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名不分先后—— 主戰坦克,被譽為陸戰之王,憑借堅實的裝甲和強大的火力,馳騁在戰場之上,隨著時代的發展,對主戰坦克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集成在主戰坦克上的各種裝備與技術也愈發先進,下面就讓我們一同走進十款世界上較為先進的主戰坦克,排名不分先后—— ![]() 排名不分先后 KF51黑豹主戰坦克 Panther KF51 ![]() 德國 KF51黑豹坦克 KF51黑豹主戰坦克由德國萊茵金屬開發,研制項目于2016年啟動,主要面向已經采用豹2坦克的用戶。KF51在結構上基于豹2A4坦克,比較顯著的區別是采用了,具備自動裝彈系統的新型炮塔。KF51的重量在59噸左右,與主流西方主戰坦克相比,重量更輕。KF51很可能采用了源自豹2A4的動力系統,這臺V12水冷柴油引擎(MTU MB 873 KA-501)的功率能夠達到1479匹,匹配了一套四速自動變速箱系統,能夠為KF51提供充足的動力輸出。 KF51采用三層防護架構,最內層采用了被動裝甲模塊,覆蓋在全焊接鋼制裝甲車身上,中間層配備了反應裝甲模塊,最外層為萊茵金屬公司研發的主動防御系統,內含煙霧發射器和主動攔截系統,用以在第一時間摧毀或減緩動能穿甲彈和反坦克導彈的攻擊。 KF51采用了一門130毫米52倍徑滑膛炮,相比于北約制式的120毫米主炮,KF51的火力更強,射程更遠,能夠發射各類常規彈藥和先進的制導炮彈,KF51的自動裝彈系統可容納20枚彈藥,在試射過程中,KF51的射速達到16秒三發。KF51的副武器為一挺12.7毫米同軸機槍,在車頂還配備了一套遙控武器站。 KF21于2022年6月正式公開亮相,主要面向出口市場,目前已經與萊茵金屬接觸的意向用戶是烏克蘭。 M1A2艾布拉姆斯主戰坦克 Abrams M1A2 ![]() 美國 M1A2艾布拉姆斯主戰坦克 M1A2艾布拉姆斯主戰坦克由美國克萊斯勒防務公司研發(現通用動力陸地系統公司),研制項目于1970年代啟動,主要用于替代當時的巴頓系列坦克。M1系列在結構設計上摒棄了傳統的高大結構,而是采用相對低矮且具備更多斜面的設計,與以往的美式坦克截然不同。M1A2的重量在65噸左右,是目前M1系列中車身最重的型號。M1坦克的動力單元也非常獨樹一幟,采用了燃氣渦輪引擎,M1A2的動力單元是來自美國霍尼韋爾公司的AGT-1500型燃氣渦輪發動機,總功率在1500匹左右,匹配了一套艾利遜自動變速箱,令M1A2的越野速度達到40公里/小時,公路速度達到67公里/小時。 M1A2采用了復合貧鈾裝甲模塊,部分批次采用了科技含量更高的新型裝甲,并配備了以色列戰利品主動防御系統,能夠以硬殺傷的方式,攔截或減緩來襲的火箭彈,反坦克導彈和各類炮射彈藥等等。 M1A2采用了一門120毫米44倍徑滑膛炮,采用人工裝填方式,標準備彈42發,能夠發射各類常規彈藥和先進的制導炮彈,M1A2的主炮是來自德國萊茵金屬公司RH-120系列的改進版本,美國本土授權生產的代號為M256,德國的豹2A1到豹2A5、日本的90式和10式等坦克也采用了同規格主炮。 M1A2于1992年開始正式在美國陸軍服役,也面向出口市場,主要的用戶包括美國、澳大利亞、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等等。 99A主戰坦克 ZTZ 99A ![]() 中國 99A式主戰坦克 我國的99式主戰坦克,于1980年代后期開始研發,主要目的是研制我國的第三代主戰坦克。99式在設計上即結合了蘇式坦克的經驗,也吸收了西方主戰坦克的理念,并在自主創新的基礎上獲得成功。99A型是99式坦克的三期改進版本,采用了全新設計的底盤和炮塔,應用了更為現代化的車載系統,99A的重量在55噸左右,動力單元為一臺12缸中冷式柴油引擎,總功率在1500匹左右,匹配了自動變速箱和液壓懸掛系統,令99A的越野極速達到60公里/小時,公路速度接近80公里/小時。 99A采用了焊接炮塔和新型雙防反應裝甲,配備了復合裝甲模塊,正面防護力足以抵御西方主流主戰坦克的攻擊,車載的激光壓制系統,能夠對來襲的制導武器進行破壞和干擾。 99A采用了一門125毫米口徑滑膛炮,采用自動裝填系統,標準備彈38發,副武器為一挺7.62毫米同軸機槍,車頂配備有一挺12.7毫米重機槍,也可配置遙控武器站。 99A于2007年投入使用,目前的數量可能在600輛以上。 T14阿瑪塔 T14 ARMATA ![]() 俄羅斯 T14阿瑪塔主戰坦克 俄羅斯的T14阿瑪塔主戰坦克,于2010年代開始研發,主要目的是研發一種在性能上可以壓制西方主流主戰坦克的作戰平臺。T14在設計上采用了諸多創新,應用了無人炮塔,車載系統的數字化程度也明顯得到提升。T14采用了新型的七對承載輪結構,擁有更大的底盤和更強的負載能力,T14的重量在55噸左右,動力系統源于T95坦克,采用了一臺12缸雙渦輪增壓柴油引擎,功率在1500匹左右,匹配了12段自動變速箱和半主動懸掛系統,令T14的公路速度可以達到80到90公里/小時。 T14比較注重自身的防護力,由于采用了無人炮塔,三名組員集中在炮塔前方的裝甲保護艙內,在車身的重要部位均配置了復合反應裝甲,同時采用了阿富汗石主動防御系統,配備更為先進的傳感器系統,能夠攔截高速來襲目標,也可以通過電子戰系統,對制導武器進行干擾。 T14采用了一門125毫米口徑滑膛炮(2A82-1M型),匹配了自動裝填系統,標準備彈45發,副武器為一挺7.62毫米同軸機槍,車頂配備有一挺12.7毫米重機槍,集成在遙控武器站中。 T14于2018年投入使用,目前俄羅斯陸軍是唯一的使用者,由于預算緊張,T14的產量比較稀少,估計總數在20輛左右。 K2 黑豹坦克 K2 PANTHER ![]() 韓國 K2黑豹坦克 韓國的K2黑豹主戰坦克,于1990年代中期開始研發,主要目的是研發一種性能在K1A1坦克之上的主戰坦克,以應對當時焦灼的朝韓局勢。K2在設計上著重于自主研發和提高國產化,韓國的三星公司和現代公司成為項目的主要參與者,K2應用了較為先進的火控系統,增強了在野戰環境中行進間射擊的能力。K2原計劃采用與M1相仿的燃氣渦輪引擎,由于技術不足而采用進口柴油引擎,K2的重量在55噸左右,動力系統采用了德制12缸水冷柴油引擎(MTU MB-883ka500),功率在1500匹左右,令K2的公路速度可以達到70公里/小時。 K2的車身采用了復合裝甲和爆炸反應裝甲,并采用了一套由韓國三星研發的激光偵察和告警系統,當車內的傳感器組件感知到外界威脅時,會觸發煙霧彈發射器,在坦克周圍形成煙幕屏障,以干擾制導武器的攻擊,部分批次的K2在后期加裝了硬殺傷攔截系統。 K2采用了一門韓國國產120毫米55倍徑滑膛炮,匹配了新型自動裝填系統,標準備彈40發,副武器為一挺7.62毫米同軸機槍,和一挺12.7毫米重機槍。 K2于2014年投入使用,除了由韓國陸軍使用外,也面向國際市場,土耳其與韓國簽訂了關于K2坦克的技術轉讓協議,用以開發土耳其的阿勒泰坦克,波蘭則成為目前K2坦克的最大國際買家,首批采購意向為180輛,設計金額在34億美元左右,波蘭也明確了建立本國生產線并參與K3項目的意愿。 豹2A7+坦克 Leopard 2A7+ ![]() 德國 豹2A7+主戰坦克 德國的豹2系列主戰坦克,于1970年代開始研發,由德國克勞斯·瑪菲·威格曼公司制造(KMW),是世界第三代主戰坦克的典型代表之一,是世界公認性能最為優秀的主戰坦克之一。豹2A7+是目前豹2系列最新的版本,于2010年正式公開,采用了被動式全方位保護設計,增強了對地雷等爆炸物的抵御能力,進一步完善了全天候作戰能力,配備了更加數字化的操作系統,豹2A7+的重量在65噸左右,動力系統采用了德制12缸水冷柴油引擎(MTU MB-883ka501),功率在1500匹左右,令豹2A7+的公路速度可以達到70公里/小時。 豹2A7+的車身采用了模塊化裝甲,能夠適應高強度的作戰環境,增強了車體和炮塔前方的防護力,車載煙霧彈發射系統,可以根據預警信息提前發動煙幕屏障,以干擾制導武器的攻擊, 豹2A7+可以選擇采用一門德制44倍徑或5倍徑的120毫米滑膛炮,由萊茵金屬制造,標準備彈42發,副武器為一挺7.62毫米同軸機槍,和一挺同口徑車頂機槍, 豹2A7+是一款面向國際用戶的主戰坦克,以長期使用豹二系列的用戶為潛在目標群體,目前的主要用戶是卡塔爾和匈牙利,前者的采購數量為62輛,后者的采購數量為44輛, 勒克萊爾XLR主站坦克 Leclerc XLR ![]() 法國 勒克萊爾XLR主戰坦克 法國的勒克萊爾XLR主戰坦克,是法國勒克萊爾主戰坦克的改進型,升級計劃于2015年初發布,由德國克勞斯·瑪菲·威格曼公司制造(KMW),和法國NEXTER Systems組成的合資公司負責研制,首批18輛勒克萊爾XLR將于2023年完成,并計劃在2029年完成200輛勒克萊爾XLR,XLR預計將采用新型的復合材料裝甲和爆炸反應裝甲,配備更先進的車載電子系統,針對底盤的防護性能也得到提升。 XLR將采用新型的火控系統,以及綜合信息管理系統和通信系統等等,XLR的車身重量估計在57噸左右,動力單元可能沿用了芬蘭瓦錫蘭公司提供的八缸柴油發動機,功率在1500匹左右,令XLR的公路極速達到70公里/小時,越野速度達到55公里/小時。 XLR的主炮估計沿用了原法國陸軍武器工業公司研制的120毫米52倍徑滑膛炮(GIAT CN120-26/52),標準備彈40發,副武器為一挺12.7毫米同軸機槍,可配置遙控武器站。 勒克萊爾XLR未來將面對國際市場,潛在的客戶可能包括印度和克羅地亞,但是勒克萊爾系列一貫的高昂售價,可能再度成為XLR系列收獲國際用戶的阻礙。 挑戰者2坦克 Challenger 2 ![]() 英國 挑戰者2型主戰坦克 英國的挑戰者2型主戰坦克,于1980年代中期開始研發,作為英國挑戰者1型的替代者,雖然借鑒了挑戰者1的經驗,但是挑戰者2型幾乎是一輛完全重新設計的坦克。挑戰者2型應用了戰場信息控制系統,具備全天候作戰的能力,車內還配置了能夠加熱飲料和食品的簡易設備。挑戰者2的重量在64噸左右,攜帶戰斗裝甲模塊后的重量將達到75噸,挑戰者2的動力單元為一臺英制12缸柴油引擎(Perkins CV12-6A),功率在1200匹左右,挑戰者2的公路速度約59公里/小時,越野極速約40公里/小時。 挑戰者2型非常注重自身的防護性能,在炮塔和車身部分采用了英國研制的第二代喬巴姆復合裝甲(Chobham),此外可以根據任務需要,選裝爆炸反應裝甲,車載的煙霧發生器,也可以適時啟動,在坦克四周的和上方形成煙幕屏障,以阻礙制導武器的襲擊, 挑戰者2型采用了一門英國120毫米55倍徑線膛炮,在北約主戰坦克中獨樹一幟,需要使用特制的彈藥類型,無法直接采用北約制式彈藥,挑戰者2型采用人工裝彈模式,標準備彈47發,副武器為一挺7.62毫米同軸機槍,和一挺同口徑車頂機槍, 挑戰者2型于1998年投入使用,除了英國陸軍外,僅由阿曼采用,前者的現役數量在220輛左右,后者擁有38輛,英國在2014年開啟了挑戰者2型的延長服役項目,計劃令挑戰者2型可以繼續服役至203年左右,在2021年,英國軍方正式公布了將148輛挑戰者2進行升級的計劃,升級后的代號為挑戰者3,挑戰者3預計在2030年完成全面作戰能力評估。 梅卡瓦V型主戰坦克 Merkava V ![]() 以色列 梅卡瓦V型主戰坦克 以色列的梅卡瓦主戰坦克,于1979年投入使用,突出強調了防護性能,并具備攜帶少量步兵的能力,這種兼具主戰坦克和步兵戰車功能的設計,由梅卡瓦坦克首創,目前也僅有梅卡瓦系列持續應用了這種設計。梅卡瓦V型是梅卡瓦IV型的改進版本,采用了集成防護系統,增強了數字化作戰能力,梅卡瓦V型在武器配置上,與梅卡瓦IV型基本相同,主炮為一門120毫米口徑滑膛炮,能夠發射高爆穿甲彈和精確制導炮彈,副武器包括一挺7.62毫米同軸機槍,以及一挺內置的60毫米輕型迫擊炮。 梅卡瓦V型最顯著的改進之處,是應用了以色列戰利品主動防御系統,能夠對各類來襲目標進行快速分類比對,并采用煙幕和硬殺傷相結合的方式,攔截或干擾各類武器的攻擊,在動力系統方面,梅卡瓦V型采用了一臺12缸柴油發動機,最大功率在1500匹左右,公路極速能夠達到64公里/小時, 梅卡瓦V型已經進入以色列陸軍服役,由第401裝甲旅第52營操作并進行進一步的測試工作。 90式主戰坦克 Type 90 ![]() 日本 90式主戰坦克 日本的90式主戰坦克,于1990年投入使用,日本三菱重工負責車體和炮塔的研制,日本制鋼所負責主炮的制造,90式是日本繼61式和74式之后自主設計的第三代國產主戰坦克,90式是日本陸上自衛隊首款采用復合裝甲的坦克,在世界主流坦克之中較早采用了自動裝彈系統。 90式采用了一門120毫米44倍徑滑膛炮,源自德國萊茵金屬的RH120型主炮,由日本制鋼所授權生產,配備了自動裝填系統,標準備彈40發,車載火控系統包含了火控計算機,激光測距儀,熱成像儀并集合了多種傳感器,能夠同時應對多個目標,副武器為一挺7.62毫米同軸機槍,車頂還配置了一挺12.7毫米重機槍。 90式的車體采用了軋制鋼裝甲焊接結構,車體和炮塔配備了模塊化復合裝甲,內含金屬鈦,中間為蜂窩狀陶瓷裝甲,此外還配備了激光預警系統和自動煙幕對抗系統,來應對制導武器的攻擊,90式的重量在50噸左右,采用了一臺10缸水冷式柴油引擎,最大功率約1500匹,公路極速在70公里/小時左右。 從1990年到2009年,日本總計生產了341輛90式主戰坦克,除了部分用于訓練用途外,全部部署在日本的北海道地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