耳垢越推越深,長期積累,就會形成耳垢栓塞,引起耳痛、耳脹、眩暈等。
損傷鼓膜,影響聽力:鼓膜是一層非常薄的膜,厚度僅有0.1毫米,如果用力不當,傷及鼓膜,導致穿孔,很可能會影響聽力。

耳朵時不時會發癢,很多人以為是耳屎積累導致。我們耳道形狀就像的一個“S”形彎曲管道,且神經分布豐富,這也構成了我們耳道敏感,容易發癢。但除了耳道排泄物刺激,耳朵里面癢,也可能與疾病有關:
過敏反應:耳朵局部皮膚濕疹,多見于嬰幼兒,由于皮膚接觸母乳刺激導致。也有部分過敏性鼻炎,可能出現鼻子發癢,上腭發癢的同時以及耳道發癢。
細菌、真菌感染:外耳道被金黃色葡萄球菌、鏈球菌等細菌慢性感染,或是被真菌感染,耳道環境較為潮濕,就容易引發局部皮膚發紅、發癢,甚至有膿性分泌物出現。

外耳道濕疹:由多種內外因素引起的,發生于外耳道內的變態反應性多形性皮炎。其發病誘因可能涉及接觸物、藥品、肥皂、食品等,此外,局部的炎癥刺激和感染也可引起外耳濕疹。
耳內存在螨蟲:我們頭部容易接觸到的居家用品,包括枕頭、枕套、床單等,如果不注意清潔,就會可能會滋生螨蟲,螨蟲進入耳道結構,則可能引起耳部瘙癢。

雖說耳屎是耳道的分泌物,但它并非“屎”,并不是身體“廢物”。
耳道中適當有耳屎,可以幫助阻擋灰塵,還可以緩沖聲波對耳朵的刺激,以及讓耳道保持濕潤,抑制真菌的生長。更何況,大部分人的耳屎,都可以自行排出,比如打噴嚏、吃飯,就會隨著下頜的運動,悄悄從耳道溜出來,是不用刻意去掏耳朵的。

如果實在不適,或已經養成掏耳朵的習慣,如何正確掏耳朵?
掏耳朵時,應先洗干凈手,以免將細菌等帶入耳朵,然后將醫用消毒棉簽浸透溫開水后稍稍擠干,放進外耳道內,并且朝一個方向輕輕旋轉,將耳屎帶出。
如若不能正常排出耳屎,則需要借助專業醫務人員幫助,進行操作。一般會通過鉤取,用一個特殊的器械“耵聹鉤”,將耳屎鉤取出來;或是沖洗,用大的注射器抽取生理鹽水,沿著外耳道壁沖洗,把耳屎“洗出來”;以及吸出,先用藥品軟化耳屎,再用吸引管伸入耳道把耵聹吸出。

總之,耳屎不是什么“排泄物”,大家最好不要自己掏耳朵。如果感覺耳屎增多,或是感覺耳朵疼痛、聽力減退,千萬不要亂掏,應及時就醫處理。
參考資料:
[1] 《耳朵里面經常癢癢的,卻什么也掏不出?或許是這4個原因在作祟》.騰訊醫典.2020-01-10
[2] 《外耳濕疹是什么?又該怎么避免和治療?》.中華臨床免疫和變態反應雜志.2021-03-18
[3] 《注意!掏耳一時爽 掏耳不當危害多》.新華社.2020-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