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來給大家講講固澀劑。 固澀,顧名思義它是用于收斂的,固澀的。因此在臨床上這一類的方子主要用于治療滑脫不禁這一類的病證。 那么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的基本的物質包括:氣、血、津液和精。如果這些物質出現了滑脫不禁,丟失的現象。那我們就必須把它固澀住,以防止它的進一步流失。 今天我首先給大家談到的是固表止汗劑。那么既然是固表止汗的,那么它就是用于治療自汗或者盜汗的。 什么樣的原因形成的呢?且聽我慢慢往下講: 《內經》里邊講:陽加于陰謂之汗,這講的是一種正常的出汗的現象。那如果這個人動不動就會出汗,或者說有時候晚上出汗出得很厲害。這是因為什么呢? 我之前給大家也講過:氣虛了就會出汗,陰虛了就會出現盜汗。所以固表止汗的方子,它常常用于表虛衛外不固;或者說陰液不能內守,這樣發生的自汗和盜汗的現象。 我今天首先來看第一個方子:牡蠣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它就是專門針對這一類的患者而設的方子。 比如說這個人平時白天出汗就多,而一到晚上睡覺以后,出汗出的就更多了。我們把白天出汗叫自汗,晚上睡覺以后叫盜汗。 這個患者自汗、盜汗都有,而且汗出的還很多。那我們該怎么辦? 我接著往下分析: 大凡出現了出汗、自汗,當然我們指的是異常的、病理狀態的。一般都是由于衛外不固而導致的。 營氣行于脈中,衛氣行于脈外。衛氣行于人體的肌表,不僅僅是一個防御的作用,它還對我們的肌表有著固攝性的作用。 由于它的固攝,所以汗液就不能隨隨便便地走了。在運動的時候或者說天氣熱的時候,這是一種正常的生理性的汗出。 那么如果說我們的體表不固了,沒辦法把體內的津液固攝住,津液就會流失掉。因為津液是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非常重要的物質。 你把它流失掉,一定會導致人體臟腑機能的失常。所以如果說衛外不固了,經常的出汗,而且出汗出得比較多,那它一定就會導致機體陰液的耗傷。 我們剛才說了津液是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的物質。中醫學認為:人是以五臟為中心的一個整體觀。五臟六腑,每一個臟腑它都有著自己的氣、血、津液,陰和陽。所以當陰液耗傷的時候,一定會導致相應的臟腑,它的陰液不足。 汗為心之液,所以當大量的汗液丟失,傷及人體陰液的時候,那直接影響到的就是心陰。那心的津液不夠了,心陰也就不足了。 人的整體的陰陽是平衡的。某一個臟腑的陰陽,在一定的狀態下,它也是相對平衡狀態的。所以當心陰虧虛的時候,心陽它就不能被心陰制約了。陽是依附于陰而存在的,所以當心陰虧虛的時候,心陽就無所依附了。 依附不住怎么辦?它就浮起來了嘛。浮和潛是一個對義詞,所以當衛外不固,陰液耗傷的時候,就會導致心陽不潛。心陽不淺了,那就是講的是什么呢?陰液耗傷以后不能制約心陽。 心陽無所依附,而出現了一種浮的狀態,或者甚則會出現一種浮越的狀態,就把那叫做潛不下去了。 我們進一步的去分析它,當衛外不固的時候,它常常是由于衛氣虧虛而導致的。所以當衛氣虧虛,衛外不固了,津液被固攝不住了,所以就會出現自汗。 在大量出汗的基礎之上,傷了人體的陰液,導致了心陰不足。心陰不足了,陽潛伏不住了,也就是陰不能制陽了,所以就會出現汗出夜甚,就是晚上出汗出的多了,我們把它叫做盜汗。 既然心陰不足了,那么心的功能就會受到影響。心是主血脈的、心是主神的。所以當心陰不足的時候,心神它的物質就不夠了,所以心神失養了。 心神失養以后神就會不安。神不安了,輕則心悸,重則驚惕。就是這個人呢,經常會感覺到心慌,甚至突然間覺得這個心臟里邊,咯嘣咯嘣這么兩下,今天我們把它叫做心律不齊。或者說出現了過早搏動了,我們也把這叫做早搏。 神不安了,所以還會出現煩躁。當然心神不養了,不足了,患者也可以出現短氣的狀態。 再來看,患者衛氣虧虛,心陰不足,合起來叫做氣陰兩虛。那么氣陰兩虛,陰虛從舌上來看,舌就是一種淡紅色的舌,有時候你再去看看他的舌苔,他的舌苔可能有點光剝。 請注意,氣陰兩虛,和陰虛的舌還有點不一樣。如果單純是陰虛,舌體可能是瘦的。現在氣也虛了,舌頭常常是一種浮胖的舌頭。 那么從脈象上來講,氣虛推動無力,陰虛血脈不充,所以他的脈是一種細的脈,是一種弱的脈。細是由于陰虛導致了血虧,血脈不充;弱是由于氣虛鼓動無力而導致的弱。 這就是這一類患者所表現出來的病理的機制。那么通過分析患者這一類現象,患者是因為什么來看病來了,是因為白天出汗多,動則就出汗。晚上睡覺以后也出汗,所以這兩種情況我們把它叫做自汗、盜汗。 那么誰引起的? 衛外不固,氣虛了,進一步耗傷了津液了,所以疾病我們把它叫做自汗、盜汗。還不是一點,還是比較重。 誰引起的呀?衛外不固的氣虛,那么既然氣虛了,就必須益氣。益氣的目的是從外邊把衛氣固住,不要讓它在外面跑。所以這種方法我們把它叫做益氣固表。 但是現在僅僅依靠益氣固表的方法,很顯然解決不了這個問題。因為,其一時間比較長了,其二、出汗出的陰都虛了,出汗出得比較嚴重。那么在大量出汗的過程當中,氣隨著津液的丟失又丟失了,形成了一個惡性的循環. 所以現在不僅僅是要益氣固表的問題,當下之急是要把這個汗給拉住。那如何把汗液給拉住?我們需要斂陰:通過斂的,把汗收斂住,它跑不出不去了,外面不就沒汗了嗎?所以我們這種方法把它叫做斂陰止汗。 這是急則治其標的方法,現在當下之急,是一定不要讓汗液再出了。汗液已經出了這長時間了,出的很嚴重會傷陰。陰傷的基礎之上,氣隨著津液的丟失而丟失,又會傷陽。最后的結果會導致陰陽俱脫。陰陽離決精神乃絕呀! 所以急在哪?急在止汗。中醫里邊經常在講: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 以上就是整個患者的病理狀態,以及當出現了這種病理機制及癥狀以后,我們應該如何治療。 那我們用什么方子呢?牡蠣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我們來看看這個方子的構成: 煅牡蠣15g 黃芪15g 麻黃根 15g 浮小麥 15g 本方的君藥用的是牡蠣。牡蠣大家都知道是一種貝殼,生活在海里。所以它的味是咸的,咸味的就具有著澀的作用。 現在患者出汗出的止不住,止不住了我們就把那叫做滑,也叫做脫。那你滑了怎么辦?我就給你澀住。 同時它的藥性稍微偏涼一些,微寒。它的主要的作用既然能夠澀,那它就能斂,所以它具有著斂陰的作用。 牡蠣生活在海平面以下,生活在下面就具有著潛的作用,所以它可以斂陰潛陽。那么從我們中醫學上來講,當我們把陰液給固守住以后,有了陰液,那氣就有所依附了,有所依附衛氣也就不跑了嘛。 我們現在用牡蠣的是止汗的作用,這個時候我們常常用的是煅牡蠣,也就是要用火去煅它。 單純用一個斂汗行不行呢?不可以。為什么?因為還有氣虛。所以急則治其標,也不要忘了治本。所以本方的臣藥,它一定就是用了益氣固表的黃芪。在本方中,通過用黃芪來達到益氣的作用,進而讓表給固守起來,達到止汗的作用。 所以在這里,一個煅牡蠣,一個黃芪;一個治標,一個治本,合起來那就叫做標本兼治。 不要忘了,患者現在的癥狀是汗,而且出得比較嚴重。所以我們無論如何要想辦法把他的汗先止住,不要讓它再繼續傷了。那么在它的佐藥當中一定是用了止汗的,我們用了麻黃根。麻黃根是很好的一味收斂止汗的藥物。 同時由于衛外不固,傷及了津液。汗為心之液,導致了心陽不潛,所以一定要用和心相關的藥物。那么既能夠止汗,還能夠把心陽給潛下來的藥物就是浮小麥。 浮小麥可以養心陰,還可以益心氣,同時它還可以清心除煩,達到止汗的作用。 這就是牡蠣散這個方子的構成。四味藥分工明確,指向準確。用牡蠣治標斂汗,用黃芪治本固汗,用麻黃根輔佐牡蠣來止汗,用浮小麥益心、養心陰、益心氣、清心除煩。 那么如何在臨床上對它進行加減呢?
那么現在我們在臨床上把這個方子常常用到哪里呢? 病后、產后體虛汗出,植物神經功能紊亂所致的汗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