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下五千年,遠古時期還處于神話時代,在神話時代中孕育出了神話傳說,至今仍有許多保留了下來。 而在中國的神話里,還有著一套完整的幽冥體系。 ![]() 幽冥世界的形成幽冥世界,是指人死亡之后進入的一個陰森恐怖的世界。 在中國的神話中,幽冥世界分布于三山五岳,而昆侖、泰山、豐都則是幽都、地府、鬼城的所在之地,那里有等級森嚴的官僚體系,陰曹地府只不過是人世王朝組織的翻版而已。 冥界主神主持著終極審判,讓惡貫滿盈的賊臣貪官、作惡多端的奸商污吏,受到公正的審判,遭受無窮無盡的懲罰。 ![]() 他們同情冤魂,使之不經地獄,冤仇和釋,苦惱痊平,九幽罷對,超度往生。 他們教化民眾,安定人心,解除憂患,因此得以安坐廟堂,享受香火,禳災祈福,帶給人們以希望與平安。 幽冥世界觀念的產生,是與原始先民的思維特征和對鬼魂的情感傾向密切相關的。 眾所周知,原始先民是根據自己對自然界和自身的體驗,錯誤地認為世界萬物,人也罷,物也罷,莫不相類。 依據這種觀念,在信仰上造成人魂與物魂的同構,在巫術行為上則帶來了順勢或模擬巫術。 ![]() 鬼魂觀念出現之后,在這樣的“相似律”原則的帶動下,必然要進入這樣的考慮:既然人在一定的環境里生存,鬼魂也應該有如人一般的生存空間,這是幽冥世界觀念之所以產生的認識論依據。 在中國的神話中,即有著非常豐富的有關幽冥世界的傳說。 所謂“幽冥”,是指暗無天日、陰森可怕的另一個空間,居住著已經死亡的鬼魂。 從有了中國文字以來,就開始記述和披露這個陰森可怕的世界。 早在甲骨文中已有“幽”字,由“山”和“玄”字組成,意為隱而不現。 根據考古學資料,幽冥世界觀念至少在新石器時代中期就已經出現了。 ![]() 新石器時代墓葬較之舊石器時代墓葬有兩個顯著特征:一是普遍出現了氏族公共墓地,二是死者葬式很有規律,多數為頭朝西單人仰臥伸展葬。 從舊石器時代的人鬼共處,到替鬼魂尋找一塊獨立的棲身之地,安排一個獨享的空間,這無疑是極為重要的一步,從而體現了人鬼分離、各自生活的意圖,也就意味著幽冥世界的建立。 新石器時代是原始先民大量創造神話的時代,隨后發展到先秦時期,“九原”和昆侖山的“幽都”算是我國較早的對幽冥世界的描繪,至后期冥界才逐漸由昆侖山轉移到泰山。 在古代,帝王都熱衷于封禪活動,地點就是在泰山,主要是登山祭天。 ![]() 這種祭祀儀式是從先秦時期就開始了的,延續了數千年,而且地點基本上都是在泰山,這也使得泰山被賦予了與上天溝通的媒介這一頭銜。 民間也多拜山,山神是他們常常祭祀的對象,祈求山神保佑平安,與人的生死聯系在一起。 而帝王的封禪活動也逐漸從祈求風調雨順加入了祈求長生不老,使得泰山具有了主宰人生死的職能。 至此民間信仰與帝王封禪趨于一致,冥府的特質逐漸在泰山身上顯現。 ![]() 泰山府君是對幽冥主宰的通稱,至漢明帝永平年間又或稱為“太山元帥”,至唐宋年間又有新的稱謂。 結合統治階層的需求,以及道家的發展,西王母被納入了道教體系之內,所以主宰者變成了泰山府君也是可以理解的。 泰山府君作為冥界主宰盛行一時。 在平民百姓的信仰當中,他們覺得陰間和人間沒有什么不同,也一樣有皇帝,有當官的。 所以,在漢末佛教傳入以前的秦漢之際,以泰山府君為中心,就有著一套較為簡單的官僚體系。 ![]() 而佛教進入之后,出于傳播和在本土扎根的需要,鬼文化也成為了他們所融合發展的因素,這樣就有了一套新的、更復雜的官僚體系。 在民眾的信仰之中,冥界理當與人世一樣,也擁有一套官僚體系。 在秦漢,在漢末佛教傳入以前,形成了以泰山府君為中心的一套簡單的官僚體系。 再后來,佛教的地獄觀也與道教地獄相互吸收、融合,呈現出新的面貌。 幽冥世界官僚體系初步形成,并且在佛教的逐步影響下,規模發展得更為龐大,官吏人數增多,這也促使著幽冥世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工作體系。 ![]() 地獄的工作體系而關于“地獄”這一概念,是來源于由印度傳入的佛教。 佛教中關于地獄的描述是它是一個存在于地下的世界,而且狹義的地獄是一種懲罰地界。 人死之后就會來到這個地下世界進入這套地下秩序,生前在陽間所作善惡在這里會得到審判,并作為下一世能投胎做什么的依據。 所以這是一個佛教輪回中的中間站點,并且是一個具有很強審判意味的世界,并且還非常的本土化,和中國文化背景相結合。 首先是這個世界的最高主宰。 佛教認為地府的主宰是地藏王菩薩,而道教認為主宰是北羅陰酆都山的酆都大帝。 ![]() 但是在地藏王菩薩和酆都大地之前,我們就已經有了一位強大的陰間主神,那就是執掌五岳獨尊之泰山的“東岳大帝”。 傳說當中,東岳大帝有著許多部眾,統稱為五千九百各路諸神。 這五千九百各路諸神又劃分成為七十二司。 禍福吉兇的占卜,人之善惡的斷定都歸七十二司。 而另外還有三十六獄,三十六獄就和人間的地獄一樣,關押著許多作惡多端的鬼魂。 幽冥世界的第二關則是十殿閻羅,十殿閻羅身邊有著許多鬼差,比如黑白無常、牛頭馬面等等。 ![]() 經過三教的融合發展,古人逐漸覺得閻羅王獨自審判偌大的地府是忙不過來的。 于是又分化出了十殿閻羅,由十殿閻羅一起審理鬼魂。 古人認為人有三魂七魄,而人死之后,鬼差會拘走一魂,天魂地魂則留在人間自己的牌位面前。 被拘走的人魂則是要去接受地府的審判。 三魂分開之后,人的精神已散去,所以七魄也會被分為七次散去,共持續在四十九天。 在幽冥世界之中,審判共十次,頭七到末七隔七天一次,死后一百天、一周年、三周年又三次,共十次。 ![]() 十次審完之后,才走到投胎的流程。 有意思的是,地府的三年審判完一個人卻是和陽間的關系有關。 這還是儒家規定的子孫要守喪三年,所以地府也衍生出這個規矩,可知陰陽之間的互動是很強的。 人死后第一個七天,就進入了十殿閻羅的第一殿。 第一殿的審判官是秦廣王。 鬼差會押著亡靈進入第一殿,開始審理之前,會帶他們到一個巨大的銅鏡之前。 這個巨大的銅鏡還有個名字,叫做“孽鏡臺”。 ![]() “孽鏡臺”顧名思義,就是召見生前的善與孽,看你是個善人,還是惡人。 如果沒有一點罪惡,那么你就止步于第一關了,可以直接去西天極樂世界。 如果你生前行善但也作惡,善惡可以相抵的話,那么也不用在被審判了,就從第一殿越到第十殿進入進入六道輪回就好。 但是如果你是一個純種大惡人,平生無惡不作,罪孽深重,那么這十殿可都是要走完的。 這些罪孽深重的鬼魂在第二個七天會被押到第二殿,這里的判官是楚江王。 ![]() 在這里的鬼魂會進行一個篩選,凡是有欺占別人土地、傷害人的肢體等等罪孽的人,會被推入活地獄,另外還要打入十六小獄受罰,等到刑滿之后才能押到第三殿。 第三殿也就是第三個七天去的地方。 第三殿宋帝王余,掌管黑繩大地獄,另外設有十六小獄。 這里關押懲戒的是那些忤逆父母之輩,還有教唆別人、吃官司的人。 到了第四個七天,死者會進入由五官王掌管的第四殿,如果是生前喜好賭博、賴租、還欺詐的人,就會被推到合大地獄中,再去小獄受苦,還是刑滿再到第五殿。 第五殿也是第五個七天來的地方了。 ![]() 這殿的主神是閻羅天子,本來他不是在第五殿的。 但是閻羅天子心善,他在第一殿的時候,有人和他說自己是可憐冤死的,他便會同情,放他還陽伸冤,所以被調走了。 第五殿中有個地方叫做望鄉臺。 陰曹地府允許鬼魂通過望鄉臺看看家中的兒孫,看看自己生前不行善積德,給孩子們帶來了多大的報應。 當然,如果是行善也會有福報。 在這一殿中,按照生前的罪惡,鬼魂會被下放到叫喚地獄中,獄卒拿鉤子鉤出他們的心,還放他們到蛇山里被蛇咬。 ![]() 第六個七天在則來到第六殿,由卞城王掌管。 罪孽的鬼魂會在這進入大叫喚地獄,接受鐵錐的鞭打,還有火燒舌頭。 不過在這個殿中也有一個特別的地方,那就是枉死城。 枉死城顧名思義,是由枉死的人建立的,他們陽壽未盡,不能接受審判也不能輪回。 所以就在這生活,等到陽壽盡了再去受審。 這里生活的鬼魂也會收到來自陽間的兒孫們燒來的紙錢,一樣可以用。 陽間的兒孫可以做法事,以求讓枉死之人盡快審判進入輪回投胎。 隨后來到第七個七天,進入第七殿,也就是末七了。 ![]() 第七殿泰山王董,掌管熱惱地獄,另設十六小獄。 期滿再押解到第八殿,生前偷盜、敲詐、誣告、謀財害命者,都要遭受下油鍋之刑罰。 從頭七走到了末七,七魄也回歸天地了。 第八殿都市王,掌管大熱大惱地獄,另設十六小獄。 第九殿平等王,掌管鐵網阿鼻地獄。 ![]() 除此之外還有十六小獄。 如果鬼魂生前做過殺人放火的事情,又或是違法亂紀之事,就會被用空心銅樁,鏈其手足,煽火焚燒,燙燼心肝,然后再發到阿鼻地獄受刑。 阿鼻地獄里面的人會不間斷地一直受罰,不會停止,而且沒有神可以從阿鼻地獄中把人救出來。 直到被他害的人都已經投生了,才能出獄,再押解到第十殿轉生六道。 第十殿轉輪王薛,掌管各殿押解到此的鬼魂,分別善惡,核定等級,發四大部州投生。 ![]() 在這一殿中,還有金橋、銀橋、玉橋、石橋、木橋和奈何橋六座橋。 這一殿中是沒有地獄的,經過以上幾殿的登記核定之后,鬼魂就會通過這六座橋。 而投胎之前,有著一個“著名”的鬼差要見,那就是孟婆。 ![]() 作為奈何橋上的唯一飲品指定供應商,孟婆的大名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但其實這位老婆婆在歷史上出現的時間卻很晚,直到清朝以后才出現。 不過,在佛教傳說中,孟婆卻是西漢人,自幼聰慧過人,熟讀儒釋經典,在世時專心一志地勸人戒殺、吃素,可是直到81歲,孟阿婆還沒有婚嫁,后面就進入山中修行。 那時因為陰間還沒有孟婆湯可喝,所以有的人在投胎之后還能記得前生,地府中的事,難免會因此而泄露天機,所以玉皇大天尊便敕命孟婆為幽冥之神,還建造了醢忘臺,并選拔了一批鬼吏供其使喚。 ![]() 孟婆湯的原料是從俗世中采集的,所有的鬼魂在轉世之前,都需要先飲此湯,使其忘記前生之事。 而在歷史上,“孟婆”這名字作為神的形象出現,最早卻是在宋代,最初時的身份也和地府沒什么關系,而是正兒八經的風神,所以這個“孟婆”大概和做孟婆湯的那個“孟婆”沒什么關系,只是重名而已。 地府里真正出現孟婆這個人還得等到清代,而且這個孟婆和我們現在所熟悉的孟婆還不太一樣,她并非是一個人孤零零地守在奈何橋上賣湯,而是有著自己的產業的——也就是孟婆莊。 ![]() 據說這是一座莊園式的建筑,四周矮墻環繞,內里朱欄石砌,雕梁畫棟,風景想來一定很不錯。 喝完孟婆湯,轉輪王就會判他們進入六道輪回了。 六道分別是天道、阿修羅道、人道、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 ![]() 善人進前三個三善道,惡人則是進入三惡道。 一般罪惡比較重的生靈會投生此道。 投胎完畢,至此鬼魂的整個地府流程算是走完了。 而整個幽冥世界其實是非常世俗化的。 首先就在于是官僚及其機構運作的世俗化。 除了官僚機構設置與人間的幾無差別之外、許多地府冥官在勾捕鬼魂、審判冤案時也會像人間一樣收受賄賂。 就像人間的大貪官會主動要求受賄一樣,鬼差受到了陽間之人給他們燒的紙錢也是會拿錢辦事的。 ![]() 或者是有的陽間之人被召入幽冥之地當判官,他們不想丟掉小命去陰間當差,那些來勾人的鬼差就會暗示他們可以給錢辦事脫身。 這種收受賄賂的現象不僅在現實世界中有,在冥界中出現也是很震撼的。 其次就是許多地府的官員是有人間的人擔任的,但因自身秉性良好、才能出眾,所以被閻羅王看中,讓其擔任協助冥官判案之職。 還有就是在習慣之上,也沾染了俗世的氣息。 在地府世界,鬼們也要吃飯穿衣,也會愛財愛物。 如古代小說中描寫鬼魂成景就讓畦仁蓓給他設宴吃喝。 因為在地府當中的鬼魂和人類一樣,也需要吃飯,但是經常要忍饑挨餓。 不過人間的一頓飯能頂在陰間吃一年,所以鬼魂會叫陽間的人給他們設宴吃飯。 這種吃穿住用的行為幾戶與生人世界一?!獦印⑹浪谆奶攸c極其明顯。 ![]() 幽冥世界的文化古代有關于幽冥世界的小說數不勝數,至唐代發展到了一個高峰。 神話中的幽冥世界在古人眼中也許是真的存在,但是經過上千年的演變,經過小說的演繹,人們對它的描寫已經形成了一種文化,不單單是封建迷信。 在今日我們也應當將其作為中國古代文化的一部分研究,切不可唯心主義。 ![]() 參考資料《神話中的幽冥世界——從昆侖幽都代泰山嵩里的歷史演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