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道文化一直都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古人們對于孝道文化有著獨特的理解,他們也建立起了獨特的孝道文化禮儀。因為古人們生活在一個低生產力的年代,這也導致了醫療條件發展非常落后,因此一個小小的感冒就有可能要了他們的命,所以古人們對于死亡的態度是極其恐懼的,因為他們沒有辦法通過先進的醫療手段干預,有效的改變病癥。 但是,看到親人躺在病床上受苦受難,或者是親人早早的去世,古人們的內心也是非常痛苦的,這份痛苦讓他們生出了獨特的祭祀孝道文化。在我國古代祭祀禮儀當中有這樣一份規定:新墳三年不立碑,這句話到底是什么意思?為什么新墳不能夠立碑,它到底有什么講究? 古人們對于死亡的問題,一直有著清醒的認知,他們相信事死如事生,人的死亡僅僅是肉體的死亡,靈魂會得到永生,所以他們會如同照顧活人一樣照顧著死人,因此才生出了獨特的孝道文化。 活人有活人居住的地方,死人有死人居住的地方,墳墓是死人長埋之所,但是墳和墓是兩種物件,墳是單獨隆起的土包 ,墓指的是看不見土包的平地。 一開始,古人們還沒有建立起健全的祭祀文化,在家中有親人去世之后也只是把親人埋葬在土里,沒有明顯的土包。為了能夠有效的祭奠去世的親人,他們會在土包的周圍放置著石頭或者是木枝。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石頭和木枝丟失之后,對于活著的人來講,去祭祀已經去世的親人就有了難度,于是墳出現了。在墳出現之后,古人們又生出了新型的祭祀文化,他們說新墳三年不立碑。 現在很多的農村地區也有著類似的傳統習慣,人們只是在遵循著傳統的孝道祭祀文化,并未深刻領悟到古人們提出“新墳三年不立碑”的原因。古人們提出新墳三年不立碑最主要原因是受到了守孝文化的影響。古人們認為在家中父母去世之后,應該為父母守孝三年,為什么是三年? 因為孩子從出生之后到正式會走能跑能跳,大概需要三年的時間,零歲到三歲,父母幫助著孩子走路,那么父母去世之后,孩子也需要為父母守孝三年。在這三年里,要在心里相信去世的父母,還存活在人世間,要相信事死如事生,正是因為心中有了事死如事生的超強信念感,所以才不允許在這三年里動墳。 新墳三年之后才立碑,也是受到了風水文化的影響。在古人的思想觀念中,他們認為風水是很重要的,一個家庭,如果風水絕佳的話,那么家族的發展也會非常的順暢,家中的后人也有可能得到升官發財的機會。 古人們通過三年的時間,去檢驗墳墓的風水,如果在這三年里家里出現了一些奇怪的事情,則代表著墳墓選址不好,于是他們可以在三年之后單獨找位置遷墳,并且在此時在立碑。除了以上兩點原因之外,最重要的原因是出于安全角度考慮。 因為新墳剛剛建成,周圍的土質比較疏松,在這種情況下,一旦建立了墓碑的話,就有可能導致墓碑直接癱倒,這是非常不禮貌的行為,而且對家族的未來運勢也會產生不好的影響,所以古人寧可等三年,再立碑。 在選擇墓碑方面也是有技巧的,首先一定要選擇經久耐用的木質,有一些高門大戶人家會選擇石頭。墓碑位置的選擇也非常的關鍵,墓碑一定不能夠朝北,古人認為北風吹得人丁絕。在墓碑上會記錄著逝者的身份,墓碑文有獨特的記敘手法。 在古代,不是所有的人去世之后都能夠擁有立碑的資格的,首先早夭早逝之人是不能夠立碑的,這些人在人們的傳統觀念里認為是不能夠進祖墳的。其次,一些非自然死亡的人是不能夠進祖墳的,比如自殺的或者是被別人殺害的。 還有一些沒有子孫后代的絕戶者也是不能夠立碑的,因為這些人本身不會存在后代去祭祀,所以他們沒有必要安葬在祖墳內。祭祀文化雖然彰顯了古人們對于孝道觀念的重視,但是如今我們已經來到了文明科技的時代,在這樣一個時代里也要求我們文明祭掃。 又到了年底了,很多地區在這一期間都有祭祖的習慣,雖說一直在倡導著文明祭掃,但是大部分地區都保留著傳統的祭祀習慣,這些根植于一個時代或者是兩個時代思想中的習慣被剔除,絕不是一朝一夕間的事。但文明祭祀行動已經開啟,相信不久的未來,一些充滿著封建思想文化的祭祀習慣也會被剔除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