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腸虛寒導致的四肢冷,考慮由于陽氣虛、虛寒內盛、四肢失于溫煦所導致。 因為在中醫的臟腑別通理論中,脾與小腸相通,所以從臟腑辯證的角度來講,可以歸入脾陽虛或者中焦虛寒的范疇。中醫講脾主運化、脾主肌肉四肢,所以如果脾陽虛,陽氣不能溫煦四肢,會出現四肢怕涼的情況。因此在病情治療上主要以溫中散寒、健脾益氣為主,可以選用中成藥附子理中丸,或者小建中顆粒來進行調理。 如果中成藥療效不理想,也可以選用黃芪建中湯加減,或者安中散加減來進行治療。另外平常的飲食應該注意,不要吃一些寒涼、生冷硬的食物,避免進一步損傷人體脾胃的陽氣。 如何理出倪海廈強心陽、熱小腸、溫手腳之方設? 用戶頭像 紅杉樹森林 2021-12-25 17:27 倪海廈之下焦(腰腹部以及四肢)寒涼導致心火入小腸受阻的而返回血液,進而入上焦的理論假說,在實際身體場景之中,是完全可以發生的。心火不達小腸和四肢,又因小腸吸收營養不足,脾散精不足,心火也會不足,久而久之,心陽虛的情況必然發生,因為心火隨著脾散精不足卻還要正常地去供應全身的營養消耗,而供應減少,消耗不減,所以導致心陽虛,而心陽虛又會加劇上熱下寒之上下焦隔陽情況的不斷加劇,因此正常代謝損耗心陽的同時,還伴隨心陽不斷向上焦的七竅中飄散,從而導致心陽也的加劇損耗,所以導致上焦火(君相火)時不時的從七竅冒出。進而導致剛開始地處末梢的手腳之火力不夠而感寒涼,但同時手腳卻時常導致干裂,進一步發展到四肢寒涼之厥逆證出現。而手腳干裂這種現象,有些醫者誤以為手是鵝掌風,腳是腎水不足,其實不然,這些現象只不過是小腸火逆流血中致血熱和津液虧虛以及小腸缺火而失運化之綜合因素所導致的。如此下去,脾因小腸缺火而運化水谷精微不足和粗精過多,而致痰濕漸生,惡性循環開始。 由于小腸失常,致脾弱,因此血中津液漸少,血液溫度趨升,血管壁的空隙變大,不統血情況時有發生,所以牙咬即可出血,而血中津液也可因抓撓擠壓而流出毛細血管變成了水泡,即使是不抓撓,隨著正常皮膚內的津液外散,但得不到皮膚下面毛細血管內的津液滋潤(血熱而干,津液虧欠),而出現皮干燥癢而暴皮的情況不斷發生(有些人誤以為是鵝掌風),這證明血熱至毛細血管孔隙變大 ,牙咬后,就可以看到皮膚下面的毛細血管會隨著壓力的施壓而程現出均勻分布的點狀出血現象。這就是下焦寒涼致心陽本應導入小腸的心火,卻逆流返回血液之中,所導致的血熱而致手干頭面眼鼻口干耳鳴等等熱證的緣故,同時小腸吸收營養的能力也不足導致血中津液不足。 那么如何治療組方呢? 依據倪師的上述分析和所見之標證來看,四肢寒涼,手腳干癢,首先要以通陽和溫陽為先(溫通脾腎之陽),讓四肢熱起來,同時先從血液中去熱清毒,這樣血中熱消除之后,散布彌漫在身體上焦七竅和頭面部的熱就會漸漸地自然消除。同時還要健脾祛濕,如此步驟之后,隨著四肢手腳逐步溫熱起來,腰腹的逐步溫暖,即因下焦濕寒的消除,血脈之內濕熱也漸漸退去,加之散步鍛煉,下焦熱力增強,血壓提高,經脈血被強行壓回心臟,導致心臟動脈血攜帶著心陽的溫度自然被壓入小腸,從而使小腸溫度大幅度提升至正常,如此這般地因下焦之寒而折返入血液的心火情況就會被逐步消除了,最后,隨著小腸火力提升,小腸糜化水谷精微而化津液之吸收營養的能力會大大增強,進而脾氣增強,散精之力也會增強,而至心陽也會自然提升,最后這個正反饋機制也會使小腸獲取心火的能力也趨于正常。當然前列腺增生的情況也會漸漸退去。 溫陽通陽(溫熱下焦,恢復一陽)、健脾(生津)、清熱(清理血中濕熱之毒,修復血管彈性)。———— 這是正治的過程。 第一步固陽通脈;第二步溫中理中建中;第三步去血中濕熱。一二三步同時進行。 同時進行的證據:炮附、細辛、五味子、丹皮、木通、車前、桂枝。——固陽祛血管里面的濕熱,讓血通透流暢運行起來。 甘草干姜湯 甘草干姜湯源出《傷寒論》(29條)和《金匱要略》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篇,由炙甘草、干姜兩藥組成。《傷寒論》敘本方主治:患者先有“脈浮,自汗出,小便數,心煩,微惡寒”等傷陽證和“腳攣急”的傷陰證,醫者誤有桂枝湯解其表之后,患者出現“厥、咽中干、煩燥吐逆”等陽虛證又兼有“腳攣急”的傷陰證。《金匱在略》敘本方主治“肺中冷、必眩、多涎唾”等上焦肺虛寒證以及因上虛不能制約下焦而引起的“不渴、必遺尿、小便數”等下焦陽虛證。 從上述各項進行綜合、分析,可知甘草干姜湯證之病機為中焦陽虛、脾弱肺寒。脾陽虛則咽中干,肺寒則眩而口多涎,浮陽上越則見煩躁吐逆。上虛不能制下則遺尿、小便數。上述各癥中,厥冷、遺尿、小便數、不渴,其本質是真寒;而咽中干、煩燥、吐逆是為假熱的表現。當單讀《傷寒論》一書時,或不易理解“咽中干、煩燥吐逆”是假熱證,當再讀到《金匱要略》“其有不渴,必遺尿”句時,證屬假熱便躍然紙上。故兩書宜合起來讀。兩書對本方證的論述是相輔相成的。 甘草干姜湯為理中湯之半,乃辛甘化陽之溫補劑,是太陰病方。用辛溫之干姜溫脾陽,甘草和中。甘草之劑量大于干姜一倍,旨在既扶脾陽而不傷已受劫之營陰(患者原有“腳攣急”癥,是陰不足之故)。 甘草干姜湯證據屬陰證、里證、虛證、寒證。具體證候是惡寒無熱,手足厥冷,咽中干而不渴,煩躁吐逆,小便次多,甚則遺尿,肺宣咳嗽,痰稀多白沫,舌潤苔淡白,脈沉遲。 本方藥僅兩味,如能明其病機極方義,則應用范圍頗廣。例如本方可治脾虛肺寒之咳嗽。其特征是咳少而痰稀多白沫、似唾液,短氣,手足冷,小便自利而數。 很重要的一段話:甘草干姜湯可治脾陽虛不能統血之衄血、吐血、下血等出血證。唐容川說:“吐血之證屬實證者十居六七……屬虛屬寒者在吐血家十中一二……寒證者,陽不攝陰,陰血因而走溢,其證必見手足清冷,便溏遺弱,脈細微遲澀,面色慘白,唇淡口和或內寒外熱,必實見有虛寒假熱之真情,甘草干姜湯主之”(《血證論》卷地"吐血)。這是經驗之談。此方又可治胃陽虛寒的胃脘痛及肺脾兩虛不能制水之遺尿、勞淋;用治老年人平日小便頻數,苦于時唾涎、短氣、眩暈、難以起步者,亦常能獲效。此外,由“咽中干”一癥類推,又可治陰寒證之咽痛,以具有虛寒性全身癥狀,咽喉部淡紅不腫者為指證。 干姜附子湯、甘草干姜湯皆是四逆湯減味方。干姜附子湯用附子、干姜兩藥,其中附子是主藥,干姜為輔,以溫腎陽為主,是少陰病方。甘草干姜湯用干姜、甘草兩藥,為理中湯之半,其中干姜是主藥,甘草為輔,以溫脾胃為主,是太陰病方。 芍藥甘草附子湯的作用是扶陽益陰,主要用于陰陽兩虛,肌膚失溫,經脈失養的病癥。辯證的要點是,惡寒、脈微細、腳攣急、骨節煩疼。臨床上可用于風寒濕痹,癥狀可有關節疼痛,周身惡寒,汗出肢冷,也可以用于汗后亡陽證,腰痛,腸痙攣,腓腸肌痙攣。芍藥甘草附子湯,方中有芍藥甘草湯可以緩急止痛,附子可以溫陽可以溫經散寒。方中芍藥酸收斂汗液以固陰氣,附子辛熱補真陽以強衛氣,甘草可以調和營衛,全方共奏溫經扶陽的作用。 倪海廈:論前列腺癌(有刪減改動) 所以說在用四逆湯的時候用干姜進行去溫已經通開的經脈,但前面是用生附打通道路的,生附子打通之后,干姜占領,然后后面甘草去跟進,而護著中氣,即護著老本營。這就是附子去斬將奪關,干姜馬上占用,然后甘草管理,這就是兵法,孫子兵法十三篇,篇篇都是治病理,要注意這里面的用法。 而患攝護腺癌早期的人,必呈現足冷、手干的現象,病情愈重則足越冷,手越干。為什么如此? 手干燥是心管的,心液為汗如果心力不強,推不動就到不了這地方那手就呈現這個手干燥。什幺是濕呢?陰陽相交為濕。心火推動可把心液推到這部位(手掌),火與水相交而氣化外出于手的皮膚之外的水氣遇冷后,就是汗液,就呈現濕潤的情況,手暖而潤澤。這里面手如果出現干燥了,那就要從二方面考慮問題,一方面心火不足推不到這個地方,一方面是身體精液虧損,只是火到水不到。只有火與水二者在一起陰陽相交,水才能氣化,這是自然之理。 所以說看到手干燥這種情況,我就要從兩方面考慮,一方面因火,一方面因水;那么足冷,要責之小腸,因為小腸火氣服務于整個腹部的生化環境,因此人的下肢歸小腸之火氣管,足冷肯定小腸火力不足,其火力不能下達足部,手與足是身體的最末稍,這是最外側的最外側,人的手足陽氣正常了,那人的身體陽氣基本上正常,當然人手足上容易發冷發涼,因為是心臟和小腸的末梢。而一旦人整個身體都發涼了,那人就是死人了。四逆就是整個發涼一直向上涼,即涼超過了肘與膝后還要繼續向上涼,超過這部位,就是四逆癥,身體感覺向內收縮的感覺,這種情況是四逆證,就要用到四逆湯。寒氣超過了肘與膝,在足就是因于小腸火氣弱了,在手部就是因心火(君火)。本質上講,這都是在于心火不足,君主不明,十二官危也。 如果出現足冷和手干燥的現象,則病愈重則足愈冷,火氣愈不足,手愈干。為什幺如此呢? 因為任何的腫瘤、癌細胞必須有一定的環境,方可生長,我給大家說過,人的身體一定要偏陽性人才能存活,人活的就是這口陽氣,一旦出現陰中毒了,或身體環境是陰性環境了,一定是百病全生,如果身體中呈現陽性體質的偏弱堿性,肯定各種癌,各種瘤不會生。而如果生了,那么身體肯定是有陰性的東西。什幺是陰性的東西?陰性就是痰與濕,這就是癌證所能生存的環境和根源。濕是正常體液不得運行,就形成了痰飲,寒是正常君火不足,才顯示寒氣出來,所以治這個人的身體,即治體是如何治的? 一個是壯其陽,一個是去其濕。壯其陽的目的就是提升以陽氣在體中的飽和度,為祛濕后提供運化自體生陽的條件,而濕消除了,經脈之體就因為陽氣足而自然通透了,這就是治其體,即一個溫陽一個去濕,濕去陽生真陰自回,如果身體濕氣很盛,只助陽氣,忘記祛除濕氣,必定身體中的熱全部與濕相和,就化成了濕熱之氣,濕熱之氣也就變成了癌癥的源泉,不過這比較好治,但寒濕氣,那可都是陰毒,且是沉毒,這種癌是最難治的。所以要注意如何修復環境,這方面主要是看它的氣與形,燥濕為有形,寒熱為氣。從其氣上治最容易。比如說這人火力不足了,你用附子干姜這些大辛大熱藥進去之后,幾天就可把人燒成陽癥,但濕氣就不好去了,中醫里面最難治的是濕氣,只要把濕能治好,基本上一切病都可治,濕是陰邪之形,寒熱是陽邪之氣,氣好治,形不好治。我們看人的身體也這樣,在沒有生成癌證和腫瘤的時候,在剛開始功能出現問題,這時候比較好治,這時候可達上工治未病,一旦瘤和癌形成了,變成有形之體了,再陽化,那這幺已經九死一生了,同樣人生病最輕的時候,那是在表部陽部,病情一步步惡化病就一步步向內攻,攻到陰這個地方,就不好治了。我們看那扁鵲,從皮毛上看,然后一步步看到,已深入到骨髓里面去了,這是病到里面去了,所以對于濕氣,大家要特別注意,本門中看中的濕要比看中的寒邪側重點要重,就是要治療物質形的基礎比氣的基礎側重點重,這是本門里面的,不是直接辛熱助陽,而是要在助陽的同時把里面的基礎環境改變了,這是一個方法,因為任何腫瘤癌細胞要有一定環境才能生長,一旦強壯,就可改變周圍的環境使自己生存下來,這都是相互影響的,一個地方如果適合生一種東西,這種東西慢慢變化 就是要適應其生長,這都是屬于自然之理。 人的小腸其熱如火,故可消化食物,而攝護腺正位于其下方,因感受其熱力,則前列腺管道內,停積的尿液與濁精,被不斷翻動,在排小便時,一并排出,不會殘留任何殘渣于其中,如此生生不息,自然無癌癥發生,一旦小腸的熱力下降,則停留在攝護腺中的尿液與濁精,必然屯積起來,初期會造成攝護腺肥大發炎,再不治好則人體的組織,因不正常的水份及營養停留過久,而在其周圍產生異變,造成細胞不正常的分裂,就是癌癥。 由于雙足的循環,完全是依據小腸的熱力來推動的,一旦小腸熱力下降,自然循環亦緩慢,故發生足冷。由于小腸的熱是由心臟產生的,一旦下體生寒,心熱無法下注小腸,必反逆入動脈,而雙手是靠動脈來循環的,一旦血中的熱過盛,氣化血中的水份,到了手掌已無水份,故雙手極度干燥,夜間須上層油脂潤膚,否則因手干燥而無法入眠,雙手干燥是心火熱量很大,到達手部時只有火到而水沒到(血液中津液太少,是因為小腸運化水谷精微的營養減少),所以雙手極度干燥,到了手掌已沒水份了,就是這樣形成的,同樣腳底下的后腳跟干裂和寒冷也是一樣的道理,是小腸火不足引起的。 由于以上的知識,故吾人只須研究如何導引心熱下行到小腸,持續在小腸中加熱,因溫度的上升,則停積在攝護腺中的水,營養、癌細胞等,必因熱而翻轉不定,在高溫下癌細胞必無法生存而死亡,水份及營養也因高溫而流動不已,必隨小便一并排出,于是頻尿尿量小的現象必得改善,雙足的溫度回復,雙手的干燥退去,則可依此癥狀而判定攝護腺功能已回復了。 方劑內容:炮附、細辛、五味子、丹皮、木通、車前、桂枝…..等。 服用方法:早晚餐前30粒。 倪海廈經方,紫極老師解讀“前列腺肥大” 假如來說真正的出現了這個陽虛,就是陽氣特別的不足,這種情況要在生肝木的同時去暖其腎水,在黃牙湯里面加減方劑已經給我們做好了很好的示范。 當下焦虛寒的這種情況,用什幺?用附子川椒去溫暖,而在東方木的這個治療要用其桂枝用其丹皮,要清其木升其肝氣。這是治療的辦法。 我們再看這個傷精的患者基本上都伴隨著這個前列腺的疾病,實際上去治療也就是把這個前列腺方面的疾病給治好了,傷精自然就好了。 就是這幺簡單的問題,就是一個小便的問題,使小便的問題一解決,那什幺問題都沒有了。 比如說一個人晚上不起夜,有便意的時候,小便的數量也足夠,也沒有尿等待,也沒有尿潴留,也沒有尿無力這種現象,然后一天小便的次數也正常, 好,你想想這個人還有傷精癥狀沒有?他就已經沒有傷精癥狀了。這個人傷精他自己就好了。為什幺?因為膀胱氣化力量一足,精氣自然便可以生,不要老是以為年輕人傷精去補精,年輕人傷精只是屬于暫時的,精氣如果來說特別的虧,可以用到補精藥,少量的用一些補精藥在里面,關鍵治療就是在于升達肝木,治其小便,這是屬于最關鍵的問題,然后傷精就好了,這是屬于正治的方法。 我們平時所接觸到的看到的這些病例里面,傷精病患也是屬于特別的多,你看一看有哪個病例得到了一個好的結果? 一般用量︰早晚飯前25粒。 重 癥︰三餐飯前25粒。 主要內容︰滑石、冬葵、王不留行、木通、桂心……..等。 黃芽湯———中氣之治方劑 [藥物] 人參 9 克,茯苓、干姜、炙甘草各 6 克。 [用法] 每天 1 劑,水煎服 《四圣心源》原方: 人參(三錢) 甘草(二錢,炙) 茯苓(二錢) 干姜(二錢)煎大半杯,溫服。 原理:中氣之治,崇陽補火,則宜參、姜,培土瀉水,則宜甘、苓。 其有心火上炎,荒悸煩亂,則加黃連、白芍以清心。腎水下寒,遺泄滑溏,則加附子、川椒以溫腎。肝血左郁,凝澀不行,則加桂枝、丹皮以舒肝。肺氣右滯,痞悶不通,則加陳皮,杏仁以理肺。 [病例] 傅×,男,60 歲。口腔多發性潰瘍 8 個月余,曾在多家醫院診治,服西藥 50 余天無效,后改服中藥治療、先后服牛黃解毒片、六神丸、 六味地黃丸及中藥湯堅 60 余劑,未見明顯好轉,診見患者舌尖、舌邊、口腔 粘膜多處潰瘍,潰瘍面大小不等,色白周圍紅暈,灼熱疼痛,進食加重;心煩失眠,納和,食后腹脹,大便搪,乏力,舌紅絳、苔剝脫,脈細數。予 上方加附子 12 克,白芍 10 克,黃連 6 克。3 劑后潰瘍明顯好轉,共服 12 劑 而愈。隨訪至今未復發。 [來源] 李繼功,等.山東中醫雜志 1990; 另注:是黃芽湯,不是黃芽菜湯。這黃芽湯比起黃芽菜湯少了鮮味,多了辛味。 方劑名解:《周易參同契》中“陰陽之始,玄含黃芽”,此方為黃老先生的調陰陽的第一方,故名黃芽湯。 方子組成:人參3錢 甘草2錢 茯苓2錢 干姜2錢 方藥比例:3:2:2:2 方子解釋:人參加干姜:崇陽補火 甘草加茯苓:培土瀉水 方子功效:瀉水補火,扶陽抑陰,使中氣輪轉,清濁復位,卻病延年之法,莫妙于此矣。 方子加減: 心火上炎,慌悸煩亂,加黃連,白芍以清心。 腎水下寒,遺泄滑溏,加附子,川椒以溫腎。 肝血左郁,凝澀不行,加桂枝,丹皮以疏肝。 肺氣右滯,痞悶不通,加陳皮,杏仁以理肺。 方子驗案:口腔潰瘍 方藥解釋: 甘草:味甘,氣平,性緩。入足太陰脾,足陽明胃經。備沖和之正味,秉淳厚之良資,入金木兩家之界,歸水火二氣之間,培植中州,養育四旁,交媾精神之妙藥,調濟氣血之靈丹。 桂枝:味甘、辛,氣香,性溫。入足厥陰肝、足太陽膀胱經。入肝家而行血分,走經絡而達營郁,善解風邪,最調木氣,升清陽脫陷,降濁陰沖逆,舒筋脈之急攣,利關節之壅阻,入肝膽而散遏抑,極止痛楚,通經絡而開痹澀,甚去濕寒,能止奔豚,更安驚悸。 茯苓:味甘,氣平,入足陽明胃、足太陰脾、足少陰腎、足太陽膀胱經。利水燥土,瀉飲消痰,善安悸動,最豁郁滿。除汗下之煩躁,止水飲之燥渴,淋癃泄痢之神品,崩漏遺帶之妙藥,氣鼓與水脹皆靈,反胃共噎膈俱效。功標百病,效著千方。 干姜:味辛,性溫。入足陽明胃、足太陰脾、足厥陰肝、手太陰肺經。燥濕溫中,行郁降濁,補益火土,消納飲食,暖脾胃而溫手足,調陰陽而定嘔吐,下沖逆而平咳嗽,提脫陷而止滑泄。 ~~~~~~~~~~~~~~~~~~~~~~~~~~~~~~~~~~~~~~~~~~~~~~~~~~~~~~~~~~~~~~ 由下面的方子和組方邏輯,推導出倪海廈的小腸回火湯(我自己起的名字) 小腸回火湯 : 方劑內容:炮附、細辛、五味子、丹皮、木通、車前、桂枝…..等。 前列腺增生: 主要內容︰滑石、冬葵、王不留行、木通、桂心……..等。 理中湯: 人參9克,干姜9克,灸甘草9克,白術9克 《傷寒論》---傷寒為主,以虛、寒為治療根本 四君子湯: 人參6克,茯苓6克,甘草6克,白術6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以虛、濕為根本 黃芽湯: 人參9克,干姜6克,甘草6克,茯苓6克 《四圣心源》---以濕、寒為根本 黃芽湯僅僅四味藥,它的組方原理又是怎樣的呢?黃元御解釋的很簡單,就是人參、干姜崇陽補火,甘草、茯苓培土瀉水,人參甘寒,“入戊土而益胃氣,走己土而助脾陽,理中第一”;干姜辛溫,“燥濕溫中,行郁降濁,補益火土,消納飲食,暖脾胃而溫手足,調陰陽而定嘔吐,下沖逆而平咳嗽,提脫陷而止滑泄”;甘草甘平,“備沖和之正味,秉淳厚之良資,入金木兩家之界,歸水火二氣之間,培植中州,養育四旁”;茯苓甘平,“利水燥土,瀉飲消痰,善安悸動,最豁郁滿”。足見這四味平淡無奇的中藥,經過黃元御這樣的組合,就能起到“化腐朽為神奇”的作用。 對于黃芽湯,在黃元御的眼中,它是可以變化無窮的: 如果心火上炎、慌悸煩亂,加黃連和白芍兩味藥以清心; 如果是腎水下寒、遺泄滑溏,就加附子、川椒兩味藥以溫腎; 如果肝血左郁、凝澀不行,可以加桂枝、丹皮兩味藥以舒肝; 如果肺氣右滯、痞悶不通,可以加陳皮、杏仁兩味藥以理肺。 這其實是黃元御針對四維之病的一個加減化裁,更顯示出了黃芽湯一方馭百方的奧義。 ~~~~~~~~~~~~~~~~~~~~~~~~~~~~~~~~~~~~~~~~~~~~~~~~~~~~~~~ 倪海廈:外現燥癥,內部必有濕氣。外現濕氣,內部必有燥氣。 人不渴是什幺原因? 是因為細胞組織內部水足,才不渴。但出現燥渴了,不一定就是身體里面的體液減少了,而是組織內部的水不足了。皮膚干燥癥卻是表皮細胞缺水了,但體液不一定不足。 比如口干卻不思飲,體表表現出很多干燥癥,這說明口腔津液不足,但細胞組織內部的水是充足的。 為什幺出現燥癥而脾仍然是濕的? 脾濕就是這個水只是存在體液中,同時還有部分的水有積聚成為痰飲而不得化,脾的運化的功能不足,不足以使體液之水進入到組織細胞內部,造成了細胞內部缺水而產生了燥癥,細胞內部燥,而外面卻是水濕之氣淤阻,細胞組織與組織外的體液不能充分交換,這歸根結底,就是在脾的運化不足。 很多的學中醫的不懂身體燥濕為什幺會同時存在,且都存在于什幺地方? 這就要用象數的關系層層分析,細胞內部缺水是屬于下一層的數,這個里面就是出現燥渴,而在體液之中水不缺,同時還有積聚形成了痰飲,這便是濕癥。就是說體液之水于組織內部的水是屬于兩級結構,它的這個交換就要通過脾的運化功能,有運化功能水才能自由的出入,這樣大家就明白了燥于濕同時存在的原因了。治療就要增加脾的運化能力,使身體積聚的痰飲能夠化開變成正常之水,然后脾的運化功能足使組織的功能比較足然后把體液吸收到組織中去,同時還可以把細胞內部的代謝物排出來,排到體液之中去。增加了脾的運化功能之后細胞內部也不缺水了,身體就沒有燥癥了,同時把身體中的痰飲化開了,那也就沒有濕氣了,這就相當于調停了燥于濕。 黃煌:治療高血壓常用的經方 黃連解毒湯 【適用病證】 原發性高血壓見心率快、煩躁失眠者。 【應用參考】 1.本方適用的體質大多體格強健,肌肉堅緊,面色紅而有油光,目睛充血,多目眵,口唇黯紅,舌質堅斂,脈滑數;易煩躁,常有睡眠暲礙;皮膚常有瘡癤,口舌易生潰瘍,小便黃短等。中老年人多見。食欲不振者、貧血者、心率緩慢者、肝腎功能不全者慎用。 2.黃連解毒湯味極苦,可配適量的生姜、紅棗。一般來說,服藥以后尚不覺太苦,且口內清爽者,大多藥已對證;如服藥后胃內不適、惡心嘔吐,導致食欲不振者,則不適合。 3.此湯劑難以久服,通常給予5~7日量,癥狀緩解后即可停服,或改為膠囊劑、丸劑,小劑量服用一段時間。 4.胃內不適,加干姜10g,生甘草10g;大便干結,或有出血者,加生大黃10g。 【典型案例】 董男,35歲,168cm/75kg。2013年2月2日初診。 病史:患者自去年秋天發現血壓升高,一直服用西藥降壓,收縮壓控制尚可,但舒張壓控制不理想,目前血壓水平為(120~130)/(90~100)mmHg,平素無明顯不適,經常口干,頭面部出油多,有腳氣。既往有膽結石、濕疹、脂溢性脫發。 家族史:母親高血壓。 體征:體形充實,唇紅,面油,禿頂,舌紅,脈滑數,脈率108次/分。 處方:黃連5g,黃芩10g,黃柏10g,梔子10g,制大黃5g,干姜10g,生甘草5g,15劑,1-2服法。 2013年4月6日:服上方3天舒張壓即降到80mnHg,遂停用降壓藥,舒張壓又反彈至100mmHg,現采用上方加服半片降壓藥的方式服用至今已40天,舒張壓穩定在85mmHg左右,且感覺很舒適。原方續服,15劑,3-2服法。 |
|
來自: 新用戶28670YFT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