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在臨床上遇到氣血不足兼有氣郁引起的閉經患者,常用《傅青主女科》益經湯來治療;而偏于陰血不足兼有(肝郁)血瘀引起的月經量少、月經推遲或閉經的患者(常見子宮內膜薄),則常用自擬滋血益經湯來治療。 滋血益經湯,主要由桃紅四物湯合左歸丸加減,其組成如下:桃仁,紅花,當歸或雞血藤,白芍或赤芍或山茱萸,生地或熟地,川芎或丹參,龜板或鱉甲或龜膠,菟絲子,制首烏或黃精。此方,補而不滯、滋而不膩,具有補血滋陰、活血通經、祛斑煥顏等良好功效。此類患者除月經不調外,常伴有容易便秘,失眠、焦慮,肢麻身痛,皮膚暗沉粗糙、長斑長痘,乳腺增生、卵巢囊腫、子宮肌瘤等等,常見舌偏紅瘦而暗苔少,脈弦細等。 滋血益經湯加減運用如下:
病案舉例: (一)徐某某,女,42歲 2021-7-30 初診 主訴:經人介紹來診,要求調理月經 主癥:月經推遲,lmp6.26,量極少,1天干凈。容易上火,前額及下巴長痘,面色暗沉,長黃褐斑。納可,夜寐欠佳,小便不利,大便不暢。舌紅暗苔黃膩,脈沉細弦。 輔助檢查:7.30彩超:子宮內膜5mm,左側附件區囊腫39*23mm。6.3彩超:左腎囊腫8*7mm,左側附件區囊腫28*20mm。自述女性激素六項無明顯異常。 西醫診斷:1.月經不調 2.痤瘡 3.黃褐斑 4.左側附件囊腫? 中醫診斷:1.月經后期 2.粉刺 3.黧黑斑 4.?瘕? 辯證:陰血不足,肝郁血瘀 處方:滋血益經湯加減,7劑 2021-8-13 痘痘減少,二便較前通暢,月經未潮。守原方7劑。 2021-8-23 痘痘進一步好轉,二便通暢。月經仍未潮。8.23彩超:子宮內膜7mm,左側附件區囊性物40*24mm(囊腫?卵泡?)。守上方加路路通,7劑(經前以通為主)。 2021-9-1 lmp8.26,月經量極少,但面色暗沉好轉,且無明顯痤瘡。守上方加減,7劑(經后以補為主),因要外出工作,故改為顆粒劑。 2021-9-11 異地復診,網上開藥 無痤瘡,黃褐斑減輕,納寐及二便平,月經未潮。 2021-9-27 異地復診,網上開藥 無痤瘡,黃褐斑減輕,納寐及二便平。lmp9.25,色量正常。守上方加減15劑,顆粒劑。 患者月經正常來潮,非常開心,特微信告知并寫感謝信一封: 按:此例患者月經推遲、量少,雖然陰血不足,但因夾有濕熱瘀阻(痤瘡、囊腫、二便不暢、舌紅暗苔黃膩等),故不宜太過滋膩,僅在月經后加強滋補,平時則以通為主、祛瘀生新。 (二)劉某,女,42歲 2021-7-9 初診 主訴:月經量少2年 現病史:平素月經5-6/26-28天,量不多,前年小產后月經量極少,lmp6.30。四肢乏力,精神差,易疲勞。面色暗沉,近幾年長斑明顯。容易煩躁焦慮。納寐可。小便平。便秘,大便偏干,甚至幾日不解。體型偏瘦,舌瘦紅暗苔少,脈沉細。 既往史:重癥肌無力,伴發性甲亢,膽囊結石膽囊切除術,肝內膽管結石 西醫診斷:1.月經不調 2.重癥肌無力 中醫診斷:1.月經過少 2.痿病 辯證:陰血虧損,氣虛血瘀 處方:滋血益經湯加減,顆粒劑7劑 顆粒缺當歸用雞血藤,缺白芍用山茱萸,缺川芎用丹參 2021-7-15 精神好轉,仍大便偏干,煩躁。守上方改菟絲子為生地,山茱萸為白芍,以助養陰通便。 2021-7-23 精神體力面色好轉,大便較前通暢,但仍偏干。守上方改何首烏為玄參,白芍為赤芍,黨參為太子參,進一步養陰清熱、潤腸通便。 2021-7-30 精神體力可。月經lmp7.24-7.27,色量可。煩躁減輕。面色較前紅潤有光澤,黃褐斑變淡。大便每天一次,先干后軟。守上方鞏固治療(因顆粒劑嚴重缺藥,遂改為湯劑煎服)。 2021-8-6 精神體力面色可,大便正常,咽喉稍痰阻不適感。舌偏紅瘦,苔薄白,脈沉細。癥狀基本消除,遂改為膏方繼續鞏固調理(守上方合甘桔玄麥湯加減,顆粒劑,加蜂蜜制膏,15劑,約一個月量,溫水化服,每次一勺,每天兩次)。 按:此案患者重癥肌無力、伴發性甲亢,雖然用西藥可以控制生化指標和某些癥狀,但是體質不變,機體仍是陰血虧損→氣陰兩虛→因虛致瘀→虛實夾雜,這么一個發展過程。再加之小產傷身,故而,月經越來越少,面色越來越差。因此,補益氣血,調理體質,才是治療的根本。經中藥治療后,患者癥狀消除,面色轉佳,遂改為膏方繼續鞏固調理。 龜板是治療陰血虧損致肌無力和月經量少很重要的一味藥。 龜板:《日用本草》:'治腰膝酸軟,不能久立。'朱震亨:'補陰,主陰血不足,去瘀血,止血痢,續筋骨,治勞倦,四肢無力。'另外,龜板還有滋陰潛陽的作用,對于甲亢患者(陰虛陽亢),尤為適合。 相關附方:益經湯處方大熟地30克(九蒸)白術30克(土炒)山藥15克(炒)當歸15克(酒洗)白芍9克(酒炒)生棗仁9克(搗碎)丹皮6克 沙參9克 柴胡3克 杜仲3克(炒黑)人參6克 功能主治滋陰養血,疏肝解郁。治婦女心、肝、脾經氣郁,年未七七,經水先斷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傅青主女科》卷上 加味桃紅四物湯處方歸尾10克,熟地10克,赤芍10克,白芍10克,川芎6克,白術6克,炮山甲6克,制首烏6克,紅花10克,桃仁10克,夏枯草15克,板藍根15克,甘草6克。 功能主治調和氣血,活血化瘀散結,兼以清熱解毒。主氣血不調,瘀滯肌膚。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 摘錄廖全福方 左歸丸處方大懷熟地250克 山藥120克(炒)枸杞子120克 山茱萸肉120克 川牛膝90克(酒洗,蒸熟,精滑者不用)菟絲子120克(制)鹿膠120克(敲碎,炒珠)龜膠120克(切碎,炒珠) 制法上先將熟地蒸爛杵膏,加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滋陰補腎,益精養血。治真陰腎水不足,不能滋養營衛,漸至衰弱,或虛熱往來,自汗盜汗,或遺淋不禁,或眼花耳聾,或口燥舌干,或腰酸腿軟。 用法用量空腹時用滾湯或淡鹽湯送下100丸。 如真陰失守,虛火炎上者,宜用純陰至靜之劑,本方去枸杞子、鹿角膠,加女貞子90克、麥冬90克;如火煉肺金,干枯多嗽者,加百合90克;如夜熱骨蒸,加地骨皮90克;如小水不利、不清,加茯苓90克;如大便燥結,去菟絲子,加肉蓯蓉90克;如氣虛者,加人參90~120克;如血虛微滯,加當歸120克;如腰膝酸痛,加杜仲90克,鹽水炒用;如臟平無火而腎氣不充者,加破故紙90克、蓮肉、胡桃肉各120克,龜版膠不必用。 備注本方系從《小兒藥證直訣》地黃丸加減衍化而成。方中熟地、山藥、山茱萸補益肝腎陰血;龜版膠、鹿角膠均為血肉有情之品,二味合用,峻補精血,調合陰陽;復配菟絲子、枸杞子、牛膝補肝腎,強腰膝,健筋骨。合用具有滋陰補腎,益精養血之功。 摘錄《景岳全書》卷五十一 調經滋血湯處方馬鞭草2分,荊芥2分,川芎1錢,枳殼1錢,桂心1錢,當歸1錢,赤芍1錢,烏梅6分,丹皮5分。 功能主治婦人氣熱氣虛,經滯不通,致使血來肢體麻木,或身疼痛;或室女經未行,日漸黃瘦,將成癆疾。 用法用量水煎,食遠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