炙甘草湯 【藥物組成】 甘草四兩(12克),炙 ;生姜三兩(9克),切 ;人參二兩(6克) ;生地黃一斤(48克);桂枝三兩(9克),去皮;阿膠二兩(6克);麥門冬半斤(10~24克),去心;麻仁半斤(10~24克); 大棗三十枚(30枚),擘 【用法】 上九味,以清酒七升(1400毫升),水八升(1600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600毫升),去滓,內膠烊消盡,溫服一升(200毫升),日三服。一名復脈湯。 心悸(房性早搏) 李某某,女,56歲,農民。1989年5月6·初診。平素體弱,加上長期操持家務,勞心勞力,于10天前出現心慌、心跳,伴發熱困倦,在當地診所服西藥治療1周,罔效。證見:心悸,發熱(體溫37.8℃),氣短,畏寒,自汗,口渴,神憊,口唇色淡,飲食及二便自調。舌淡紅,少苔,脈細結代。查心電圖:提示房性早搏,4~6次/分。診為心悸,證為心之陰陽氣血俱虛。治宜滋陰助陽、益氣養血。以炙甘草湯加減, 處方:炙甘草12克,熟地炭30克,麥冬20克,當歸10克,黨參10克,阿膠12克(烊化),炒棗仁12克,桂枝10克,生姜10克,大棗30枚。水4杯,黃酒3杯,煎取2杯,納阿膠烊化,分兩次溫服。 二診:服5劑,心悸等癥狀已消失,發熱亦退,繼服6劑以鞏固療效。作心電圖復查,心律正常,無早搏。囑患者注重調養身體,慎起居,勿過勞。 按:本例平素體虛,加上操持家務而勞心勞力,消耗體質,導致心之陰陽氣血俱虛,不能溫養充盈血脈,心失溫養,故出現心悸(房性早搏)。投炙甘草湯加減,以炙甘草、桂枝助陽復脈,熟地炭、麥冬、阿膠滋陰液,黨參、當歸益氣血,棗仁養心安神,姜棗益脾胃,使陰陽氣血之生化有源。取水酒合煎,亦為復脈之意。炙甘草湯原有生地黃48克,適于心陰心陽兩虛證而陰虛燥熱偏盛,大便多為干燥者,否則不可輕用。據筆者長期臨床觀察,應用大量生地黃多易引起腹痛、腹瀉和食欲不振,故筆者常以熟地炭(熟地亦有類似生地黃的副作用,炒炭后則副作用大減)易生地黃,其療效頗好。此外;炙甘草湯原方尚有麻仁半斤,筆者常以棗仁代替,因棗仁養心安神,對治療心悸有益。這是取法于柯琴,柯琴認為本方的麻仁錯誤,當為棗仁。 溫馨提示:以上僅供醫界同道參考,臨床還需謹慎使用。本文部分文字和圖片來源于網絡,僅供學習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業用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刪除,轉載請注明出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