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不勒斯國家考古博物館位于意大利那不勒斯市中心,成立于1816年,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考古博物館之一。該博物館展示了古代羅馬城市龐貝、赫庫蘭尼姆和斯特拉貢泰等遺址出土的文物,包括雕塑、陶器、繪畫、金屬制品等,展示了羅馬帝國時期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博物館內的藏品數量眾多,其中最著名的是龐貝城的珍貴文物,包括漂亮的壁畫、雕塑、家居用品和珠寶首飾等,這些文物被保存得非常完好,為我們了解古羅馬文化和歷史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除了龐貝文物,博物館還收藏了古希臘、古埃及、古羅馬和古代意大利的文物,包括大量的古代藝術品和手工藝品,例如精美的陶器和雕塑等。 那不勒斯國家考古博物館是一個了解古代羅馬文化和歷史的重要場所,也是欣賞古代藝術品和手工藝品的好地方。 2022年12月21日,“絕美之境:那不勒斯國家考古博物館珍藏展”在上海浦東美術館對外開放,展覽以“愛與美”“權與美”“家與美”三個單元,展出自那不勒斯國家考古博物館約70件稀世珍寶。展覽主要展示了龐貝遺址出土的文物,包括壁畫、陶器、珠寶首飾、青銅器、銀器等。這些文物展示了古羅馬時期的文化和生活方式,讓觀眾可以深入了解當時的社會、藝術和科技水平。展覽中最引人注目的文物之一是龐貝城的壁畫。這些壁畫顏色鮮艷、構圖精美,表現了當時的日常生活、神話故事和歷史事件,包括市場、婚禮、戰斗和貴族家庭的生活等。這些壁畫是當時藝術品中的杰作,也是觀眾最為喜愛的展品之一。此外,展覽中還展示了許多精美的陶器和青銅器。這些器物造型精美、工藝復雜,展現了古羅馬時期的高超工藝水平。其中包括各種餐具、花瓶、燈具、器皿等,每件都是獨一無二的藝術品。絕美之境:那不勒斯國家考古博物館珍藏展是一次讓人印象深刻的文化之旅。觀眾可以在欣賞文物的同時,更深入地了解古代文化和歷史,感受藝術的魅力和人類智慧的輝煌。今年初,有幸兩度看此展,羅馬重現,十分過癮。以圖記之,給不能親臨的你一次視覺盛宴,一起重返那不勒斯,感受諸神之光的絕美。 俯身的阿佛洛狄忒與厄洛斯是一座古希臘羅馬時期的雕塑,現藏于那不勒斯國家考古博物館。這座雕塑是由古希臘雕塑家帕西特利斯(Praxiteles)創作,約為公元前4世紀。這座雕塑展現了愛神厄洛斯站在阿佛洛狄忒身后,向她俯身低吻的場景。阿佛洛狄忒是古希臘神話中的愛與美的女神,厄洛斯則是愛神,常常被描繪成一個嬰兒形象。這座雕塑體現了古希臘文化中對美的崇拜和對愛情的追求,同時也表現出厄洛斯的順從和阿佛洛狄忒的權威。整座雕塑造型優美,線條流暢,給人以柔和、優美、和諧的感受。俯身的阿佛洛狄忒與厄洛斯是古希臘雕塑的杰作之一,也是那不勒斯國家考古博物館的重要藏品之一。它不僅是文化遺產的珍品,也是藝術的杰作,具有很高的藝術欣賞價值和歷史價值。

《斜倚的阿佛洛狄忒》 大理石 公元2世紀,羅?那不勒斯國家考古博物館藏 阿佛洛狄忒(Aphrodite)是古希臘神話中的愛與美的女神,羅馬神話中則被稱為維納斯(Venus)。她是十二位奧林匹斯神的一員,也是古希臘神話中最受崇拜的女神之一。阿佛洛狄忒被描繪為一位擁有絕美容貌和完美身材的女神,同時她也是愛情與性欲的象征。在古希臘文化中,她是文藝復興時期后被人們廣泛重視的愛情女神,代表著愛情與美的力量。阿佛洛狄忒的故事有很多版本,其中最有名的是關于她與阿瑞斯(Ares)的戀愛故事。據說阿瑞斯是戰爭之神,而阿佛洛狄忒與他相愛并生下了數個孩子。這段戀愛故事象征著戰爭和愛情之間的沖突,同時也表現出了阿佛洛狄忒對于愛情的執著和追求。阿佛洛狄忒的形象在古希臘文化中得到了廣泛的表現,她被描繪在雕塑、繪畫、文學和音樂等藝術形式中,成為了古希臘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她也在現代文化中得到了廣泛的重視和影響,成為了時尚和美容的代表形象。 馬背上的亞馬遜女戰士(Amazonomachy)是古希臘雕塑的一個重要主題,通常被描繪為一場亞馬遜女戰士和古希臘英雄的戰斗場面。亞馬遜女戰士是傳說中的女性勇士,據說她們生活在黑海沿岸的亞馬遜地區,擅長馬術和戰斗技巧,被描繪為擁有不亞于男性的勇敢和實力。馬背上的亞馬遜女戰士主題最早出現在古希臘文化中,成為了古希臘雕塑和藝術的重要表現形式之一。在古代,亞馬遜女戰士被視為異域文化中的神秘和異樣之物,她們的形象被廣泛運用于藝術創作和文化傳承中,成為了古希臘文化中的重要元素之一。馬背上的亞馬遜女戰士主題在古希臘雕塑中得到了廣泛的表現,被創作成青銅像、大理石雕塑和陶器等形式。其中最有名的是位于英國大英博物館的埃爾吉諾馬齊亞(Elgin Marbles)系列雕塑中的《馬背上的亞馬遜女戰士》,這座雕塑展現了一位亞馬遜女戰士在馬背上的勇猛形象,身姿矯健,神情堅毅。這座雕塑展現了古希臘文化中對于勇氣和實力的追求,也表現出了古希臘文化中對于女性權利和平等的關注。馬背上的亞馬遜女戰士主題在古代和現代藝術中都得到了廣泛的運用和表現,成為了文化交流和藝術創作中的重要元素之一。它不僅展現了古希臘文化中對于勇氣和實力的追求,也表現出了古希臘文化中對于平等和多元文化的關注。
















第三單元:家與美  《獅子和酒神游行場景馬賽克》石質馬賽克公元前1世紀,龐貝獅子和酒神游行場景馬賽克是一件保存完好的古羅馬馬賽克作品,目前收藏于那不勒斯國家考古博物館。這件馬賽克作品被認為是公元前1世紀晚期或公元1世紀早期制作的,是古代羅馬最杰出的藝術作品之一。 這幅馬賽克的主題是一場游行,場景中有酒神巴克斯(Bacchus)和他的隨從,他們身著華麗的裝束,手持酒杯和葡萄枝,踏著節奏跳舞。游行中的另一個亮點是一只張開血盆大口的獅子,它站在巴克斯的旁邊,似乎也在享受這場盛宴。整個場景充滿了歡樂和狂熱的氣氛。 這件馬賽克的制作非常精湛,圖案的細節和色彩的運用都十分出色。其中,獅子的形象非常生動逼真,巨大的身軀和震撼人心的表情讓人難以忘懷。此外,這件馬賽克的背景也非常有趣,它展示了一片布滿花卉和植物的田園景象,這一細節讓整個作品顯得更加生動和豐富。 這件馬賽克作品是古代羅馬藝術的杰出代表,不僅展示了古代羅馬人的審美追求,也為我們提供了了解古代羅馬社會和文化的重要資料。它的收藏和展示,不僅是那不勒斯國家考古博物館的驕傲,也是全世界文化遺產的寶貴財富。 

 《斯芬克斯像立于地毯邊緣(龐貝壁畫第三種風格)》彩繪壁畫斯芬克斯(Sphinx)是希臘神話中的一種怪物,由獅身人面像組成。它通常被描繪為一只雄壯的雄獅,頭部則是一個美麗的女人面孔。斯芬克斯是一個有著復雜寓意的形象,在不同的文化和歷史背景中,它代表著不同的象征意義。 在古埃及的文化傳統中,斯芬克斯是一種守護神,通常被描繪為人面獅身的形象,代表著力量和智慧。而在古希臘的傳說中,斯芬克斯是一種怪物,常常襲擊路人。它會問路人一個謎語,如果路人無法解答,就會被斯芬克斯吞噬。最終,只有俄狄浦斯解答了斯芬克斯的謎語,才成功地擊敗了這個怪物。 





《水罐》。玻璃 ,公元1世紀,維蘇威火山遺址 










阿斯克勒庇俄斯(Asklepios)是古希臘神話中的醫神,被認為是醫藥的守護神。他是阿波羅之子,被描述為一位擁有醫療技能和治愈能力的神祇。他通常被描繪為一個帶有蛇杖的男性,蛇杖上纏繞著一條蛇。 據傳說,阿斯克勒庇俄斯出生時被丟棄在了一處山洞中,被一條蛇帶養長大。成年后,他學會了許多醫療技能,并開始在各地旅行,為需要治療的人們提供幫助。他的治療方法非常有特色,常常通過夢境或者直接傳授知識的方式,幫助病人治病。 阿斯克勒庇俄斯的蛇杖被認為是他治愈疾病的象征。據傳說,他曾用這根蛇杖從地上拔起了一根樹枝,樹枝上的蛇立刻變成了一條活生生的蛇。從那時起,他的蛇杖便成為了醫學和治療的象征。 阿斯克勒庇俄斯的崇拜在古希臘和羅馬時期非常盛行,他的神廟和療養院遍布希臘和羅馬各地。他也被認為是醫學和藥物的始祖,他的蛇杖也成為了現代醫學的標志之一。在那不勒斯國家考古博物館中,有許多與阿斯克勒庇俄斯相關的文物和藝術品,這些珍貴的文物為我們了解古代醫學和醫學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參考價值。  納西索斯(Narcissus)是古希臘神話中的人物,也是一位美少年。據說他是王子塞浦路斯和仙女萊諾的兒子,生得英俊瀟灑,風度翩翩,受到眾多女性的追求和愛慕。然而,納西索斯卻對自己的美貌著迷,經常在湖邊凝視自己的倒影。一天,他在湖邊看到自己的倒影后,深深地愛上了自己的形象,并對著自己的倒影表達了愛慕之情。他一邊崇拜自己的美貌,一邊哀嘆自己無法擁有自己所愛之人。傳說中,納西索斯的自戀和對自己形象的迷戀最終導致了他的悲劇命運。他因為無法得到自己所愛之人,變得消沉憂郁,最終因為無法離開自己的倒影而死亡。后來,眾神為了紀念他,將他的尸體變成了一朵美麗的花——水仙花。納西索斯的故事被廣泛運用于文學、藝術和心理學等領域。它表達了自戀和癡迷自己形象的危險性,也揭示了人類心理中自我意識的復雜性和對美的不斷追求。在藝術創作中,納西索斯的形象也被廣泛使用和表現,例如文藝復興時期的畫家卡拉瓦喬(Caravaggio)的《納西索斯》,以及現代藝術家莫里斯·斯賓德勒(Maurice Sendak)的繪本《Where the Wild Things Are》等等。









穿板甲的路奇烏斯·維魯斯雕像,弗拉斯卡蒂與羅馬,帕羅斯大理石(板甲)、卡拉拉大理石(頭像),1-2世紀路奇烏斯·維魯斯是五賢帝統治時期的羅馬帝國皇帝,他是五賢帝中最后一位皇帝馬可·奧勒留的養兄弟。 路奇烏斯·維魯斯(Lucius Verus)是羅馬帝國的一位皇帝,他于公元161年至169年與共同皇帝馬庫斯·奧勒留一起執政。路奇烏斯·維魯斯是安敦尼努斯家族的成員,他在出生后不久就成為了一位貴族。作為共同皇帝,路奇烏斯·維魯斯主要負責軍事事務。他在公元162年和163年率領羅馬軍隊對抗東方的巴爾米拉王國,取得了一定的勝利。此外,他還在公元166年率軍前往德國,并在那里取得了重要勝利。路奇烏斯·維魯斯是一位比較懶散的皇帝,他很少參與政治事務,而是更喜歡沉迷于享樂生活。他在公元169年去世,據說是因為某種傳染病導致的。雖然他的執政時間并不算成功,但他作為一位羅馬皇帝的歷史地位仍然被人們所銘記。


《偽塞內卡頭像》(海盜)青銅 公元1世紀,赫庫蘭尼姆 


墨丘利小雕像,維蘇威火山遺址,青銅,1世紀 墨丘利(Mercury)是古羅馬神話中的信使神和商業之神,也被稱為赫爾墨斯(Hermes)的羅馬等價物。墨丘利被認為是眾神的使者,他通常被描繪成一個年輕的男子,穿著翼形帽和翼形鞋,手持魔杖和守護旅行者的寶劍。墨丘利的崇拜在羅馬帝國廣泛流行。在羅馬帝國時期,許多人將墨丘利視為自己的守護神,特別是商人和旅行者。他的崇拜甚至擴展到遠東和北非等地區。墨丘利也是羅馬神話中的一個多面神,他不僅代表著商業和財富,還代表著科學、藝術、健康和繁殖。他的崇拜也包括了祭祀儀式、慶祝節日和競技比賽等不同形式。
 小屋大維婭是奧古斯都的妹妹,她一身長袍,正是朱利奧·克勞迪安時期女性樸素之美的理想典范。奧古斯都(Augustus),原名蓋烏斯·屋大維(Gaius Octavius),是古羅馬的第一位皇帝,統治時期為公元前27年至公元14年,他是古羅馬共和國的最后一位執政官和第一個皇帝。奧古斯都的父親屋大維是羅馬的一個顯赫家族成員,但在奧古斯都還年幼的時候就去世了。奧古斯都的母親亞提亞是屋大維的侄女,她在丈夫去世后重新嫁給了一個名叫朱利葉斯·凱撒的政治家。凱撒在公元前44年被暗殺后,奧古斯都成為了他的繼承人和政治繼承者。奧古斯都通過政治手段和軍事征服逐漸擴大了自己的權力,最終在公元前27年被授予了“奧古斯都”這一稱號,意為“尊貴的”。他的統治期間被稱為“奧古斯都時代”,是羅馬歷史上一個相對穩定和繁榮的時期。他通過改革行政管理、維持軍隊和擴張羅馬帝國的領土等手段,使羅馬帝國實現了一定程度上的和平和繁榮。 《光明女神黛安娜》帕斯羅大理石 公元2世紀,來源未知光明女神黛安娜(Diana)在羅馬神話中是獵神宙斯的女兒,她象征月亮和野性,也被稱為月神。在古羅馬宗教中,黛安娜被崇拜為生育和野性之神,她在宗教、文學和藝術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雅典娜是古希臘神話中的智慧女神、城市女神和戰爭女神,她是古希臘最受尊敬的女神之一。她是智慧、戰爭、手工藝、文明、法律和正義的象征,也是雅典城的守護神,因此在古希臘藝術中,雅典娜被廣泛描繪。雅典娜通常被描繪為一位戰斗力強大、頭戴盔甲、手持長矛和盾牌的女戰士。她的頭上戴著代表智慧的貓頭鷹,象征著她的智慧和卓越的智力,有時也被描繪為手持法杖或橄欖枝,象征和平。


《勒達與天鵝》,彩繪壁畫,公元1世紀,龐貝 




 《手持西塔拉琴的阿波羅》瓦迪哈馬馬特雜砂巖 公元2世紀,羅馬手持西塔拉琴的阿波羅是古希臘神話中的太陽神、藝術、詩歌、音樂和預言的神,同時也是醫學、災難和牧羊的保護神。在古希臘藝術中,他通常被描繪為一位年輕、英俊的男性,身著長袍,頭戴光環,并手持一把西塔拉琴。西塔拉琴是一種古代的弦樂器,阿波羅被描述為是它的創造者和最早的演奏者。在古希臘藝術中,阿波羅手持西塔拉琴的形象是非常常見的,這也成為了古代音樂文化中的一個重要符號。阿波羅在古希臘藝術中的形象是多樣化的,他有時被描繪為強大的戰神,有時則是一個瀟灑自如的藝術家,而手持西塔拉琴的阿波羅則是一位溫柔、充滿文藝氣息的形象。在那不勒斯國家考古博物館中,有許多與阿波羅相關的文物和藝術品,包括雕塑、繪畫和器皿等,這些文物不僅反映了古代希臘藝術的發展歷程,也為我們了解古代音樂、文學和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參考價值。








 維納斯的背影不僅是古代藝術中的重要表現形式,也是現代藝術中的靈感源泉之一。它展現了女性的美感和優美的身體曲線,也表現了古希臘文化中對于美的崇拜和追求。同時,它也啟示了現代藝術家創作出更多充滿美感和神秘感的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