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從法律來說,孩子年滿18周歲后,父母便沒有了撫養義務,然而,現實又不能完全以法律一概而論,在21世紀,大部分孩子都是父母的掌中寶,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 在能力范圍內,當父母的都希望可以給孩子更好的生活,無論是教育資源還是物質方面,都想盡全力做到最好,尤其是在上大學的問題上,在這個年代,只要孩子能考上大學,大部分父母即使砸鍋賣鐵也都會去供。 起初,家長們以為上大學最大的問題是分數和學費,只要高考成績能達到錄取分數線,剩下最大的問題就是學費方面的了,但事實上,我國大學的學費標準并不高,如果學生考上的是公辦的本科或者專科大學,每年的學費都只在5000元左右,如果考上的是民辦院校,很多年學費也就只有一兩萬。 雖然一兩萬不少,但和生活費比起來,已經完全是小巫見大巫了,對于學生家長來說,孩子讀大學四年,最大的壓力并不在學費,而是體現在生活費方面。 女大學生吐槽生活費1500不夠用,卻被家長質疑在鬼混,扎心了 關于大學生生活費應該給多少的問題,很多家長都感到困惑不已,既不能讓孩子孤身在外受罪,也不能讓孩子養成大手大腳的壞習慣,于是在生活費方面,大部分家長都會各種猶豫和斟酌,有的還會聽取過來人的意見。 進入21世紀后,雖然我國經濟有了明顯發展,家家戶戶的生活水平有了明顯改善,但物價成本也越來越高了,現如今學生讀大學,1500元生活費已經逐漸變得不夠用了。 一位河北省的女大學生,就對這點頗為感觸,因為家長給他定的生活費標準是每個月1500,女生的父母認為每個月1500元已經綽綽有余了,可現實卻是女生每個月1500都不怎么夠用,有時連應付基本生活都不夠。 然而,每當吐槽1500元生活費不夠用時,便會被父母質疑在鬼混,無奈之下,女生只能把每個月的開銷都羅列出來,通過實際行動告訴父母自己并沒有鬼混,實在是1500元生活費確實不太夠用。 根據女生列出的生活支出,每天早上去買早餐一杯綠豆湯2元,一份熱干面4.3元,早上的開銷在6.3元左右,到了中午,午飯比較貴,平均開銷大約在15.4元左右,晚飯的開支則在11.5元左右,這樣算下來,一天的開支已經在30元以上了。 每個月30天,一個月的開銷至少900元,這還是每天吃食堂的情況下,偶爾想改善一下伙食,生活費就會分分鐘沖破1000元大關,然而,除了在食堂吃飯之外,大學生活還有其他需求,比如偶爾需要吃個水果,或者買生活用品,比如每個月必不可少的洗發水、牙膏、衛生紙等等。 除此之外,還有每個月都必須交的水電費、網費以及電話費,全部加起來每個月也需要花費100至200元,一個月的一日三餐900元,買水果100元,購買生活用品200元,再加上200元左右的各種雜費支出,開銷已經在1400元了。 而且以上這些還都是固定開支,也就是剛需,還沒有去算偶爾和朋友出去看個電影、聚個餐的費用,把所有的開銷通通加起來后,每個月1500元是真的不夠用,看到這里家長們應該已經明白了,真不是孩子不懂事,實在是現在的物價太高了。 生活費標準越來越高,也不完全是學生的問題 總有家長以為,對生活費的需求高,是因為孩子沒有把主要精力放在學習上,而是把時間都用來鬼混或者出去聚會了,然而事情真相卻可能和家長們想象的完全相反。 大學生生活費標準越來越高,還真不一定是學生的問題,即使有學生的問題,也不完全是學生自己的原因,歸根結底還是物價、消費方式、以及所在院校等共同作用的結果。 一般來說,在發達城市讀大學的學生,需要的生活費就是比普通城市的學生高;習慣了精致生活的大學生,對生活費的需求肯定也比生活潦草的學生多;另外,就讀于公辦院校和就讀于民辦院校,也同樣會影響到學生對生活費的需求。 綜上所述,在生活費這個問題上,100個人就有100個答案,在制定生活費標準的時候,家長們還是和自家孩子好好溝通吧!有時過來人的建議并不是那么靠譜。 今日話題: 對于大學生生活費,你覺得給多少最合適呢?歡迎在下方留言交流。 |
|