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王建華 凡是去醫院看過病的糖尿病患者都有這樣的感覺:一是圍繞糖尿病相關檢查非常多;二是醫生總是叮囑患者要定期來院復查。有的患者也許會想:檢查項目這么多,復查還這么勤,真的有必要嗎? 我們說,糖尿病之所以可怕,并不在于血糖有多高,而在于高血糖引起的各種急、慢性并發癥。一方面,并發癥之多可謂是“無孔不入”,心、腦、腎、眼、足、神經等均可受罹;另一方面,在并發癥癥的早期階段,患者往往沒有任何自覺癥狀,而一旦出現明顯癥狀,病情往往已發展到中晚期。 因此,糖尿病患者千萬不能憑自我感覺判斷并發癥的有無及輕重,而是要定期進行全面檢查,這不僅有助于掌握患者病情,還可早期發現并發癥,及早干預和治療,從而改善患者預后。 下面,我們介紹一下與糖尿病有關的各項檢查、如何合理安排檢查頻率以及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血糖 臨床意義:血糖監測是糖尿病管理的核心內容,通過監測血糖有助于了解患者血糖控制情況及藥物治療效果,指導降糖方案的制定與調整。 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標是:空腹血糖在4.4~7.0mmol/L之間,餐后血糖<10.0mmol/L。 檢測頻率:病情不穩定的患者,建議每周測兩次“血糖譜”(包括三餐前、三餐后2小時、睡前及凌晨3點);病情穩定的患者,至少也應每1~2周查一次空腹及餐后2小時血糖。 注意事項:“空腹血糖”與“餐后血糖”各自代表不同的意義,空腹血糖正常并不代表餐后血糖正常,兩者不能相互代替。另外,對于血糖顯著波動的患者,可以考慮進行“實時動態血糖監測(CGMS)”。 糖化血紅蛋白(HbA1c) 臨床意義:HbA1c可以客觀反映患者近2~3個月的總體血糖水平。一般來說,2型糖尿病患者的HbA1c要求控制在7%以下。 檢測頻率:建議每3個月檢查一次。 注意事項:1)糖化血紅蛋白不受偶爾血糖波動的影響,因此,檢測時不需要空腹;2)不同人群的HbA1c控制目標有所不同,例如,老年患者可以適當放寬,年輕患者最好控制在6.5%以下。 糖耐量試驗(OGTT) 臨床意義: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是一種葡萄糖負荷試驗,該試驗讓受檢者口服一定量(75克)的葡萄糖,通過在一定時間內(0、0.5、1、2、3小時)連續監測血糖變化水平,來檢測機體對血糖的調節能力。 OGTT主要用于糖尿病前期的篩查以及糖尿病的診斷,此外,還可用于鑒別其他原因引起的糖尿(如腎性糖尿)。當患者已被確診為糖尿病時不必做此項試驗。 檢測頻率:建議糖耐量異常(IGT)患者每半年復查1次OGTT,以便患者出現糖尿病時能夠及早發現。 注意事項:1)試驗前3天不應過度限飲食,每天碳水化合物攝入量不能少于200~300g,否則可使糖耐量試驗出現假陽性;2)情緒激動可使交感神經興奮、血糖升高,故試驗期間應避免精神刺激;3)發熱、急性感染、急性心梗、腦血管意外、外科手術等應激狀態,均可使糖耐量減低,導致試驗出現假陽性,故需等病情完全恢復后再做試驗。 胰島功能檢查 臨床意義:通過測定患者空腹及餐后各個時點(即0、0.5、1、2、3小時)的胰島素及C肽的分泌水平,可以了解患者胰島功能的衰竭程度,指導臨床治療。此外,根據胰島素分泌曲線的形態特點,還有助于對糖尿病進行臨床分型。 有些人也許會問,光測定胰島素不就行了嗎?為什么還要測定C肽?C肽和胰島素皆為胰島素原分解的產物,一個胰島素原會分解為一個胰島素和一個C肽,因此,測定C肽同樣也能夠反映胰島素的分泌情況。臨床上,測定C肽的主要目的是排除外源胰島素的干擾,因為患者注射的胰島素是不含C肽的。 檢測頻率:初診糖尿病患者必須做胰島功能檢查,以協助糖尿病臨床分型,以后最好每年做一次,用以幫助指導臨床用藥,例如,胰島功能衰竭的患者,不宜用胰島素促泌劑,應采取胰島素補充或替代治療。 注意事項:1)試驗前3天要保證足夠的碳水化合物攝入量,即每日碳水化合物攝入量不低于150克;2)停用可能影響血糖的藥物,如利尿劑、強的松等;3)試驗前需空腹10~14小時(期間可飲水);4)試驗中不得進食水,不準吸煙并不要做劇烈的體力活動。 “尿常規”和“尿微量白蛋白” 臨床意義:“尿常規”包括尿糖、尿蛋白、尿酮體、尿白細胞、尿PH值等多項指標,可以間接反映患者的血糖水平,明確患者是否存在酮癥酸中毒、是否存在泌尿系感染等情況。 “尿微量白蛋白”主要用于篩查早期糖尿病腎病(注:糖尿病腎病分為5期,3期以下都屬于早期)。 臨床檢測尿微量白蛋白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留24小時的尿,做24小時尿微量白蛋白定量,正常值<30mg/24h;另一種是查隨機尿的尿白蛋白與肌酐的比值(ACR)”,正常值<30mg/mmol。 檢查頻率:1~3個月查1次尿常規;每6個月檢查一次尿微量白蛋白。 注意事項:對于初診糖尿病患者,如果發現“尿微量白蛋白”升高,應當在3~6個月內重新復查,只有兩次結果均呈陽性且排除其他原因(如發熱、感染、激烈運動等)后,才能做出“糖尿病腎病”的診斷。 血 脂 臨床意義:2型糖尿病患者常常合并血脂異常,血脂異常是導致動脈硬化及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嚴格控制血脂可以顯著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糖尿病患者降脂的首要目標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 血脂控制目標因人而異,未合冠心病的糖尿病患者,LDL-C應控制在2.6mmol/L以下;合并冠心病的糖尿病患者,LDL-C應控制在1.8mmol/L以下。 檢測頻率:每6個月檢查一次。 注意事項:血脂檢測需要空腹12小時以上,前三天不要高脂飲食,頭一天不要飲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